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9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我用一个谎言把女儿忽悠成全班第一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4 18:2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故事转载于搜狐)一个月以前,女儿到我这里小住,带来两张卷子:数学,36分,语文,57分!在女儿就读的这所湖北省一流的小学里,这种成绩显得很可笑,根本不需要平常考倒数第一的那个同学考试时正巧拉肚子!

可是我无法理直气壮地批评她——造成今天这种局面,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和她妈妈婚姻解体带给她的伤害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否则,一个IQ值118的孩子,注意力不会只有40(正常值是85)。只是我发现:女儿往外掏卷子时并不感到羞愧——她以为这个分数是可以拿出手的——平时,她偶尔考七十来分,我们几乎可以兴奋地设宴庆祝!

我点一根烟躲到卫生间里想主意。女儿马上就要升三年级,照这样下去,她根本去不了好初中,去不了好初中,也就读不上好高中,读不上好高中也就……一个八岁的孩子当然还理解不了社会竞争的残酷、未来生存的压力,而且我们也不想给她制造压力。可是全没压力也不行呀?

思索十几分钟后,我走出卫生间,点开她妈妈的QQ空间,调出一篇日记。那是前妻最近几天写的,内容是说工作压力如何如何大,最头疼的是女儿的学习,弄得她几乎要崩溃了……我把女儿叫到电脑前读给她听,可是她心不在焉,眼睛盯着电视里的动画片。我问她:“你妈妈说她要崩溃了,你知道崩溃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我们还没学!”“崩溃就是疯了,实话跟你说,我也快崩溃了,也就是说快累死了!”“那是因为你们的工作,你们为什么要工作,又不是我让你们工作的!”这话说得我直冒火,但我强迫自己说得心平气和,我说:“如果我们不工作,你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谁供你上学?”看看她的反应——没反应!于是,我决定冒险使最后一招。我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太极端,但我想让她明白,不好好上学,等待她的会是什么结果。

接下来,当着女儿的面,我给武汉当地一个朋友打了个电话,一个女的。我没敢给男的打,男的嗓门大,不利于我即将开始地表演。电话接通后,那个朋友很意外:“都两三个月没你消息了,以为把我忘了呢……”“别说那么多,有一件事求你,你们那里还需要人手吗?”“需要啊,你安排谁?”“我女儿,你认识的。”“啊?!”她吓一跳:“你疯了吧,她才八岁吧?”我看了看,女儿正紧张地坐在一边,我对着电话用严肃的语调说:“是小了点儿,问题是,她不愿意学习,她可能觉得打工更好一些,再说了,我和她妈妈万一哪天累死了,她就得饿死,那样就太可怜了,不如让她提前学会怎么养活自己。”这时候,女儿在一旁可怜兮兮地小声叫我:“爸爸……爸爸……”我没理她。

朋友已经明白了我的意图,在电话那头吃吃地笑,连说:“好……好……”。我说:“我是认真的,你们餐馆不是要人洗盘子、拖地板吗?(其实她开的是物流公司)我明天上午就把她送过去,你给她准备一件破衣服,反正是干脏活嘛,也不需要什么好衣服对不对?再给她弄个小一点儿的拖把,大的怕她扛不动。另外,你怎么对待其他员工就怎么对待她,不要看我面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该扣钱就扣钱……”朋友在那边笑翻了,我女儿却在这边嘤嘤地哭起来。

在女儿面前,我的心原本就很柔软,她一哭,我就想打退堂鼓。可是我很清楚,我要一松口,不但会前功尽弃,还会让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于是再次狠狠心,对那个朋友说:“要不这样吧,你来跟她说两句,告诉她以后怎么干活,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忍住!就靠你了,别害我!”我知道女儿听不懂最后几句话的意图。女儿接过电话,带着哭腔:“嗯……嗯……嗯……”挂掉电话后,她不再是嘤嘤地哭,而是呜呜地哭起来,哭的额头上全是汗,一边哭一边往书包里收拾课本。我的眼泪一下子就窜到了眼眶,差点没忍住。

我说:“不用收拾了,反正也用不上了,明天早上就得去干活,早点洗澡睡觉吧!”她坐在床沿上,哭得浑身发抖。我低头帮她脱鞋时,看到那一双小脚,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叭嗒叭嗒地掉下来,好像明天真得要把她送去打工似的。女儿马上看出了端倪,暂停哭泣,盯着我的眼睛看。我赶紧掩饰说:“爸爸的确很难过,你这么小就得去打工,可是我也没办法,与其让人看不起、挨饿,还不如早一点学会赚钱养活自己。”于是她继续哭。

