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77|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文科的大学语文课也不该必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0 12:5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科的大学语文课也不该必修

杨支柱

5月10日,北京晨报一篇题为《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语文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有后续报道,教育部有关人士称,这只是给各大学的“建议”。而北大、清华等校在教育部相关会议后已将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程)的报道在互连网上被广为转载并引起热烈的讨论。搜狐网将这则报道放在首页新闻头条,新浪网将这则报道放在首页新闻第三条,并且都允许读者投票。到当日上午9点40分,搜狐网投票支持语文成高校必修课的达7115,反对的只有395;新浪网投票支持语文成高校必修课的达7557,反对的只有626,无所谓的131。
考虑到9点40分在校学生基本上在上课,习惯逃课的学生上网大多又没有这样早,这种一方支持力高达90%以上的投票结果显示了社会对于当今中国大陆大学毕业生汉语语文水平的极大不满。但是因为这种不满而主张把大学语文作为理工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甚至主张像英语那样来个什么四、六级考试,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有利益动机了。将语文作为必修课的主张的支持率如此之高,令人震惊。看来最近几年网民数量的大跃进,也带来了像高等教育大跃进一样的后果。要求所有大学生学语文,不只是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极大讽刺,同时也是对于教育部所谓“扩招没有降低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评估提高了教学质量”募?蠓泶獭?br>我首先想问那些主张和赞成“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人一个问题:阁下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如何?觉得像自己一样主张把大学语文变成理工科大学生必修课的人的语文水平如何?如果觉得“不过关”,为什么不以身作则要求教育行政机构取消自己的大学毕业证或者高中毕业证,自己先到大学或中学去回炉学语文?如果阁下觉得自己的语文很棒,那么请问阁下上大学的时候语文是理工科大学生的必修课吗?为什么同样没有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而过去的理工科大学生语文水平可以过关而如今过不了关呢?根据形式逻辑“求异法”,阁下是不是应该另找原因呢?无论如何,主张把大学语文作为所有大学生必修课的人或者自己应该回去重修大学语文,或者自己应该回去重修大学形式逻辑。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汉语水平不过关是事实,但那本来是中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因为一部分大学生汉语水平不过关就强迫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学习和训练汉语基本功,并通过什么合格考试,这对于汉语基础扎实的大学生是一种侮辱和糟蹋。按照这种逻辑,教育部完全可以根据中国存在大量文盲的现实,设计一种扫盲资格考试,规定凡未通过扫盲资格考试者无论他的学历是硕士还是博士均不得进入部队、学校、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业工作。
依我看,大学语文不但不应该成为理工科大学生的必修课,对于文科大学生同样不应该成为必修课。
我们生下来就在学语文,一直在学,并不是上小学才开始学的,也不因为大学毕业就停止了学习。
