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0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我的烦恼,不知道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18 00:2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子现有1岁9个月了,经常生病,平常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每月还有一次大病,需要去医院输液3、4天。想想他刚生出来时,有9斤重呢,身体各项指标全合格,喝的是最好的奶粉,各种微量元素一个不缺。由于我们都得上班,看孩子的任务姥姥全包了。由于是隔辈,所以姥姥对孩子是特别的关心,但好象有点过头了。姥姥一辈子都怕冷,所以孩子永远穿得都是一件套着一件,孩子三个月的时候,由于已是夏天,天气很热,可孩子还是长衣长裤,晚上还是盖被子睡,结果起了湿疹。于是吃药,擦药。这是孩子第一次由于病理而吃药。  冬天,屋里的暖汽很热,室温都在25、26度,有时可以到27度,可孩子还是秋衣加三保暖。姥姥的标准是孩子不出汗就不是热。可孩子出汗了,又说出了一身汗,更不能脱衣服,容易着凉。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给孩子洗澡全是热水,我用手试了一下,大概是在40度左右。洗前需要用浴室暖风机把浴室吹到30度以上,才能带孩子洗。这种方式只有在夏天6、7月份才没这样做,其它10个月全是如此。孩子洗完澡后,要比平时多穿一至两件衣服,“孩子刚洗完澡,身上全是汗,要多穿点,不然容易着凉”。于是孩子慢慢地开始经常生病,一生病,就吃药,各种药全上,孩子长到现在,吃的第一多的奶,第二多的就是药了。  孩子在1岁半的时候上了小区内的幼儿园,是半天,从家里走到幼儿园也就5分钟。一开始很正常每天都去,有一天下雨,早上我起床上班,发现孩子没有想平时一样起床,一问,姥姥说下雨了,外边冷,今天不去了。(我心想,下雨就不去了,以后上学怎么办,一下雨也不去了?)。几天后,我又发现早上孩子没起床,又问,原来孩子昨晚打了一两个喷涕,“孩子昨天夜里打喷涕了,今天不去幼儿园了”。我无语了……  由于姥姥这种带孩子的方式我和孩子他妈都有些看不过去,平时也会说两句:“不要给孩子捂得太多,小男孩火力壮,孩子要三分寒七分饱。”可姥姥根本不听,你说你的,我该给孩子穿多少还穿多少。吃饭也一要样,总是怕孩子饿着,孩子的嘴几乎就没闲着,一天三顿奶,三顿饭,两次加餐,剩余时间就是零嘴与水果,再有就是喝水。每次都是喂得孩子不吃的时候才停。孩子曾有两次发烧都是因为吃得太多上火而烧的。可等孩子烧退了,就又变成老样子了。该吃多少一点不少。好在孩子会跑以后,经常在屋里跑来跑去,才不至于吃成一个大胖子。  在孩子1岁3个月的时候,我开始教他自己用勺吃饭,聪明的小子一学就会,小手拿着勺自己吃得很好。之后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姥姥“以后您不用喂他吃了,现在他自己会用勺了。”姥姥也很高兴,就开始让他自己吃饭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姥姥又开始喂饭了。问后得知“他自己吃得满嘴全身就是,于是我还是喂他吧”可小孩子学本领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总得慢慢来,他自己会逐渐掌握拿勺的技巧。可姥姥觉得他自己吃吃不好,吃得就少,孩子该饿着了。我说“不会,他要是饿了,自然会自己找东西吃的。您还是让他自己吃吧,他总得学会自己吃饭呀”于是我把碗和勺放到了孩子面前,让他自己吃,孩子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姥姥,用我们还听不太懂的语言说“喂,哇哇(姥姥)喂” 完了,刚刚学会的一点本领,现在又忘了,不会了。  姥姥对孩子真是太上心了,孩子若是得病了,她也是茶不思饭不想,也跟着起急上火。每次都是孩子病好了,她还是吃药。有一次,孩子连着几天得病,这个病还完全好,新的病又得上了。我和孩子妈妈也得着急,就对姥姥说一些她不该用这种方式代孩子的话,结果老人生气了“我给你们带孩子,操多大心,受多大累。到头来还落个一身的不是!”闹着要回到自己以前住的地方单住,不带孩子了。这下把我们吓坏了,老人自己单住,要是有点什么事,那可怎么办?孩子倒是还有人带,奶奶一直就想带孙子,只碍于姥姥一直带着,没好意思争。可让她自己一个人住,我们还真是不放心。于是我们就用各种好话哄她,劝她,向她道歉。总算是平息了。可经过这件事后,我们再也不敢多说什么了。可看见孩子得病时那种痛苦的样子,我们心里就象刀绞一样,孩子还小,不懂得什么是得病,只知道哭。我们看在眼里,心里也在哭呀!  各位妈妈爸爸们,你们也有类似的事吗?我该怎么办?能教教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6-22 22:56:15 | 只看该作者
对待教育孩子,作为父母是责无旁贷的,不要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不要任何回报的,而其他人带孩子都是有原因,要求回报的,别人对孩子的爱对于父母比起来,简直没法比。所以我家帮我带孩子的人都比较清楚自已的角色,我坚持的她们不敢不听,要不然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我嘴上不说什么,她们脸面上也不好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6-22 22:26:1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得不错,欧连让老爸少看电视都很难