在前妻那儿,女儿早就自己洗澡了,可每次来我这里,非得赖着我给她洗不可,我要坚持拒绝,她就抹眼泪,她一抹眼泪,我就得投降。这次我还是给她洗了。我有一种错觉:明天,女儿要去受苦了,就再给她洗一次澡吧。一边洗一边对她说:“别哭了,从明天起,就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包括洗澡,没有人会帮你。给别人打工一定要听话,否则人家会欺负你,知道吗?”听我这么一说,女儿的哭声响亮起来,哭的脑袋一摆一摆的。天呢,我真的就要崩溃了,恨不得马上告诉她,我是骗她的,是吓唬她的。但我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洗完澡,她坐在床上仍旧是哭,哭得很悲戚,很无助,很绝望。我觉得是时候了,而且,我也确实忍不住了。于是伏在她脸上问:“你真的很想继续读书?”“……想……”已是泣不成声。“以后能保证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嗯……”“那好吧,以后看你的表现,打工的事暂时放下。”

我急不可耐地给那个朋友再打一个电话:“不好意思,我女儿明天不能去你那里了,因为她想好好上学,我相信她能学习好,那个职位还是给别人吧,不过,以后说不定还要麻烦你呢。”那边还自作主张地发挥了一下:“那你得交200块钱违约金啊!”我没工夫开玩笑,我得安抚女儿。

电话一打完,女儿的抽泣声便平息了。为了让她安安稳稳地睡觉,我当着她的面,把她的课本装进书包,还把她的铅笔认真削好。我做这些时,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女儿睡着后,我在卫生间里给她洗衣服时还没从自己编造的谎言里挣脱出来,弄得再次泪流满面。假如真到了让我八岁的女儿去打工的地步,还不如我先死了算了!我们杂志本期有一篇文章叫《八岁女孩墓志铭:我来过,我很乖》,编辑这篇文章时,我就流泪了。一个年轻同事见了,说:“这篇文章是我选的,我都没哭,你怎么就哭了?”我说:“因为你还不是一个八岁女孩的父亲!”。

从第二天开始,女儿的学习姿态果然变了,我从她老师那儿得到信息是:“这孩子进步太快了……”、“上课不吃零食了,不玩玩具了,不交头接耳了”、“作业完成得很好”、“敢大胆举手发言了……”“单元考试一跃进入中上游……”我提心吊胆地问:“那她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吗?”老师说:“没有啊,挺快乐的。很有积极性……”通过认真观察,确实没发现女儿在情绪上有什么改变,学习也绝对不是出于压力,而是内心主动。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果我的冒险酿成了负作用,我得去喝农药。

前天,她妈妈在QQ上给我留言,说女儿在本学期最后一次单元测试中得了全班第一名! “女儿怎么就突然开窍了呢?”她说。这个答案我当然知道,但是不敢告诉她,因为这种方法严重背离我们曾经商定的“不加压方针”。当然,女儿迟早也会发现上了当,但届时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难道还怕她为了报复,故意考个鸭蛋不成?至于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说实话,她能考多少分我还真不在乎——我看重的从来就不是分数。

-------------------------------------

哈哈,可谓山穷水尽,置之死地而后生啊!

——————————————
指点江山——全慧升之道

[ 本帖最后由 全慧升 于 2007-7-6 03: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7-7-11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男孩,不像是女孩那样娇气,
譬如说,妈妈让我打工去,我不会哭,而是服从,
男孩子还做不到这一点,他连女生都不如!
我知道妈妈会惦记我,但是我绝不会回去。
我会让她不惦记我,这就是男孩子该做的事。
当然我希望,楼主的小妹妹(我10岁)
请你坚强起来!不要被一切困难打倒!
做个女强人!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7-11 17:52:26 |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的孩子并不理解大人上班为什么会累。大人下了班就没事了,而小朋友放了学还有家庭作业。大人可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孩子如果想让大人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基本上是不会被接受的。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可能更符合孩子的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7-11 17:13:57 | 只看该作者
我认可这句话:这个社会其实就是这样的,我同意你的做法.我们不能永远的把孩子保护起来,要让他去直面现实.这样有助于他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7-11 14:49:1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不象真的,现在的孩子都比较狡猾,知道自己是父母的最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7-11 14:11:11 | 只看该作者
很震惊,还好小女孩的选择是正确的,要不然怎么收场呢?反正如果是我,再累再失望都不会用这种招数。等她长大懂事了,会怎样看待一个这样骗她的父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7-11 13:29:4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方法让她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压力,对一个小幼芽太残忍了,应该用其他一些方法,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也不错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7-10 20:03:15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我的妈妈也吓过我,不过我心理还是满健康的,并不嫉恨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7-7 12:26:26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意识到了她自己的问题是她要生活。所以才会有那么大的改变。但是这可能会给这个孩子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的,因为她把对父母的爱的渴望压在了潜意识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7-6 14:40: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不用声名,早知道了,不过就是有些人还没有调查就发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9:49 , Processed in 0.086890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