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8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翔的300万奖金 到纳税人400年的收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31 12:1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言论: 翔的300万奖金 到纳税人400年的收入

   雅典奥运中国健儿成绩不俗,举国振奋。尤其是各位金牌得主的家乡,自有一番热闹。

  其实,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另一场“赛事”也在紧锣密鼓地上演着:重奖奥运金牌得主(含教练员)。各地政府反应迅速,除在第一时间致贺外,还纷纷宣布重奖措施。如福建省政府表示,将给闽籍62公斤级举重冠军石智勇重奖人民币50万元(中新社8月17日电)。其他各地也不甘落后,纷纷公开重奖办法。湖南除对奥运冠军奖现金外,还将奖励一套住房;上海市,将奖励现金50万元以上;陕西省奖励金牌100万元,银牌30万元,铜牌10万元……广东、广西、山东、辽宁、河北等地也奋起直追、推波助澜,分别出台单项、综合或连环奖励政策。尽管这不是一场真正的比赛,却着实演变成一种暗中角力。尽管套路各异,但一个共同点是,都表态奖励标准会高于上一届。如此算来,据说有的省、市的奥运金牌得主累计奖金(含豪宅、汽车等)将超过200万元。可以想象,奥运代表团凯旋后,这种庆功、重奖将会达到一个高潮。

  在奥运会上拿冠军、夺奖牌,庆祝一下奖励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层层奖、连环奖,是否有据可依?如果没有,是否该归类为另一种形式的政绩工程?

  我国以往的竞技体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政府包办,运动员、教练员吃喝拉撒一切开销全由政府包揽。因此,长期以来对冠军的奖励也主要体现在精神上。上世纪50年代,容国团拿第一个世界冠军后,为照顾他来自海外,才将其工资提至每月百元左右;60年代,庄则栋3次拿世界冠军,月工资只被提至80元;80年代,许海峰拿第一个奥运冠军后,还将金牌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排球“五连冠”的郎平们,先后拿到的奖金也不过是区区几千元。到了1992年,国家体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出台了对奥运获奖选手的奖励《办法》,标准为金牌8万元,银牌5万元,铜牌3万元。在当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夺得16枚金牌,在当时氛围下,除国家奖励外,各省、地级政府更是层层加码,有的冠军获奖励超过百万元,重奖奥运金牌得主由此开了先例。连美国媒体都惊呼:对于中国人年均300美元的收入来说,冠军运动员一次竟获得相当于普通工人约400年的收入。

  重奖之风愈演愈烈。2000年悉尼奥运会,金牌得主奖金个个超过100万元,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元。如湖南省政府当时就先后拨款590万元用于庆功和奖励。据权威人士透露,今年各地方政府对奥运会金牌选手的奖励都将大大超过上届。

  不是说不能奖奥运冠军,但做什么事都得有个“度”。如果说来自国家的奖励还有据可查、有规可依的话,那么来自运动员原籍贯省、市甚至县、乡政府以及父母所在国企、街道的奖励,是依据什么规矩呢?据我考证,并没有什么定规可循。决策庆功活动、奖金数额的关键人物,大多是凭着自己的好恶、兴趣以及心情来拍板的。比如某全国摔跤冠军,获奖后家乡县官一高兴,当场就宣布奖一套住房。而政府并没有房子啊,怎么办?事后只好从一家国企调拨了一套,搞得这家国企不少三世同堂的老工人怨声载道。

  从严格意义上讲,政府尽管可以管钱、花钱,但它不能创造利润,因此本身并没有钱;它的钱来自纳税人,所以无权随心所欲地乱花钱。“依法治国”我们提出好几年了,但“依法治国”的精髓就是“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也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今后政府做决定、列开销,首先应该掂量掂量:我有这个权力吗?这是否违法?运动员夺金牌、拿冠军,确实可以凝民心、鼓士气,企业、私人、民间社会团体出钱给其物质上的奖励顺理成章,但政府不能将其提升到无限的地步,相互攀比,拿着纳税人的钱、国库里的钱充大方。

奖金不是全部 奥运奖金商业化分析
--------------------------------
来源:21世纪环球报道--明星周刊

雅典奥运会至今,对中国奥运冠军的“奖励”问题,一直为坊间津津乐道。除了体育总局制定的“冠军20万”的标准外,各省市“大显神通”的传言,不绝于耳。

  不止是中国,罗马尼亚金牌选手可获得5万美元奖金。俄罗斯选手最高可获得25万美元的奖金。肯尼亚的选手获得金牌,除了现金之外,还有电视机和洗衣机。

  “商业化的浪潮,已经无孔不入。”美联社一名记者说:“当一名运动员赢得冠军后,接踵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他能赚多少钱?”

