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4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关于讨论的目的及方式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30 23:2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讨论的目的:

个人认为,无论那种讨论,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统一思想,或者简单的得到一个谁对谁错的的结论,更不是为了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其重要性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经常看到有人说:“你们争论这个有什么意义呢?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无味的争执而感到厌烦。我说:否,这种争论的意义就体现在争论的过程。

无论那种理论,如果只有鼓吹一方,那对于普通的父母来说,就更容易轻信而陷入误区。正是有了反对一方,才使得一种理论的正负效应充分的体现。

看到有些父母发贴说感到了迷茫,其实这正是他们独立思考的开始,而不是像以往的盲从。这就是争论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2、全局和局部:

有人说,讨论问题要从全局上看,不要抓住个别问题揪住不放。我说:否。争论就体现在个体和局部。

那一种理论从广义上来说,其宣传目标都是好的取向,都号称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从整体上去否定东西,是无法立足的,其入门点自然是其操作方式,你的那种操作根本无法实现你的目标,否定了你每个局部,自然你的整体无法存在。

3、讨论的尺度:

有人总宣称:要心平气和的讨论问题,但要有个度。讨论问题欢迎,但断章取义的误导和冷嘲热讽的人生(该帖原话如此,非我敲错)攻击不在其列。

实际上,往往是这种人最不能心平气和,别人稍一反对,他就认为超过了他所谓的度,就要说别人“揪辫子”、“钻牛角尖”、“打棒子”,甚至不拿那出所谓红卫兵的大帽子来压人。

个人认为既然是讨论必然是针锋相对而难以是心平气和的,敢于参加讨论,就要有好的心态,如果你习惯于接受吹牛拍马式的就最好不要参加讨论,嬉笑怒骂皆文章,只要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谩骂和攻击,我认为都是争论的手段和方法。

比方说:某个人大骂读经是祸国殃民,并不是意味他说读经的每个人都是在祸国殃民,而是说鼓吹的这种理论,我个人认为未尝不可。如果你说他就是愤青,那你就是在狡辨。

4、诡辩和狡辨:

诡辩也是一种逻辑的方式,讨论中采用这种方式是很正常的,你不能在逻辑中战胜他只能说明你缺乏辩论的技巧。而狡辨却是在歪曲事实,正是无理取闹表现。

5、关于一分为二:

很多不希望出现争论的人,总建议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实际上,一分为二才真正是一种诡辩的方法,那是独裁人物强词夺理的手段,是官僚机构推卸责任的方法,任何事情他说对就对,他说不对就不对,坏事情到他那里也能变成好事情。对于我们的讨论,我个人认为,就应该一是一,二是二,自己认为对的就坚持,错了就道歉,就是要旗帜鲜明,决不和稀泥。

6、总结:
从我看过的坛子中的大多说讨论,基本都是好的,不仅不该制止,更加应该大力提倡,认为会造成论坛混乱的观点我看是杞人忧天。至于个别讨论,尤其是在读经方面,出现过版主打板子、个别人谩骂的现象,个人以为主要在于个别号称读经的人,所学不深,个人修养差,不能理解精髓而单吸收其糟粕所至,也从某一个方面证明了盲目读经的害处。其存在再正常不过,根本不必大惊小怪。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争论,也不惧怕谩骂。


转jerryhao的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7-2 23:19:2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了只有伤心而已. 虽然老鼠对昙花老虫的出走难辞其咎, 俺和他也没什么交情,还是挺想念他的. :'( 我如此,元老们更不用说了. 大家要能消除误解,握手言和多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我很赞同 真不希望老鼠离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7-1 06:00:47 | 只看该作者
抢沙发,并强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16:59 , Processed in 0.091323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