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937|回复: 1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1 08: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发现您的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只关注了孩子的问题,而忽视了自身的问题。别忘了,您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您的一举一动会对宝宝的情感、性格、品质、智力等各方面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所以,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宝宝,首先就要求您是一位优秀的家长,您需要爱宝宝、好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发现您的问题。
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
      孩子对任何东西都有好奇心,但有好奇心并不代表孩子会思考问题,只有当孩子会对好奇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的时候,真正的思考才开始。

      所以当您的孩子提出“为什么?”的时候,您千万不要敷衍了事、草率回答,孩子已经会思考问题了。
※测试——您能很好地为孩子解答问题吗? 
如果孩子问您:“汽车为什么能跑?”您会怎么回答?

A.汽车肚子里有一个发动机,发动机最喜欢吃汽油,吃完汽油以后它就开始工作了,它会告诉车轮子转动,车轮子一转动汽车就跑起来了。
B.汽车要吃东西,吃完东西汽车有力气,车轮子转得动,汽车就可以跑了。 
C.因为汽车有轮子,有轮子当然就可以跑了。  

分析:  
(1)如果您的回答是A:  
您的回答比较符合认知程度稍强一些的宝宝。您能用宝宝的语言把复杂的科学道理讲解给宝宝,尽管宝宝不知道什么是发动机,但通过您的解释,宝宝基本能理解汽车工作的原理和程序,这样的解释比较符合科学精神——严谨、真实。您的回答不但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同时也留下了宝宝可以探索的空间。随着他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会主动去寻找关于“发动机”的信息。

(2)如果您的回答是B:  
您的回答最符合绝大多数孩子的认知水平,也是孩子最可以接受的一种方式,因为您用孩子的语言解答了他的疑问。而且在您的回答里,您还能用最简略的语句表明了汽车工作的过程。但要提醒您,在引导孩子进行科学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尽可能使用科学用语,回答应该更合理一些,让孩子对一些科学概念一步到位。

(3)如果您的回答是C:  
您是一位不太善于回答孩子问题的家长。您的解释太肤浅,没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也没有阐明科学原理。可能孩子还会接着问,您千万不要敷衍了事。  
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他会问“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  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是孩子对事物缘由或目的的想像;每一个“怎么样”都是孩子对事物发展过程与机理的思考;每一个“是什么”都代表了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不管用什么办法,当面对孩子的各种提问时,您都要尽可能回答。

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您需要注意这些——  
※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  

