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8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锥心泣血:写在开学之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1 10:4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位妈妈是一所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
她在今天写的,不是给孩子的信,而是自己的反思。征得她的同意,转帖在这里:

写在开学前孩子,你为什么跑?
                             潘海燕
       孩子又一次离家出走,三天没有消息。我和爱人快崩溃了。
       孩子喜欢玩游戏,是不是去了网吧?我们从望京找到北苑,从北苑找到天通苑,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每一家网吧,每一座电玩城,每一家麦当劳和肯德基店……我们都问遍了,没有。我们把所有他可能去的地方的录像都调出来,一点一点地快进了看,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漏过去没看到。就在我几近绝望的48小时之后,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录像里我看到了孩子的背影:是他,白色短袖校服,蓝色米奇书包,书包很沉,他身体稍弯向前倾,脚跐着地。他是从右边的超市里出来的,摄像头从他身后照过来,照不到他的脸。不知道孩子那时在想些什么,他走到路口,停下来张望,这个地方他显然之前没有来过,同学打车带他到这里,他下了车,不知该到哪里去,他左右看了一会儿然后向左拐,慢慢移出镜头,不见了。
        6月19号晚上7:36至7:39,孩子瘦弱的身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十字路口,每天都是奔波的人流,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迷茫的少年,而我作为他的母亲,又懂他多少呢?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长时间地注视过他的背影了?能想起来的还是他四岁时我目送他去幼儿园全托时的背影,那时我们一周才见一面。想想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的可爱,他常常给我讲故事。冬天他见一些灌木上挂着小红果,就问我知不知道这些小红果为什么不落,我说不知道,他就说是因为夏天的时候灌木丛里有很多小虫,它们拉琴唱歌,让这里变得很热闹,灌木很开心,为了感谢小虫,它冬天也挂着红果,为虫儿们准备早餐。
        孩子那时候很懂事,像个小大人。我告诉他进幼儿园如果不哭,我就会被幼儿园老师表扬。他问:“能不哭出声把眼泪包在眼圈里吗?”我说:“不行,包在眼圈里也会被老师发现,只有笑着跟妈妈说再见才行。”他若有所思地答应了。我送他去北大幼儿园,要先从天通苑坐地铁到五道口,他一路上都在报地铁站名,快到五道口时他就伤心地哭开了:“为什么不永远坐下去呀?为什么呀?”每次下地铁我都会在五道口抱他很久,看一趟又一趟车驶过,人潮水般涌进涌出,直到他安静下来,我们才出地铁打车去幼儿园。到幼儿园大门,他自己背着一周要换洗的衣物走进去。包有些沉,他一扭一拐,咬着嘴唇挤出笑来跟我说再见。我一直目送他走进楼,他进楼前总会扭头看我还在不在,我远远地向他招手,他也向我招手……每周都要经历这样的离别,送完他,我还要赶去上班,一路上我都在流泪,这一晃就是6年,直到孩子四年级时我们手头宽裕些才换了房,他终于可以不用住校了。
       任何一种方式生活都有利有弊:五年的住校生活,锻炼了孩子,他的思想独立性很强,他不依赖任何人;但他也因此没有养成跟父母沟通的习惯,很多事情,他都自己做主,不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跟父母商量的,而当我们意识到时都已经晚了。当时我们太年轻,之前没有做过父母,我和爱人都是在一种粗放的状态下长大的,我们没有育儿的经验,一切都是边摸索边学。当初想着北大幼儿园条件挺好,空间大,园子里有树,孩子能吃饱睡好,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能够保证一天至少两小时,加上北大幼儿园不教认字,也不教算数,我们觉得挺好,不曾知其实小孩子也是有心事的。孩子一个人住幼儿园,周五下午才能见到我,他平日里遇到什么事没办法告诉我们,只能讲给墙壁听。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他上二年级有一次写作文写道,他晚上一闭眼就好像在看电影,看见爸爸和妈妈在各自的书房看书,他跑过去,爸爸妈妈不见了,醒来一摸是硬硬的墙,他就掩着被角呜呜地哭……孩子的床靠墙,我只道这墙挡着,免着他晚上滚下来,没想到这墙还是他多少个晚上醒来摸到的伤痛。
       周五下午我们进修,进修完我去接他已经很晚了,好在我还不是最后一个,园子里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追打,但孩子常常自己拖着一个大大的包,里面是他一周换下来的衣物,站在大树下等我。他特别喜欢捡地上的叶子,每次都站在树下的同一个位置等我,他怕我到了看不到他。我远远地就看见他,一叫,他就飞奔过来,有时候包的拉锁没拉好,东西掉出来,他一路跑一路捡,跑到跟前,小脸红扑扑的……
       那时候,他是多么地想回家啊!
       可是,现在,他却要伤心地离家出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21:17:18 | 只看该作者
shwyyan 发表于 2014-9-4 16:07
无论发生什么,这里永远是你可以停泊的港湾。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愿意用心去聆听你的声音。

