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134|回复: 1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羽同学的古文经典之旅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0 06: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语读经听着有点夸口,但是作为妈妈的我确实从去年开始就有了这种想法,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这些读经理念是受王财贵教授的启发才会产生的。在此之前,我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始终是瞎子摸象,糊里糊涂的,没有理念,具体行动也是东一下西一下的。对了,还得感谢中央电视台关于孟母堂和一对夫妻为了争夺孩子监护权的报道,前者就不用说了,孟母堂事件全国皆知,我感兴趣的不是新闻效应,而是他的办学理念,这对我启发很大,当时就产生了要试试看的想法;至于后者,对我也是个触动。离婚夫妻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这不新鲜,但是孩子爸爸在家自己教孩子读四书五经和英语,这对我的触动就更上一层楼了。此后,我专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没有太费劲就找到了全球读经教育网站,从而也就结识了像春子妈妈这样的读经妈妈先驱,当时确实受益匪浅。那还是去年下半年吧,我在读经教育论坛真是发了不少帖子。我的性格就是有点没长性,孩子读经是坚持下来了,但是更新自己的帖子却没坚持下来,想一想真是很惭愧。好在儿童教育论坛也有读经版,也有一大批旧相识和新朋友,让我感到更大的动力,妈妈们,我会努力的,我懒惰的时候,你们就严厉批评我,我保证乖乖听话。呵呵。
    先谈谈中文读经,对这一点我实在没有什么发言权,这里的高手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就简单说说小羽的读经进展,欢迎大家多给我出出主意。小羽七周岁了,是从去年九月份开始读《论语》的。当时他刚好上小学一年级,所以只能课余读经,起步有点晚,年龄大了,自己有主见了,所以对读《论语》始终有抵触情绪。因此在这里我要大声呼吁,同志们啊,孩子读经一定要趁早,趁他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赶紧让读经先占领他可爱的小脑袋瓜,否则,晚了,你就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和他的厌学情绪去战斗,关于这一点,我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提这些消极面了。
   小羽现在读到《宪问》第十四篇。以熟读为主,没要求背诵,也不太注意复习,所以边读边忘,不过不要紧,等他全部都读完了,我会专门安排半年复习,分节读,连着读,怎么读都是读,相信读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的困惑,希望大家给出主意。比如要不要为孩子讲经,以我的水平,我是根本达不到给孩子讲经的程度。但是有一个阶段我让孩子自己读译文,让他自己了解句子大意。读了一段时间,发现王教授的读经理念提倡孩子读经不求甚解,因此我又不让孩子读译文了。读着读着问题又来了,孩子现在已经到了喜欢提问的年龄了,总是问我,这句是什么意思,那句做何解释,然后再让我举几个小例子,再然后竟然要求我讲故事。这真让我为难。大家都知道,经典难解,不是难在粗浅了解,而是难在正解。一般来说,学术界比较认同朱熹的《四书集注》,但是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却对此颇多不同意见,而我偏偏又很喜欢南先生的风格,呵呵,我自己都很困惑,又怎么能给孩子讲解呢。但是大家都知道,读书的时候,理解了,背诵起来就快,要是总不理解,那记起来就难了,要不然读经典怎么会前背后忘呢。总之,在这期间,我有时让孩子读译文,有时候不让读,这样反复了若干次,这反映了我内心的挣扎和反复。现在是暑假了,想想孩子读论语也快一年了,竟然还没读完,我有点惭愧,上学的孩子读经进度很难加快。
   再谈谈英文读经,这里也有反复,不太顺利。孩子是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听《仲夏夜之梦》的,最初的两个月就是听,基本上看不出效果。听英文歌谣,他倒是有反映,不用几遍就会跟唱。一看光是听没效果我就有点急了,于是就让他跟读,一天跟读一句,记得开始的时候是跟读剧本里的人物表,真是不顺利呀,读的真是四不象,进展奇慢。当然,当时我也不断地看读经网里英文读经教育理念给自己打气,要挺住。无奈,这个过程有点漫长,有点难受,时间不等人,语言敏感期要过去了呀。大家都知道,母语和第二语言是相互干扰的,你汉语精通了,学外语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把他翻译成汉语,上小学的孩子也是这样,谁让咱们起步晚了呢。