1.您的回答要做到科学、严谨、合理,符合孩子心理和认知水平。 
2.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尽量使用规范用语,语气要符合孩子的口气,语速要放慢一些,在讲解答案的时候可以借用手势、动作、操作等。  
3.如果对于孩子的提问您不清楚的时候,您可以告诉孩子“我也不知道”,然后您应该引导孩子一起去探索答案,而不要就此敷衍了事。要培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4.如果孩子的问题太多,您觉得有些回答不过来或感到烦躁的时候,您千万不要抱怨宝宝,更不要说:“烦死了,你怎么有那么多问题?”这样会打击孩子爱思考的学习欲望。您可以这样说:“这是今天妈妈可以回答你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明天再开始!”这样即不伤害孩子,也保留了孩子好思考的学习欲望。 
5.如果有条件,在您回答问题的时候,您可以采取操作游戏材料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答案。 
6.在回答某些问题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判断一下,依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及相关经验,孩子能不能解决或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可能,您最好不要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致家长的话  当孩子会问“为什么”的时候,您身上的教育责任就更重了,您需要为了回答孩子的问题赶快“充电”!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晨萱 + 1 + 1 真的非常好
快乐常随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09-11-19 08:55:51 | 只看该作者
(十五)教您几招“走路游戏”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当然能走得很好了,当他们运用全部的能力在尝试爬楼梯、双足跳、单足站立的时候,他们的大肌肉运动能力也在继续发展着。所以,您不能简单地把“行走”看成只要宝宝自己会走路就可以了,应该在走稳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完成身体平衡训练、步伐控制训练、节奏训练等,为孩子培养更复杂的运动能力奠定基础。
  ※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急转弯走  利用户外的树、杆等物体当作转弯标志,也可以带孩子去有迷宫隧道等设施的游乐场所。引导孩子做急转弯行走动作。
  【讲解】训练宝宝的步伐控制能力。
  (2)走小桥  用普通的书铺成一条“小路”,如果可能还可以垫高一点儿,也可以铺设成有弯道的“路”,让宝宝自己在上面走走。也可以利用户外的花台、比较窄的小坎引导孩子完成。
  【讲解】训练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
  (3)躲开“炸弹”  家长准备至少5个球,告诉孩子这些是“炸弹”不能碰到它们。在孩子往某个目标物走的过程中,把球以不同的速度朝孩子滚过去,告诉孩子避开球,看孩子在行走过程中是否会迅速地调转行走方向。
  【讲解】刺激孩子的本体感觉发育及动作快速反应能力。
  (4)听节奏走  家长可以利用节奏比较明显的音乐,也可以自己敲鼓点,引导孩子模仿一些动物的走路。比如老猫走路。
  【讲解】训练孩子节奏感,肢体动作模仿能力和步伐控制能力。
  (5)高低脚走路  给孩子的一只脚上绑上一个高5公分左右的东西,另一只脚不绑,引导孩子一只脚高一只脚低,朝目标物走去。完成情况好的孩子,还可以让孩子端一个盘子,在盘子上放几颗大枣,看看大枣会不会掉出来。
  【讲解】训练孩子平衡能力和专注力。
  (6)走走停停  您可以和孩子边念儿歌,边做走路的游戏。
  “宝宝妈妈走一走,走过大门口,遇到一条老黄狗,吓得他们不敢走,停!”在念停的时候,您的声音要特别提高,表情要显得突然、兴奋。反复几次以后,孩子就可以记住儿歌,会很好地配合儿歌来完成对自己步伐的控制。
  【讲解】用儿歌的形式训练孩子学习控制步伐,增强孩子的肢体控制能力。
  ※宝宝越来越爱动了,您注意过这些问题吗?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有较强的大运动能力,宝宝非常喜欢各种运动。这段时期,您要注意:
  1.要给宝宝准备合适的鞋,不要图省钱给孩子穿大一号的鞋。最好不要买系鞋带的鞋,以免鞋带散落绊倒孩子;
  2.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上衣可以稍稍长些,以免活动时露出肚子着凉。但不要过于肥大、过长,这样会使宝宝在活动中感到非常的不方便;也不要太小太窄,否则会影响动作伸展。衣领不宜太高,以免影响孩子的呼吸,限制头部活动;最好穿背带裤,因为宝宝似乎没有“腰”,松紧带太紧会影响呼吸运动、骨骼发育;太松又怕裤子掉下来影响活动;
  3.女孩不宜穿过长的连衣裙,最好穿儿童短裙,以免活动摔跤;
  4.孩子的骨骼还处于发育当中,要经常观察孩子小腿部分骨骼,发现变形要立即检查,并采取积极的矫正措施;
  5.不宜让孩子行走过久或负重行走;
  6.发现孩子走路出现“八”字脚时,要及时地矫正。
  ※致家长的话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运动。不要让孩子久坐不动,让他站起来、跑出去,沐浴在运动的快乐中!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13603955212

一年级




UID 230764
精华 0
积分 535
帖子 288
威望 535
金钱 423
学问 0
元宝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5-10
宝宝生日
状态 离线  #17大 中 小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11 00: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
(十六)您的宝宝是“健康”宝宝吗

