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401|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没有人用过这个汉字教学和百科知识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2 10: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chinesesoul.com/一、体系的内容结构 1、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十六字诀,点字成金的《识字卡片》一套,形式是点化单个汉字的识字歌诀,内容是国家基础教育三千字,来源是现行国家审定教材中的生字表; 2、同形同宗,同音意通;分科集群,综合演绎的《汉字开智之路》一套;形式是再现汉字互相联系的歌诀,内容是以构成汉字烟海的二百部首为源头水,演绎出汉字描述宇宙万物的壮观场面; 3、泛览百科,出入史经;先读书,后识字的《百科演绎》读本;形式是朗朗上口,整齐押韵的儿歌,内容是浏 览百科知识要目,首先接触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1500字,为尽快迈上阅读台阶铺平道路。 4、取精用宏,以简制繁;学习六百,控制六万的《启宏全息码 全汉字系统》,形式是汉字烟海只识源头水,小学教育一步奠宏基,一次建立简体与繁体字,常用字与非常用字即全部汉字的电子算机控制能力。二、如何使用 1、《识字卡片》,是与现行课堂教材相配套的生字教学,将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让儿童在懂得每个汉字 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这么读的基础上来记住汉字。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起到减负增质的作用。 2、《汉字开智之路》一套,分天文地理、植物动物、人本人体、用具工具、文化观念等分科集群,以汉字200 个部首为源头,演绎出汉字描述宇宙万物,再现各个学科结构脉络的自然状态,体现出汉字同形同宗,同音意通的总联系。实现汉字教学与汉字负载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水平、展拓学生视野。 3、《百科演绎》读本,先用于低幼年级(幼儿园中班,大班,小学一年级)先读书,后识字,先读最高频率的汉字,为尽快建立阅读能力提供帮助。此套经文,原旨在于,继承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蒙学传统,同时,弥补古代经典自然科学知识欠缺和文言呈述较为隐晦的不足,造就儿童经典诵读,千古宏韵与时代足音交相辉映的新局面。 4、《启宏全息码 全汉字系统》解决汉字全息教学与全汉字信息处理的有机接轨。以文字学造字法编码的新 理论和新方法,彻底摆脱了查字法编码的一切困惑,使汉字编码走上了一条符合汉字教学规律,适应全部汉字信息处理的需要,维系汉字文化信息资源,确保中国汉字文化纽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正确道路。三、注意事项 1、《识字卡片》上的"十六字诀"是一个整体,前八个字讲"字形藏理",后八个字讲"字音通意"。前八个字带 着对字形的叙述,起正字法的启蒙作用;后八个字带着对字音的点化,起明字意的启迪作用。因为,人认识汉字必须打开字形和字音两扇大门,教学时,抓住十六字诀,注释部分可多可少,可深可浅,任其发挥的空间,不需要学生死记,只求对通则的理解。 2、《汉字开智之路》的应用,要点是解决汉字文化与它所负载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信息的有机结合,而不 要把它与其它集中识字的一般儿歌混为一谈,要提高汉字文化教学的科学地位和文化品位,充分反映出,汉字"同形同宗,同音意通"的总联系,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综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落到实处,真正起到"识字开智,教书育人"的作用。 3、《启宏全息码》的使用,在有计算机装备的学校里,在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段里,加上《启宏全息码》的教学内容,使我国儿童在小学三、四年级就掌握处理全部汉字进入电子计算机的能力。并以能处理简体字和繁体字的综合能力,使科学技术成为维护文字统一的手段。内陆的人,通过简体字去认识繁体字,海外的人,通过繁体字来认识简体字。简体字、繁体字都是中国汉字的组成部分。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团结,文字是纽带,技术是手段。 以上意见,供各位老师在教学中参考。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主动设计教案,作好记录,不断将新思想,新成果及时总结上报课题组,课题组将及时向各实验学校转发教学简报。注:在资料使用中,当发现文字或注音似有错误时,请老师不要放过,将查对结果记录下来,转告作者,以便更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10-17 15:59:02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
谢谢楼主
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9-8-1 21:2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6-17 09:3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5-5 12:41:27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去看看,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7-20 15:54:50 | 只看该作者
繁体字变为简体字,的确令人心痛.但是,从简体字去认识回繁体字,也不是太难.更令人心痛的是,繁体字的地位,到现在也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8-20 12:46:15 | 只看该作者
拜托,不是我要提的,是那些想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还有想“为国争光的”人提起老先生的,不然,我不可能知道也没兴趣去研究。你的话很对,不过我认为这种局面一天二天改不了,不如让权威多一点好,起码还可以选择,所以多一个“打假权威”也无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8-18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谈的是萧启宏老先生的汉字研究,请问你贴这么一大篇刘子华先生的行星预测争论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刘子华先生,这个与萧启宏先生仅有过数面之交的朋友竟成了决定萧先生研究是不是有价值的关键词?并且还成了决定中国易经是否真科学的关键人物?确切的说,应该是刘先生利用易经的一次预测的结果的成败竟决定了这么多,这么重要的一切?!

