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681|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针对jianl的疑问 浅谈论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4 09:0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的人批判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个人总认为,要批判一个东西就应该先了解它!我以前对中国的文化不是很了解,也抱着一般人的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自从1992年开始接触到南怀瑾先生的书之后,则是耳目换之一新,今天把南先生《论语别裁》里面的一段话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你要爱它或者是憎恨它,请你先耐心地去读完下面的文章。

      中国文学自“五四运动”以来,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几十年来亲眼所见,中国的教育普及了,知识普遍了,对世界知识的吸收力增加了,无可否认,这些对于国家的进步有贡献。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却从此一刀斩断了。什么原因呢?中国文化库存里堆积的东西太多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都藉着古文保留着。至于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当然就打不开这个仓库,因此从中国文化的立场看,就此一刀拦腰斩断了。

  你们现在讲文学再革命,讲白话文学,我们先要知道为什么要推行白话。在 “五四运动”前后,一般人认为救这个国家,必须吸收新的知识,尤其要融会古今中外的学术文化,于是老牌留学生到外面一看,任何国家的语言和文字都是一致的,因此认为中国所以不进步,是文字工具害了我们,尤其四书五经“子曰、孔子曰” 一塌糊涂,非把这个打倒不可,所以提倡了白话文。

                          
                                 语文的变与不变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看世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的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但是语言大约三十年一变,所以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书籍,除非专家,否则是莫辨雌雄。

  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和时代是要变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是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个文字就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达了思想。因此这种文字所保留下来几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后的人看来,如面对现在,没有阻碍,它对于国家有什么错误呢?没有错。只是因为教育不普及,大家对于这个国文的修养没有学好。当时提倡“五四运动”的部分人士,求进之心是对的,在学问修养上,老实讲,还有商量的必要,于是这一文学革命就出了问题。

  举例来讲,生活上每天必有的一件事——上厕所,我们小时候叫“出恭”,后来叫“解手”,现在叫“上一号”了,看看几十年来,变了好多。因此,我们翻开资料,对“五四运动”前后的白话文,现在看来,简直不通;到了现在的文章,说它不好吗?真好。好吗?文章看完了,价值也完了,多半没有保留的价值。将来怎样演变还不知道,所以你们为什么要文学再革命,我就不懂。

  因此,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

  我这番话一讲,他们听傻了。这个会后来也就搞不成了。无形中也把大专院校中这个小风波平息了。因此,我告诉那位教三民主义的朋友,一定替他教几个钟点课,因为大学生中,信仰坚强的固然很多,而对三民主义头痛的也大有人在。后来我去替这位朋友讲课,起初不讲三民主义,而讲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演变的原因道理。分析自上古到现在为什么变得这样,演变到后来,所以才有我们国父的三民主义出来,问同学对不对?对!有没有价值?有价值!所以要读三民主义,读了以后再加批评都可以,不能盲目的不去看它,就说这个三民主义是党八股。党八股你懂不懂?不懂就不能随便批评。这一来,引起他们读三民主义的兴趣了,这是我所经历的故事。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讲到四书也是一样,我们在这里讲推行复兴文化运动,而在外面,尤其是新的教育——国民义务教育施行以后,讨厌四书五经的情形,是无以复加了,而问题出在四书五经的孔孟思想被讲解错了。这不是现在才开始,从唐宋以后,乃至远从汉唐以来,许多要点,就一直讲解错了。

  要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也要讲一个实际的故事。

  我们这一代,就时代背景而言,是生活在夹缝中,是新、旧、中、外,交接巨变中的人生,我的幼年在私塾中度过,当时读四书五经也非常反感,因为以前老师对学生的质疑,只说“将来你会懂”,这个“将来”不知要“将”到几时。所以后来“五四运动”,闹新学派风潮的时候,我们虽然没有参加作打手,但是多少也有点愤慨。步入中年以后,对中外思想,尤其在这个时代的演变,看到了这么许多,自己要找症结了。所谓找症结,那也是十七八年以前,好几位先生在一起谈起,大家认为要救中国就要复兴文化。于是有些教授学者们,主张把四书重新编辑。他们认为四书杂乱无章,要分门别类编在一起,讲孝的归到孝,讲仁的归到仁,把《论语》的篇章整理一遍,希望我也负责一个部门。当时我答应考虑考虑,回家拿出四书重读一遍后,发现这个改编方法有问题。第二天开会,我就反对,不赞成改编,因为,以全部《论语》来讲,他本身就有一贯的系统,完全是对的。我们不需要以新的观念来割裂它。问题出在过去被一般人解释错误了。我们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就自然会找出孔孟原来的思想。这叫做“以经解经”,就是仅读原文,把原文读熟了,它本身的语句思想,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以这个态度研究《论语》,它可以说前后篇章贯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张改编。