宝宝是全家的太阳、全家的中心,从他降生的那一日开始,您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健康。您害怕宝宝生病、宝宝不好好吃饭的时候您会特别着急,您向周围的朋友、长辈讨教如何喂养宝宝的方法;如果宝宝有什么身体不适,您会着急送孩子上医院;天气变化了,您会给宝宝换上合适的衣服防止生病……总之,宝宝的健康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
  ※您的宝宝“健康”吗?
  1.宝宝的一日生活,主要指睡眠、饮食、大小便等生理性活动是否有规律?
    A.有。    B.有的有规律,有的没有规律。    C.没有。
  2.宝宝经常生病吗?
    A.很少生病。  B.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容易生病。   C.经常生病。
  3.宝宝平时穿的衣服和大人相比较:
    A.任何季节都差不多厚薄。 B.天热的时候差不多厚薄,天冷的时候就厚很多。 C.害怕宝宝生病,任何季节都穿得比较厚。
  4.宝宝的脸色是否红润、有光泽?
    A.宝宝脸色很好。 B.脸色还可以但没有光泽。  C.宝宝脸色偏黄,且无光泽。
  5.宝宝挑食吗?
    A.不挑食,什么都爱吃。    B.有几样东西不爱吃,其他的还可以。
    C.太挑食,不喜欢吃正餐,喜欢吃零食。
  6.对于新的事物或进入新环境的时候,宝宝的表现是:
    A.马上就会喜欢新事物并适应新环境。    B.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可以适应。
    C.非常害怕新事物,特别胆小的样子。
  7.宝宝经常会局促不安、显得特别烦躁吗?
    A.很少出现。    B.生病的时候才会出现。    C.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8.宝宝常常会担忧许多方面的事情,像个“小大人”吗?
    A.从来就没有过。    B.他会担心他的东西,比如喜欢的玩具。
    C.不但会担心自己的东西,还会为大人担心。
  9.宝宝常常会表现出可怜、不愉快、哭泣或痛苦的表情吗?
    A.不会,宝宝很快乐。    B.受到挫折的时候才会这样。    C.经常会这样。
  10.宝宝常常吸吮手指或咬手指甲吗?
    A.没有这种情况。    B.睡觉前或是特别紧张的时候才会这样。
    C.经常会这样。
  评分:A—2分;B—1分;C—0分
  
分析:
  总分超过14分的宝宝,非常健康!
  总分在6—14分之间的宝宝,基本健康,但您需要关注宝宝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总分低于6分的宝宝,您需要请医生或专业的心理医师给宝宝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相关理论
  过去的人们通常以为健康与否只是指身体而言,认为只要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而今天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只是指生理方面,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障碍,这就是家长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后果。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心理健康与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础,缺一不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无不具有健康的心理。为此,家长千万不可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健康有以下几方面标准:
  1.具有与年龄相符的意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2.活泼乐观,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有求知欲和兴趣爱好;
  3.有自尊心、自信心,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4.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等。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宝宝?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帮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奠定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非常重要,它将有助于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您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或夸奖孩子;
  2.不要贿赂孩子或过分地强调物质奖励;
  3.不要勉强孩子做他不能胜任的事情或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
  4.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5.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6.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7.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8.给孩子做榜样。
  ※致家长的话  真正健康的宝宝应该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13603955212

