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0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母语,有没有奔流在你心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8 10:3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母语,有没有奔流在你心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比赛留学生队夺魁引人深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母语,有没有奔流在你心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本报讯“呱呱坠地”不能读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ua gua zhui di<font face="宋体">”,“炙手可热”并不是东西太烫手的意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在最近一次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一结果让大多数评委大跌眼镜。“正如古话说的,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不少中国学生并不领会母语的优美,对母语的研究少之又少,倒是留学生更愿意花时间研究中国文字背后的文化现象”,复旦中文系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傅杰教授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发表评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作为每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复旦汉语言文字大赛主要考查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每个学院、系都组队参加。留学生队过去常常是倒数第一、二名,这次却跃居第一名。中国学生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优势大大减弱,而在需要表演的部分,又不如留学生放得开,最终输给了留学生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在汉语基础知识上比较扎实,许多学院都是以一年级学生为主组队参赛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逐年提高是这次留学生队力夺第一的重要原因。复旦教务处徐老师介绍,现在复旦的留学生与过去单一到中国来进修汉语不同,大多数都有相当汉语基础,是到中国大陆来念学位的。此次参赛的选手中,新加坡的小林和韩国一位学生都是中文系研究生,俄罗斯学生则正在旁听博士生课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相比之下,留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更为关注,这也使他们对汉语言有一个比较宽的理解面。比如,有的韩国留学生在学汉语时,对于汉语中拟声词和英、韩等语言拟声词的区别非常关注,并从中研究各国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感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比赛评委陈光磊老师表示,得知比赛结果时,心情颇为复杂。他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特质标志,留学生队夺冠说明外界正在积极关注着汉语及中华民族,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欣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学生在把目光转向其它语言的时候,在母语的学习上也应该投入更大的热情,至少在常用、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应该掌握得更扎实一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文汇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记者姜澎报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6-28 15:20:11 | 只看该作者
对此感触很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6-28 13:35:5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0:45:35 | 只看该作者
校长向宋楚瑜增礼品出言失态 教授答记者创[小隶]大言不惭- -    <font color="red"> 羊城晚报:清华校长主持宋楚瑜演讲举措失当遭炮轰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月11日在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再一次引起中国网民的热烈反应。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从主持、赠礼到读诗的不少尴尬场面,引起许多网友的不满,有网民甚至评价:“清华的脸都给这位校长丢完了。”   <font color="blue"> 现场   宋楚瑜演讲期间,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向宋楚瑜赠送了一幅小篆书法,内容是清末外交官、中国驻新加坡首任总领事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诗《赠梁任父同年》: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音“夸”:割裂、离析的意思)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由于字画是用篆书写成的,竟“难倒”了顾秉林。他念到“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时被卡住了,后还是经人提醒才得以圆场,引得学生们笑声连连,相当尴尬。   而顾秉林在开始主持过程的发言中,结结巴巴,几次中断更正,到了最后更是洋相尽出,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引起下面学生的一片嘘声。   <font color="blue"> 顾校长不识字   这首诗是用小篆写的,如果一点不了解这首诗,要当场认清并正确读出这些小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首诗并不是很生僻的一首诗,2003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引用过这首诗,作为一个大学的领导不会不知道这件事情吧。   即使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这首诗,在赠送之前总要看看自己赠送的是什么东西吧,如果打算当场念出,怎么也得请作者或认识的人读一遍并记住,对清华大学来说,这毕竟是一次很重要的接待活动,也是展示清华大学的大好时机。连战来时,选择了北大,为何这次选择清华大学而不选择别的学校?因为在宋楚瑜先生和国人的眼里,只有北大、清华这些名校才能体现中国学界的最高水平,要把最高水平展示给别人,这是很正常的想法和行为。   在这次宋楚瑜先生的清华之行,国人给与了极高的期盼。整体来看,在赠送纪念品之前的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这个小小的赠送纪念品却让人们大出所料,并深感失望。这也显现了校领导在此方面的官僚行为,这么重要的细节竟没有亲自落实。   尽管我们不能就依此说清华大学的水平如何,但这个小小的事件却凸显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理工科大学里人文教育的缺失,一个堂堂的名校的领导当着全球直播的电视新闻报道,出现如此的卡壳,不正反照出人文的缺乏吗?   <font color="blue"> 刘教授读错字   继顾校长在演讲会上口吐莲花,玩了一把看图说话,将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一诗二十八个篆字读得泣动鬼神之后,昨夜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宋楚瑜大陆行》节目中特邀的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出语不凡,又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学识。   刘教授气宇轩昂,坐定果然有学者之风。主持人请刘教授讲述今天礼品赠送的故事,刘教授侃侃而谈,显然也对自己颇为自信。当不可避免地介绍到那幅当天上午之后已经署名的《寸寸河山寸寸金》书法礼品的时候,他郑重其事地口吐惊世之辞:“这是某某人所书写的‘小隶’。”   此言一出,我在床上一惊弹起,小隶?何谓小隶?一时竟然怀疑自己在梦中。   篆字认不全,尚在情理,然而清华送的明明是小篆,隶书和篆书两种书体,中学生都应该分辨得出呀?况隶和篆发音区别巨大,不至于是口误,即便口误也应该当时发觉,及时纠正。而刘教授仍然气定神闲,毫无愧色,显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发明”了一种书体。   后来他还继续朗诵了《寸寸河山》全诗,不时低头看稿子,吞吞吐吐地读到“侉离分裂”的时候,他仍然理直气壮地读道:“瓜离分裂。”   想清华历来人文荟萃,国学大师,文坛巨匠不乏其人。不知如刘教授等者,在爆出如此洋相之后,该怎样面对先贤,面对学子,面对国人?倘王国维陈寅恪等尚在,见闻清华后辈竟如此为学为师者,亦只能一声叹息耳!   <font color="blue"> 清华厚德,自强不息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font color="blue"> 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894年,是中国的甲午年,这一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一年之后,诗人黄遵宪结束了长达十八年的外交生涯,从新加坡回到国内,这一年他47岁。这年的春天,痛感山河破碎的黄遵宪写下了《赠梁任父同年》诗六首,“寸寸河山寸寸金”一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05/11/xin_2120502111323593752514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2:00 , Processed in 0.08057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