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58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你是否听说过华德福教育.这里有几篇妈妈们自己的体会,还有一个好的消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9 11:0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浪晾晾妈------- 听张老师很多次的提起,有一位吴蓓老师一直在致力于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周日的晚上终于有机会接触到了华德福教育。 说句实话,当天晚上的两位推广者的语言表达和感染力都不是太好,虽然今天回来复习他们的书和文集时才发现他们确实都具有非常好的理论认知和文字表达能力。 做主要分享的老师是黄晓星老师,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学习华德福教育的学者。他带着我们做的活动以及对华德福教育的阐述让很多分享者很难集中注意力,我于是向黄老师冒昧地请求,是否可以用讨论的形式进行。这一提议得到了黄老师和吴老师的认可。 通过很努力的沟通与倾听,我把得到了黄老师认可的、我自己体会的华德福理念归纳如下:(今天一天都在看黄老师的书,感觉还基本对路) 1、华德福教育和蒙氏比起来,在精神层面的指导更高一些,决定我们与孩子相处方式的基础并非是蒙氏的观察,而是我们对人性真善美的笃信、追求以及对人性最深刻的了解。当我们相信了人的灵性,我们就会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不是因为教育而教育,而是要把人类最高的智慧放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帮助孩子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华德福更接近于一种信仰和宗教,你要先认同它的价值体系,才可以谈到是否愿意从事华德福教育或者把你的孩子送到华德福学校。 2、华德福和蒙氏在对孩子,尤其是0-7岁孩子的认识上基本一致,华德福说:感谢、爱、自由和相信。但是蒙氏基本是到7岁就结束了。华德福的教育可以一直延续到大学。 3、华德福的教育中,让孩子成为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他们没有考试制度,如果要考的话,只考孩子们已经知道的,而不是考他们不知道的。我非常欣赏这种做法,我理解这其实是在帮助孩子们接纳自己,而我三十年的经历中,我觉得只有接纳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华德福教育中,允许孩子缓慢地按照他的步骤成长,在他们18岁成人之前,我们的教育环境配合他们,而不是急于地要教给他们技能,要他们来适应我们。这点我也非常赞赏,因为最近我常在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在7岁前爱和自由的环境中给了我们无数的信心,回报给我们无数的惊喜,那难道我们不应该继续为他们创造这样的环境吗?这个环境当然是一直到18岁最好。从这个角度讲,华德福教育比蒙氏更加地理想化和“乌托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9-16 10:20:3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吴蓓老师的语言表达和感染力不如她的书。也许她们的爱和思想,还没有适当地表达出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10 05:20: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非常好的消息。很想和她们聊聊互相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9-9 21:09:04 | 只看该作者
实在太棒了. 偶最理想的就是这种. 明天打电话问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20:02:53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 文章中华德福幼儿园的电话留错了,应该是617462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11:08:36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333399"><font face="宋体">北京华德福家庭幼儿园开园了! <span><font face="宋体" color="#333399" size="5"></span> <font face="宋体" color="#333399" size="5">经过<span>3</span>个月的认真准备,妈妈们和吴蓓老师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在海内外同仁的鼓励和支持下,<span>9</span>月<span>12</span>日北京华德福家庭幼儿园在天通苑东一区正式开园。<font color="#333399"><font face="宋体">吴蓓老师原来是大学物理教师,出于对孩子和大自然的热爱,她毅然放弃安逸的工作,出国学习华德福教育。现在,她正在把华德福教育的理想带给孩子们。 <font face="宋体" color="#333399" size="5">自从接触到华德福教育后,这群妈妈就被吸引住了,她们梦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华德福教育,既然北京没有现成的华德福幼儿园,就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双勤劳的双手,自己为孩子们创办。虽然经验不足、资金紧缺,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妈妈们来说,世上无难事。