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0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今年公布汉语新词选目、注释和相关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9 21:4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为今年公布的汉语新词语选目:
 
     B
  八荣八耻、白奴、白托、白银书、半糖夫妻、抱抱团、抱抱装、奔奔族、笔替、博斗、博客话剧、博文
 
    C
  草根网民、车奴、成考移民、城市依赖症、村证房

  D
  大肚子经济、倒扁、盗版党、等额配比基金、电话门、电子环保亭、吊瓶族、丁宠家庭、动能车、冻容、独二代、断背

  E
  ★EMBA、2时歇业令、二奶专家

  F
  法商、返券黄牛、饭替、房魔、房奴、飞鱼族、废统、沸腾可乐、分手代理、福利腐败、祝寿螺患者、复古学堂

  G
  感恩红包、高薪跳蚤、搞笑、公司驻虫、谷歌、骨性、国际高考移民、国六条、国十条

  H
  海缆断网、海绵路、海啸音、寒促、汉芯造假事件、合吃族、红楼选秀、红衫军、换客、灰色技能、回购地、会议大使、婚嫁大年

  J
  急婚族、监控门、江选、奖骚扰、交强险、脚环鸡、节奴、解说门、禁电、掘客

  K
  卡神、考霸、科研包工头、啃椅族、★空调、骷髅门

  L
  赖校族、乐活族、梨花体、李娅空翻、两会博客、垄奴、绿色产房、裸考、裸替

  M
  M型社会、慢活族、美丽垃圾、迷卡、蜜月保姆、秒杀、明星枪手、墓产经济、墓奴

  N
  年后饭、暖巢管家、诺亚规则
 
 P
  跑酷、陪拼族、捧车族、拼卡、拼客

  Q
  7时代、擒人节、轻熟女、穷人跑、求学房、群租

  R
  让票区、人球、人户育婴师、润滑经济

  S
  三失、三手病、三限房、三支一扶、★晒、晒客、上海社保基金案、剩女、十五细则、世宗、试药族、手机幻听症、手机手、熟年、睡眠博客

  T
  她经济、痛快吧、图书漂移、土腐败、囤房捂盘、托业

  W
  网络晒衣族、威客、微笑北京、微笑圈、文化低保、文替、巫毒娃娃、捂盘惜售

  X
  新明星学者、新中间阶层、熊猫烧香、炫富、学术超男、学业预警

  Y
  压洲、洋腐败、洋漂族、医闹、医诉、移动商街、印客、游贿、游戏手

  Z
  砸票、择校税、证奴、职粉、终统、众包、住房痛苦指数、装嫩族、作弊克

[ 本帖最后由 落话成冢 于 2007-8-19 21: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ealain + 5 + 5 谢谢你了
hq1966 + 10 + 10  学习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8-21 09:31:1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老啦
好多新名词都不知道意思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8-20 11:51:34 | 只看该作者
绝大多数不认识
这都是只在论坛泡的结果
落伍了
掉队了
不年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一袋子宁静 + 5 + 5 不哭 都不认识 就没有流行的可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8-20 11:46:53 | 只看该作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出现,出现新词语很正常,这是不可阻挡之事实。

但还是觉得一楼的官方公布的171条范围大了一点,可以缩减为一少半:

八荣八耻,抱抱团,草根网民,房奴,梨花体,熊猫烧香,剩女……范围定在比较普及的一些词语较恰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8-20 02:19:36 | 只看该作者
袋子可真勤奋

对列举的新词汇,鸟儿望文生义,大致还是可以窥探一二
只是对专家的意见,就有点不懂了

如专家云:
公布的这些词中,很多是网络中刚刚出现的,随意性很大,不少只是网友的即兴发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能有意义,但换一个环境就让人不知所云。

既然如此,就更应该予以列典解释了。

又如专家云:
新词是否能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被长久地保留下来,还留待时间的检验
但作为一个权威机构,未经充分论证就匆匆公布这些新词,很可能引发语言上的混乱

既然由时间来检验,专家又何必早早断言呢
至于语言混乱,呵呵,反正已经够乱的了,谁有本事让它不乱呢


我觉得,如果已经成为事实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而不是压制和指责
接受才能有效转变

对抗一个事实,是非常不明智且毫无效果的
它毕竟已经存在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阅了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8-20 00:02: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7-8-19 23:47 发表
我觉得漏掉了一个词:SB。


