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q1966+2006-06-05 10:11-->引用:hq1966 @ 2006-06-05 10:11 全国的星际冠、季军,也算小小的公众人物了,个人资料满天飞,算个透明人。 一般公众人物到美国都是要求政治避难,做非法移民可难躲藏了。要整容吧,两个小家伙又“年龄较小,财产证明不够,工资收入偏低”。 “中国在那里的间谍多了去了”是仅仅个人判断呢,还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真正逮到了“多了去了”的间谍。 根据美国的脾气,自己国家的华裔科学家还左怀疑右怀疑,一审再审,能容得下“多了去了”的中国间谍。 haha ,看来这个问题呢还是想不明白。美国人拒签绝对不会看你名气大小。他们有他们的原则,他们绝对不希望美国社会可能不需要的人通过某种方式去滞留美国。 遗憾的是非法移民在美国躲藏简直太容易了,美国人还没学会在交通工具上查身份证,挨家挨户查暂住证这些必要的手段。所以每次美国大赦,都有大批的华人去申请绿卡。 而大陆要派间谍过去,肯定必要的身份都会做好了,这种人要是被美国人拒签了,那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也实在是太差了。 hq1966+2006-06-05 10:11-->引用:hq1966 @ 2006-06-05 10:11 因粮于敌,很正常。 关键是拿了钱以后干了什么。 拿俄国的钱要还也很正常。亲兄弟还要明算帐呢,珍宝岛还要翻脸呢。 历史教科书,要档案和实物、人证支撑。细节上有出入一般人看不出来,完全掉个个,那会是一个巨大工程,永远不能完工的工程。 国父卖国?观点倒是新异。这样说,恐怕国民党都不会答应。 近现代历史被你这么轻描淡写,我们心里都好受点了。那么多卖国条约我们还有希望全部推倒,当时签订条约的都是讲公理的文明人,看在都是文明人的份上,帝国主义列强就把我们的银元还回来。 因粮于敌我不知道是啥意思,如果说接受一个外国势力作为后台你们民族主义者觉得很正常的话,我倒是不觉得奇怪。 国父问题,我倒可以给你看些材料,毕竟这个还不算犯大忌讳引用:<<!--quote1--> 19152月5日孙文、陈其美与满铁株式会社的两个重要人物犬冢信太郎、山田纯三郎订立了一份所谓《中日盟约》。 规定:"为便于中日协同作战,中华所用之海陆军兵器、弹药、兵具等,宜采用与日本同式。""与前项同一之目的,若中华海陆军聘用外国军人时,宜主用日本军人。""使中日政治上提携之确实,中华政府及地方公署若聘用外国人时,宜主用日本人。"而在经济领域,从事关经济命脉的金融到矿山和铁路、航运亦交由日本控制,"宜设中日银行及其支部于中日之重要都市。""中华经营矿山,铁路及沿岸航路,若要外国资本,或合办之必要时,可先商日本,若日本不能应办,可商他国。"再加上"属于前各项范围内之约定而未经两国外交当局者或本盟约记名两国人者之认诺,不得与他者缔结。"也就是说,以上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种种特权是绝对不容其他国家染指的。此外,在外交上中国也不能独立行事,"中日两国既相提携,而他外国之对于东亚重要外交事件,则两国宜互先通知协定。" 这个到是我们不说台湾也不许说的。 其实别人的钱那里是那么随便拿的,呵呵。 关于赔款问题,也给一些资料 引用:<<!--quote1--> 1901年签定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千2百多万两,折合美金2千4百多万元, 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赞助中国教育的谘文,1908年5月25日由国会通过。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一千一百六十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为了开展派遣留美学生工作,清朝政府于1911年在北京开设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其余的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中国基金会”),掌管的金额为一千二百五十四万五千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组成的托管董事会。其中的相当部分金额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清华大学。由于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经费来源和运作模式,清华从创建伊始,在诸多方面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些特别的优势和办学条件,也因此而有别于国内的其他大学。这样的环境也给了梅贻琦治校在客观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必要的办学条件。国外的历史学家评论道:“清华其成功的一大秘诀是,当其他院校求助于军阀政权不稳定的施舍时,清华的年度预算是有保障的。”⑷这种观点虽暗含夸大美国所起的作用之意,但基本还是公允的。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清华人”几近1 /3 。1 9 4 9 年掌管“清华基金”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到台湾后,又利用这笔款项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 由于清华的经费来源较为充裕,使其办学亦有相当的自主性,这些条件又对治校方面自然产生一些影响,促进了清华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和运行机制上逐渐地形成一套独立的、具有清华自身特点的东西,并由此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体制和风格,乃至后来清华校风与学风的逐步形成,都与此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而这种特征较明显的反映出来的一个例证,即是20-30年代初期,清华大学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的学校风潮。其中,清华校长多次易人,竟有十几任之多,甚至出现清华几年没有校长,由校务会议维持的尴尬局面。 磨洋工”一词,一般指干活磨磨蹭蹭,或消极怠工。其实,最初人们说“磨洋工”并不包括这种意思。它本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道工序。