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56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蒙特梭利的独特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4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蒙特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一九○七年蒙特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动勃勃的少年英才。蒙特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造蒙特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儿童之家”。一九○九年蒙特梭利写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方法》一书,一九一二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一百多个国家引进了蒙特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出现了蒙特梭利运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五年蒙特梭利学校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年代,仅仅美国就有一千多所。蒙特梭利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
  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特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特梭利把幼儿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工作,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幼儿的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蒙特梭利教育发妥善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通过儿童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满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意识也获得共同成长。
  蒙特梭利非常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是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特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特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及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特梭利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特梭利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阅读、书写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期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是这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就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他不但能完成对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而且能全面提升儿童的身心素质……今天在中国不少城市,蒙特索利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建立起来,蒙特梭利教育法也正在为中国的幼教工作者所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蒙特梭利教学法这个二十世纪西方幼儿英才教育的经典方法,也必将会对正在全方位赶超世界潮流的我们,培养和造就中国的幼儿英才,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更加科学,更加人性的成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蒙氏教育独特的魅力
  当人们在重新审视我们的幼儿教育的时候,蒙特梭利教育法这一风行欧美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法,它使人们重现找到了幼儿教育的革命性方法。玛利亚 蒙特梭利博士(1870~1952)曾帮助过世界上许多的人,是饮誉全球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教育法是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其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她的教育方法唤醒了孩子内在引导力量,挖掘出了孩子 无限潜能;同时,还帮助父母"学习做父母",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培养了卓有成就的一代又一代。
  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近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特梭利学校已遍及110个国家,在我国蒙氏教育机构分布于40多个城市,现已达到800余家幼儿园。蒙氏教育法究其实质,就是对幼儿教育内容、教师角色等的创新,来实现其教育目的,可以说是幼儿创造教育的典范。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是国际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一生从事教育事业。 她总结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吸取了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成果,通过创办“儿童之家”,并通过对儿童仔细的观察,研究出人类成长的过程、法则和其中的道理,逐步制定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 
  一、新教育与旧教育的不同
  “科学的观察已证明教育不是在于教师给予什么,教育是一种由个人自发地完成的自然历程;它必须由人直接从环境中得到经验,而不是藉着听讲就能获得的。老师的任务是准备一系列能引发文化活动的动机,传布于特别预备的环境中,而且避免让儿童受到强迫性的干扰。教师只能够帮忙使正在进行中的伟大工作继续进行,就像仆人帮助主人一样。如此,教师必然会看到人类心灵的展现,也能看到一种“新人”的出现,这种“新人”不是事件的牺牲者,而是具有清明的理想而能引导及塑造人类社会的未来的人。”
  “教育的目的,在于了解如何协助儿童生命的正常发展。”
  ——蒙特梭利
  二、爱和自由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
  “爱是降生于我们世界的每一个儿童的秉赋,要使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儿童必须通过自立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经由蒙特梭利环境所给予儿童的自由,儿童便拥有独特的机会来思想自己的行为,确定自己的行为对已对人有哪些后果,体验现实情境的范围限制,并学习何种行为能带来满足感而哪些行为却会带来空虚感或不满,近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缺点。这种能发展出自我认识的机会正是蒙特梭利教室的自由所带来的一种最重要的结果。”
  ——蒙特梭利
  儿童只有依靠爱和自由,才能获得成长的全部能量,以便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三、0~6岁儿童依靠精神胚胎的引导而成长
  “新生儿必须做一项形成的工作,这项在精神领域时进行的工作与胚胎期生理领域里所做的工作非常相似。在他面前存在着一个既不同于他在宫里的生活,又不同于他成为真正的人的生活的时期。出生后的工作是一种在被称为‘形成期’里进行的建构活动。这使婴儿进入了一个‘精神胚胎’。
  人似乎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出生以前,与动物相同;另一个时期是在出生以后,只有人才有。漫长的人类童年使人与动物完全区别开来,这是我们必须给予的含义。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屏障,因此人被看作是与所有的生命不同的生命。他的能力即不是动物能力的延续,也不是动物能力的派生。他在地球上的出现是生命的一个飞跃;是新的命运的起点。”
  ——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正是藉着这种精神胚胎的引导、也就是这种预定模式的引导来发展自己。
  四、大自然给了儿童内在两样东西帮助儿童成长——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
  “敏感期指的是在儿童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儿童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物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不需特定的理由而‘对某些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不厌其烦地重复,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重复突然爆发出某种新面能为止。’在这段时期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正是根源于儿童要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强烈要求。儿童对环境的喜爱迫使他们与环境接触,这种对环境的喜爱不是一种情绪上的反应,而是一种理性和精神的上意欲。”
  “儿童具有一种依靠自己而能够吸收的心理。”
  ——蒙特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蒙氏教学法,使用多种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这些复杂知识呢?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
  五、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特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六、蒙式教育四大項目
  蒙特梭利为满足儿童自我建构及心智发展的需求,发展了能提供儿童刺激,引发儿童注意力,使他们进入专心工作的历程,从而帮助儿童成长的蒙特梭利教具。可分为下列四大类。
  1、日常生活教育
  这类教育的工作材料都是儿童平日生活中可见到、可摸到的,如扫帚、杯、碗、汤匙、餐巾……等。這些活动是为了滿足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於秩序感、手眼协调、专心工作及独立的特性所需而預备的教为环境。
  2、感官教育
  人类必須透感官与外界接触,智力的发展也有赖于感官的经验。幼儿期是感官能力的形成时期,如果此時给予孩子视、触、听、嗅、味等五觉教育练习,将能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锐。
  3、学术性教育
  包括数学及语文。这些教具由数学前准备,语文前准备开始有一完整的系统,除了能使儿童获得基本的数学概念,并使语文能力获得充分的发展,奠定日后学习的基础。
  4、艺术性教育
  包括音乐、美工及科学。音乐培养孩子的欣赏力与音感发展;美工培养儿童自我的表现力、创造力与美感能力;而科学则使孩子能与大自然接触。了解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工作和——蒙特梭利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我们为您提供了以下的教学、管理资料:错误产生时,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觉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这种“能力产生信心、信心再产生能力”的循环,将会推动孩子不断的求知欲及工作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10-22 21:39:58 | 只看该作者
学到了不少育儿知识,还需细细品味,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5-16 00:22:09 | 只看该作者
謝謝你的介紹, 讓我對蒙特梭利有更多的認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5-15 17:46: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正好可以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5-15 11:22:51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也上过蒙氏班,我对这种教育不是很了解,不过我还是觉得,通过上这个班,我儿子好象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5-14 19:42:02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5-13 01:0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usjerry 于 2007-5-10 10:12 发表
顶。虽然目前社会上有许多蒙氏班,但我认为不能体现她的真正的精髓。叫蒙事班还差不多。