就一字母缩写,还能叫“新词”?
熊兄开玩笑了不是。

这能表达的意思多了去了:随笔、上班、私奔、 缩编、 鼠标、 四壁、 三包、 随便、死板、散步?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小灰熊 + 5 + 5 哈哈,揣着明白装糊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8-19 23:47:3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漏掉了一个词:SB。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很早就有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8-19 21:56:39 | 只看该作者
好多都不懂哦
落伍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8-19 21:53:29 | 只看该作者
能掌握这些词肯定是新潮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21:48:28 | 只看该作者
  [转贴]171条汉语新词” 引发各界热议

      16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奔奔族、独二代、返券黄牛、国际高考移民、换客、交强险、梨花体、晒客、学术超男等都被收录其中。对此,广大网民、读者和专家反应如何,它们是否能获得较大的认可度?

       网民称,
       80%以上的词不认识    

       孙薇是苏州一家上市出口企业的员工,工作圈、朋友圈都在网络上,自称是“网络化生存”。但她连估带猜,也有一大半的词弄不懂。她说,寒促、7时代、灰色技不用网络搜索根本不懂,而梨花体本身是略带讽刺效果的闹剧,没什么价值,还有海缆断网、熊猫烧香,都是特定的新闻事件,事件过去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人用这些词了。    

       事实上,171条新词公布以后,网上“80%以上的词都不懂”、“上网快10年,还有一大半不认识”、“难道我落伍了”之类的留言数不胜数,网友们态度一半是“不懂”,一半是“质疑”。一些网友说,很多词都是昙花一现,根本没必要公布。

      是否允许中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这些新词?南京29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孙汉洲说:“一方面,老师要有开放的态度,允许学生使用那些有生命力、已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新词,如房奴、一卡通、留守儿童等,但有些网络新词,大多数人看不懂, 因此不提倡学生使用。”孙校长认为,网络语言使用过多,虽然显得时尚,但某种程度上会稀释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江苏少儿出版社图书编辑朱琳琳认为,教育部公布的171条新词大多是一种流行语,进入不了全民语言,不具备大众传播的价值,出版社在编辑图书时肯定不会选用这些词,毕竟语言要讲究规范。
   
      新词出现   
      反映了鲜活的社会现实

      采访中,一些社会学家指出,现在社会资讯和传媒极度发达,新词层出不穷,有的准确反映了社会、文化现实,有它存在的价值。

      出版人、流行语汇收集者黄集伟说,收集民间词汇十多年来,他发现民间词汇变化非常大。一方面,能自由、灵活使用语言的人和渠道更多了,比如网络和言论的放松;另一方面,表达的互动性更强了。新词汇、新语言多数具有感染力,有个性,同时又能记录某个特定年代的特定情绪或民众心理。新词汇的产生和淘汰都不是我们能够主宰的,我们没有办法限定它如何发展。

      复旦大学博导吴金华教授说:“这是语言发展的一个自然现象。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很多新词汇,这些词以后可能会存在,也可能会消亡,都是很正常的。词汇的生命力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我们不必对其过于排斥。”

      省语言学会会长、南师大教授马景仑说:“这些应该属于社会方言词,也就是方言的一种变体。很多词只是一部分人在小圈子里使用,就像行话、黑话一样,影响力很有限。不知道也不必紧张,不要觉得自己落伍了。因为你不在那个圈子里面,自然也就不清楚了。这些词,今后是否能进入全民词汇,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专家称,
     公布新词要严肃、慎重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健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布的这些新词中,“好大一部分不能接受”。语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而且要接受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筛选、提炼,才能逐步走向稳定。公布的这些词中,很多是网络中刚刚出现的,随意性很大,不少只是网友的即兴发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能有意义,但换一个环境就让人不知所云。现在教育部这样公布出来,似乎让这些词得到了“合法”的确认,这是不够严肃的。其实,语言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一个词的产生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靠“公布”来“确认”的,所以,公布新词一定要严肃、慎重。

      南京市29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孙汉洲说,语言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这些新词是否能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被长久地保留下来,还留待时间的检验。教育部公布新词虽然是为了“有计划地对汉语新词语进行动态跟踪调查”,但作为一个权威机构,未经充分论证就匆匆公布这些新词,很可能引发语言上的混乱,后果与初衷会适得其反。

[ 本帖最后由 落话成冢 于 2007-8-19 21: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2 04:09 , Processed in 0.084041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