                                   被忽视的道家

  后来,在一些地方讲解《论语》,我就提起一个问题了。就是我们自“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的问题。

  中国文化的演变发展,大致分两大段。譬如一提起秦汉以前的中国文化,人们就拿孔孟思想代表了一切。其实所谓孔孟思想,只是中国文化中间主要的一环。另外还有道家、墨家、诸子百家……很多很多,都是中国文化一个系统下来的。如果把它缩小范围,则有儒、墨、道主要的三家。尤其中国文化在政治上历代引用的是道家思想,这一点我们要注意。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孔孟儒家的思想。这是我们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关键,身为中国人,这个历史关键是应该知道的。

  孔孟思想,本来与道家是不分家的,这种分家是秦汉以后的事,到了唐代,讲中国文化,已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释、道三家了。

  “释”就是印度来的佛学,代表整个印度文化的精华,它从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到宋代。宋朝以后,印度本身已没有真正的佛学,而被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教思想及婆罗门教等所占据,佛学思想在印度式微了。现在要研究真正的佛学,只有到中国来。欧洲人乃至日本人讲的那一套是不正确的。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并不是开倒车,而是要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并且,我们要了解中国上下这两千多年的文化、思想、历史,不管它是什么政体,大致都以司法为中心,司法与行政是分不开的。谈到司法就讲到法律,现在我们只讲两大法系,所谓海洋法系与大陆法系。司法方面的立法,也根据这两个法系的精神而来。我们却忘记了中国自秦代以来,汉、唐、宋、元、明、清,有我们“中国系统”的一个法律系统。这个中国法律系统的哲学背景,就是以四书五经作基础,例如过去中国许多判例的根据,就是根据四书五经中的道德观念而来。所以这部四书五经,在过去无宪法观念时代,严格说来就是一种宪法思想,也就是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法律思想的中心。其他各种哲学思想也都归之于它,这是讲好的一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4-2-26 21:14:5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转巾也没什么不好好东东大家看
可惜您老来晚了,里仁大虾已经不屑再说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4-2-26 17:03:5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jianl发表于2004-2-5 04:20 PM:
不是不是,兄弟误会了,抱歉抱歉。
此贴是里仁老兄开的,还专门找了我,而我看见长篇大论就有点头晕,所以请求里仁老兄不要在这个帖子里大量转贴其他人的东东。
我觉得转巾也没什么不好好东东大家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4-2-26 16:53:4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里仁发表于2004-2-4 09:15 AM:
isea,你说错了,这些东西不是无聊。我是个有工作的人,平时大部份时间要工作与照看孩子,我只是觉得这个网站的热心家长很多,我才会在这里多耽搁一些时间。东西如果不研究就不会出结果的!如果你认为无聊,你可以 ...
冶学态度认真!
学问高,相信你孩子成才的几率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04-2-24 19:56:27 | 只看该作者
霏霏大虾,很高兴我们能在童谣的看法上取得一致。你是没有贬低童谣,可是那个王教授在贬低啊,搞得所有支持读经的人都要拿读经和读童谣比较一下。

我觉得你有些不开心了,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地方冒犯了您吧?如果有,还是请您告诉我,让我知道,让我以后说话的时候能够注意一点。其实观点不同不应该影响大家的讨论的,其实我没有指望能说服任何一个现在正在实施读经的父母,我把观点亮出来,仅仅供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父母做一个参考。

如同yu0099所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不记事的,我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曾经在两岁的时候背了50首唐诗,也不算多吧,现在已经上小学了,已经完全忘记了他曾经背过的东西了。相反,他们在三岁前形成的习惯、性格却在影响他们的一生。我知道,你支持的读经是父母在读,不是让孩子背,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这样当然比逼着些让孩子背东西的父母好得多。我也不反对让孩子阅读,相反我支持早一点开始阅读,父母的读书能给孩子带来很好得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可是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呢?琳琅满目的儿童读物如此丰富,父母可以读的书就更多了,还需要去宣扬发了霉的三纲五常吗?我知道您已经体会到了让孩子早阅读的好处,我相信如果您给读孩子他们喜欢读的东西,您得到的惊喜会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4-2-24 15:58:5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
至于为什么要3岁之前读经,那是因为3岁之前孩子所学的东西可以影响他一生,而且3岁前孩子的记忆力和吸收力是难以想象的

<font color="Yellow"><font color="ink"><font color="Green"><font color="ink"><font color="Yellow"><font color="Red"><font face="黑体">我不知道有几个人长大后,能清清楚楚地记得3岁之前的发生的事。
至少我知道自己什么也不记得了!我想我的孩子长大后也记不住3岁之前的事!

