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347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小小标点符号怎么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3 02:3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小标点符号怎么用?。请看下面<div style="ADDING-RIGHT: 0px; 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OVERFLOW-X: hidden; WIDTH: 97%;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LINE-HEIGHT: normal; HEIGHT: 300px; WORD-WRAP: break-word" onsubmit="this.style.overflowX='auto';"><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face="宋体">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div></td></tr></table></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7-24 01:12:01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6-6-6 10:44: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江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6-3 20:21:03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全了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6-3 20:05:32 | 只看该作者
能搞个下载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6-1 08:17:08 | 只看该作者
题目用了个问号,接着又用了个句号,似乎不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5-25 19:01:21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oyalblue">  谢谢jiangh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5-25 11:09:50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就是太难了,收藏了,辛苦了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02:48:44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书名号的一般用法</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face="宋体"><p 2em?=>一、用于各类作品名称<p 2em?=>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其名称都可用书名号。例如:<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讲座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名) <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普通话异读审音表》(表名) <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茶馆》(话剧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大乐特乐》(相声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女篮5号》(电影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努尔哈赤》(电视剧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我的祖国》(歌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霓裳曲》(曲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醒狮》(舞蹈名) <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车技》(杂技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长江万里图》(壁画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四川出土的商朝青铜人头像》(插图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给灭火八勇士授奖》(摄影作品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东方欲晓》(雕塑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庐山和金刚山》(邮票名)<p 2em?=>作品的简称和全名一样,都可用书名号。例如:<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2)《语文建设》1991年第 5 期发表了龚千炎、周洪波、郭龙生三位先生的文章《发展链:语言规范的本质》(以下简称《发展链》)。(《语文建设》1992/4)<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3)首都文艺界聚会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 55 周年(《光明日报》1997.5.10)<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下面例(4)书名简称“书系”用了引号,要改为书名号:<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4)由史学博士姚伟钧教授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夏美·千年古都文化书系》(以下简称“书系”),便是这方面的作品。<p 2em?=>二、用于各类出版物名称<p 2em?=>出版物是作品的载体。各类出版物的名称都可以用书名号。例如:<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1)《中国大百科全书》(书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2)《人民日报》(报纸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3)《语文建设》(刊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4)《植物生理学挂图》(图片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5)《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p 2em?=>“杂志”“周刊”之类名词如果是刊物名称的一个组成部分,用在书名号的里边(如《东方杂志》、美国《出版商周刊》),否则用在书名号的外边(如《读书》杂志、英国《书商》周刊)。对于大家熟悉的报刊名称,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东方杂志。报社和出版社名称一般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梧州日报》社简介”要改为“梧州日报社简介”,因为“报社”是一个合成词,二字中间不宜插入书名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如果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可以理解为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出版社,其实该社的任务主要出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书籍。