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54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全职爸爸 肄业博士培养未来博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7 21:3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郁蕊芬/文 “Dad,what'sthetime?” (爸爸,现在几点了?)“It'sabout5o'clock.”(大约5点钟。) “5o'clock?CanIgetupandgoout?”(5点钟?我可以起床了么?)“Yes,ifyouwant.”(如果你想起来的话,当然可以。) “OfcauseIdo.”(好,那我起来了。) 这是48岁的肄业博士袁鸿林和6岁女儿袁小逸之间常有的对话。他们并非定居海外,只是浙江省海盐县一对极普通的父女。 袁鸿林,浙江海盐人氏,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博士肄业,曾任大学教师,也下海做过生意。3年前,他毅然抛下工作,回海盐老家,做一个全职爸爸,为的是——给女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把她培养成一个小博士。 让袁鸿林作出这一决定的,是女儿的幼儿园老师写的一句评语:在群体中,正常表达有问题……”“那会儿,小逸两岁零8个月大,在家的时候活泼好动,一进幼儿园就像变了一个人,常常躲在教室的角落里,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他回忆道:“一开始以为她只是不适应,可过了一两个月,她的状态还是没有改善,异常反应变本加厉: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生病,出勤率只有50%;对小朋友不理不睬,进入半傻的状态……” 这样的状况持续近一年后,袁鸿林决心放弃生意,“回家”全职教女。跟着一同“回家”的,还有“在幼儿园痛苦得实在呆不下去”的女儿。 2003年6月,距小逸4周岁生日还剩一个月,袁鸿林开始给她开课。 “一开始,通过教她感兴趣的画画、唱歌,用她喜欢的玩具、小零食作为奖励,不断延长她的专注时间。”在这一阶段,袁鸿林并不在意女儿究竟学到多少,只关注她是否静心专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延长她的学习时间:一是转换学习内容,二是短暂性间歇,做做其他活动。” 3年中,袁鸿林坚持每天让女儿学习两个小时英语、半小时日语、半小时古汉语、半小时小提琴、半小时绘画,另外还安排算术、讲故事等各种知识性的课程半小时,文化娱乐活动一个半小时以及3小时的户外游戏或体育活动。 如今,6岁的小逸已经通读了《三字经》、《论语》、《古文观止》等经典名著,现代白话文的写作十分通顺和流畅;至于英语,不仅完成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学习,还学习了《剑桥少儿英语》二、三级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一)等教材;此外,她还学习日语、法语;也会拉小提琴、下围棋、写毛笔字…… 很多人问袁鸿林,你女儿现在是个什么水准?他回答道:“她的英语可能和高中生一样,数学可能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呵呵,不好说。”他解释这个“不好说”,“我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在传统模式之外的,是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完全将学校课程打乱了来教。” 对于女儿的未来,袁鸿林很是乐观:“如果她在语言方面发展得好,可以往这个方面冲。当然,如果她的兴趣变了,(发展方向)也可以调整。如果要走学术的道路,拿个博士学位什么的,也是可以的。” 在女儿心目中,父亲会不会已经成了老师的代名词,父亲会不会不再可亲可爱了?袁鸿林倒是一点不担心:“我是主张亲子教育的,我既是她的父亲,也是老师,更是朋友和伙伴。”女儿小逸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支持Daddy的亲子教育。” 袁鸿林最近和网友就“亲子教育”和“易子而教(家长间交换子女教育)”进行激烈的论战。小逸非常坚决地站在父亲的一边:“要是‘易子而教’,不就把我变成孤儿了吗?没有母爱和父爱了,还要到陌生人家里生活,小孩子会觉得很不熟悉,很不安全,也就不开心了。小孩子要是不开心了,会学得好吗?我就喜欢跟爸爸在一起玩,我想,所有的小孩都跟我的想法一样。” (载《上海星期三》2006.6.12.)http://xqs.sh333.com/tg/t20060614_977491.htm此帖由 huge57 在 2006-06-17 21:36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7-5 13:10:54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what'sthetime?是问次数,不是时间,也许我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20:17:29 | 只看该作者
xiaoyamama+2006-06-30 22:45-->引用:xiaoyamama @ 2006-06-30 22:45 孩子由自己的家长进行教育,当然是最好,尤其是这个家长又有那里给她足够的教育。至于有人认为用父亲的一生换女儿的一生不值得,其实这个父亲付出的是几年的时间,随着孩子的成长,她的自学能力加强,父亲可以再投入工作。当然我对于这种教学内容以及这个爸爸的目标还是不太认同,各人对早教的想法不一样。另外,大家说的,“成功了还好,不成功怎么办?” 这个在于大家如何看待成功。文章后面提到这个女孩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不就可以看出这个爸爸的收获了吗?难道一个孩子只有成为博士才是成功吗?难道身心愉快的度过一生,无愧于人也无愧于己不算一种成功吗?
我主张多元,多样式,当然也可以去当学者,去获得学位。这就如同有人愿意当木匠、当工人,一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20:14:45 | 只看该作者
jiangying+2006-07-03 14:37-->引用:jiangying @ 2006-07-03 14:37 what'sthetime?这是病句,正确的说法是:what time is it.不过6岁的小孩能有这个水平很不错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7-3 14:37:17 | 只看该作者
what'sthetime?这是病句,正确的说法是:what time is it.不过6岁的小孩能有这个水平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6-30 22:45:4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由自己的家长进行教育,当然是最好,尤其是这个家长又有那里给她足够的教育。至于有人认为用父亲的一生换女儿的一生不值得,其实这个父亲付出的是几年的时间,随着孩子的成长,她的自学能力加强,父亲可以再投入工作。当然我对于这种教学内容以及这个爸爸的目标还是不太认同,各人对早教的想法不一样。另外,大家说的,“成功了还好,不成功怎么办?” 这个在于大家如何看待成功。文章后面提到这个女孩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不就可以看出这个爸爸的收获了吗?难道一个孩子只有成为博士才是成功吗?难道身心愉快的度过一生,无愧于人也无愧于己不算一种成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6-23 07:51:24 | 只看该作者
huge57+2006-06-23 00:58-->引用:huge57 @ 2006-06-23 00:58 我的感觉不是“换取”,而是我的一生的一部分与女儿一生的一部分联系得更加紧密,因而彼此更加充实,以致人生的一部分得到了升华。
说和好啊!只要真正投入了,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一直感谢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00:58:52 | 只看该作者
lena+2006-06-21 09:18-->引用:lena @ 2006-06-21 09:18 用自己的人生去换取孩子的一生,我反正是不赞成的
我的感觉不是“换取”,而是我的一生的一部分与女儿一生的一部分联系得更加紧密,因而彼此更加充实,以致人生的一部分得到了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6-21 09:18:55 | 只看该作者
用自己的人生去换取孩子的一生,我反正是不赞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6-21 08:41:16 | 只看该作者
用自己的人生去换取孩子的一生,成功还好,不成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6 19:22 , Processed in 0.08212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