一年级




UID 230764
精华 0
积分 535
帖子 288
威望 535
金钱 423
学问 0
元宝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5-10
宝宝生日
状态 离线  #18大 中 小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11 00: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
(十七)启发孩子的学习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自信心、独立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因而早期教育不是表现为一种近期效果,如会唱一首歌、会算一个题、而最终表现为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
建立不同大脑文件夹
您使用过电脑吗?如果您的工作经常要使用电脑,当您制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件,有财务报表、合同制度、员工档案等,您会怎么存放这些文件呢?您肯定是在电脑里建立不同名称的文件夹来存放不同的文件,这样,当您想查阅某个文件的时候,您就可以很轻松地按照您的分类体系来找到文件了。
  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您存放文件的过程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他的词汇吸收能力特别得强。当大量的词汇进入到宝宝大脑的时候,它们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这个时期,您需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分类游戏,帮助他们把已知的词汇进行“分类储存”——建立“大脑文件夹”;除此之外,您还需要引导他们做一些联想性游戏,帮他们把已经储存的词汇“产生关联”。
  有了这些过程,宝宝的学习会更上一个台阶,宝宝变得更聪明了……
  ※您会帮助孩子进行“分类思维”训练吗?
  1.当您教孩子认识香蕉的时候,您会引导他再认识一些其他水果吗?  A.会。B.不会。
  2.您经常会跟孩子说“一样”“同样”这类的词汇吗?  A.会。B.不会。
  3.您有过“妈妈的衣服比宝宝的衣服大!”类似这样的类比性描述吗? A.说过。B.没有。
  4.您给过孩子“家具”、“电器”这样类似的归纳性词汇吗?  A.给过。B.没有。
  5.您有没有让孩子学着找找哪两只鞋是一对?或类似这样的配对游戏。A.玩过。B.没有。
  分析:
  对于以上问题,如果您有3个以上“A”,说明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帮助过孩子建立“分类思维”,您现在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分类能力的知识。
  ※相关理论
  分类学习是宝宝数学学习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分类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归纳性思维的发展,为宝宝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孩子完成分类游戏的难点不是怎样分类,而是让孩子理解“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所以您在制定分类标准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认知情况,或者提前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分类标准是什么。
  在孩子完成分类游戏过程以后,您应该强调总结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并用一个概括性词汇来描述,比如“动物、食物、电器、文具”等,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您也可以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和这些“相同”,以扩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
  所以分类训练对于孩子形成高级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分类能力,以下是可以参考的训练重点:
  1.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各种因素的分类和区别;
  2.帮助孩子学习类比性描述;
  3.增强孩子的联想思维、归纳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训练。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动物分类  给孩子一些动物图片,让孩子把“会飞的动物”找出来,然后提问:“为什么它们会飞?”引导孩子去总结动物特征。同样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其他类型动物的分类,比如“水里游的”、“吃草的”、“家里养的”等。
  【讲解】1岁半以后孩子的认知学习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学会动物外观形态的识别上,我们要扩大认知的深度,引导孩子把已知的动物进行分类总结,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联想训练  游戏过程中要对孩子的回答表示尊重,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要引导孩子自圆其说。
  A.眼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眼镜和眼睛有关系?
  B.牙刷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牙刷和牙有关系?牙刷还和什么有关系?
  C.照相机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照相机和胶卷有关系?照相机还与什么有关系?
  D.铅笔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铅笔和纸有关系?铅笔还与什么有关系?
  E.雨伞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雨伞和下雨有关系?雨伞还与什么有关系?
  F.汽车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汽车和公路有关系?汽车还和什么有关系?
  G.太阳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太阳和白天有关系?太阳还和什么有关系?
  H.电扇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电扇和热天有关系?电扇还和什么有关系?
  以上联想训练尽可能给孩子许多因素的暗示,激发孩子一物多因素联想,从用途、功能、使用方式、事物相似性、外观形式、字面意思等多方面提示孩子联想、想象。
  【讲解】联想性语言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语言逻辑思维发展,而且促进孩子想象力,激发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里,指导者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无意的想象和联想占主要地位。孩子在游戏中会受其他孩子回答的干扰,不要马上制止,要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解释之间为什么会有关系。
  (3)找共同之处  您给孩子展示一些卡片,电话、电视、电吹风、电灯、电熨斗等,然后提问:“这些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孩子说出“它们都有电或它们都用电”,然后总结这些用电的东西叫电器。然后把其他名称中没有“电”字的电器产品(洗衣机、微波炉等)的卡片及一些非电器产品的卡片掺合进去,让孩子分分类(分两类即可)。分类的时候先不提示孩子哪些用电、哪些不用电。
  【讲解】2岁以上的孩子对生活中的用电产品早就有感知了。游戏中我们先用名称里有电的用电产品提示孩子这些用品的共性,然后通过不提示的分类游戏考察孩子是否能够发现分类的标准,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4)纠正错误  您给孩子故意说错话,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并指导孩子如何纠正错误。
  “洗衣机比电视机能洗衣服”、“小鸟比鱼飞得高”、“冰淇淋比汽车好吃。”
  【讲解】让孩子理解只有同类事物才能用来做比较,帮助孩子学会类比性描述。
  (5)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您准备吃饭用的小碗问问孩子“小碗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孩子回答。对于孩子的回答您可能想象不出来会有多少答案,无论孩子说什么,您尽可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尝试做做看。比如,有的孩子会回答,“小碗用来敲核桃”,您可以问问宝宝是不是看见过谁这样做,然后找一个核桃让孩子自己试试。
  在帮助孩子尝试并验证他们答案的时候,对于孩子的一些“无边际”的回答您不要给予嘲讽,千万不能直接否认孩子的答案,您可以这样说,“现在不行,可能以后就行了!”要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在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力。
  您可以引导孩子提问的有“砖头、书、纸”等,最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讲解】通过发散性提问启发孩子的联想力。
  ※相关提示
  1.结合日常生活,您提问宝宝: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穿在身上的。
  2.在引导孩子进行分类的时候,因为孩子存在调和性推理思维,他们的分类过程比较混乱,一会儿按照色彩分,一会儿又可能按照形状分。所以在引导孩子做分类游戏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如果是孩子自己在进行,您需要引导提问“为什么他们是一样的?”或“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启发孩子理解分类标准的固定性。
  3.在和宝宝讲话的过程中增加类比性描述。比如您可以说“爸爸比妈妈长得高”等。
  4.去商场购物回来以后,您可以让孩子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是把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等。
  ※致家长的话  孩子的信息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孩子会记住偶尔听见的任何一个词汇,尽管他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个词汇,但凭借当时的场景、语意和分类思想,他就会知道这个词和他知道的哪些事物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是孩子的学习,他不需要样样事事都清晰明白地理解,无须解释,他照样会明白意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13603955212