尽管学语文是终身的事,但有突破性进展的阶段还是有的。我觉得我的大学一年级就是这样一个阶段,但跟修大学语文课毫无关系。大学语文是我那时修的课中最乏味的一门,甚至比某些“政治理论课”还乏味。因为是文科必修课,我不得不修。上大学之初我的语文水平迅速提高的真正原因,是写信。第一次离开家里出远门,那时的电话又是奢侈品,无论是想念亲友、感谢恩师还是联络同学,都只能靠写信,第一年下来没写一百封也有八十封。写这些信的时候既没有假装崇高之苦,也没有命题作文不得不写若干字数之累。真情实感写得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上去了。那时大学的课程远没有今天这样多,上大学后又没有了高考的压力,阅读量有很大的增加,而且除了少量必修课老师安排的阅读外基本上都是自己喜欢的书才读,因此阅读水平也长进不少。我的语文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因为我自己办了一个网站,除了睡觉一天到晚都在论坛里看贴、评贴、跟他人辩论。后来就有报刊编辑找我要稿子。2002年是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篇次最多的一年,总共大约至少有40篇次(含少量重复使用),仅孟波在南方都市报就给我发了十三、四篇。我从网友的批评和有经验的编辑的删改中学到不少东西,尽管也经常有编辑把我的文章删改得上气不接下气。
主张所有学生必修大学语文的人总是讲汉语对中国人如何重要,尤其是对比着英语讲。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的确值得讨论。但是这种对比是不公平的,真正根据重要性或有用性来在大学课程中安排语文和英语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危害。在中国,英语一般从小学才开始学,贫困山区因为缺乏师资甚至从初中才开始学。可是汉语呢,我们几乎是一生下来就学,跟父母学,跟兄弟姐妹学,跟邻居学,跟同伴学。在学校里也不只是语文课才学汉语,而是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学汉语。中小学语文课每周的课时数和学制的长度(12年),也远非大学语文可比。中小学解决不了的写作水平问题靠大学语文能解决?解决学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语言不流畅多、词不达意”这样的问题主要靠不断写作和修改,大学语文课打算改几次作业?大学教师改作业的责任感和细心程度又如何?尤其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心的英明领导下,大学老师被要求在学生作业上写浪费时间的评语并且保留作业供评估专家检查,作业不再发给学生,谁还去修改学生的标点符号、病句和错别字?教育部忘了自己制定的评估标准么?大学英语课太多被人骂的原因本来是学而无用,可是骂大学英语课太多的人却跑出来吹捧实际上同样学而无用的大学语文,还自我美化曰“爱国”,难道被英语浪费时间不好、被汉语浪费时间就舒服得很?即使大学语文老师肯花时间解决大学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语言不流畅多、词不达意”等问题,但一旦作为必修课,恐怕会也逼得更多优秀的学生从这种浪费他们光阴的大学退学!
至于提高人文素养云云,那是能用必修课和合格考试这种强迫手段能解决的吗?我甚至认为大量阅读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也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人文素养问题首先是个价值观问题,其次是情感问题,最后才是知识问题。一个文盲可能富有人性,很文明;一个语文博士可能毫无人性,很野蛮。只要大学还兼有官场或商场色彩,只要大学里还充斥着谎言和作弊,知识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所起的作用就会十分有限。
解决大学生必要的汉语语言能力问题,对大学来说只有一种思路,就是拒绝招收语文不合格的学生,除非他是某个领域的天才,而且他所擅长的领域对汉语语言能力的要求比其他学科低。另外的解决方法就只能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尤其是中学课程改革。教材、教法问题太专业,我不敢妄言。不过像高中物理、化学、微积分这样的课程,对不上大学的人和上大学读文科的人用处不大,应该砍掉,给语文、英语学习腾出更多时间。中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不但跟前述课程一样存在没有实用价值和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还跟大学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或两者结合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复,更应该取消。语文课本中用处不大的文言文也可以考虑减少,给现代汉语的阅读、写作腾出更多的时间。初中的物理、化学、地理则可以移到高中,因为语言这东西,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是学得越早效果越好。大学生练汉语基本功,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的折磨。