如果刘先生地下有灵,知道他居然如此重要,他也一定要挣扎起与今天这么多吹捧他的与打击他的人辩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天文学非我所学,周易更无研究,但如果我对行星事件有调查兴趣,我会查更多的历史资料,翻看刘先生当时的论文文献,学术评价,与几十年前的当事人(法国巴黎大学)联系,与法、美天文学家联系,了解这个预测具体的性质、内容、意义和成就。而不是象方某人(也是一个科学能人哪)一样整天忙着打假出名,其效率惊人,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如今拿一个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仅留一高龄遗孀的人开刀,其势如破竹感一定极爽吧。

小羽妈,看了你的宏篇大贴,我真的啼笑皆非。 <font color="cirmson">或许这就是当今中国人的普遍的思维习惯!—— 急于并渴望寻找与服从权威,恐惧留有不知道和即使暂时承认无知的空白,不习惯也不擅长调查研究与独立思考。这或许正是拜中国人天生缺乏的安全感,拜我们的教育所赐!

吹捧和打击同样都可以轻易毁掉一个人。谁的衣服光鲜,说话声音大,谁就是领导公众的风流人物!而这个扭曲环境的形成正因为当今中国太缺少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而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8-18 01:04:29 | 只看该作者
dyly+2005-08-12 10:22-->引用:dyly @ 2005-08-12 10:22  <p align="center">有一个关键事件:&ldquo;我1986年调入国家科委人才基金会,认识了我国老一代天文学家刘子华,这个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是邓小平和聂荣臻  的留法同学。20世纪40年代在法国时,别出心裁用中国的易经测出第十大行星的存在,并因此获得法国天文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1981年美国合众社报道,美国海军天文台发现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世界天文学界哗然。法国人站出说,有一个中国人早在40年前就用中国的易学测出。同年,欧洲科学代表团访问中国,邓小平接见,法国人问起刘子华,小平说,我知道他,他是我的同学。&ldquo;
来看一看这位老先生的关键引路人&ldquo;刘子华&rdquo;是如何的人物?欺世盗名的&ldquo;八卦宇宙论&rdquo; &middot;方舟子&middot; 近日美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围太空库伯行星带中,发现一颗编号&ldquo;2003UB313&rdquo;的行星大小超过冥王星,应该算是太阳系的第十颗大行星。此事虽然还有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承认,但是已有人迫不及待地要来争夺发现权了。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李力知研究员立即声称:&ldquo;早在65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四川天文学家刘子华运用《易经》八卦推测出来了!当时还得到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评审,轰动了天文学界。&rdquo; 很多中国人听说过刘子华用八卦推测&ldquo;木王星&rdquo;的故事,这事甚至还被写进了国内出版的某些科普著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具体是如何推测的。原来,刘子华无视现代天文学的常识,沿用古代天文学的错误认识,把太阳、月球当成与大行星一样的星体,认为太阳系总共应该有12个星体,除了太阳、月球和九大行星,还缺了一个大行星。他又认为,星体也有男、女之分,可相互配对形成配偶关系,认为太阳同木星配偶,月球同金星配偶,地球同水星配偶,木星同土星配偶,冥王星同海王星配偶。在如此这般拉郎配之后,剩下天王星还是孤家寡人,等待着配偶,这个未知的配偶,他认为就是有待发现的第十颗大行星,他称之为&ldquo;木王星&rdquo;。1940年,刘子华据此在法国出版了一本《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据说靠它在法国得了博士学位。 这种荒诞不经、近乎笑料的胡言乱语,竟然会得到爱因斯坦的评审,岂非太小瞧了爱因斯坦的智力?