一年级




UID 230764
精华 0
积分 535
帖子 288
威望 535
金钱 423
学问 0
元宝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5-10
宝宝生日
状态 离线  #19大 中 小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11 0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十八)启发孩子的学习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自信心、独立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因而早期教育不是表现为一种近期效果,如会唱一首歌、会算一个题、而最终表现为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
建立不同大脑文件夹
您使用过电脑吗?如果您的工作经常要使用电脑,当您制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件,有财务报表、合同制度、员工档案等,您会怎么存放这些文件呢?您肯定是在电脑里建立不同名称的文件夹来存放不同的文件,这样,当您想查阅某个文件的时候,您就可以很轻松地按照您的分类体系来找到文件了。
  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您存放文件的过程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他的词汇吸收能力特别得强。当大量的词汇进入到宝宝大脑的时候,它们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这个时期,您需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分类游戏,帮助他们把已知的词汇进行“分类储存”——建立“大脑文件夹”;除此之外,您还需要引导他们做一些联想性游戏,帮他们把已经储存的词汇“产生关联”。
  
有了这些过程,宝宝的学习会更上一个台阶,宝宝变得更聪明了……
  ※您会帮助孩子进行“分类思维”训练吗?
  1.当您教孩子认识香蕉的时候,您会引导他再认识一些其他水果吗?  A.会。B.不会。
  2.您经常会跟孩子说“一样”“同样”这类的词汇吗?  A.会。B.不会。
  3.您有过“妈妈的衣服比宝宝的衣服大!”类似这样的类比性描述吗? A.说过。B.没有。
  4.您给过孩子“家具”、“电器”这样类似的归纳性词汇吗?  A.给过。B.没有。
  5.您有没有让孩子学着找找哪两只鞋是一对?或类似这样的配对游戏。A.玩过。B.没有。
  分析:
  对于以上问题,如果您有3个以上“A”,说明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帮助过孩子建立“分类思维”,您现在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分类能力的知识。
  
※相关理论
  分类学习是宝宝数学学习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分类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归纳性思维的发展,为宝宝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孩子完成分类游戏的难点不是怎样分类,而是让孩子理解“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所以您在制定分类标准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认知情况,或者提前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分类标准是什么。
  在孩子完成分类游戏过程以后,您应该强调总结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并用一个概括性词汇来描述,比如“动物、食物、电器、文具”等,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您也可以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和这些“相同”,以扩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
  
所以分类训练对于孩子形成高级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分类能力,以下是可以参考的训练重点:
  1.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各种因素的分类和区别;
  2.帮助孩子学习类比性描述;
  3.增强孩子的联想思维、归纳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训练。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动物分类  给孩子一些动物图片,让孩子把“会飞的动物”找出来,然后提问:“为什么它们会飞?”引导孩子去总结动物特征。同样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其他类型动物的分类,比如“水里游的”、“吃草的”、“家里养的”等。
  
【讲解】1岁半以后孩子的认知学习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学会动物外观形态的识别上,我们要扩大认知的深度,引导孩子把已知的动物进行分类总结,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联想训练  游戏过程中要对孩子的回答表示尊重,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要引导孩子自圆其说。
  A.眼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眼镜和眼睛有关系?
  B.牙刷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牙刷和牙有关系?牙刷还和什么有关系?
  C.照相机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照相机和胶卷有关系?照相机还与什么有关系?
  D.铅笔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铅笔和纸有关系?铅笔还与什么有关系?
  E.雨伞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雨伞和下雨有关系?雨伞还与什么有关系?
  F.汽车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汽车和公路有关系?汽车还和什么有关系?
  G.太阳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太阳和白天有关系?太阳还和什么有关系?
  H.电扇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电扇和热天有关系?电扇还和什么有关系?
  以上联想训练尽可能给孩子许多因素的暗示,激发孩子一物多因素联想,从用途、功能、使用方式、事物相似性、外观形式、字面意思等多方面提示孩子联想、想象。
  