就是听得太少,才会出现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9-4 16:07:38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发生什么,这里永远是你可以停泊的港湾。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愿意用心去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9-4 11:0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uliwu57 于 2014-9-4 11:06 编辑

通篇看下来,还是矛盾和挣扎。

孩子出走,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全线失败,有时候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过程。

这个妈妈很有思想,很有理念,但是缺乏一种对生活的教育。

我们每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同时又有着各种不如意的现实。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得到一个平衡,是每个父母要学会的课程。换句话说: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哪些是自己不能改变的,也是一种智慧。
轻度的抱怨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但是过度的抱怨于生活无益。



点评

赞同你的意见,我也给她写了很长的回复。  发表于 2014-9-4 2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7:07:46 | 只看该作者

冉云飞老师也在他的公众号转发了这篇文章,这是他的按语

冉按:昨天是新学年的开始,读到这篇朋友潘海燕老师的文章,非常震撼与感动,也促使我们做家长的,理当自省,不停学习,不断使自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有所完善与改进。感谢潘老师的授权发表,但我认为她这篇文章的标题易为《孩子,你为什么离家出走?》,更为切题。潘老师是个出色的老师,她的出色我在长江三峡暑期修学旅行中有亲自领教,也有幸读到过她其它部分文章,学生所写与她相关的文章,以及她教学所取得的成就。就是这样优秀的教师,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依旧有我们普通家长一样,不相宜的时候,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活在世上是艰难的,选择的有限性以及选择所必须支付的昂贵成本,使任何选择都不会十全十美。当年她因诸种原因选择让孩子在幼儿园住校,使得与孩子的陪伴有所减弱,在不该自己处理诸多事务的时候,孩子必须在很多时候独自面对。这使得他与父母的对抗性有所增强,亲和感有所减弱;同时使得孩子焦虑感有所增加,而安全感有所丧失。安全感是人类情感的“基本面”“基本盘”,没有比培养孩子全安感重要的事了。孩子有了安全感,你再给孩子沟通,说你如何爱他,他才会感到爱是着实的而不虚浮的。而安全感最重要的获得途径,就是舍得花时间陪孩子玩耍与一起成长。

舍得花时间的父母不多,底层老百姓我们不说了,他们要生存,外出打工,要去揾食,致使几千万留守儿童遍布中国农村,其间所发生的悲剧不知凡几?而顶级富裕的父母及家庭也不愿陪孩子,他们牛逼哄哄地认为,自己有钱送进所谓好学校,请好家教,请好保姆,就可以万事大吉。他们从不曾想过,孩子是他们的,而不是学校的,更不是保姆的。他们甚至精于计算,我一天挣一万元,就是天天请最顶级的家教和保姆,也就一千元,这样“爱孩子”太划算了。爱孩子在他们那里是桩生意,可孩子既不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也不是一桩生意。富豪家庭、官二代坑爹的事,我们听得太多了,举例就可以免了吧。

至于中产家庭的父母又好多少呢?他们大多受过比较好的教育,唯独没有受过如何做父母的教育。这些人中不少人在应试教育的情境都算是优胜者,因此他们不习惯于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觉得那是丢他的脸。在他们看来,孩子快乐与否,孩子能否尽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丢他们的脸。一张所谓的脸,所谓的面子甚至比孩子的生命状态的姿意昂扬还重要,让我觉得诧异。可是中国有多少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呢?或许有父母也去看豆瓣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但没有几个父母意识到自己就是“祸害”。更加令人灰心丧气的是,现在许多说父母是祸害的子女,自己成为父母后,也成为不折不扣的祸害。一个人最为悲催的人生,无过于成为自己反对自己、自己讨厌自己的人,可是中国大部分人的人生就难逃这样的魔咒。