同感。我儿子也在上蒙氏班,但感觉和自己所了解的蒙氏教育相去甚远,顶多也只是在教具上比普通班优越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5-10 10:12:33 | 只看该作者
顶。虽然目前社会上有许多蒙氏班,但我认为不能体现她的真正的精髓。叫蒙事班还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1:21:03 | 只看该作者
位蒙特梭利研究者与著作者的自序  
  1957年,斯但丁(E.Mortimer.Standing)出版了他的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蒙特梭利生平与工作》(Maria Montessori:Her Life and Work),他在自序中,充满激情地这样写道:

  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给教育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盎然的气息。几乎所有文明国家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她那生动理论的冲击。1952年5月她逝世时,全球各角落的媒体大幅报导她这一生对儿童的贡献,由此可见她的影响力。

  1907年,蒙特梭利的名字如流星般划过教育界,全球很惊讶地看到第一所儿童之家的贫穷儿童种种不可思议的成就。随著时间的流逝(其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发现,直到今天,蒙特梭利的理论仍是屹立不摇,甚至更为壮大,因为它每年都不断有新发展与成就。

  这些发展不像早年那样突然和壮观,但却无损其重要性,因为这些发展更为深入,具有永久性。每年在欧洲各国,都许多学生汇聚在各地的训练中心,花上六个月到三年不等的时间,学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且这些课程常有供不应求的现象,因为没有足够的合格师资来授课。

  数十年来,蒙特梭利理论就像酵母一样,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多少影响到他们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幼儿及小学教育。十六年前,伦敦日间训练学院院长南姆爵士(Sir Percy Nunn)写道:“将学校里最近出现的那股新鲜朝气,直接与蒙特梭利的理论及努力联想在一起,对福禄贝尔及他的数千名忠实门生而言,并不是过河拆桥。”

  著有多本著名教育书籍的巴乐德博士(Dr.P.Ballard)在一本书中提及:“蒙特梭利理论的影响力,在十数年间,改造了伦敦区的幼儿学校。”教育局在1993年由幼教顾问委员会所提出的一份报告指出,该区学校采取个别工作方法,主要是受到蒙特梭利观点的影响。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其他各国的教育发展上,蒙特梭利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

  不幸的是,这种影响力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却因著那些对她的观点一知半解的人,而大打折扣。仅截取一两项理论(许多人都这么做),即试图应用到实务上,而不考虑它们在整个理论中的关系,很容易造成一种奇特、偏差的现象。这种断章取义的应用方式,真正足以让我们有所警惕。