就这样,孩子和《仲夏夜之梦》战斗到了今年6月份,这期间我和儿子的摩擦就不用提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从各种渠道买了大批的音像学习资料。最初买的是《洪恩巴迪英文童谣》,从最艰深的降到了最幼稚的,不过我不得不佩服这套材料的策划者,他们真是深谙儿童心理啊。头一遍是自然唱,然后是动画宝宝巴迪出场,给孩子讲背景知识,再然后是跟老师学唱,最后是大家一起唱,我儿子都七岁了,还喜欢这种形式呢,看来这是没法跨越的阶段。从那时候起,每天早晨他一起床我就放《巴迪英文童谣》,歌声伴随着他起床,叠被,吃饭,洗脸,穿衣服,估计正好听完一张牒的一面。晚上他回家写完作业还有时间的话,我就放《仲夏夜之梦》,没有跟读,就是泛听。6月末他开始放暑假,他的学习计划有了调整,早晨开始听《剑桥国际英语教程》,这是口语教材,以对话为主,信息量很丰富,小羽能够接受。但是还是坐不住,边玩边跟读,现在第一单元还没结束。中午我下班后,他开始听《亲亲自然学英语》,这个他比较喜欢,用不了几次就可以大概跟读,要知道,这是CD,一本书只能从头听到尾,中间不能停的。现在看来,他的进步很快,说出来的英语有模有样了,就是不太熟练。惭愧得很,我儿子只能从粗浅英文入手了,不然他会坚决不学的。先这么早晨和中午读读儿童英文,过几天,晚上再加《仲夏夜之梦》,不容易啊。孩子学英文,谁辛苦谁知道。
   最后再谈谈朝鲜文读经。小羽念的是朝鲜族小学,用朝鲜语授课。入学前根本不懂朝鲜语,经过一年的战斗,终于听说读写样样比我强了。暑假来了,我给他选择了《韩国名诗选》,现在已经开始在读了,说起来,还是朝鲜语读经最顺利,可能是因为听和读的能力已经具备的的关系吧。我不能说我选择的这本书是经典,因为它的作者基本上是19世纪末出生的。但是如果向上追溯的话问题就来了,大家可能知道,古代,朝鲜受汉文化的传统非常深,在15世纪以前一直都用汉文创作。就是到了近代,汉文也始终是朝鲜的官方文字,朝鲜国语文学虽然也越来越繁荣,但是行文中始终夹杂着汉字,让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妈妈觉得不够原汁原味。朝鲜国语诗歌古代以“时调”和“歌辞”为主,但是汉字有点多,所以我没有选,等孩子大一些再读也不晚,我选的这本书虽然是现代作品,但已是非常成熟的朝鲜国语诗歌,非常的原汁原味哦,有助于孩子欣赏和体味文辞之美。
   对了,我还要提一提古典音乐欣赏和绘画欣赏问题。这两者对我来说很陌生,我天生就缺乏艺术细胞,后天也没有努力跟进,现在为了孩子才扫盲。最初我买CD就是瞎买,脑子里隐隐约约知道孩子学艺术类的东西和学语言差不多,一边是练习基本技巧,一边是大量的欣赏,也就是多听CD多看名画。好像莫扎特的音乐比较适合孩子入门,于是就买了大量的莫扎特,不知道什么版本的好,于是就上网查,你不知道,自有高手知道。就这样,陆陆续续地买了巴赫,维瓦尔第,海顿,肖邦的作品,等等,国乐也买了不少,古琴,古筝,琵琶,葫芦丝,真是没少买,不过,儿子和我还是有点偏爱古琴。后来买了《爱与乐》全套,不知道演奏者是谁,好像不如单张CD表现力丰富,有震撼力。说来还是惭愧,儿子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好像没有流行音乐强烈,也可能是因为起步晚的关系。现在他白天听的是巴赫的《平均律》,晚上是古琴。当然这些都是当背景音乐听的。
  提到画画,儿子只喜欢涂鸦,好像这方面没什么天赋。我从图书馆搬来好多世界名画画册,他从不主动翻看,在我的半强迫下,他才勉强看看,记得当时就看维纳斯了,好几个版本的维纳斯被他比较评论,嗬嗬,喜欢搞比较文化。名画欣赏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也怪我没有长性。最近我从网上邮购了很多书,其中有一套《世界名画乐园》,儿子看了超喜欢。这让我有点意外。再一研究我就恍然大悟了。原来还是画册的编排和策划上,这是针对少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右边是世界名画,左边留了很多空白,左上部是各国孩子对这幅画的评论,评语可爱极了,还是中英文双语。其余地方是大片空白或者是线条勾勒的画,让孩子们可以随便涂鸦或者填色。记得小羽当时抓过来就开始奋笔作画,写评论。这里我摘两个例子为证。《敦煌壁画》左边,小羽的评论是这样的:“这些仙女(飞天)在干什么呢”,他给仙女涂的色真是五颜六色,可能他觉得这个五彩仙女比敦煌仙女好看。再看《吹笛少年》,他的评语是:我觉得他吹的音乐一定非常和平。然后自己也画了个少年,但是看起来像个木偶。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1-6 16:4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21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真好哇!
prana2009 + 1 + 1 学习一下。
紫霞湖 + 1 + 1 祝福!
vinegarfish + 2
shuaige + 2 + 2 我好喜欢。。。
一叶小舟 + 5 + 5 学习一下。
ptsamm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发表于 2011-9-9 20:10:54 | 只看该作者
小羽妈,象《古文观止》这样的书,先大概了解一下意思,再听,再读,是不是孩子更喜欢呢?