我通读过爱因斯坦的著作,从来没有见到他提到刘子华或什么&ldquo;八卦宇宙学&rdquo;。也没有哪一部爱因斯坦的传记记载过此事。1940年爱因斯坦人在美国,怎么可能远隔重洋去评审一部不属于其专业范畴的法国博士论文呢?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有意炮制出来抬高刘子华身价的谣言,正是这个谣言,让不少人觉得&ldquo;连爱因斯坦都表扬他怎么不算科学发现?&rdquo;(网易的调查)。 刘子华研究&ldquo;八卦宇宙论&rdquo;的时候,冥王星刚被发现不久,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太阳系是否还存在未被发现的大行星。所以刘子华绝对不是第一个提出太阳系存在第十颗大行星的人,虽然他很可能是第一个系统地用迷信、伪科学方法研究这个问题的人。预测第十颗大行星的人在刘之华之前有,在他之后也有,凭什么就要把发现权归于他?法国勒威耶和英国的亚当斯被公认为海王星的发现者,因为他们根据万有引力理论预先计算出了海王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之后才被德国的伽勒观察到。而美国天文学家并不是根据刘子华的预测去发现第十颗大行星的,很可能连刘子华是何许人都不知道,刘子华有什么资格被当成中国的勒威耶、亚当斯? 据说是因为&ldquo;英美科学家公布的各种参数与刘子华当初推算的参数竟惊人地相似&rdquo;,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即使不相信&ldquo;八卦宇宙论&rdquo;,也不得不惊叹其巧合了。而事实又是如何呢?刘子华用八卦推算出所谓&ldquo;木王星&rdquo;离太阳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公转周期为736年。而新发现的&ldquo;2003UB313&rdquo;行星目前距离太阳大约145亿公里,公转周期为560年。这个相差不止十万八千里的结果,实际上完全否定了刘子华的预测。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就已撰文驳斥过刘子华欺名盗世的行径,但是这几十年来,只要国际天文学界在新大行星的问题上有所发现,总有国人要把刘子华的&ldquo;预测&rdquo;拿出来显摆一番:1981年有美国天文学家宣布发现第十颗行星;1987年有消息声称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两艘宇宙飞船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到第十颗行星可能正在绕太阳运行;1988年又有报道声称夏威夷天文台和伦敦天文台发现了新大行星的有关消息&hellip;&hellip;都有人出来宣布&ldquo;现代科学发现不断证明刘子华推理的科学性&rdquo;,根本不理会这些报道本身就是相互冲突的。 看来错误的只会是天文学家的观察,惟有刘子华的&ldquo;预测&rdquo;是永远正确的,刘子华的地位随着西方天文学家的一次次风马牛不相及的发现而不断攀升。刘子华的故乡四川简阳洛带成立刘子华学术研究会,为其立雕像、建纪念馆,因为&ldquo;刘子华在中国虽不太知名,但在西方却是与哥白尼齐名的大科学家。&rdquo;不过,我敢打赌没有几个西方人听说过这位&ldquo;中国的哥白尼&rdquo;,也没有任何一部西方科学著作会提到这位来自中国的江湖术士。利用中外信息交流的不便,伪造西方科学家的评价,捏造轰动西方科学界的事实,在65年前也许还算是一个创举,在现在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为何一个65年前的欺世盗名之徒至今还被当成&ldquo;震惊世界的著名人物&rdquo;,其荒诞不经的学说还被当成重大科学发现罩上炫目的光环蒙骗中国人,倒是很值得深思的。2005.8.7.========================================新行星的发现是对刘子华&ldquo;木王星&rdquo;的简单证伪  荒川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可以推导出各行星公转周期正比于该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的1.5次方。在酷爱星辰《又有人在为&ldquo;八卦天文学家&rdquo;贴金&mdash;&mdash;评〈四川天文学家65年前用八卦预测出第十大行星〉》一文中有:  【方舟子按:刘子华推测的第十大行星距太阳约74亿公里,公转周期约为800年。而美国发现的新行星距离太阳大约145亿公里,公转周期为560年。