(南方周末2007-5-17,发表时有删节)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liumimi + 2 + 2 谢谢你了
hq1966 + 10 + 10
曾经沧海 + 2 + 2 精品文章!
一袋子宁静 + 5 + 5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7-5-24 11:53:3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设语文必修课不是没有必要,那毕竟是亡羊补牢的办法。

关键的是:还要请决策者考虑如何改变中小学乃至高中的语文教学,把基础的东西解决在应该解决的时候,十多年的初高中学习还没有解决写字的问题,不是问题吗?(当然我也没解决)

俺关心的是:楼主老虫还来不来了,昨天收到她的短信了……俺喜欢她,希望她常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7-5-24 10:5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5-21 15:05 发表
我更关心的是他们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会看重写作和表达。我希望大学学到的的语文,是孩子们的一种谋生的工具。

至于学不学阅读,学不学论语,涉及个人修养,我看这些反倒可以选修。

要是部下给我写的报告象 ...

        中国大学将自己的母语——中国语文课列为“必修课”,还“居然”引起争论,正说明了中国语文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逐渐对文字语言丧失了足够的尊敬和重视,而对祸害文字语言表现出无边际的松懈和纵容。就是说,中国人在对待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时候,没有了过去中国人秉持的那种敬惜之心,没有了对语言文字的神圣爱护情怀。这可能与过去几十年的社会背景有关,毕竟语言文字要为当时的人所使用,不得不迁就再迁就,将它丰富的诸多功能减缩再减缩,一直迁就减缩到框架散乱、神气全失、韵味殆尽。当社会开始开放、文化呈现多元的时候,那些原本先天不良、发育畸形的东西假借某种令人惑魅的形式,横冲直撞而来,再次使脆弱的中国语言文字生态遭到严重的重创。比如,成为当今中国人文化消费的主菜——流行歌曲,以无比强大的力量汹涌地销售着语言文字垃圾,非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反而得到许多力量的支持和推动。流行歌曲的胡说八道、十三不靠,起初看只是语言文字的错误和逻辑的混乱,当这种文化垃圾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食品时,人们不经意间就连胃口都被改造了。
一定是在实际的社会使用和工作中,发现语文承担不了它应该承担的功能,发现中国人的语文程度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定是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汉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普遍到了不堪忍受、无力无能承担工作的时候,中国的大学才作出将语文课列入必修课的决策。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当然值得叫好和鼓励。但是,长期喜食文化垃圾,甚至誓死捍卫文化垃圾,能反刍出什么好东西来?语言文字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得十分危险,要将习惯于长期消化文化垃圾的胃口扭转得正常,不是容易的事儿。
中国人的语文究竟危险到了什么地步?这是个不好具体说明的话题。一个研究者未必比一个使用过新来大学生的街道办主任有切身感受。但就媒体报道的新闻来说,就能看出许多问题。
“文化广场”曾经报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导演任鸣,他的戏剧观念是,牢牢记住老院长曹禺先生说的:戏是要演给大多数人看的。——真理就是这样朴素得类似苍白,也很像是废话。但是,这个废话真理的背后,却深藏着许多忧虑、悲凉和无奈。戏剧一定是浅近通俗的,没有了浅近通俗,戏剧就没有生命。即使如当今人视若深奥晦涩的昆曲《牡丹亭》,也属彼时的浅近艺术,而在当今,却需要热心媒体再三地呼吁和炒作,才能哄骗似地将观众请到剧场里去,大多数人还看戏如同受罪。而京戏演出的时候,仍然需要媒体刊登唱词,以免观众不知道台上唱的是什么。和从前的中国人相比,当代人的语言文字整体水平可想而知。
中国语言文字在当今人那里,仅仅肤浅地掌握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部分功能,其独卓深远的审美功能和韵味、魅力,早就被遗忘和遗弃了。当今人们的许多文化艺术创造方面的困惑,其实往往是语言文字能力的不足和认识不到位。比如,用现代汉语创作歌词,似乎成了一个零门槛的事儿,谁愿意掺和就能掺和,只要谱上曲儿就能唱一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零门槛导致的结果是,人们普遍有一个认识:写歌词不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写得了。
国学据说要热了,许多人还在争论要不要它热,怎样的热才是好热。其实,在一个生态被破坏得严重的环境里,要的先是地上能长草,涵养水分、改良土壤,还不是精致地摆弄盆景的时候。国学热的风气里,对语文教学是有好处的,人们会知道中国语言文字的历史和流变。只是,被文化垃圾喂养大的、语言文字修养匮乏危险的一代和几代人,如果在国学热正常发展的趋势里,他们会显得很尴尬,如果还不努力,就必然会和前面的接不上,被后来者甩在一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07-5-24 10:28:26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人的中文水平,即使是所谓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正宗学生,也不过是刚识字而已。我的这个想法,一是与国学慢慢热起来的环境氛围有关;二是读过几篇有关过去的中国人读书生活的文章,约略知道一些古人的读书进度。远的不说,《书屋》2006年第4期刊登《清末读书少年郎》一文,作者沈宁写道:“近些年间,跟有些朋友谈天,我经常会感叹:现在的青少年们,实在是受教育程度太浅,在文史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学问。中国人特别是所谓读书人,确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的父亲那一辈,恐怕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代读书人,他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但照他说,他的学问还是远不及他的父辈和祖辈们。而且在父亲眼里,我还只是会写几篇作文而已。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何兹全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是我外祖父陶希圣的得意门生之一,我的母亲称他师兄,我们便尊他做师舅,今年九十四岁。他读过我写的书,对我说:你很有才华,但是缺乏学问,今后要痛下决心,多下功夫读读书才好。我听了无话可说。我自认读书比同龄人多,可在我的祖辈父辈们看来,似乎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也许不过小学毕业水平。于是我想,比我更年轻的人,现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绝大多数恐怕只能算文盲。”
     以沈宁先生的推断标准,我都有些把自己算是往好处说,是作为非文盲的“极少数”了。实际上我就是一文盲。我读过中文系,但能背诵的经典古文不多、不会用古文行文写东西、不会写古体诗词、读到生僻的汉字还得查辞典、过年写春联还多半抄袭经典或模仿、听戏听出一句好词儿还乐半天,整个儿没见过好东西一股文化贫乏之气和浅薄之色……可不就是一个文盲吗?
     中国人语文不好,很难说是有文化的人。我这话说得一点儿都不偏激。我危言耸听地谈中国语文的危险现状,并没有任何抱怨之心。