  自古皆然

  重奖奥运会冠军,与古希腊哲学家“耻于谈钱”的观念,并行了几千年。

  当柏拉图说“商人不可能既是成功的,又是正直的”之时,一名古希腊奥运会的冠军,可以获得500个希腊银币。当时,这些银币意味着一座牧场和几百头羊。此外,冠军们还可以在公共食堂终身免费用餐,上剧院看戏时,享受“前排就座”的贵族待遇。

  “一块金牌的价值,在100美元左右,但运动员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俄罗斯代表团这样解释,为何该国运动员最高可获得25万美元的“冠军奖金”。

  1984年,国际奥委会为1912年夺冠的美国印第安人选手索普,补发一块金牌。当年剥夺索普金牌的理由是“参加了一些职业活动”。但很显然,在“梦六队”、小小罗纳尔多、大威廉姆斯参加的雅典奥运会上,再去讨论什么“非职业化”,已是枉然。

  “奖励是必然的。”6个月前才重新加入奥运大家庭的伊拉克这样表示。为了鼓励运动员夺取金牌,伊拉克奥委会正努力寻求赞助商,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每块金牌的奖金,将是2.5万美元,和美国一样。”

  直面奖励

  雅典奥运会上,一些中国选手夺冠后的报道,经常出现“家中住房狭小”、“红烧肉都吃不起”这样的报道。细细品味,其中的心态,是相当微妙的。至少,一些中国选手在“为国争光”的同时,也不回避艰苦训练、为国争光之后的“金钱话题”。

  不少西方记者,对上届奥运会上举重选手乐茂盛的“莫西干发型”,表达了浓厚的兴趣。而在本届奥运会上,当获悉了中国军团赛前公开“冠军20万”的标准后,西方记者的评论是“中国的金牌观,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对夺得女子体操团体冠军的罗马尼亚运动员来说,等待她们的除了金牌的喜悦,还有两辆免费的汽车、免费的大学教育和终身公务员待遇。在一个普通人月薪只有170美元的国家,这些平均年龄为17岁的运动员,还获得了5万美元的奖励。

  选手之一的安德尼亚说:“在比赛时,不想到(奖励)是不可能的,关键就是要避免多想。国家都在看着我们,而我们如果总想着金钱,会显得十分低俗。”

  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冠军奖金”所体现出的商业化趋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雅典奥运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这些小队员就此退役。”罗马尼亚体操教练比图抱怨说:“她们才17岁,却拥有了一辈子的福利……”

  而中国军团中,也出现了一些“悲剧性人物”。几天前,正是在担负“为家乡获取首金”的压力下,一名“大哥级”的人物,黯然失手。

  “这需要正确对待。”美国人的笔调有些尖刻,“美国是世界第一体育大国,每块奥运金牌的奖励只有2.5万美元。”

  这么说的人,可能忘记了,隐藏在金牌后的那些商业赞助合同和广告合约。在奥运会射击比赛中,最后一枪射到他人靶子上,最终失去金牌的美国选手,赛后痛苦地说:“当时我可能想得太多了。”

  “体育必须有自己的尊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如是说。

  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商业化”如同载舟之水,利弊共存。运动员对“金钱”的认知,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在某一个点上,“找到平衡”。

  “我是这么理解的。”乒乓球选手王楠说:“奖金是奖励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8-31 12:27:51 | 只看该作者
国脚最关心奖金感叹:这次奥运冠军奖金大发了
来源: 《足球》报


没有国脚关心,他们只关心奥运会:攀比彼此省份金牌的多少,探讨奥运奖金和亚洲杯奖金,李小鹏甚至在训练场上学起了刘翔的跨栏动作。本次国家队集训,似乎就是国脚们的一次奥运会座谈会。

  29日的训练是恢复性训练,阿里·汉给国脚们安排的就是慢跑-快跑-慢跑。因为不涉及技战术训练,国脚们的心态也非常放松,训练间隙乃至在训练中,队员们无时无刻不提及奥运会。

  在所有奥运健儿中,刘翔成为了国脚们的偶像。“绝对是中国人的骄傲。”郝海东对刘翔赞不绝口;“我都快崇拜死他了。”李小鹏撇着青岛腔喊。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对刘翔的崇拜,在最后一次冲刺跑的时候,李小鹏突然喊住了同组的肇俊哲:“等一下,先别跑,让你们见识见识我刘翔的110米栏。”说完之后,李小鹏就飞速地窜了出去,然后不断地做出了跨栏的动作,到了最后,他猛地一抬腿跨过了标志,然后学着刘翔的样子高高举起了双手:“胜利了!”