  这种例子很多。例如许多人只知蒙特梭利主张给予儿童自由,却不了解其真义,还有自由与准备环境及准备环境内其他儿童的关系:如此反而造成一种毫无纪律的混乱局面。这也说明了为何我们会听到有人批评说,在蒙特梭利制度下没有纪律,儿童可以为所欲为。德林克瓦特神父(Father Drinkwater)在《教育论集》中说到:“再也没有比这更错误的事情了。见过蒙特梭利五秒钟,甚至只在影片上看到她的人,都会深信,蒙特梭利的自由指的是,无限制地去做对的事。”

  我们可以再举出她的观点遭误用的其他例子,但结果总是一样。如果不先从生活整体的各相关角度,去掌握她的原则,就将之应用到实务上,必然会造成偏差。

  理论必须要走在前头,那是开锁的论匙、导引你在未知海洋航行的罗盘。不了解理论就贸然进入实务领域,只是冒著不断犯错的危险。

  本书并不准备详细介绍蒙特梭利方法中如何教读写、史地、几何等学校课程,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描绘出在蒙特梭利对儿童观点的理论架构上,不同的心理及教学理论。我们将会看到,整体来说,这些理论其实和心理成长法则是一致的。它们主要是关注那些支配儿童心智成长阶段的神秘“内在指引”。

  中古世纪哲学家说得没错,教育(和西学一样)是项艺术,需要与自然配合。蒙特梭利在晚年经常提到,教育的功能是“帮助生命”。如果一个人对她的观点了解得越透澈,就愈可能发现自己正面对那神秘不可见、有创造性的生命力量。所以一位荷兰生物学家(Brooglever-Fortuyn)在二十年前即写道:

  “不赞同蒙特梭利教学法的那些人质疑说,数年后,这个教学法会变成什么样子?意即,不久就会有一个新的制度取代它的位置。我们很容易向这些人解释说,她的方法是以所有生物体特有的一般生命特征为基础,故会像生命一样持久。这种理论一旦被引进教学法,要想弃绝,都几乎不可能。”

  笔者在1921年首次和蒙特梭利认识,从那之后,直到1952年她过世,很幸运地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有合作关系,写文章、演讲、在蒙特梭利学校讲课,或在师资训练学校担任她的助手或代表等。

  蒙特梭利所出版的著作(许多并未有英文译本),并没有让人正确地了解她所付出的心血。如果说她的研究成果,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公诸于世,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虽然她的著作相当出色,并且转译成十数种文字,但她在课堂上的表达却更为完整。事实上,主要是透过她的讲课,尤其是在国际训练课程上,她最新的研究成果才为人所知。

  例如她最后的一本书《吸收性心智》,几乎就是逐字记录下1948年她在印度阿玛德巴德(Ahmedabad)的第二十四次国际课的讲授内容。

  本书最后三章是比较蒙特梭利和她的先进福禄贝尔两人,在理论与实务上的异同。这是个非常迫切的实际问题,经常有很多老师和父母问及;而不幸的是,在这问题上,仍存在著许多误解。

  介绍蒙特梭利生平的章节,并非是面面俱到的传记记录,仅局限于那些影响她一生工作的层面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1:20:24 | 只看该作者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十二项精神  
  一、它是根据多年来耐心观察儿童的本性而得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它全球适用,无论国籍、气候、社会阶级、种族,都不会影响到它对儿童教育的成功运用。

  三、它证明了孩子是喜欢工作的人,会自动自发地选择工作,并且愉快地去做。

  四、它基于孩子以工作来学习的迫切需要。在孩子心理及身体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拥有适当的活动,这样才能使他发展他的才能。

  五、它让孩子达到自动自发的极致,同时使孩子能够达到,甚或超过在传统体系下的学业成绩水准。

  六、虽然它不以奖惩来做为管教的方法,可是却达到一种更高的自我纪律。它是一种发自孩子内心积极的纪律,而不是从外强迫灌输的。

  七、它是植基于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及消除大人对孩子的过量影响力。孩子可以得到大量的自由,而建构出真正的纪律。

  八、它使老师能够就单一事件来个别引导孩子,如此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人需要而加以开导。

  九、每个小孩以他自己的步调工作。反应快的孩子不会被反应慢的孩子拖累,而反应较慢的孩子也不必在超出其能力的情况下做无望的挣扎。

  十、它摒弃了竞争精神及其带来的一连串破坏性后果。它为孩子提供了永无止境的互动机会——施的人快乐,受的人感激。

  十一、由于孩子是自己选择工作,没有竞争或压制,因此他不会有过度紧张的压力或自卑的感觉,以及其他在日后可能造成精神困扰的潜伏因素。

  十二、最后,蒙特梭利教学法发展孩子的整体个性——智力、慎思熟虑、进取和独立选择,以及情感的圆熟等。由于孩子是在一个真正的团队里扮演着一个自由的成员,因此孩子在这些基本的社会品性锻炼下,无形中奠定一个社会人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02:57 , Processed in 0.084434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