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47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Edu2008或关心他的人请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3 07:5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u2008或关心他的人请进

先摘抄奥修的《生存智慧》中的一段:

。。。。。。只有心理上生病的人会去找弗洛伊德,很明显地,一个心理上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只会碰到病人,而他将那些由病人身上所导出来的原则应用在整个人类,就好像每一个人都生病一样。他只知道病人的梦,他认为所有的梦都是压抑所造成的。在他的经验里,它的确是如此,但他的经验并不是普遍性的。
它也会发生在你身上,这是一种非常基本的人性谬误,比方说,你碰到一个佛教徒,他欺骗了你,或者是一个印度教教徒,他欺骗了你,你就会立刻下结论说没有一个印度教教徒值得相信,没有一个佛教徒应该被信任。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变成了你的通则。

——你在这个坛子上,用了那么多心理学名词,而且还都与病态相关。有人把你当成教育研究者,而你也颇自诩,但从你的文字,从你谈论的思路,从你列举的事实,以及从你得出的结论,所体现出来的则是:谩骂中充满怀疑——而且是最恶毒的那种、充满仇恨——而且恨得咬牙切齿、充满狂躁——而且多变:包括自我否定,比如刚谈完实证主义,又跳出宿命观念;又比如,刚发誓作别,又心烦气燥的跳将出来。。。。。。

据说你的离开是为了研究基础教育,但你的到来却于基础教育一点无关,只感觉你的怀疑、仇恨、狂躁——而且是日益严重,心脏的狂跳,呼吸的急喘,思绪的混乱——比如竟昏头昏脑地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孩子不被骗。

我能理解你幼时起接连不断的各种不幸,以及各种不幸在你心理上的深深伤害。但是不要讳医忌药,至少把弗洛伊德的书好好读读,有悟性的话,也许能医好自己的狂躁、自虐和虐人倾向——如果还不到“症”的程度的话。

p.s.
现在,edu2008又回来了,特别是在宣布了“最后一帖”以后不久,又杀了个回马枪,我觉得应该对其表示欢迎!这个欢迎,多少有点私心,至少我可免掉被正人君子讥为“缺席审判”。比如,《我谈韦钰》的帖子,本应题为:《向edu2008请教》,可他说走就走,只好改题,向韦钰——用实证科学全盘改造中国教育的倡导者——去求教了。

这回好了,他又回来了,而且矛头直指我而来。。。。。。可是读着他回马枪的几篇帖子,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从他的立论、从他的行文,似乎心理有点不太正常,好在这个论坛不乏懂医者,因此建议先给其做个心理体检。。。。。。先搞清楚是观点上的偏执,还是心理上的偏执。。。。。。2005-03-31, 23:31

天问:

》正人君子讥为“缺席审判”
如果你觉得我有讽刺的意思,我只好说遗憾了。

不过我愿意提醒你,他心理是否正常,恐怕应该是他和他的朋友操心的事情,如果你愿意做他的朋友。2005-04-01, 17:09

——我们所争者,观点也,无怨无仇,为何不可以成为朋友?——当然,他心理正常的话。2005-04-02, 0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0:25:44 | 只看该作者
changshan+2005-12-26 09:24-->引用:changshan @ 2005-12-26 09:24 我很关注袁博士的文章,不过这篇除外。《生存智慧》我下过,不过看到奥修名字后就删了,此人是外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邪教,小心了!
谢你的关注!奥修的话,只是拿来当引子,对他没有研究,不敢判断是否左道邪教。

关于EDU2008,我丝毫没有改变看法,他代表了一种教育上“反智”的思潮,但他又不正面讨论,采用变态的手法,嘲弄众多的家长,误人子弟,却颇有蛊惑性。是可忍,孰不可忍?当你读完他的全部帖子(可惜有的已被他自己删去),你就会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写此贴(以及《来自悄悄话中的建议》、【转帖】《卡尔·威特/哈佛女孩/早期教育/天才???》等贴)。

面对太多的反对意见,我认真回应的只有两位:一是童大焕,见《简答童大焕》;另一位就是这个以专家自诩的EDU了。此帖由 huge57 在 2005-12-26 11:1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12-26 09:24:15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关注袁博士的文章,不过这篇除外。《生存智慧》我下过,不过看到奥修名字后就删了,此人是外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邪教,小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4-8 17:49:45 | 只看该作者
真理越辩越明,我是刚来的,看看大家讨论也提高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4-6 21:52:01 | 只看该作者
晕,你们在说什么,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18:51:0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为何会忘掉3岁以前的事情? education2008 发表于 2005-04-05 17:31

--------------------------------------------------------------------------------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字:真不知道三岁之前能记住什么东西?

最近看了一篇文字,发现三岁之前记不住东西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此时大脑中处理记忆的海马回尚未发展完成。这是为什么我们有“童年失忆症”的缘故(佛洛伊德看到了这个现象,给了它这个名字,但是当时的科学还不了解海马回的功能,因此佛洛伊德的解释是不对的)。一般要到三、四岁才会对童年生活有所记忆。除非对某件事有很大的情绪成分(惊吓、恐慌、哀伤等),例如目睹新生戏院大火、九二一地震,不然,童年的生活似流水般逝去,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好,有进步,真的在读或重温佛洛伊德的书。其实,心理治疗可以自己做,这样我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4-5 10:15:35 | 只看该作者
对,大家要平心静气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4-4 15:58:01 | 只看该作者
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4-4 15:14:06 | 只看该作者
袁博士几近天命之年,今怎么放低了身架,跟我一样容易气急败坏呀,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4-4 11:33:53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论坛上的言论还是要有底线的。“脑子进水”之类的讽刺与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有质的不同。袁博士的学养在下实在难以恭维。
我倒认为“脑子进水”和“精神不正常”没有“本质”的区别,难道现代“学者”讲话或辩论时都这样吗?所谓“言论的底线”,可请教自家上幼儿园的小孩子最省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20:41 , Processed in 0.08568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