  奥运会是国家荣誉,但同样代表着各个省份的荣誉,在训练间隙,国脚们开始互相攀比彼此省份的金牌多少,“哪个省的奥运金牌最多?”一个队员问,“北京,加上女排5块了。”有队员回答。

  李小鹏也不甘示弱:“我们山东也不少啊,我们是4块,但是有两块是破了世界纪录,了不起吧?”李小鹏似乎意犹未尽:“对了,算到全运会上,我们现在全运会已经获得10块金牌了,和北京一样多。”

  话题一下子转到全运会上,李毅也不甘示弱:“广东金牌也不少,对了,明年我就要代表广东队打全运会了,我们还要拿一块金牌。”李小鹏很不服气:“那不一定,我们山东怎么办?别忘了周海滨和刘金东可都是不占用超龄名额的啊。”

  作为职业选手,奖金自然成为了国脚们的谈论焦点。“这次奥运冠军奖金大发了。”国脚们纷纷感叹,“岂止是冠军,听说河北的运动员只要进入奥运会就能拿2万。”李金羽坐在地上喊道。

  随后有人开始计算哪个选手将会获得最多的奖金,算来算去国家队队员一致认为刘翔将成为最富有的人:“国家奖励20万,田管中心奖励100万,上海也有。”“这些算什么,广告收入才是数不清的呢?”队员开始感叹刘翔的价值。

  国家队亚洲杯奖金也已经发放,据了解主力队员的奖金都超过5万,这同样是一笔不少的数目,虽然这笔奖金要比奥运会铜牌得主的奖金少一些。“亚洲银牌比奥运会铜牌少,正常嘛!”一个队员调侃。

  在讨论中,只有孙祥和阎嵩颇为沉默,作为原国奥队的队员,他们本来也可以通过努力参加奥运会的,现在留给他们的,只有失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9-1 06:35:07 |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的民乐演奏,与其来摇滚直露的,还真不如干脆用娴静模糊的表演风格,突出东方文化的神秘和平和---尤其是那些女演员的超短裙,居然出现在奥运这样的庄重场合上,不仅不协调,而且严重不雅----台下有那么多选手抬头看,又那么多相机随时抓拍,傻瓜才会用容易走光的超短裙呢!

后来则玩起了传统文化,而且偏偏是即使在老外看来也缺乏新意、但却没有融入什么体育、现代因素的京剧、高跷、灯笼之类,给人的感觉一是整体气氛压抑(好象万圣节鬼魂展示),二是凌乱没有主题甚至起码的衔接,好象在某个民族文化庙会上的那类表演。

配乐则糟糕透顶,根本听起来好象音响出了什么毛病,而且和北京奥运显然关系不大的“茉莉花”居然重复两次,莫非这首歌在老外那里真的那么有名么?对了,原来这首歌上海世博会上就表演过,可那是人家上海地区的流行曲啊!

场边那些高跷走来走去,从远处看明显单调僵化,加上巨大的阴影,感觉不象人象鬼,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则象农村的庙会表演---而且这玩艺既不体育也不现代,节奏又慢,根本不适合闭幕式狂欢的气氛,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最后找个小姑娘重唱茉莉花,虽然站在灯笼顶上有些创意,但小女孩显然过于紧张,唱得一点不让人感到天真可爱(这也是中国小孩的通病,被张艺谋发扬光大了),却很不合时宜地向观众连抛飞吻(飞吻一次可以说好玩,飞吻多次就给人感觉造作下流了)。。。尤其最后还被鞭炮吓了一大跳,全球电视观众看了都会觉得小女孩可怜,导演混蛋。我老婆边看边问:怎么找这么一个小女孩,会不会是北京市长女儿什么的?可见人选的不当(其实这个年龄根本太小,应该找4年后刚好成年的 14、5岁少年)

至于全场只表现汉族千篇一律的传统,却忽略中国文化中明显更有活力的一些少数民族风格,拿那些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演员当摆设。。。这些我们就不提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张艺谋连“讲政治”的能力也是欠缺的。

总的来说,张艺谋这次卖弄的这些东西,完全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现代气息的那些层面,而且以前他本人也曾多次重复表现,可见其创意的缺乏----而在这么一个严肃场合把这些单独看来也许还没什么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却忽略了融合奥运和体育、现代、人文的气息,就形同在外国人面前耍把式卖艺,又回到了张艺谋习惯用中国文化中最缺乏现代气息的那些小气的东西去搏外国人喜欢的老路子了----问题在于:如今的外国人已经对今晚张艺谋战线的那些东西接触足够多了,难道我们就再拿不出一点新花样了么?