[ 本帖最后由 织网的蜘蛛 于 2007-5-24 10: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7-5-21 22:10: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5-21 22:05 发表
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学语文课将成为是“必修”,内容是“基础”。

俺觉得大学里是高等教育,哪一门功课不是语言描述的?

大学里不应该将怎么写字儿做为主要内容了,应该是知识领域的深入研究,专业领域的 ...


教育部长说了大学语文课将成为是“辅助课”,内容是“高,精,深”。就好这口空的名头,估计这样一改皆大欢喜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葱部长说了就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7-5-21 22:05:08 | 只看该作者
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学语文课将成为是“必修”,内容是“基础”。

俺觉得大学里是高等教育,哪一门功课不是语言描述的?

大学里不应该将怎么写字儿做为主要内容了,应该是知识领域的深入研究,专业领域的探索,职业发展的定向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7-5-21 21:56: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5-21 21:48 发表
在打基础的时候不做好,居然跑到十三楼去打基础。
果然不是地球人啊!

俺和鲸鱼一样现阶段是中国人,日后努力向国际靠拢,成为地球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7-5-21 21:54: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5-21 21:40 发表

一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是语文基本功训练,不是去学侵濡文学之美,不是去熏陶。象你们这种太有才之人,给你们按到课桌上,让你们听课,让你们必修语文基本功,会不会疯掉?俺也闪,你们继续。。

   袋子只看自己赞同的东西,不看中心思想
   俺鲸鱼mm和老虫辨了老半天,说的就是:大学语文不是该不该必修的问题,而是大学语文该教什么内容。谁赞成大学语文修所谓的基本功(俺也不知你谓的基本功指什么)。如果基本功是听说读写,也未不可呀。大学生能走出校门出口成章,能说会道也算学有所成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俺不赞同 如39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7-5-21 21:5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5-21 21:40 发表

你们是不看清问题,就开始白活啊!

一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是语文基本功训练,不是去学侵濡文学之美,不是去熏陶。象你们这种太有才之人,给你们按到课桌上,让你们听课,让你们必修语文基本 ...


你不觉得那是反对家伙的诡辩吗?大学里的汉语必修课只是要求大学生去学习和训练汉语基本功?从A O E开始学?

我们讨论的是觉得大学里可以学的东西,一些自己认为有建设性的东西。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5-21 21:41 发表

你按你的理解,跟教育部长谈谈去。


在没有亡国危险的前提下,有机会我愿意去教育部长谈谈,自己的文化该扬扬了,不要开口“礼仪之邦,鱼米之乡”之类的调调,孩子们学了十几年根本不知道传统与现代礼仪,本国与外国的语言文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1 21:48:01 | 只看该作者
“老虫认为大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她居然相信大学前能解决 。俺上午看贴不认真,没捉到这条虫啊”



在打基础的时候不做好,居然跑到十三楼去打基础。
果然不是地球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16:36 , Processed in 0.110411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