<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333399">华德福教育起源于德国,至今已有<span>80</span>多年的历史,<span>2000</span>年统计,有<span>1700</span>多所华德福幼儿园遍及全世界<span>50</span>多个国家。去年,留学回国的黄晓星、张俐和李泽武在成都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需要了解华德福教育的妈妈,可以上网浏览网站:<span>www.waldorfchina.org<font color="#333399"> </span><font color="#333399">(成都华德福幼儿园),或 <span>www.jiaoyu.org</span><font color="#333399">(卢安克个人网站)。也可以搜索&ldquo;华德福&rdquo;找到相关资料。 <font face="宋体" color="#333399" size="5">怀着难以抑止的喜悦,我们欢迎妈妈们来电询问,电话:<span>61749549</span>(<span>O</span>)。希望在前行的路上,有你们的参与。<span><font face="宋体" color="#333399" size="5"></span> <span><font color="#333399"><font face="宋体"> 2005<span>年9</span><span>月7</span><span>日</span>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11:07:56 | 只看该作者
新浪阿宇妈-----记得最早发现华德福,是因为那段时间疯狂地迷上了自然教育,结果在自然之友发现了介绍华德福教育的文章,它对自然教育的一些观念使我深受触动,所以就此迷上了它.但是也只是看过一些书籍,并没有感性认识.在周六参加了这次活动后,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感受一: 华德福的老师气质与其他幼儿老师截然不同. 那些老师气定神闲,做起事来从容不迫,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以至于我老公说老师说话声太小,需要孩子静下心来才能听清老师的话.也许这正是她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亲子活动的气氛也与众不同. 有的妈妈说华德福的教育活动安静有余,活泼不足.的确,像晨圈活动,线偶戏活动都是很安静祥和的气氛,老师的歌声都是那样的轻柔. 老师说在华德福幼儿园, 她们力争创造的也是很舒适很安详很温暖的环境,让孩子避免受到复杂绚丽的色彩\以及噪音的干扰,可以专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需要的身体活动都在户外进行. 感受二:华德福的教育活动多是以艺术的形式来展现. 在晨圈游戏\线偶戏活动中, 老师唱了很多歌曲,在收拾玩具的时候也是以歌声在招呼孩子,似乎平时在幼儿园的那些活动,华德福的老师都可以用歌声进行.当然它们还有哪些艺术教育方式,在这次亲子活动中还无法全部展现出来,但能感觉到这一点. 因为华德福认为七岁之前的孩子重在培养感受美的能力. 艺术可以做到这一点. 感受三:它与自然息息相关. 在华德福幼儿园, 所有的玩具都是来自大自然,它们拒绝人工合成的塑料等制品. 那天我们见到了来自大海的贝壳,来自森林的树根,还有羊毛,蜂胶,全是天然物品.以及自己缝制的洋娃娃等.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团羊毛,让他体会羊毛轻柔飞舞的感觉.华德福认为孩子是感觉动物,给他们提供塑料玩具,无论形式有何不同,感觉永远是一样的. 感受四: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华德福的玩具比如洋娃娃,脸上没有鼻子眼睛嘴巴,因为她们认为洋娃娃有了具体的模样,就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而没有模样,孩子想象成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还有那些贝壳,树根等等,今天孩子可以把它当做小船,明天也许就成了火车,孩子可以无限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如果是特别精美的玩具,孩子就不需要动脑筋,华德福的玩具却是需要孩子自己创造玩法的. 那天还有一件事触动了我,当老师胳膊上围了一条白布做成小白兔的样子,给小朋友讲故事时,一个小男孩说,那个动的不是小白兔,是她的胳膊,他无法进入故事的情境中,无疑也丧失了一次美好的体验过程. 感受五:华德福的教育是面向孩子内心的教育. 在做晨圈游戏时,老师领着孩子一遍遍地唱:感谢大地,感谢太阳,感谢石头,感谢小鸟,花儿朵朵芬芳开放,(大意如此), 做着动作唱着歌,心里渐渐有了种肃穆的感觉,总之是让你的内心受到了一些打动.这与一般的幼儿园蹦蹦跳跳的游戏截然不同.那是外向的而这是向内的. 据说华德福的活动中特别重视传统民俗活动的体验,也有一些仪式性的东西,会培养人的神圣的感觉. 总之可以感受到,华德福说它是从身体\心灵\精神三方面塑造一个完整的人,在短短的的一个多小时活动中有了些初步的体验. 还有一点感受:在西方,华德福之所以受到追捧,甚至有人说它是治疗当今社会的一剂良药,那是因为西方的物质文明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时期,许多人有了危机感,在反思发达的物质文明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所以很多人认同它. 但是在中国, 经济的发展还处与上升时期,人们还处在对物质的欲望节节高升的时期,像华德福那样注重培养孩子心灵与精神世界的教育运动,估计响应的人不会多. 就比如我,可以为华德福感动,但是我也不可能放弃享受丰富物质的行为,它毕竟给我很多方便很多享乐,毕竟我是从物资贫乏的时代走过的. 在珠海深圳有妈妈们自发组织的华德福活动小组, 大家接受华德福老师的培训,讨论一些问题,希望北京也能有这样的组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3 02:09 , Processed in 0.08431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