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0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选编】粥------淡薄之中滋味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 11:3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04-12/06/xinsrc_1121201060856853133271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font color="#000099" size="3">1月7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传统的腊八节,我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font color="#000099" size="3">一碗清粥,一点感悟,一段岁月浓浓&hellip;&hellip;<font color="#000099" size="3">时光,在静静品位中渐渐消融,化作一片一片的黑白回忆。  <font color="#990000" size="4">粥的历史 有关粥的文字记载散见于各个朝代的医药膳食、文学历史等典籍中。粥,是中国社会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曾是权势的代表,也曾是贫穷的象征。帝王将相,达官贵人食粥以调剂胃口,延年养生。唐穆宗时,白居易因才华出众,得到皇帝御赐的&ldquo;防风粥&rdquo;,食七日后仍觉口齿余香,这在当时是一种难得的荣耀。宋元时每年的十二月八日,宫中照例会赐粥与百官,粥的花色越多,代表其所受恩宠越浩大。到清朝时,雍和宫中仍有定点熬制腊八粥的惯例。粥也是宗教里虔诚的供品和僧侣们的日常食品,腊八粥相传就始于佛教腊月初八的浴佛会。平日里,和尚们吃粥还要以鼓声为号,苏轼诗句&ldquo;魂清骨冷不成眠,微晓跏跌听粥鼓&rdquo;,就描述了寒冬晨晓时分的粥鼓声声。粥也曾是穷苦人家的家常便饭,&ldquo;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rdquo;古代的物质生活条件远远不如现在,在自然灾害和兵荒马乱的年头,纵然人们想要吃上一碗粥,也是一种奢望。然而,这并没有妨碍粥作为药膳食疗佳品的发展历程。据统计,文字记载中的药粥方已逾千种。粥的美味和营养,历来为文人们传颂不已。苏东坡在大啖了豆浆中掺入无锡贡米熬煮的粥后,挥毫写下了&ldquo;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rdquo;的诗句,将粥的真味留芳青史。陆游也大力推崇食粥养生,其《食粥诗》云:&ldquo;世人个个学长年,不司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rdquo;。曹雪芹更是一位食粥大家,其大作《红楼梦》中写到粥的回目有六七个之多,他的祖父曹寅对粥也颇有深究,编著了《粥品》一书。粥里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气息,我们已无法分清他们的关系。究竟是我们厚重的文化气息孕育了粥?还是粥在滋养国人身体的同时也滋养了中华的文化?不论在什么时代,不论于哪种人群,袅袅粥香中所透露的宁馨和温情,粥中淡而绵长的滋味,都是最能抚慰人心的。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蜿蜒曲折,世世代代的人们在历史洪流中跌宕起伏的前行,从原始时期的衣难覆体,茹毛饮血,到后来的清粥小菜,聊以糊口,再到如今千姿百态的粥文化,那些人间世事,悲欢离合,俱融入了这一直在寻常百姓家沸腾辗转的滚粥中,或百感交集,或淡泊透彻,蕴出阵阵清淡逸香,滋味横陈。如今,粥已不再是战争时代的奢侈品,也不再是灾荒年间的救命稻草;有时,一碗粥,不过是父母恋恋不忘的关切,不过是子女拳拳的赤子之心,不过是君子之交的平和内敛,亦不过是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与温饱无关后,粥在意识形态上有了更为实在的意义。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味亦必淡。如同奢华之后的简朴,如同在行色匆匆的钢铁森林中追寻绿色,富裕之后仍然喝粥,在阅遍珍馐美味后渴求一碗再平常不过的粥,也是人们从生活的绚烂中回归澹泊的一种感悟,是人生境界的另一种返璞归真。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hellip;&hellip;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深蓝浅蓝 + 2 + 2 精品文章!
