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47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反社会型人格主要是基因决定:坏人是天生的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6 14:5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推荐本文的理由:
坏孩子是天生的,未必就是说坏孩子就不能学好,变好。
有很多孩子即便生活在非常优越的环境下,教育也非常投入,
但就是会很容易学坏。
所以,一旦遇到这种问题,一定不要单纯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中反思,
要观察孩子。可能他有容易学坏的基因。

面对这种状况,要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
不能以传统的别人都在使用的方法教育这种孩子。
这种孩子是一种人格障碍,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对待他。



青年参考   前卫

  不管是高级干部犯法还是普通人中出了罪犯,我们通常总是从社会环境、从他的成长过程、他的家庭影响等方面找原因。现在有学者认为,这些人犯罪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强的基因影响痕迹”,为此,学者们正在寻找预知罪犯的方式。也许这有些匪夷所思,但你不妨把它看作一家之言。

  
  编者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反社会型人格主要是基因决定的。而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家庭和社会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因素。

  反社会型人格,是变态人格,也叫人格异常,在这类人中最容易发生违法犯罪。

  现在我们知道这部分人可不是少数,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高达1%以上。很多这样的人就在我们社会的各部门工作,而他们的一个犯罪类型就是腐败罪。

  特征:聪明灵活进取但大权在握就出问题

  具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平时总是表现得聪明灵活、富有创造性、富有进取精神、天生的领导才能等等,因此容易得到赏识。他们往往凭着艰苦奋斗的经历,获得权力。不过,一旦大权在握,他们的病态人格就开始作祟:他喜欢在上司那里搬弄是非,他虐待下级和同事,工作挑肥拣瘦。如果上面还没有对他的问题加以注意,他会越滑越远,他开始盗用公司的资源谋私利,他开始贪污……直到被审判为止。现在英美的研究人员正把目光转移到公司中,希望借助心理学手段,找到反社会型人格的罪犯,同时通过一些测试手段尽早发现身边的潜伏者。

  病态人格实际上是人格的明显偏离。如果程度较轻,没有或很少会有社会功能障碍,仅仅是人格特征突出,但是如果程度严重就是精神病了。现实中,很多人存在病态人格,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程度不同而已。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疾病分类中,将反社会型人格作为精神病的一种,精神病的具体分类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狂)、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称为病态人格(psychopathy)。这种病的患者因行为与社会规范相背离而引人注目,他们的表现有时像天才。他们的认识完好,但行为不会深思熟虑,不考虑后果,常因微小刺激引起攻击、冲动和暴行。这种人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长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他们从无内疚感,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能与他人维持长久的关系,容易责怪他人,或为自己的粗暴行为进行辩解。

  反社会型人格一般自儿童期就开始有表现,他们的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不重视人际关系,爱幻想;常违反社会规范。由于反社会型人格者智力一般都正常,有社会责任能力,所以尽管人格异常,但他们违法犯罪仍要负法律责任。

  溯源:基因是病根

  近年来,精神病研究的一大成就,是发现了反社会型人格的形成与基因的关系。在此之前,人们曾经提出过无数理论,试图解释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很多学者认为成长环境、年幼时期受到虐待等因素,导致了反社会型人格的产生。还有一些人发现,大脑的某些部位受到损害,也能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甚至美国有一个学者提出,反社会型人格是大脑外伤引起的,他呼吁,只要能提供医生对犯罪者做的脑部扫描结果,证明大脑的某个部位确实受到破坏而产生了反社会型人格,就应免于死刑。这一提法曾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所有的理论都没有给反社会型人格的产生提供可信的解释。伦敦精神病研究院的埃希·维丁(Essi Viding)博士说,如果家庭成长环境、少年遭虐待经历是导致反社会型人格形成的真正原因的话,如何解释有那么多家庭条件极好,从小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对“学坏”有非常强的接受力,哪怕是非常微弱的影响,就可以毁掉他们一生。据此,她怀疑很可能是基因作祟。

  不久前,埃希·维丁开始了一项针对4000对7岁左右的双胞胎进行的研究。这些孩子们的老师曾经抱怨,其中一些孩子具有非凡的撒谎能力,甚至在老师中间搬弄是非。另一些老师则告诉埃希,有些孩子的心肠特别狠,不跟人亲近,做了错事也不认错。埃希将这两类孩子分成两个组进行研究。她相信对比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和有些差异的异卵双生的双胞胎,能够发现基因在人格形成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她即将出版的研究报告中,将首次宣布她的发现:心肠特别硬的反社会型人格类型中,大约70%的人是由于基因使然。换句话说,反社会型人格的核心症状有非常强的基因影响痕迹。接着,她又在两组儿童中试图排除一些情形最严重的极端个案,她说,除去极端的例子,大部分的儿童并不是那种强迫型的反社会型儿童,他们的手段显得高明,他们能在学校挑拨老师之间的关系;他们撒谎从来不眨眼,他们还表现出非凡的魅力——只要想接近某个人,他们就会这样做。