在小报记者笔下,竟然成了&ldquo;惊人地相似&rdquo;。】  如果上述数字无误,那么很容易看出刘子华&ldquo;木王星&rdquo;对太阳的距离比新行星小很多,而公转周期反而大了,由此可以证明这样的行星是不可能存在的。实际上根据物理定律和已知数据应该不难通过计算检查出刘子华&ldquo;木王星&rdquo;的错误,例如知道太阳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或是知道任何一个行星(包括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公转周期,都可以通过乘方开方的运算检验出刘子华&ldquo;木王星&rdquo;参数有误。但是这次新行星的数据恰好与刘子华的数据发生颠倒,使我们可以省去乘方开方的麻烦,一眼看出刘子华的谬误。====================================刘子华用八卦学理预测第十大行星的谜底?  王先胜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留学法国的中国人刘子华用八卦学理预测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存在,这件事在当时的西方学术界引起一定轰动,此后它又成为中国的《易经》、八卦蕴含现代科学、未来科学以及我们不知道的一切深奥学问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一个案例。笔者对天文学知识懂得很少,不能完全懂得刘子华先生的研究,但检查他对八卦的运用,发现他对八卦图、八卦原理都作了一些个人的改造、拼凑和理解,因此认为&ldquo;即使太阳系第10颗行星完全按照刘子华先生的预测得到发现,它或者可以说明大自然和宇宙星空存在着某种和谐,但却并不证明先天八卦或其他什么卦图反映了太阳系或者宇宙的根本规律&rdquo;。最近传出美国天文学家麦克&middot;布朗发现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刘小华遗孀曾宇裳女士,其中说到法国汉学家马伯乐开初并不认同刘子华的论文,但第二天马伯乐改变了看法,因为&ldquo;他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论文把天文恒数与卦理相互印证所得各项结果不可否认,因为这个结果可以脱离卦理,仅依据天文恒数就可成立。若否认论文,无异于否认西方400年来自己的天文科学&rdquo;。这就是刘子华博士用八卦学理预测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谜底:不用八卦,仅用天文恒数计算,刘子华可以得到同样的预测结果;不用西方科学和天文计算,仅用《易经》、八卦,刘子华是否可以得到同样的预测结果呢?答案一目了解。  刘子华花了大量精力将其天文计算结果与中国古老的《易经》、八卦相附会,大约与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后一样,需要找到一种另外角度的&ldquo;理论&rdquo;来支撑它、辅翼它,心里才更加踏实。而中国的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就是一堆可以让人任意捏弄的泥团和&ldquo;万能理论&rdquo;,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的神奇就在这个地方。附:华西都市报 &gt; 家居(2005年08月13日20版)发现第十大行星成都人早了65年? 2005年7月29日,美国天文学家麦克&middot;布朗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布朗说,如果这一发现得到更多证明,那么关于太阳系的天文常识将改写。  就在全世界天文迷们为这一发现欢呼雀跃时,7月30日,本报热线突然接到猛料:&ldquo;早在65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四川天文学家刘子华推测出来了。&rdquo;消息传出后,立即成为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的热点,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响,很多人为中国人感到自豪,但质疑之声也不少:刘的推测和实际特征数据相差太大,理论依据严重不足,按照国际天文学的普遍原则,这只不过是一次稀松平常的&ldquo;猜测&rdquo;,刘子华当年是怎样&ldquo;发现&rdquo;第十大行星的?  带着大家共同的疑问,近日,记者探访了刘子华先生的遗孀曾宇裳女士,揭开了当年第十大行星的推测之谜&mdash;&mdash;&mdash;  A .  