ealain + 5 + 5 我好喜欢。。。
tianqunping + 10 + 10 我好喜欢。。。
摸着石头过河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2-2 22:25:39 | 只看该作者
粥中包涵了佛教慈悲的思想!要想发(八),请首先多施舍(粥)!事实上首先最好不要光想着发,但是发了的话最好要施舍!发为自己更为大众!这样的话,这个世界就和谐美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1-27 19:52:2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些粥后,想:要是有人能做给我吃就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同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3:32:28 | 只看该作者
旧贴仍在,淡薄之中滋味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蓝弟弟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1-4 22:16:44 | 只看该作者
我这个人菜不会做,就会做粥--指简单的粥;没宝宝之前,老家来人,通常在早上到达,于是,我就在头天晚上精心地洗好各种料:大米,红枣,花生,葡萄干,莲子等等,凌晨就煲上;再迷糊一会,起床,关火,然后去车站接人,回来的路上捎上几笼包子,回到家欣喜地打开锅,给他们盛上暖融融的一碗粥,自己感觉非常的棒!多次以后,老妈,老姨每次来之前,都会先打个电话告诉我:多放些水,不然回到家粥太稠了...自从有了宝宝,我就没再下过厨房了,自己也被老妈当成宝宝养了.今年腊八,我要重温一下旧手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1-4 20:01:44 | 只看该作者
女儿今天上火了,嘴疼了一个晚上。中午我给做的粥材料:大米,松花蛋,胡萝卜,香菜,香姑,瘦肉营养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4 19:19:23 | 只看该作者
好安逸哟!稀饭可以煮出恁多名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3 16:22:06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oyalblue">  煲出文化了。  小时候,喜欢吃农村那种放了很多菜的粥,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快餐,两分钟搞定一餐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 17:00:11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8b4513" size="4">营养在粥里 千百年来,粥一直为国人喜爱并百吃不厌。粥可调节胃口,增进食欲,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它味道鲜美、润喉易食,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实在是养生保健的佳品。粥的妙不可言,在于它介于饭、菜和汤三者之间。有饭的饱腹之功,有菜的美味爽口,也不乏汤的营养开胃。粥既适合做早餐,也适合做夜宵,因为,粥中的淀粉充分地与水分结合,既提供热能,又不乏大量水分,极易消化。“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喝粥使肠胃得到滋养,却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也不致导致肥胖。晚间喝粥,还能帮助睡眠,与喝牛奶有异曲同工之妙。凉夜喝粥,当滚烫热和的粥从口中流到腹中时,全身无数个毛孔有如熨贴过一般,热烈、畅快淋漓。食粥还可以辅助治疗各种疾病,保健养生,使人延年益寿。  民间流传的健康粥歌,是人民群众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各种粥的功效,生动形象。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防治脚气病,米糖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营养师建议: 建议一餐吃2~3碗粥,否则不到中午就会饥饿。 营养早餐:粥+荷包蛋/瘦肉+炒青菜。素食者可吃豆类制品代替,以增加蛋白质摄取量,而蔬菜则补充维生素。至于豆腐乳和酱菜则要尽量少吃。 在早餐店的搭配:粥+茶叶蛋/面点主食少量。若觉饥饿,可约两小时后再喝一瓶牛奶或酸奶。  粥最好不要就着油条吃,因为油炸食品,本身热量很高;而且反复煎炸的油,会产生致癌物质,是健康隐患。要吃油条,可以在家中自己动手做,干净卫生,吃着安心。 早餐时可吃1个水果,但不建议喝果汁,热量太高。 ●喝粥会长胖吗?  常闻人言,减肥四大障碍:汤、糖、躺、烫。粥至少就占了其二——汤、烫,甜粥还会有糖。中国有句老话,叫“喝水都能长胖”,且不去探讨它的寓意,许多人会想,喝水尚且如此,喝粥是万万不可的了。营养师指出:喝粥不会长胖,首先因为粥里米少水多,淀粉含量并不高。