报刊名称和“编辑部”连用时加不加书名号看需要而定。“《中国记者》编辑部”“《读者》编辑部”“《现代化》编辑部”加书名号有助于明确概念,“中国记者杂志编辑部”“读者文摘编辑部”等可不加。又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华声报等单位的代表,就如何发展网络媒体等问题先后作了发言”(《光明日报》1999.07.07)一句中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华声报是作为新闻单位,不是作为出版物名称出现,所以不加书名号。<p 2em?=>西文书刊名在西文中一般用斜体字标明,如果夹用在中文中,也可用书名号。例如:<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6)1815年8月英国人罗伯特·马礼逊在马六甲用汉文创办以便向中国人普及的最早的定期刊物《Chinese Monthly Magazine》称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韩国安春根著、张明惠译《杂志出版论》)<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7)如果说比尔·盖茨畏惧一个人的话,这个人肯定是加里·里贝克。在《Update》杂志评出的 1998 年影响全球的信息产业的律师中,他排在第 3 位。(《光明日报》1998.12.16)<p 2em?=>下面例(8)的引号可改为书名号:<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8)他克隆了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并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p 2em?=>如果不加书名号,最好用斜体字,不用正体字,这样既可同外文的体例保持一致,也便于识别书刊名称。作品名称也适用这个原则。例如:<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9)Wutherirzg Heights至少有两种汉译本,先是梁实秋的《咆哮山 庄》,后是杨苡的《呼啸山庄》。(郭著章《谈谈英汉名译比较课程》)<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10)最近在《皇冠杂志》第一二三期上见到点瑟译的 《撒旦与谢三》 (Robert Arthur:Satan and Sam Shay), 译笔活泼生动,这里随便引两 段……(林以亮《翻译的理论与实践》)<p 2em?=>例(9)的斜体字一看就预感到不是一般词语,从后面的文字知道是书名。例(10)<p 2em?=>从字体可以判断出Satan and Sam Shay是作品名称,Robert Arthur不是</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02:48:1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传媒栏目、专刊、专版的名称用引号还是书名号</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face="宋体"><p 2em?=>关于书名号的用法,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有一个示例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其中包含书籍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单位,用间隔号分隔,每一个结构单位单独使用时都可加书名号,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依据同样的原则,报刊等传媒的不同层次的结构单位,包括报刊名、栏目、专刊、专版名,文章和新闻报道的标题,都可以用书名号。如果两头──报刊名和篇名──用书名号,仅中间的层次用引号,用法难以保持连贯性。例如:<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1)《中华新闻报·新闻内幕》特色<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翻阅中华新闻报的重头栏目“新闻内幕”,我以为它具有专、新、重、正四大特色。<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2)《光明日报》决定创办一个面向全社会的“语言文字”专刊。……他成了《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最有力的支持者。<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3)《杭州日报》在《开门办报》专版上常常可以读到这样的栏目:“金点子”、“读者评报”、“幕后新闻” ……<p 2em?=>例(1)正文中的栏目名“新闻内幕”的引号改用书名号,便可同标题中的栏目名“《中华新闻报·新闻内幕》”使用的标点保持一致。报纸专刊名同刊物名没有本质的区别。例(2)的“语言文字”是专刊名,要用书名号以便同《光明日报·语言文字》的用法保持一致,否则读者会产生疑问:都是专刊名,为什么一个用引号,一个用书名号?像“他为《光明日报》的《语言文字》专刊写了一篇《×××××××》”这样的语句,报纸名、专刊名和篇名三个层次都用书名号,理由自明,读者不会产生疑问。例(3)专版名用书名号是对的,栏目名也应当使用。<p 2em?=>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栏目和节目名称的标点用法也不大一致。例如:<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4)该台现在的专题节目主要有:《今日美国》、《经济暸望》……《英文世界》、《音乐世界》(包括“乐坛纪事”、“新歌精华”……“乡村音乐”、“爵士乐”等栏目)。<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5)请收听《广播商场》推出的“编织春天”节目。<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6)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的解说词<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7)《中国少年报》有一个专栏“知心姐姐”,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为您服务”节目,你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烦恼、困难需要他们帮助解决,请给他们写信。<p 2em?=>例(4)(5)的大栏目/节目用书名号,小栏目/节目用引号,看不出有什么道理,也就不便于操作,因为大小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栏目/节目不分大小,性质都是一样的,还是以统一用书名号为好。社会上书名号和引号的用法混乱也影响到中学语文课本,例(6)(7)是从语文课本摘录出来的,其中的引号都可改为书名号。明确书名号和引号的分工,能用书名号的用书名号,减少一点引号目前 “兼职”过多的现象,有利于标点符号用法规范化。事实上有些报刊是这样做的, 如例(8)(9)的栏目和节目名称都用了书名号。<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8)中美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节目《资本浪潮》(中文版),4月30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播出。(《中国电视报1999.04.26)<p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代读书生活》广播专题节目的栏目设置有:社会导向型专栏《读书故事》,对话参与型专栏《读者点题》,……知识解读型专栏《书界百叶》专栏。(《出版参考》1999.01.16)</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0 12:35 , Processed in 0.08615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