我读完潘老师这篇文章,深感其真诚自省,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自我纠错。所有人类的病症,特别是人际问题、心理问题,都缘于逃避责任和问题。让我毒舌一次:所有不舍得花时间的所谓爱,都是罩着爱的外衣在耍流氓。无论是对孩子还是你的恋人。这也是我一直不停地给父母推荐《我是山姆》的原因,也是我认为中国最应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非孩子的原因。我曾说过,如果为人父母者,能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敢负起自己不能推卸的责任,那么中国糟糕的教育能改观百分之六、七十。让为人父母者,好好看一下潘老师这篇文章吧。2014年9月2日于成都
[发帖际遇]: 谷雨 被宝箱砸中,开宝箱花了 3 金币,想知道开出什么好东东?回帖试试。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1 21:36:1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她能早些加入儿教大家庭,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很多职业,很多工作,都需要学习,培训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上岗,胜任相关工作。遗憾的是做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却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也是需要学习的,单凭自以为是,或是从老一辈学到的依样画葫芦,怎么能不出状况。
真心希望儿教能更具影响力,让更多的家长受益,让更多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目师坚持守护儿教的初衷之一。

点评

谢谢目师的儿教,儿教是我重视孩子教育的启蒙。愿新儿教越办越好  发表于 2014-9-8 00:43
[发帖际遇]: 目师 今天心情好,魅力四射,得到了新儿教魅力女神奖励 3 威望,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9-1 13:22:27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一段文字,感觉写的很感人。

不过还是愿意说说我的想法。

孩子父母总在想着孩子四岁的时候,希望孩子能保持那种状态,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十几岁的孩子独立才是好的,真的像4、5岁的孩子,估计愁也要愁死了。

关于孩子小时候寄宿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那确实会有的,但寄宿的孩子很多,并非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这类问题,所以环境是个形式,根源还是在父母这里。


作者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应该是他没能力跟孩子沟通了,越沟通,也许结果越糟糕。

所以父母应该先去找寻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过于去命令孩子。

我觉得那位母亲本身是个老师,这点也是蛮糟糕的。我见过很多父母方是中学老师的,对自己的孩子都无能为力。他们对他自己的学生都会很有耐心,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做不到。

孩子既然不能适应传统教育了,也可以考虑让孩子去一个私立学校。

既然孩子不能适应,非要去希望现在的教育发生改变,去适应自己的孩子,那一定是不现实的。

孩子出走了,一定是家长处理那个事情的时候,言语出了问题。不管你是多好的愿望,也无法掩盖没找到适合的方法的现实。

多想想孩子需要什么,不要成天想着如何教导孩子,或者盼着孩子忽然听话了。

父母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什么他无法接受,孩子希望父母为他做什么。

不是带孩子去出游一次就解决了沟通的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可以信服你才行。

[发帖际遇]: jerryhao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开宝箱,分到了 4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9-1 11:04:25 | 只看该作者
好深刻的反思~感谢LZ分享

三峡文化游集这个活动在召集的时候,我也看到了。但碍于一些原因没有参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0:45:47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部分:

        幸亏有这个假期,我带孩子出门远行,参加了三峡文化游集。在这个集体中我认识了冉云飞、蔡朝阳、江树、王锋、傅寒、程葰,还有Amada、Blanche、雪歌、宋词清韵、孟潇和她的母亲。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的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看到孟潇姑娘的剪纸,不禁想起胖子那句“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是这样子”,很美。大家都被孟潇姑娘打动了,因为她跟奶奶的故事充满了岁月的色彩,她的剪纸富有哲学的诗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舒展的,因为舒展才能独特,因为独特才是有趣的……人生最可悲的恐怕是被生活磨得疲惫乏力,丧失了激情,丧失了个性,只剩下麻木的接受和无奈的承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别人难以体察的秘密,何况我的孩子生性敏感又读书很多。我已入不惑之年,尚且有很多心结没有解开,何况他还是一个孩子,而且个性又那么强?我即便知道一些,但我真的能替他分担吗?我只有祷告他能学会平和处世,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学会跟自己和解。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我一直想给孩子自由,可是怎样给?给他什么样的自由?给他的自由是他本人想要的吗?他会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给他的自由他能承受吗?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各不相同,又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检验哪种选择更好,何况人生之路漫长,我们所认定的可能只是“一时之好”,带来的却是“终生之误”。
       说是2000字以内,不知不觉文章早就超了,似乎还有些跑题。我算不上“好家长”,我的一些做法从目前的状态来评价甚至是失败的,但我相信只要肯反思,能改进,就能变成“好家长”。好的家长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慢慢习得的。孩子的出走,带给我巨大的冲击,伤痛之余更多的是收获,因为他,我开始反思我自己,也因为他,我开始学习,开始读书,我甚至开始研究游戏了,我还因此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也终于领会到母亲临终的遗言——养育孩子,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我开始花时间陪伴孩子,我相信,新学年他会有很大的进步,因为我在进步……
[发帖际遇]: 谷雨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2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0:44:48 | 只看该作者
未完,继续:

       想起孩子这一年多跟我们对抗,或许真的是我们也伤害了他——每个人都有困扰自己的事情,小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是弱者,我们把太多的束缚和期待压在他们身上,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快乐地生活不说,还无情地剥夺了他们快乐的权利。不禁想起杨德昌的电影“一一”中的洋洋从游泳池里爬出来以后,浑身湿漉漉的,家人没有关注到他,即便看到了也只会以为是淋了雨,他们不会知道洋洋是为了婷婷。而婷婷所经历的初恋更让人伤怀,依然的只是她自己,一个人,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对此也一无所知。我们对我们的孩子又知道多少呢?追求世俗目标的人可能知道的多些,世俗的东西往往是可以量化的,而论精神世界,我们对别人(包括最亲的人)往往一无所知,甚至一无所知得有些理所当然。
       作为父母,我们会在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孩子,表面上看上去或许很重视,但与其说是重视孩子,不如说看重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伤你最深的人是你的亲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应该是事实。孩子的QQ昵称是“ice”,他在个人签名处写道:“你觉得我冷,是因为你没有走近我。”是啊,这些年,我一直忙于工作,自以为爱学生,了解学生,我也的确做得不错,但我却忽视了自己的孩子。我一直自信地以为他是我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却不知道他的个性比我小时候还强。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自的困惑,无意中都会筑起一道道墙,将自己与别人隔开,与真实的自己隔开。加上环境体制的压抑,我们渐渐丧失了敞开心扉诉说的能力,甚至丧失了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一直担心孩子给老师添麻烦,所以每次孩子犯错,我给他的首先是批评。我没有问过,孩子犯错有没有他的道理,尽管有时我觉得学校的管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他的老师也有教育不讲科学和艺术的时候,但我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谈论这些,我只是一味地强调他不懂事,给老师添麻烦……结果,孩子觉得委屈,情绪不能得到疏导,跟学校跟老师的矛盾更大,他觉得我们都在排斥他,孤立他,唾弃他……
        他出走了,他不相信我们爱他!
          “人是不可能让另外一个人去教他怎样生活,那是很悲哀的,偏偏那个人又是我最爱最爱的人。”孩子让我心痛,就因为他是我最爱的人,我最爱的人不能接受我的理想——我希望他能把爱游戏的热情分一半给别的方面,那怕只是天边的云,在家里,我常常叫他到阳台眺望远山,我家住27层,可以望见西山,而他把这哪怕是五分钟的眺望也当成我布置给他的任务,全然不知道我对他的爱。他不能,现在不能,或许将来也不能。即便将来他长大了,可能不像现在那么执拗,但我俩的分歧会依旧存在,像小说,写下去改变的不过是故事的情节罢了,即便我们的生活再重来一次。
       孩子早熟,十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电影《通天塔》和《蝴蝶效应》,据说现在又爱上了《云图》,而小说家他最爱的是卡尔维诺。我有时后悔之前疏于对他的关注,但如果重来,又有什么不同呢,他还是他,我还是我。我知道一颗残缺破碎的心是没有好好爱人的能力的,我最该做的恐怕是把先自己调整好,用冉兄的话来说——要先搞定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03:37 , Processed in 0.08763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