又因为水多,可以增加体内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和吸收。粥不但营养丰富,还如水一样,有清洗肌体脏器的功能,一碗粥下肚,会觉得通体舒畅。所以通常大病初愈的人医生会叮嘱他喝粥,清淡饮食。粥其实是调节人体组织机能恢复的最好润滑剂。故粥有进补之功,却无长胖之虞。早晚喝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喝什么粥最好? 喝什么粥最好呢?民间有谚:粳米煮粥最养人。粳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B1、A、E)以及微量元素。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强壮筋骨、长肌肉、通血肪和五脏、止消渴、止虚寒泻痢等功效。 医院食堂的配餐一般是:大小米粥,大米和小米的比例是2∶1。这样的比例是最好消化的比例,营养搭配也很合理,大米易于消化,调和养胃;小米营养丰富,滋润脏器。对于病人,是二者兼顾了。婴幼儿更需要如此,所以有专为其量身定做的婴儿米粉,兑上水喝时,也算是粥的一种。正常人喝粥可以养身。粥和其他食物搭配,又有不少新的功用,就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了。 在粥中加入各种配料是我国人民的好传统,它保证了饮食的多样化,也使粥的营养价值得以大大提高,如地瓜粥、胡萝卜粥,含有较多胡萝卜素和矿物质;菜叶粥、水果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美容养颜又有助于消化;莲子百合粥,味道清香又能滋补;皮蛋粥和肉丝粥,增加了不少蛋白质,味道又鲜美;而更多的是煮豆粥,绿豆粥、红豆粥、芸豆粥……还有八宝粥,可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B族维生素,全面地提高了粥的营养价值。现在国外的快餐巨头肯德基顺应中国传统推出了花色粥作为早餐,它已开始取我国的传统饮食精华为己用了,我们当然更应该多喝粥,多研究粥,将之传承并发扬光大。<img src="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41203/35445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煮得入口即化的菠菜,若隐若现的点点鸡蓉,顺着嗓子眼儿滑过,酣畅淋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 11:58:54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990000" size="3"> 煮粥妙法 现在煮粥的方式越来越多,家庭中高压锅、电饭煲、甚至微波炉都可承担煮粥任务;而方法则通常用传统的煮和焖。煮法即先用旺火煮至滚开,再改用小火将粥汤慢慢收至稠浓。粥不可离火。而且要求高的粥须一直用小火煨至烂熟。焖法是指用旺火加热至滚沸后,倒入有盖的木桶内,盖紧桶盖,焖约2小时即成。此法做粥香味更加纯正、浓厚。家庭中通常多采用煮法。此外,花色粥的制作,还有以煮好的滚粥冲入各种配料佐料,调拌均匀即成的方法,如生鱼片粥。也可以先将配料炒制,再加入高汤和水成汤,以之煮粥。粥在制作时,应注意水要一次加足,煮粥一气呵成,才能达到米水交融、柔腻如一的特点。煮粥用的米既可先用清水浸泡5~6小时,然后下锅,也可淘洗干净后直接下锅。先浸后煮,可缩短煮粥时间,但浸泡易导致养分流失。若配方中有不能直接食用的药材,则可先熬煮中药成为药汁,过滤掉沉淀后再加入米或面煮粥,或先将中药研成粉末,再入粥与米同煮;若粥中的配料形体较大,应先进行刀工处理,再下锅煮粥,以使粥稠味浓。 家常清粥制作简法:提前一天晚上将米和小豆装入暖壶,加适量开水,第二天早上即可食用。非常适用喜欢早上睡回笼觉的&ldquo;懒美人&rdquo;。 ●煮粥是否需要加碱? 有大米粥和玉米粥之分。加碱可以破坏淀粉粒外的蛋白膜,充分溶出淀粉,使粥粘稠绵软,却破坏了大米中少有的宝贵维生素。可用山楂来代替碱,效果一样;若是玉米粥则相反:加点碱是必要的。因为加碱可以把玉米中所含较为丰富的尼克酸从结合状态释放出来,提高其吸收利用率,防治癞皮病的发生。  ●要注意下锅的先后顺序  不易煮烂的先放,如豆类、含淀粉类原料;莲子要先去掉苦芯;生的杏仁、核桃仁最好先用水浸泡,剥皮去苦味后下锅;生花生、藕、百合等快熟时最后放入,以保持鲜脆的感觉;煮豆粥时,放米之前待豆子开锅兑入几次凉水,豆子&ldquo;激&rdquo;几次容易开花。之后再放米进入。薏米仁下锅之前要先泡至发亮,这样比较易熟,无须太大火候,起锅前几分钟放入即可。煮菜粥时,应该在米粥彻底熟后,放盐、鸡精、油等调味品,最后再放生的青菜,当冷菜遭遇热粥,菜香会淋漓尽致地散发出来,而且青菜仍然色泽鲜嫩,营养也不会流失。   ●煮粥标准是什么? 要做好一锅粥,很简单,却也不容易。美味好粥有五大要素,看看您都做到了吗?1. 生米煮粥,比直接把米饭做成粥好吃得多。2. 用圆米煮粥,易熟易软,口感好。3. 加入高汤,是粥营养美味的小秘密哦。4. 高温糊化的美味,这就是化学上有名的美拉德反应。5. 最好用新米煮粥,配料更要新鲜,否则粥就谈不上鲜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20:30 , Processed in 0.084435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