海琳听了史记故事,再听史记原文,好像更能听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发表于 2010-4-29 15:00:21 | 只看该作者
加油!我的也在读《论语》和《古文观止》,学习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一起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10-3-30 10:29:09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有开始英文学习,正在探路呢?看后非常和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8:09:06 | 只看该作者
开学了,读《论语》的时间明显少了,但还在坚持,复习到了《述尔第七》,读了五遍,然后又从第一章到第六章复习了一遍,一二章可依背诵,其他章节还只能熟读,任重道远啊。
奇怪,《论语》小羽读得是兴味索然,但对《古文观止》的接受还可以,经常可以做一些扩展,看来哲学思想是比较难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10-2-20 14:25:42 | 只看该作者
每次对元元读经没有信心,或是找不到感觉时就会到读经栏里转转,到各个妈妈们的楼里转转,每次都会被激励,每次读完贴后就会找到继续下去的力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milkrabbit + 2 + 2 我也是这样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09:59:11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早晨利用起床后、吃饭前的20分钟读了五遍《雍也》。第一遍读完,小羽问我怎么样,我说,第一句“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读得不错。
第二遍读完。他读得有气无力,一看就是敷衍了事。我有点生气,就请他体会一下6.3节: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小羽登时想起了前日看的南老讲评,马上感叹起来,“颜回脾气太好了,他的仁维持得最久,可惜死了,孔子要伤心死了。”我立马接上去:“是呀,颜回这么好,怎么让你读这一节就没这个感觉呢?这是对话,就像你和妈妈说话,你和妈妈说话会这么有气无力么?更何况孔子是在评价自己最喜欢的学生。”于是,小羽再读这一节语音语调立马就好多了。
在余下的三遍里,我时不时地请他用心体会一下自己读得没感觉的章节,帮他进入当时的语境,然后再读,效果就好多了。
现在,无论是读《论语》还是读《古文观止》,我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09:43: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antian03 于 2010-2-18 01:19 发表
秘密花园楼主,其实田田呢也是一样的。如今她读《中庸》,每次读到“或勉强而行之,即其成功一也。”这一句,就特别与她心有戚戚焉的样子。她明白一定有些东西是要坚持的,比方这个定力。我常常给她讲佛在菩提树 ...

每次看到田田妈的发言,我也是心有戚戚焉,只是常常苦于自己做得不够好,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自身的心态问题。田妈把田田当做知己,经常平等地和孩子交流体会,而我呢虽然也和小羽交流心得,但总是以过来人的高高在上的口气和他说话,所以他会排斥。谢谢田妈来开导我,读经典不但能改变孩子,也能改变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发表于 2010-2-18 01:19:45 | 只看该作者
秘密花园楼主,其实田田呢也是一样的。如今她读《中庸》,每次读到“或勉强而行之,即其成功一也。”这一句,就特别与她心有戚戚焉的样子。她明白一定有些东西是要坚持的,比方这个定力。我常常给她讲佛在菩提树下坐49天的故事,其实练习定力,对于男孩子是不是好像练功夫一样,有点挑战性。用这个激一下小羽,说不定他就又一番天地了。

(我用过的故事还有:虚云老和尚开悟“杯子粉碎也,狂心自然歇”那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16:08:3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小羽复习到《雍也篇第六》,还是不太积极,读之前喜欢讲条件。不过这个条件讲得是越来越有意思,今天提的条件是先看《论语别裁》的相关章节,然后再读原文,还好还好,总算不提先下棋、看动画,再读书了。不过,今天,小羽的《论语别裁》改成读了,竟然从“闲置帝王才”一气儿读到“人性的基本问题”,不但大声读,而且还强迫我认真听讲,中间不许我乱插话,弄得我难受极了,南老讲课时还允许学生提问呢,而我们的羽老师不许打断,也不许提问,搞一言堂。他这一读竟然读了45分钟,正好一堂课的时间,最后他终于在口干舌燥中结束了讲读,而且还遗憾地说,还有几章没讲完,下次再讲。我安慰他:南老师要半个月才能讲这些内容,所以你讲得够多了,了不得,了不得。
接下来,他终于开始读原文了,读着读着,老师瘾又犯了,他读一章,就讲解一章,怎么拦都拦不住,当然讲的都是刚学到的那些东西。后来我终于有点怒了,强制他必须一章读完两遍才可以讲解一番。就这样边读边讲了几章,最后他自己也有点不耐烦了,光读不讲了,呵呵。这么一折腾,半个多小时又过去了。
我们家的小羽读《论语》真是愁人啊,他不像田田、maya那些乖乖女,给一本繁体竖版没有注释的《论语》就很快乐地读,人家能在大量诵读中练就静定的功夫,也不会提稀奇古怪的要求,他呢 ,就非要理解意思不可,非要觉得有趣好玩才行,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确实很大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tiantian03 + 5 + 5 田田主要是中文没有好到能自由表达,所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6 02:16 , Processed in 0.094512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