张艺谋这次丢人,还好只有8分钟,但已经足够暴露此人的缺乏创意、思路狭隘、江郎才尽----北京奥运要是还让他当开幕式导演,中国人的脸全得被他给丢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9-1 06:36:4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小桥]言论: 翔的300万奖金 到纳税人400年的收入
此贴应当与<教育成为中国的国耻>放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9-1 11:07:58 | 只看该作者
体育强国的背后却是教育的悲哀,我学校是国家射箭训练基地,可那些运动员学习成绩极差,中考100多分,也不知以后中国又会出现多少个弱智冠军了!!!基础建设极度落后,教育落后,国防落后,经济泡沫,工人下岗、国企改制肥了一小撮,国内问题多多啊,金牌总数第二,外国人照样瞧不起中国,只有经济的强大,国防力量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9-2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观点,其实有些已经做得过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9-5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纳税人的钱啊,失学的孩子们啊,此时此刻有谁想过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9-5 11:05:52 | 只看该作者
刚刚看完张艺谋导演的8分钟文艺演出,感觉恶心坏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恶心----他的这8分钟,水平不是一般的差,甚至比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每天晚上的例行表演还要糟糕多了。

怪不得如今大陆各大论坛已经骂声一片,中国代表团本届奥运给国人带来的喜悦,看来被张艺谋这一惊人败笔给冲掉了一大半。

首先是再次重复张艺谋满场鲜红的习惯色彩,这虽然有宣传共产之嫌,但从艺术角度看本来也没有什么---可总也该有些对比和点缀啊?怎么能从灯光到灯笼到演出服全部都是红色色调,最后还亮出一个土得掉渣的大幅标语,也是红色的呢?!

一开始的民乐演奏,与其来摇滚直露的,还真不如干脆用娴静模糊的表演风格,突出东方文化的神秘和平和---尤其是那些女演员的超短裙,居然出现在奥运这样的庄重场合上,不仅不协调,而且严重不雅----台下有那么多选手抬头看,又那么多相机随时抓拍,傻瓜才会用容易走光的超短裙呢!

后来则玩起了传统文化,而且偏偏是即使在老外看来也缺乏新意、但却没有融入什么体育、现代因素的京剧、高跷、灯笼之类,给人的感觉一是整体气氛压抑(好象万圣节鬼魂展示),二是凌乱没有主题甚至起码的衔接,好象在某个民族文化庙会上的那类表演。

配乐则糟糕透顶,根本听起来好象音响出了什么毛病,而且和北京奥运显然关系不大的“茉莉花”居然重复两次,莫非这首歌在老外那里真的那么有名么?对了,原来这首歌上海世博会上就表演过,可那是人家上海地区的流行曲啊!

场边那些高跷走来走去,从远处看明显单调僵化,加上巨大的阴影,感觉不象人象鬼,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则象农村的庙会表演---而且这玩艺既不体育也不现代,节奏又慢,根本不适合闭幕式狂欢的气氛,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最后找个小姑娘重唱茉莉花,虽然站在灯笼顶上有些创意,但小女孩显然过于紧张,唱得一点不让人感到天真可爱(这也是中国小孩的通病,被张艺谋发扬光大了),却很不合时宜地向观众连抛飞吻(飞吻一次可以说好玩,飞吻多次就给人感觉造作下流了)。。。尤其最后还被鞭炮吓了一大跳,全球电视观众看了都会觉得小女孩可怜,导演混蛋。我老婆边看边问:怎么找这么一个小女孩,会不会是北京市长女儿什么的?可见人选的不当(其实这个年龄根本太小,应该找4年后刚好成年的 14、5岁少年)


至于全场只表现汉族千篇一律的传统,却忽略中国文化中明显更有活力的一些少数民族风格,拿那些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演员当摆设。。。这些我们就不提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张艺谋连“讲政治”的能力也是欠缺的。


总的来说,张艺谋这次卖弄的这些东西,完全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现代气息的那些层面,而且以前他本人也曾多次重复表现,可见其创意的缺乏----而在这么一个严肃场合把这些单独看来也许还没什么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却忽略了融合奥运和体育、现代、人文的气息,就形同在外国人面前耍把式卖艺,又回到了张艺谋习惯用中国文化中最缺乏现代气息的那些小气的东西去搏外国人喜欢的老路子了----问题在于:如今的外国人已经对今晚张艺谋战线的那些东西接触足够多了,难道我们就再拿不出一点新花样了么?


张艺谋这次丢人,还好只有8分钟,但已经足够暴露此人的缺乏创意、思路狭隘、江郎才尽----北京奥运要是还让他当开幕式导演,中国人的脸全得被他给丢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6 03:34 , Processed in 0.08108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