但是对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平静的晚年,该怎么做觉得真的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6-22 22:13:47 | 只看该作者
讲点不好听的。在对待儿子与孙子,老一辈与孩子的父母利益立场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两者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手法的不一样.想想,是谁更会为孩子日后的学业就业成家来负责?谁更会指望谁去养老送终?老一辈多数不会为孙一辈担这些责任,也不会有着指望。因此,老一辈对待孙子更多的会有游戏娱乐的心态,孙辈是他们的娱乐内容与对象,是他们颐养天年幸福指标之一。 我观察过一些老人,他们乐于和孩子相处,但不会让孩子太多地干扰自己的生活。自己该看报纸的时候就看报纸,把孩子放在一边不管。该自己看夕阳红的时候就拥着孩子一起看。活动,更多的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活动是不多的。讲到管孩子,孩子的教育,这种老人说:“我认为这应该是他父母的事情。” 老辈不用为孙辈的将来结果负责,与此利益攸关的是孩子的父母,因此,真正养孩子的还是孩子的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6-22 21:13:12 | 只看该作者
易天妈妈+-->引用:易天妈妈 以牺牲孩子的健康来“孝顺”老人家?!
我非常同情你的孩子,碰上这么愚昧的姥姥,又碰上这么愚孝的父母。
不过我觉得你们做父母的有点偷懒了,把孩子的什么事情都交给姥姥做了。

不完全是牺牲
如果家里各种观点总是针尖对麦芒,那对bb是最不利的
欧现在就很苦恼,父母在教育上总是和欧的观念冲突激荡,很难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6-21 12:42:01 | 只看该作者
做父母的该和老人好好沟通,平时自己也要尽两多和孩子在一起。我们家也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不过在孩子的吃和教育等问题上,都是我说了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6-20 14:12:28 | 只看该作者
以牺牲孩子的健康来“孝顺”老人家?!
我非常同情你的孩子,碰上这么愚昧的姥姥,又碰上这么愚孝的父母。
不过我觉得你们做父母的有点偷懒了,把孩子的什么事情都交给姥姥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6-20 11:27:55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你后来的能干,得益于3岁前你的手的操作能力发展,虽然奶奶喂饭,但她肯定让你玩了很多其他的发展手的技能的事。但是很多孩子一旦过了这个关键期,后来的操作能力是很弱的,我就是钉个口子还扎着手。而且最重要的是喂饭会让孩子要么依赖性强,要么性格上反抗等等。你现在的性格和很多方面完全是那时的影响。还有,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是最重要的,娇气的孩子除非运气好,否则成不了大事。
dyly是学心理学的吗?我的宝宝现在2个多月,能谈谈对于婴儿需要注意在哪些方面培养其意志力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6-19 11:57:28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这个事情上,没有正方反方,只有怎么想办法因势利导,发挥老人带孩子的长处,弥补其弱处,家庭平衡和谐。

说得好,彻底的正方和反方都是不可取的!呵呵,所以我中庸  <img src='images/smiles/cool.gif' smilietext=':cool:'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ol:'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6-19 11:14:17 | 只看该作者
hq1966+-->引用:hq1966     
  同意小雨点爸爸的观点。
  我的宝宝一出生就拉了100天肚子,吃什么药都不行,小屁屁发红发紫,常常痛得哭,医生开了一些药,有点作用,但不是很有效。
  我们大人都心疼。宝宝的奶奶要用麻油擦,我认为那是老方法,不允许。后来,实在找不出办法,宝宝奶奶偷偷试了试,红肿马上消失了,我不得不接受这个方法。所以说,老一辈的方法经验,有些还是可取的。

  
  不能用这种逻辑推结论。如果注重了早期教育,你可能学习不用那么苦、累。如果1岁以后自己用筷子吃饭,你会比现在更加心灵手巧,你一生中得到的机会可能比现在更多,你的成就比现在更大。不残害,不一定是科学的。如果可以选择,残害、伤害、无用功(耽误)、简单地教育、比较科学地教育、近乎完美地教育,我们取哪一种呢。
  整体上说,老一辈的育儿方法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即使现在,年轻一代真正掌握科学育儿方法的又有多少?所以,更不能降低标准,不是残害就容得下,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表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标准应该尽量定高,因为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可知因素会使教育效果打折扣,如果开始就是一个低标准,效果更是好不到哪里去,再是天才也会毁在这些低标准手里。


说的太好了,我一直想怎样说服不重视早教的人,太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3:04 , Processed in 0.11912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