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612|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高考公平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5 22: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能为了公平牺牲教育本质
本报记者 邓琼
人物档案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专家,美国迈阿密大学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中国高考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记:请你评价一下中国30年高考制度的得与失。
    答:我明确地肯定,高考赋予每一个人神圣而公平的竞争权利,掀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否定文革蹂躏知识和摧残人才的倒行逆施,所以恢复高考功在千秋,功不可没!但是,以分取人的先天缺陷,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天就留下了隐患。如果说,30年前高考的指挥棒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尊重知 被异化为尊重考试(那也是知识,但是已知世界的知识),尊重人才被异化成状元崇拜,这就是高考的异化,异化的高考。这也就是今天的高考。
    高考的根本错误在于其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国家选拔人才到底是要复印干巴巴的分,还是评价活生生的人?人包括了分,分代替不了人。今天的高考制约了中国人才战略的实施,必须进行改革!
    记:如何评价高考成为中国学子人生第一大考,以至于高考成为一大产业?
    答:科举出现前,中国教育的初衷是教书育人。但作为人生第一大考,高考成了科举的延续。科举的目的是选拔和淘汰。于是,科举产生后,中 国的教育讲学而优则仕,以选拔淘汰为己任,教育终于沦为为科举服务的工具。当教育背离其教书育人的初衷,科举也就完成了它对中国教育的 颠覆。高考与科举一样,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同时,也留下了缺乏合理性和存在局限性的先天隐患。作为以选拔为目的之高考,在其考分至上的选拔人才的指挥棒驱使 下,中国的教育讲考什么,教什么,讲猜题押题”……教育终于沦为为高考服务的工具。
    记: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高考应试教育之间永恒的矛盾?
    答: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 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奥赛需要考生去回答现成的答案;诺贝尔奖需要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东西。为什么中国的中 学生年年获奥赛奖,但中国的高校无人获诺贝尔奖?根本原因是我们只培养考生,不培养学生。
    记:高考该存还是该废?
    答:我主张取消高考,而不是废除高考。这是两个有着微妙区别的不同概念。废除,是在制度的功能上掉它的武功,然后再 在思想观念上清它的余毒。比如说,废除科举,取消高考。也就是说,掉制度,清思想。取消,是针对高考的形式,以更先进的方 而代之,并且在理念上除它的影响。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否定,从而达到否定之否定的更高境界。也就是说,代形式,除影响。
    高考不能废,但必须改革其评价制度和选材标准。XX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挺吓人。其实,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认分不认人的伪装罢了。中国要改革高考,一定要破除这个所谓的公平观念。
    实际上,公平的不一定合理;合理的不一定公平。比如说,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AB上大学:某一面朝上,A上大学;另一面朝上,B上大学。机 会均等,非常公平!但合不合理?假若A是学生会主席,做了大量社会工作,很有领导能力,参加很多文体活动,平时成绩也很好;而B是事不关己的普通学生,偏 B的高考分数比A多了几分,B淘汰了A。公平乎?只看考分是公平的,但肯定不合理!
    为了所谓的公平,我们牺牲了教育的本质。而这种牺牲又是无谓乃至无聊的。就像为了公平,不惜以能够量化的跑步速度来选拔足球运动员一样,最后导致大家都以培养跑步选手的方式来培养足球运动员。为了公平,我们不得不以培养考生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教育能不跑题吗?!
    我不主张废除高考,我反对的是分数至上认分不认人的不合理、不科学的高考招生制度。我认为既认分又认人更科学、更合理、更公 平、更完善、更严格的,即三合一(高考分数+平时成绩+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这也是世界一流大学采取的评价、甄别、选拔人才的标准。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36 金币 +36 收起 理由
hh_dn + 2 + 2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公平.
hq1966 + 10 + 10
jiangying + 1 + 1 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天高任鸟飞 + 1 + 1 转得有意义
雪人姐姐 + 2 + 2 没有绝对的公平,但也算是受益者吧!
小米爸爸 + 10 + 10 黑幕很多,很不公平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7-7-21 13:00:54 | 只看该作者
得过且过才是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要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7-7-17 16:2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八根儿 的帖子

谢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7-7-17 15:1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7-17 14:53 发表
这种转变一定要在基础教育的时候,因为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人的思维方式都已经坏掉了。这种教育改革在国外也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反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这些都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东西了,已经是种什么豆得什么瓜了

可以在基础教育引入,但不是全盘代替.
学校不能给的,家长要想办法.儿子是我的,不是学校的.

其实我们的分歧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7-7-17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转变一定要在基础教育的时候,因为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人的思维方式都已经坏掉了。这种教育改革在国外也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反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这些都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东西了,已经是种什么豆得什么瓜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7-7-17 14:47:49 | 只看该作者
韦钰:东南大学前校长,我所尊敬的校长.
但是我尊敬她,不代表她就全部正确.恰恰,我的母校从盛转衰就是从她任校长开始的.读书的时候,我在学校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也许这样她才迫切的要从“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探究式为中心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这样转变是毫无疑问的好,在中小学阶段,还是两种都保持更好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7-7-17 14:31:48 | 只看该作者
英文中也没有应试教育这个词

专业术语是这样说的,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从“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探究式为中心的教育”,其理论和方法发源于美国。国内的先驱是前教育部长韦钰。

应试教育是“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育”的一种极端教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7-7-17 14:04:04 | 只看该作者
再来一段

(不好意思,转过来后发现博主叫不要转,只好删掉.留个连接,自己去看把http://usteacher.blog.sohu.com/46081348.html  
2007-05-10 | 应试教育和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下) )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7-7-17 14: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不是通常说的应试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7-7-17 13:59:45 | 只看该作者
上去了,感谢你又为我找到一位应试教育的支持者
由于网络关系,没法细看.但就粗粗的一看,只看到一个素质教育,而且还是转的文章.而满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里引用一点:
(不好意思,转过来后发现博主叫不要转,只好删掉.留个连接,自己去看把http://usteacher.blog.sohu.com/45505273.html  
2007-05-10 | 应试教育和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上) )

就"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说
先说批判性思维,不管别人怎么样,我这个应试教育出来的,敢于充当丧家的应试教育的乏走狗,敢于挑战现在大多数人认可的素质教育,至少我是有批判性思维的.
再说创造性思维,华为大家都知道吧,也许是唯一能让外国大企业害怕的中国公司.我们差得还很远,但我们在努力.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7-7-17 14: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基本上博主说的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7-7-17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八根儿 于 2007-7-17 12:14 发表

学术能力,从测试内容到方法,俺们需要改进的都多得很哈,
别人从小就搞发展自我思维的课题类非标准试题哈,我很羡慕这些。。。
零距离美国课堂http://usteacher.blog.sohu.com/#tp_ae09a74792 俺也喜欢逛


改进不是否定哈
上不去,不知道是不是公司网络问题,回家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10:03 , Processed in 0.084716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