【讲解】联想性语言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语言逻辑思维发展,而且促进孩子想象力,激发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里,指导者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无意的想象和联想占主要地位。孩子在游戏中会受其他孩子回答的干扰,不要马上制止,要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解释之间为什么会有关系。
  (3)找共同之处  您给孩子展示一些卡片,电话、电视、电吹风、电灯、电熨斗等,然后提问:“这些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孩子说出“它们都有电或它们都用电”,然后总结这些用电的东西叫电器。然后把其他名称中没有“电”字的电器产品(洗衣机、微波炉等)的卡片及一些非电器产品的卡片掺合进去,让孩子分分类(分两类即可)。分类的时候先不提示孩子哪些用电、哪些不用电。
  
【讲解】2岁以上的孩子对生活中的用电产品早就有感知了。游戏中我们先用名称里有电的用电产品提示孩子这些用品的共性,然后通过不提示的分类游戏考察孩子是否能够发现分类的标准,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4)纠正错误  您给孩子故意说错话,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并指导孩子如何纠正错误。
  “洗衣机比电视机能洗衣服”、“小鸟比鱼飞得高”、“冰淇淋比汽车好吃。”
  
【讲解】让孩子理解只有同类事物才能用来做比较,帮助孩子学会类比性描述。
  (5)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您准备吃饭用的小碗问问孩子“小碗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孩子回答。对于孩子的回答您可能想象不出来会有多少答案,无论孩子说什么,您尽可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尝试做做看。比如,有的孩子会回答,“小碗用来敲核桃”,您可以问问宝宝是不是看见过谁这样做,然后找一个核桃让孩子自己试试。
  在帮助孩子尝试并验证他们答案的时候,对于孩子的一些“无边际”的回答您不要给予嘲讽,千万不能直接否认孩子的答案,您可以这样说,“现在不行,可能以后就行了!”要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在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力。
  您可以引导孩子提问的有“砖头、书、纸”等,最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讲解】通过发散性提问启发孩子的联想力。
  ※相关提示
  1.结合日常生活,您提问宝宝: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穿在身上的。
  2.在引导孩子进行分类的时候,因为孩子存在调和性推理思维,他们的分类过程比较混乱,一会儿按照色彩分,一会儿又可能按照形状分。所以在引导孩子做分类游戏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如果是孩子自己在进行,您需要引导提问“为什么他们是一样的?”或“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启发孩子理解分类标准的固定性。
  3.在和宝宝讲话的过程中增加类比性描述。比如您可以说“爸爸比妈妈长得高”等。
  4.去商场购物回来以后,您可以让孩子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是把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等。
  ※致家长的话  孩子的信息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孩子会记住偶尔听见的任何一个词汇,尽管他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个词汇,但凭借当时的场景、语意和分类思想,他就会知道这个词和他知道的哪些事物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是孩子的学习,他不需要样样事事都清晰明白地理解,无须解释,他照样会明白意思。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妈妈和宝宝

三年级




UID 235931
精华 0
积分 1817
帖子 2263
威望 1817
金钱 144
学问 0
元宝 0
阅读权限 70
注册 2007-5-28
宝宝生日
状态 离线  #20大 中 小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12 02: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好帖 辛苦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09-11-19 07:00: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好,好贴,很受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09-6-22 14:33: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的文章很实用呀, 一看就明白怎么在亲子生活中改善不足, 多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发表于 2009-6-21 11:17:27 | 只看该作者

as

zhichi,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09-6-21 08:59:3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实用.认真学习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09-6-18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宝宝常见的问题我们老是容易以大人的眼光去分析,不太注重小孩的心理,由于工作的压力还经常对小孩发脾气,这样确实不太对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09-6-18 13:52: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09-6-17 21:05:1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还需家长自身不断提高,因为有时看起来比较容易,真正遇到问题时就没有这么冷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09-6-17 10:18: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和我们一起分享她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6:52 , Processed in 0.086385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