神童大概能作到吧![ Last edited by yu0099 on 2004-2-24 at 04:00 P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4-2-24 15:04:3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人贬低童谣,是你自己一直在觉得童谣不如读经,非要说我们贬低童谣。童谣当然可以念了,但这只能当作一个游戏,而读经呢,里面的意义深远,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拓展孩子的思路,对孩子以后各方面发展都有好处。至于为什么要3岁之前读经,那是因为3岁之前孩子所学的东西可以影响他一生,而且3岁前孩子的记忆力和吸收力是难以想象的,也是在们无法去比的,所以要你去给他念,而不是要他去度,经过反复的听,以后他自己就会念出来。我说的都是亲身体会。当然如果你非不让孩子去度,别人也管不着,是你自己的事,你说读经不好,也没人逼你去认同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4-2-23 21:56:3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jianl发表于2004-2-23 07:53 PM:
在孩子能做决定,并能够对决定负责的范围内,应该对孩子采取平等的方式,而不是把父母的意志加给孩子。具体说来,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选择吃饭还是不吃,可以选择睡觉或者不睡。...
其实我理解你说的平等,就是要尊重孩子。这个只要是认真研究过一些儿童教育的人都应该有的共识。不过你的“在孩子能做决定,并能够对决定负责的范围内”条件其实是非常难做到的。什么是“能够决定负责的范围”,呵呵……
关于教育法,也不必过多争论。其实我是很不赞成杜曼的,觉得麻烦,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但既然很多人有时间,也不怕麻烦,又想在孩子二、三岁的时候表现出众,我也理解他们。只要是顺应孩子的生理特点,给孩子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都是值得称许的行为。可惜总有人对我们的行为看不惯,总要横加指责,这又何苦?大家都平心静气,各种方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这样理解才是正确的,你说呢?
至于“文化商人”现象,我也是看不惯的,那些“天价”阶梯英语,要价成千上万,既然也有人要,我都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脑子。“文化商人”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利用广告媒体造势,年年都会让不少人上当。在读经教育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文化商人”,他们根本不钻研儿童教育理论,想当然推出一些产品,利用某某教授博士进行宣传,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唉,扯远了,不说了,我也要休息了。晚安。[ Last edited by kidmp3 on 2004-2-24 at 01:05 A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4-2-23 21:07:14 | 只看该作者
号称10年见成效的是这个帖子的楼主。

既然我们认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也就是说,孩子在能够理解这些经文之前就已经成型了,那么读经如何影响孩子道德水准呢?而那些“文化商人”为什么要吹嘘读经可以提升道德水准呢?我记得有个广告说:用**就是这样自信。难道我们会认为使用某种洗发水可以给我们带来自信吗?不过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那是广告,如果你相信是你自己的事情。可是“文化商人”们一方面要做广告,这本来是商人该做的,可是偏偏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好象他们是在为中华民族做了不起的事业一样。可实际上只不过是要父母把孩子送到读经班的同时,把人民币或者别的币送去。原来有一句非常形象的话来描述这些人,想必大家都早就想起来了。

当然观点的差异不会影响人与人的交往,只是我的孩子还在家乡,恐怕一时还不能过来。我并非不相信您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可是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孩子是经过了父母多方面的努力,如果说简单的什么什么孩子就能优秀,任凭“文化商人”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会听一个字。如同大家都知道的卖天价的阶梯英语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4-2-23 19:53:20 | 只看该作者
我并不赞同使用卡片,呵呵。不过这里我就不说卡片了。
两句关于教育的古话一个是关于个人,一个关于一个民族,我是故意倒过来说说的。

对孩子平等的意义我理解是这样的,在孩子能做决定,并能够对决定负责的范围内,应该对孩子采取平等的方式,而不是把父母的意志加给孩子。具体说来,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选择吃饭还是不吃,可以选择睡觉或者不睡。当他们可以作出选择时,就应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听的歌曲、喜欢看的图书。当他们能够和人交往时,就可以选择和谁做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19:16 , Processed in 0.08535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