打开遗物  论文原稿述说&ldquo;发现&rdquo;经过  刘子华先生生前的居所位于成都市枣子巷一个普通的居民院里。屋内不大的客厅里,摆放着几样简单的家具,正是这种处在深巷中的简单,让人感觉到主人的一种超然境界。  刘子华先生的夫人曾宇裳女士已年逾八十,听说记者的来意后,她十分高兴:&ldquo;子华为祖国争取了巨大荣誉,不应该被历史遗忘!&rdquo;曾女士从里屋取出一个箱子,里面全是刘子华先生的遗物,刘老当年&ldquo;发现第十大行星&rdquo;的经过就存放在这里&hellip;&hellip;  B .  出现恒数  大胆推论宇宙新行星  1919年,刘子华被公派到法国留学。留学期间,他对天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精力转向天体宇宙的研究。他将西方现代天文考察得到的各行星平均轨道数带入进行计算,结果出现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的恒数。刘子华为之震惊,又将行星密度带入计算,结果又出现了恒数!  1930年,西方天文学家用数学方法推定的冥王星被发现后,刘子华原先计算一直显示的恒数被打破。他推论这平衡的打破是由于未知的行星在作怪。1933 年,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公布了冥王星的天文参数,刘子华据此推算出,这颗未知行星平均轨道速度1.69公里,密度0.424(水=1),对日平均距离 74亿公里。根据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命名规则,他为自己推定的新行星命名&ldquo;木王星&rdquo;(Prosee)。在希腊神话中,Prosee是农业女神的意思。  1939年秋,刘子华将其博士论文《八卦宇宙与现代天文&mdash;&mdash;&mdash;一颗新星的预测&mdash;&mdash;&mdash;日月之胎时地位》完成并呈交巴黎大学。论文首先由论文审查委员会主席、巴黎大学科学及技术院院长、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授阿伯尔&middot;海审读,阿伯尔&middot;海得出结论:关于科学方面,结果令人满意,而卦理方面,他转交当时西方赫赫有名的法国汉学家马伯乐教授审查。  C .  柳暗花明  精确计算征服天文学泰斗  然而,马伯乐在复函论文审查委员会时表示,刘子华的论述太大胆,不同意该论文。这对刘子华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难道10年的辛苦研究成果都白费了?  但第二天,刘子华收到了马伯乐寄出的一封快信,表示接受论文。原来,马伯乐拒绝了论文后,他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论文把天文恒数与卦理相互印证所得各项结果不可否认,因为这个结果可以脱离卦理,仅依据天文恒数就可成立。若否认论文,无异于否认西方400年来自己的天文科学。刘子华随后请马伯乐给论文作序。按规定,论文未获审查委员会通过前,其成员是不能给论文写序的,但马伯乐却破例同意了刘子华的请求。  论文发表后,刘子华将其寄给了许多国家的天文台及大学,得到了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的赞许。法国补尔日天文台台长摩尔说:&ldquo;我从头至尾读完你的大作,我诚恳地向你祝贺,你的论文引起我的极大兴趣&hellip;&hellip;&rdquo;巴黎大学哲学系主任、论文审查委员会主席爱米尔卜勒耶教授说:&ldquo;我非常尊重刘子华先生在巴黎大学提出的论文&hellip;&hellip;他依靠精确计算的结果,是非常吸引人的。这一著作证明了人类思想的一致,即使他们所循的途径有所不同&hellip;&hellip;&rdquo;1943年,在论文发表3年后,世界学术界并没有对刘子华的这篇论文提出异议,巴黎大学遂正式授予刘子华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和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D .  艰辛研究  报纸取暖鞋底磨穿  虽然获得了许多专家的肯定,但没有多少人知道,成功的背后,刘子华曾遇到过多少的困难。1937年,刘子华以对宇宙研究的杰出成绩就读巴黎大学博士论文班。这期间,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反复进行精审计算。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进行的。