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孩子看达利很“辛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13 23:5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让来自国外的观展者费解,达利的展览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是成年人看,只有中国例外———

  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最热情的呼应者是孩子。尤其到了周末,身背画板的小画家、听着语音导览的小观众、玩着互动设备的可爱孩子是展览最“壮观”的景象。说到人多的程度呢,上个周六11时左右,世纪坛工作人员考虑到席地而坐临摹的孩子太多,及时通知售票处:不要再售票了。

  因为有孩子的热烈参与,大师达利的展览少了我们想象中的艺术展览的高雅氛围,而多了嘈杂和热闹。地上装着饮料的塑料袋和到处跑动的孩子构成了现场的独特一景。这一景象让来自国外的观展者十分费解,来自荷兰的旅行家文森特先生说,他走过西方许多国家,也曾看过达利的展览,但那些地方都是成年人看达利,只有在中国例外。

  孩子看达利很“辛苦”

  实际上,看达利展览对许多孩子而言,一点也不轻松。马姗姗今年10岁,为了全力培养马姗姗,妈妈没上班,一直在家负责马姗姗的学习和生活。早上8时30分马姗姗就和妈妈到了达利展现场,特别好玩儿的互动设备连碰也没碰,姗姗就拿出画夹开始临摹达利的一幅版画作品,12时到了,姗姗还在静静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坐在一旁的妈妈说,下午两时她们才能吃上饭。尽管妈妈一再说,这一趟出来是让孩子放松,临摹大师作品也并不是指望孩子将来成个什么画家,但妈妈还是指着一幅大师作品说:“让孩子画画这线条,对将来学几何非常有好处。”

  不到6岁的董佳裕还在上学前班,但班里的竞争氛围却让小姑娘感到了压力。妈妈也总是对她说:“画画是让你掌握另一方面的技能,为以后的成长发展做一些铺垫,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小姑娘似乎把妈妈的话牢记在心,尽管时不时要在展场跑一会儿才继续画,但她同样也没有玩互动设备。

  尴尬随时发生

  谈到孩子看达利大展,家长们的回答惊人相似:开阔视野、增长课本和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但同时家长们在孩子面前的境遇竟然也是惊人相似,面对达利的作品,大人们更多的是将困惑和模糊传达给了自己的孩子。

  5岁半的青子平最幸福了,爸爸妈妈全都陪着他一个人,可是青子平遇到了难题,在雕塑《独角兽》前,青子平太纳闷了,他不停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做医生的妈妈看过说明其实看懂了,独角兽的角穿越了有心形豁口的墙,一滴血正慢慢落下,在它的蹄下躺着裸体的女人,这件作品意味男性彻底征服女性,可妈妈无法向幼小的儿子解释这一切。尴尬随时在发生,儿子更多的疑问连连向爸爸妈妈袭来,妈妈无奈地说,别说孩子看不懂,我们有许多也看不懂。

  业界的担忧

  美术圈内人乔鲁强先生认为,让孩子们看达利有太大的困难,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小了。乔先生认为,比临摹大师作品更重要的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要教会孩子在美术馆不是逛自由市场,不是随便吃喝、不是随便摸作品,而是要有进美术馆的正确心态,从小培养良好的意识比临摹几件作品更重要。

  对于孩子临摹大师作品,美术评论家彭德更多的是担心。彭德认为,临摹作品是以抑制孩子的创造性作为代价,越是有名的画家就越不能临摹,否则孩子们会有更多的从众心理,其独立意识和自主品格将在临摹中丧失。家长应该教会孩子以旁观者的态度去观察、去追问,而绝不是模仿。本报记者路艳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7-17 12:39:54 | 只看该作者
 可怕的教育,不知真的20年后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真的就会能干很多,还是对生活会厌烦更多呢.纯真的天真和自然的美好不见了,功利心更多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入父母愿成为某一方面的名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6-11 12:50:43 | 只看该作者
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5-14 22:34:04 | 只看该作者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做为一种任务、带着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去欣赏艺术肯定去“随意”看看辛苦得多,因为他们让孩子去学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很难做到让孩子在“随意”中提升。这一切都是功利心在作怪,学艺术变成了和别人比赛、变成了将来生活的铺路石,很难想象这类艺术的境界能有多深!
现代设计的诞生地‘包豪斯’学院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时用冥想的方法让学员的精神回到童年天成的状态然后进行即兴的练习,用最简单的材料(比如木炭)来记录最纯粹的精神境界。看到孩子们被老师和家长督促着一本正经地描摹成人的作品,不知道这两种相反的过程,到底哪个是在调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5-14 20:57:19 | 只看该作者
做为一种任务、带着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去欣赏艺术肯定去“随意”看看辛苦得多,因为他们让孩子去学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很难做到让孩子在“随意”中提升。这一切都是功利心在作怪,学艺术变成了和别人比赛、变成了将来生活的铺路石,很难想象这类艺术的境界能有多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04:56 , Processed in 0.07796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