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万寿台的金日成铜像。每天都有来自朝鲜各地的民众和学生到这里敬献鲜花
因为朝鲜的特殊性,获得这个国家的个人旅游签证几乎是不可能的,若想去这个迷雾重重的国家一探究竟,只有参团前往。但即使是这样,想跨过这条“世界上最难跨越的边境线”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界上最难跨越的边界
朝鲜每年接待的海外游客非常有限,只有不到3万人,其中95%以上都是中国游客。能够进入朝鲜的欧洲游客每年不超过1000人,主要来自英国、荷兰等国。作为被朝鲜特殊“关照”的韩国、日本和美国人,只有在朝鲜的阿里郎艺术节期间才有可能被允许入境,而实际成行的人数实在少得可怜。
平壤万寿台纪念碑。万寿台地区是整个朝鲜的中心,各大政府部门也都设立在此。
目前朝鲜还不是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虽然朝鲜观光总局在丹东设有办事处,负责办理赴朝鲜旅游的手续,但并不受理个人旅游签证的申请。前往朝鲜旅行的惟一方式就是参团。在此推荐丹东中青国际旅行社,报名手续非常简单,只需提前6天将护照首页(有照片的一页)复印后传真给他们,然后在出境的前一天上午将护照原件和2寸护照照片交给他们即可。
他们主推的“平壤~开城~妙香山4日游”基本囊括了朝鲜目前允许参观的所有景点,费用为2100元/人(乘坐火车过境),也有乘飞机往返平壤的行程可选。
不过只要还没有通过朝鲜海关,你就永远不能说自己已经得到这个国家的入境许可。每逢朝鲜的重要纪念日,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关口就会关闭;很多已经打点好行装准备入朝的中国旅行团,也常常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而被取消。或许将朝鲜的国境线称为“世界上最难跨越的边界”并不为过,或许正是如此超乎想象的过境难度,才更激发起我们前往朝鲜的热情。
平壤的凯旋门是所有朝鲜人的骄傲,它比巴黎的凯旋门还要高出10米,堪称世界之最。
在平壤顺川机场候机楼的正前方,悬挂着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的巨幅画像,但空姐是不会允许你拍摄的。走出机舱,领队会“收缴”每个人的手机——移动通讯工具一律禁止带入朝鲜境内,必须交由海关保存。之后,所有的箱包被打开接受手检,甚至连私人日记本也不例外。虽然仅仅是一架飞机的乘客,但整个安检却常常会花费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机场里的工作人员个个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如果此时你环顾整个顺川国际机场,会感觉安静得有些吓人。
要旅游更要保密
车入平壤城区后,旅行者会有种进入军营的感觉,似乎满大街都是军人的身影。据统计,每23个朝鲜人之中就有1个现役军人,由此推算,朝鲜拥有100多万人的常规武装力量,在人数上排世界第五。军人在国家的地位很高,经济收入也名列前茅。导游给出的收入排列顺序是:军人、科学家、教授和工人。不过她也承认,旅游从业人员在经济上也属于社会中上层。
朝鲜最大的寺庙普贤寺,与中国的传统寺庙如出一辙。
如果问及导游的具体收入时,她八成会说“百元以内”,再问就用“保密”开脱——这是当地导游最喜欢用的一个单词。每当游客对沿途风光提出解说要求时,往往会被他们莫名其妙地拒绝,如果再三追问,就会为难地说:“保密”。温州人在平壤开办第一百货商场的新闻已在国内炒得沸沸扬扬,但如果提出去参观的要求时,八成也会被坚决回绝,理由当然还是:“保密”。
在朝鲜平壤演出的大型团体操阿里郎,据统计参加演出人员超过10万人。每一场表演都十分震撼。
位于这些高大灰白居民楼中间的,是更加壮观的平壤学生少年宫、人民大学习会堂、万寿台艺术剧院、平壤大剧院、人民军杂技院、国际电影会馆、千里马文化会馆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但平壤的地标还是更加宏伟的万寿台纪念碑、建党纪念塔、三大宪章纪念碑、主体思想塔和金日成永生塔。当然,还有著名的平壤凯旋门。对此导游一定又会骄傲地介绍说:“我们的凯旋门要比巴黎的还高出10米!”
平壤的街头绿树成荫,灰色基调的城市由于这些绿色而显得有了些活力。
除了没有白桦林,平壤的城市景观很像莫斯科。但不同的是,平壤没有交通拥堵——路上机动车非常少,路旁也没有随处停放的车辆。因此,导游一定又会自豪地说:平壤是个没有尾气污染的首都。
阿里郎演出中打出的朝鲜国旗,和身着国旗颜色服装的演员。
平壤还是个非常安静的城市,没有机动车的彻夜轰鸣,没有行人的喧嚣、吵闹,更没有沿街高音喇叭传出来的叫卖声和建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市区平坦,本来骑自行车最方便,但平壤人宁肯步行也不骑车,据说是不想给外人造成落后的印象。在街头指挥交通的大多是女交警,她们身着天蓝色警服,指挥动作一丝不苟,挺拔的身姿像雕塑一般。
入朝的旅行团一律住宿平壤。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羊角岛饭店也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之一,兀立于大同江羊角岛上,有48层之高。
其实平壤还曾于1987年动工兴建一座更为宏伟的金字锥形建筑——105层的柳京饭店,其新颖的造型和令人眩目的高度引起过全世界的关注,后来却因资金不足而迟迟不能竣工。至今其裸露的框架已历经近20年的风吹日晒,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烂尾楼之一,也成为平壤市的“另类地标”。
[ 本帖最后由 liuqunb 于 2009-8-13 21:3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