  她说,只有20%多冷漠无情类型的反社会型人格是由外界环境造成,在这些孩子中,她注意到一个类型,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反社会型人格影响,形成反社会型人格行为。这也是天生的,或者说由他们的基因决定的。对于他们,再好的家庭环境都没有帮助,他们非常容易接受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现这样的孩子,要在学龄前就进行矫正,否则只能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坏。她同意,心理变态是无法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尤其是成年人成功率非常低。除非将来用基因的方法也许还能有一线希望。

  此外,她又发现:70%非人格型的反社会行为是由环境引起的。

  测试系统:确立科学的鉴别方法

  既然反社会型人格对一个机构有比较大的潜在危害,如果能确定谁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那不是就安全了吗?事实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罗伯特·希尔教授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他用数量分析的方法罗列出反社会型人格的100多类特征,然后给这些特征按不同程度打分。上世纪80年代,他有了一套完善的测试系统PCL-R,这套系统通过提问判断被测人是否具有反社会人格。某个特征如果达到两分,那这个人就有反社会人格,如果总分达到30分-40分,那也可以确定无疑。总分25分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

  这套系统推出以后,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关注,同时各地的专家也把使用的效果反馈给希尔教授。上世纪90年代,这套系统开始进入美国的刑事侦破应用,随后,专门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测试系统被开发出来。PCL-R测试系统开始向更专业的领域发展。最近,希尔教授正在做的一项研究是对经济罪犯的测试,到目前为止希尔教授已经走访了100多名美国的重大经济案件的罪犯,这些罪犯都是因为盗用资金、诈骗等罪行被监禁的。

  希尔教授说,他希望能够建立一套衡量标准,专门针对那些潜在的不守规矩的不良员工。这个工作完成以后,再开发一套测试奉公守法的员工测试标准,然后再开发一套测试商业奇才的测试标准。有了这些系统,用人单位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谁可能是明日之星,谁不适合当领导,谁将来有可能发生腐败。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但却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参考。

  希尔说,有了这些数据,用人单位就会更加小心,即便某个人表面上很有领导能力,也不能轻信,因为在领导能力的面纱底下,有可能藏着可怕的反社会人格。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许多是聪明的人,如果不犯罪也有可能做美国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5-20 23:30:10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  你真猛,这些东西也叫"小儿科"?   我不知道这是教育论坛还是算命论坛,但是就像dawnch说的 "四柱易"这种理论前人通过他们的研究总结生产出的工具,没有完全给出设计原理!    不知根本拿来用,就会有局限性!!  
"四柱易"可能不是小儿科,但是仅知皮毛,仅仅会用的绝对是小儿科!!!

education2008: 看你怎样理解影响不大这个说法了
教育决定论认为:90%-100%的教育
基因决定论认为:10%
我认为:50%
相对教育决定论,父母的影响当然不大
.................................................................................................................
我觉得父母也是教育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教育这个概念太宽泛了!    50%差不多,具体到人头 环境因素也是很大的变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6-7 02:44:40 | 只看该作者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偶认为结论不是可以用基因给人算命,结论是给生病的人单纯做思想工作并不能解除他的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6-7 00:31:16 | 只看该作者
好与坏,谁又能界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6-6 23:44:12 | 只看该作者
偶认为结论不是可以用基因给人算命,结论是给生病的人单纯做思想工作并不能解除他的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6-6 21:03:27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ok!    


EDU当然不是宿命论者。
他一边说父母对孩子日后成长的影响不大,一边又热心推荐高瞻方案。
怪俺不理解他的博大精深!

看你怎样理解影响不大这个说法了
教育决定论认为:90%-100%的教育
基因决定论认为:10%
我认为:50%
相对教育决定论,父母的影响当然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5-6-6 18:38:36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因此,四柱也好,易也好,还是不究竟滴。 兄弟,我可没说宿命论哦。EDU也没有。我们说的和宿命论差1步,edu是否清楚我不知道不过我是绝对很清楚他们的区别。
ok!      EDU当然不是宿命论者。他一边说父母对孩子日后成长的影响不大,一边又热心推荐高瞻方案。怪俺不理解他的博大精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6-6 18:13:45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是大脑的一种功能障碍可能起的作用比较大。
>当然,后天环境也有影响。这个谁都不否认。
>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就能对证下药。

你前2句不是等于说问题出哪里都可能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6-6 17:18:34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因此,四柱也好,易也好,还是不究竟滴。

兄弟,我可没说宿命论哦。EDU也没有。
我们说的和宿命论差1步,edu是否清楚我不知道
不过我是绝对很清楚他们的区别。

基因重要,环境也重要。
过去太强调教育和环境了,容易忽视了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就像忧郁症一样,我们以往总觉得是思想问题,想不开,
实际上是大脑的一种功能障碍可能起的作用比较大。
当然,后天环境也有影响。这个谁都不否认。

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就能对证下药。
对坏孩子也一样。坏孩子不仅仅是思想有问题,
请大家考虑一下生理问题吧。他们对于恐惧和羞耻为什么会麻木?
我没时间深入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给大家点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6-6 17:10:23 | 只看该作者
>因此,四柱也好,易也好,还是不究竟滴。

兄弟,我可没说宿命论哦。EDU也没有。
我们说的和宿命论差1步,edu是否清楚我不知道
不过我是绝对很清楚他们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6 19:18 , Processed in 0.08000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