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学习和研究,他把做工挣钱的时间压缩到仅够维系生存的地步。他租住巴黎贫民区廉价公寓的最高层,冬天房里本来有暖气,但他付不起费,不敢使用,每天早晨用冷水擦洗全身,直到浑身发热。他还用报纸塞在前胸后背,垫在鞋底取暖。他的全部炊具是一只酒精炉,还只能偷偷地烧,以免被房东发现。长年累月只能吃牛奶、面包和土豆的他,最奢侈的享受不过喝咖啡而已。  一次,《巴黎晨报》一位副刊记者去刘子华租住的公寓采访他,刘子华换上了他唯一的一双已通了底的皮鞋,不得不用报纸垫在脚底再穿上皮鞋,这一幕被该记者拍了下来。刘坚持拒绝刊登,&ldquo;这会丢了我们中国人的脸!&rdquo;该记者再三保证会做技术处理,刘子华才同意。之后,该报用了7个整版对刘子华进行了专题报道。  E .  盗版风波  法国出版商求&ldquo;私了&rdquo;  1985年,刘子华的学生、赴法博士留学生戴思杰,在法国发现麦迪西士出版社1980年盗版的刘子华的著作,立即买下一本寄给老师。戴思杰穷追不舍,迫使该出版社道出实情。原来,刘子华40年代初在法国讲学时,他的学生某伯爵夫人设家宴招待他,刘子华送了一本著作给她以示答谢。夫人珍藏多年,1961年临终前将书转赠麦迪西士出版社负责人伊里约。伊里约策划再版,根据法国有关版权法规,他于1970年致书法国驻华大使馆,打听刘子华下落但无回音,不敢贸然出版。1974年伊里约病故时,遗嘱女儿阿里克一定想办法再版刘子华的著作。阿里克没像父亲那样&ldquo;枉费心机&rdquo;,抱着刘子华可能已去世的侥幸心理出版了此书,并向世界各国发行。  当知道刘子华健在并已知道盗版之事后,该出版社给刘子华寄来一份合同以求&ldquo;私了&rdquo;,但拒不承担盗版侵权的责任。该合同十分苛刻,刘子华对此十分愤慨,致书巴黎称此行径&ldquo;欺人太甚,有辱我中华民族气节&rdquo;。该出版社于是派出工作人员到成都与刘子华谈判。由于对方毫无诚意,谈判未能成功。刘子华一怒之下,委托四川律师事务所涉外律师刘安颖向巴黎法院提起诉讼,但当时要诉讼费6万多元,这对于靠工资生活的刘子华无异于天文数字,只好将其搁置至今。  □新闻题外话  现代文君慧眼&ldquo;识古董&rdquo;  说完刘老发现第十大行星的前前后后,曾女士陷入对刘老的回忆中。她说:&ldquo;1955年我认识了子华,最初只知他是研究《易经》的,以为他是在做封建迷信的事。结婚后我帮他抄写译成中文的论文著作,才发现他做的事原来是那么的科学。&rdquo;曾女士说,她从小就对有学问之人充满敬意,但在父母包办下,她被迫嫁给了目不识丁的市井小民,因不甘心如此平庸地生活,她毅然与前夫离了婚。  回忆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曾女士一脸幸福:&ldquo;认识子华的时侯,他已近60了,我只有33岁,当初只是怀着对科学家的崇敬心情想跟他学习法文和天文学。但越是和他接触,就越被他身上独特的学者气质所吸引。&rdquo;于是曾女士主动出击,向刘老吐露了爱意。岂料刘子华接信后手足无措,因为多年来他将全部精力投身于事业,几乎打消了成家的念头。但曾女士的热情最终感动了他。曾女士说:&ldquo;朋友们老问我图刘老什么,我就跟他们说,我慧眼识&lsquo;古董&rsquo;!&rdquo;  □数字发现  1978年刘子华先生又依据易学原理,预测出该行星将于1982年前后出现。1981年美国海军天文台果然发现了这颗新星,且其一系列参数与刘当年的预测基本一致。上世纪80年代当美联社不断发布关于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消息时,刘子华以及他的博士论文被重新提及。1992年4月1日这位为中国人民争得过殊荣的老人心脏停止了跳动,与世长辞。  文/图记者宋永坤实习生宋力唉,中国的事,&mdash;&mdash;&mdash;&mdash;此帖由 小羽妈 在 2005-08-18 01:24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8-17 10:48:34 | 只看该作者
小羽妈同学,别的不说,作这个汉字研究的老先生完全是自己节衣缩食进行的研究,并没有国家经费支持。若你仔细看了介绍,就不会产生 “骗取国家研究经费”这完全背离事实的印象了。

拜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一起朝钱看所赐,在如今的中国社会的确难免产生一些生理性反应。不过,若什么都用生理性反应来对付,这可是一种不愿思考的偷懒行为哦。此帖由 ray 在 2005-08-17 11:0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9 04:07 , Processed in 0.10273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