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379|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实录:阳光贝贝的社会实践活动——遇到陌生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3 14:2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班里组织了一次社会活动——遇到陌生人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给孩子们讲故事,说的是一个小朋友遇到陌生人,陌生人给糖吃,雨言马上说:吃糖牙疼,刘亦非说:吃糖流鼻血。刘厚硕:他是个陌生人,不能吃他的糖。好像得到了提醒,亮亮说:他是个大坏蛋,不能吃糖,刘亦非又发言道:他是个小偷,是个犯罪嫌疑人!
下面的话都让我很感动:
大家纷纷说出对付陌生人的方法:打110,报告黑猫警长,。。
于是细致的讲了一些见到陌生人以后要做的事情。孩子们很认真的听,我也很得意他们的聪明懂事。
谁料到。。。。
我们下一步就是请了一个陌生人进入教室,领走孩子。。。
开始是于瑞萱,一句妈妈在外面等着,她就乖乖得出了门。
王浩宇也被这样带了出去。孩子们有些发愣,议论着,奇怪着。却没有丝毫的警惕。。






陌生人拿来好吃的说,谁想跟我去吃好东西?
第一个说去的是张桐上,跑出去的是梁铮宇

紧接着,孩子们都蜂拥而出

只剩下这个三位了。顺子开始哭了

陌生人继续“行骗”
杨扬在犹豫着


终于,刘亦非也被领出去了




剩下两个无助的看着我。。。


贾惜贝突然回来了,就剩下他们三个了,但是他们却是胜利者。


下来的后续谈话中,被被一再强调,老师,我是出去看看,只是去看看,马上就回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9 金币 +29 收起 理由
skyye + 10 + 10
天堑变通途 + 10 + 10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不行的
一袋子宁静 + 5 + 5 精品文章!
小小蜜蜂 + 2 + 2 学习一下。
我一直在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14:35:47 | 只看该作者
这类活动偶尔可以搞搞,但关键是启发小朋友们去思考,什么样的陌生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出来的要警惕?真的遇到了坏人应该怎样面对等等..

说得好,喜欢这个有价值的论调。知道活动之后的后续工作应该怎么去做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个中班时候的活动,整整一个月都是在游戏和教学活动中贯穿安全自护意识上的培养,后期也是总结引发了很多孩子们的思考的,之所以说上次的活动做得好,也完全来源于孩子们的口述日记,他们多感想亦是出现了问题如何处理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7-3-29 13:42:47 | 只看该作者
车车:

如果我们心理学的老师看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最主要问题是:单盲试验的环境下(就是这些孩子不知道是实验,那个阿姨是知道的),孩子的行为反应很有可能是因为随大流,因为其他小朋友都出去了。而不是他真的对待陌生人的方式,另外就是有人提出的,在幼儿园里出现的陌生人,孩子们不会觉得不安全的。而且你们先启发孩子出现了陌生人怎么办,紧接着就安排这样的实验,最后留下的三个孩子有可能是对关联敏感的孩子,他们模模糊糊感觉这是咋回事?这个也不能说明他们对陌生人的真实反应。至于说你们以前的实验,最后认为很有效果,那更是无逻辑的不科学的推断。这类活动偶尔可以搞搞,但关键是启发小朋友们去思考,什么样的陌生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出来的要警惕?真的遇到了坏人应该怎样面对等等?他们有了这个意识,就会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遇到事情也许会想起急救办法。但是孩子遇到危急时会沉着还是惊慌,那绝对不是老师做这样的课能有效果的。

《家有儿女〉里有一级,就是姥姥的侄女寻亲来了,却被三个孩子认为是“骗子“。那里面的三个孩子的观察推理处理的能力起码是孩子该有的,虽然最后闹了笑话,但是那也是因为拐弯太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前车之鉴 + 10 + 10 上班了,回来看你的高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12:10:50 | 只看该作者
在幼儿园里人为的为那么小的孩子设置这样的不信任环境,是否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呢?
我也是杞人忧天。
我收回杞人忧天的话,因为这个环境设置到底是否有科学性,也是个试验阶段,或许,拿孩子当试验品真得让人不舒服,我自己也是矛盾的,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我想,我们千方百计的,就是想孩子多点安全感,可以放开胸怀去接受社会,和人大方的交往,可是人为的设置了欺骗和怀疑的环境,
但是我还是坚持一些自护知识的学习是有必要的,一个陌生人来了,用各种方法骗孩子走,我们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如何处理的。我也不相信孩子会因此就怀疑一切,没有了安全感。
虽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警醒(类似的安全教育确实应该有,但是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好呢?),但是会不会有其他不好的后果呢。
这个我也要慢慢总结的,上批孩子的反馈效果很好,这些孩子可能有些小。
在我个人来说,是不喜欢孩子受这种训练的。当然只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安排,但是也是一个小小的心理试验呢,一般大人进行类似试验,事先都有告知的。对于孩子,比较无辜呢。
很多孩子都在品尝家人给创造的磨难,他们更加无辜。用无辜这个词,我觉得有些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5 + 5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7-3-28 14:37: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烽火戏诸侯 于 2007-3-28 13:15 发表

DYLY的观点是一类性格孩子的特点,但还有另类完全相反性格的孩子.......