原来,我国旧式房屋建筑,其考究者要求“磨砖对缝”。磨工,就是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美观。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其建筑质量要求很高,外观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即磨工技术。由于这项工程是由外国人出资、设计、监督建造,中国人称为“洋工”。协和医院主楼14座,又是高层建筑,“磨工”工作浩繁而缓慢。当时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改称为“磨洋工”,久之便演变成今天的这种意思 美国用心良苦的教育计划,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赔款(胡适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国学生,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而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到了30年代,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而同时,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12所教会大学,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教会医院则出现了协和医院,洛克菲勒基金会则资助了中国学者们的农村调查与考古行动。 美国用腐朽的清王朝的“庚子赔款”的一小部分用来建造协和医院,以显示对中国人的“仁慈和恩惠”。 协和医院的原址本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个皇亲国戚的宅邸,后来成为清王朝的一个帅府。 未曾想到,当美国殖民者用先进的施工设备破土动工时,却意外地从地下几米处发现了大批的金银财宝。 这些金银财宝的价值,足可以盖好几个“协和”呢。美国人又发了一笔横财!但是,由于房地产权已划归 美国人所有,旧中国的官员只能捶胸顿足,眼看着大量的黄金白银外流! 后来,美国政府由于战争,经济一度拮据,便把这个医院转手处理给了美国的石油大王———罗克菲尔石油财团。从此,“协和”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外国私人医院。 从近代历史上看,美国没有从中国掠去任何土地,也没有向中国索取巨额战争赔款,就算数额较大的庚子赔款,最后也还给中国用于最初建立清华大学。美国虽然也迫使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这些条约多半是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强行让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社会,美国的目的多半是想从相互交流中赚取更多的利润。过去中国人认为美国不友好的方面,还在于美国要向中国输入人权、民主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美国那里是诱人的、成熟的、酸甜的“红番茄”,而在中国这里则是未熟的、苦涩的、吃多了还要中毒的“青番茄”。 1926年初,英国国会通过退 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退款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即派斯科塞尔来 华制定该款使用细则。当时,胡适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退还庚子赔款中尚未付给的部分。俄国人在中国的特权也将取消,而所有这些的交换条件只有一个:北洋政府承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一九二四年五月,两国签订《中俄协定》,其中规定退款用途,除偿付中国政府业经以俄款为抵押品的各项债务外,余数全用于中国教育事业,由中苏两国派员合组一基金委员会(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负责处理。 法国庚款退还余额总数为39.158万余法郎,折合美金为7.555万余元。此项余额总数,按照协定自1924年l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继续垫借中法实业银行,作为该行发行五厘美金公元担保。而中法实业银行即以此项美金债权,充作四项费用之用: 1.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之无利债券; 2.办理中法间教育及慈善事业; 3.代缴中国政府未缴清之股本余额; 4.拨还中国政府所欠中法实业银行贷款 1920年初,李石曾与蔡元培、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先生任董事长,蔡元培任校长。同年冬,蔡元培与先生再度赴法,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Herriot),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Lepine)等,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决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 你看过的教科书上,为什么不去讲这些呢?只讲别人掠夺了我们多少钱。你不看看国民党的很多人当时都是在日本学习,我们党的创始人又有很多留法的,那钱都是哪里来的? 有人说美国的庚子赔款培养了很多西方的代理人,说什么是文化侵略,简直就是放屁!实际上,美国培养的那些人很多人都学成回国,比如詹天佑、钱学森等等。 反过来,现在真正国内培养的学生出去的有几个回来的?——除了几个骗子以外。 不要自己不长进就说钱是被别人抢跑了,这都是借口而已。不承认自己落后,不学习人家长处,永远没有希望的,有多少钱在你手里,也是要被糟蹋了。 我们对历史了解得很少,我们可以看到的也不多,我们还是不要靠着一点冲动而去妄言的为好。 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6-06-05 17:29 进行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