但俺认为你说的杞人忧天不准确(和熟悉的人玩闹不能说明问题),孩子经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实验,他们完全有可能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个俺 ...

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咱们就事论事一下
在幼儿园里人为的为那么小的孩子设置这样的不信任环境,是否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呢?
我也是杞人忧天。
我想,我们千方百计的,就是想孩子多点安全感,可以放开胸怀去接受社会,和人大方的交往,可是人为的设置了欺骗和怀疑的环境,虽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警醒(类似的安全教育确实应该有,但是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好呢?),但是会不会有其他不好的后果呢。
在我个人来说,是不喜欢孩子受这种训练的。当然只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安排,但是也是一个小小的心理试验呢,一般大人进行类似试验,事先都有告知的。对于孩子,比较无辜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前车之鉴 + 10 + 10 矛盾我也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7-3-28 13:37:20 |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人都认识不到自己的生活不幸福是因为自己的心理伤痕,虽然其他人都认为她天天高高兴兴的。孩子不太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就成为了不信任的人,但是家长老师长期的这样的观点和教导会建构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对看待世界的方法,这些就会让他们成为这样的人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前车之鉴 + 10 + 10 一切都在摸索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7-3-28 13:1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3-28 12:01 发表
楼上想法是很好的,这几天我一直也在考虑是否有这样的问题——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了不信任,这样人格的人将来生活是不会幸福的。
但是,我发现,我们都有些杞人忧天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对这样的实 ...

DYLY的观点是一类性格孩子的特点,但还有另类完全相反性格的孩子.......

但俺认为你说的杞人忧天不准确(和熟悉的人玩闹不能说明问题),孩子经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实验,他们完全有可能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个俺认为很可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前车之鉴 + 10 + 10 恩,收回,你给个合适的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2:01: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想法是很好的,这几天我一直也在考虑是否有这样的问题——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了不信任,这样人格的人将来生活是不会幸福的。
但是,我发现,我们都有些杞人忧天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对这样的实验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周围的阳光灿烂才是他们最投入的事情,他们还是开心地笑着闹着,每天冲到我的怀里,或者拉着我大叫:我是大老虎。。。(最近孩子们从大灰狼过渡到了老虎)
矫枉过正的事情是要避免的,但是如果因此排斥了一些自护能力的锻炼也是不可取的,只是自护能力的重点在哪里,训练的过程如何更加完善更加科学,这是我们要探讨和研究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7-3-28 11:16:4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这个话题很有意思。suan有勇气,鼓励一个。

我打算把这个引到李跃儿的坛子里,看看她们现代教育理念是怎样处理的,车车看怎样?

我个人的观点,孩子天生其实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的,2岁以下的小孩子会有陌生人焦虑,是为了什么?孩子对再喜欢的陌生人也不会让他抱,跟他走的。他会来找妈妈。我们孩子对特别喜欢的人也需要几分钟时间来适应。如果大人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她反倒会更紧张,也是因为这个虽然她知道爷爷奶奶爱她,他们是爷爷奶奶,可是春节期间十多天她也不让他们抱,就是因为老人太过热切,反倒不如小哥哥姐姐能很快的就和她热络起来。我们成人为什么和孩子热络起来不容易,是因为我们不是完全和孩子平等的,所以我们总是去逗孩子问她话也都透露着好奇。(在李跃儿那边看到一个细节,他们对待新来的孩子,除了安抚老师其他所有老师都是对待他都会很平静,和对待其他熟悉的孩子一样。这点让我很感叹。说跑题了。)我观察过,我的女儿对我认识的环境里的人,比如办公室里的同事,火车上妈妈带着她去聊天的旅友都是有点害羞几分钟适应过后就很能辨别选择的针对某些人玩了。而在超市里我在100米外看着她,提前告诉了她妈妈去取包,很快就回来,她就只是看着周围摸摸货架,对其他陌生人一概不理,给食物的也是坚决拒绝不理睬。直到妈妈回来,就哭了,对孩子来说要控制这么长时间确实有点难,也有点害怕。所以我会在讲故事的时候讲讲有些陌生人来敲门的可能是大灰狼之类遇到事情要打电话的就够了,孩子在不具备完全的保护能力的时候,不都是我们大人陪护着吗?现在这样的对待陌生人的方式,而且重要的是家长的如临大敌,只会让孩子思维简单化,还有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了不信任,这样人格的人将来生活是不会幸福的。

[ 本帖最后由 dyly 于 2007-3-28 11: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susan_1201 + 5 + 5 谢谢鼓励
前车之鉴 + 10 + 10 同意,问题是如何来知道他们的讨论,你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7-3-25 14:26:15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没有分辨能力,就得引导孩子。打个预防针,总比不打要好,多些抗体。等到一旦出了事情,无法弥补的时候,家长和学校。。。。。。前年,儿子的学校,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被陌生人骗走了(绑匪看错了对象),5天后,孩子被勒死在了秦皇岛。
去年,偶在家试过一次,让同事敲门,说是修理管道的,孩子没开,说我妈妈有钥匙,你找她去吧。任同事怎么花言巧语,孩子也不开,即使说你妈妈来了,还是不开,说妈妈有钥匙,会自己开门,干吗让我开,肯定是假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前车之鉴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6:32 , Processed in 0.088330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