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204|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余时间] 2014 爸爸妈妈娃娃读书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1:0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中学部里火热的读书贴,热血沸腾,对比家里堆积如山的书,大有要在2014里淋淋尽致地畅读一翻的雄心。征求MM版版的意见, 我们小学部也开一楼。

MM的爸爸,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大赞, 说余华笔下的人物在外人看着活着苦, 但他们自己还不觉得。这些人物还是给人与希望的。 评说当年应该是余华得诺贝尔,而不是莫言。 不过他坦言他还没看过莫言的书。
MM的妈妈, 《毛毛》,德国作家对时间的思考, 不是加紧, 是用来发呆发闲。以及一些MM看的书, 都瞄上几眼, 以防她SKIP.
MM看《名人学校》, 以前看过的, 图片很多, 字和图片一样多, 非常喜欢, 时不时读一段给你听听。《DIARY OF A WIMPY KID》无厘头的事,乐啊。 上次听她讲厕所的卷纸给我听,不知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笑, 小孩子对于这些无聊的事总有太多的热情。

评分

参与人数 4金币 +32 收起 理由
寺男 + 2 赞一个!要跟上你学习的步伐:)
wherezhang + 10 读书蔚然成风。
爱睿02 + 10 爱书的一家,赞!
Martina-Mm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5:39:09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时间, LG看完了罗马人的故事, 人类的故事, 感觉非常好.
然后看明朝那些事儿, 颇不喜欢, 他说都是情节. 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MM 每天都要在争分夺秒的看< 射雕英雄传> , 只能在家里看, 老师不让带到学校. <CATCHING FIRE>.

只有我什么书也没看.

点评

明朝那些事儿是通俗历史读物,对MM爸爸来说太浅显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7 1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4-4-25 09:27:51 | 只看该作者
老楼爬完,新楼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4-4-20 16:0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nggy 于 2014-4-20 16:08 编辑

我还是比较 奥特了,现代的这些书除了台湾作家的以外,我是一页都看不下去。只能在土堆里翻。

最近看的有 《太阳依旧照耀》《都德短篇小说集》《消失的地平线》...  

哦,对刚才前面的话有所收回,我认真的看了 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这算是现代的。

你们看完一本之后,能多久开始看另一本呢?  一本好的,深刻的书看完,我一般要过一,两个月才能翻得动另一本书。
有些书,看太早了,是一种浪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4-3-25 14:21:25 | 只看该作者
壮读《斗罗大陆》20本。我则读了《驻京办主任》四本;《蒋勋讲红楼梦》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09:47:51 | 只看该作者
老公夜以继日地读完了从图书馆借来的《罗马人的故事》7本, 还有8本,上次去的匆忙, 没来得及借。
他说写得不错, 很多文化历史根源都写得清楚了, 包括以色列猫犹太人为什么被纳粹迫害。。
我翻了翻, 不错, 有时间我也能看进去。
我看五年级的高思课本, 拿着就能神游半夜的那种。
MM看完《射雕英雄》第一本, 《HUNGER GAMES》正在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4-3-6 23:56:43 | 只看该作者
留印,年初就一直琢磨着记录一下妞看书的情况,拖拉症严重,得赶紧整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4-3-3 16:54:07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4-3-3 16:09
这个“捕捉”,似乎是能用的最通俗语言。它想说,孩子知道家长内心深处家长自己都可能意识不到的东西:是 ...

所言极是,我以前凭直觉觉察到这一点,孩子能通过观察言行和表情感知父母的真实状态,也许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第六感觉”在里面,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表面接纳孩子是无效的,只有改变观念,由衷地欣赏、接纳,在孩子面前做真实的自己,他们会更有安全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4-3-3 16:09:24 | 只看该作者
颜妈妈 发表于 2014-3-3 14:35
这个捕捉也许是父母真实言行的潜移默化?不过,很多孩子最终会长成和父母性格相似或者相反的人呀。争取 ...

这个“捕捉”,似乎是能用的最通俗语言。它想说,孩子知道家长内心深处家长自己都可能意识不到的东西:是焦虑还是松弛,是全神贯注还是敷衍了事,父母关系是好还是有问题等等,然后根据所捕捉到的信息,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工作机制。
这是一本蛮专业的书,很值得父母读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4-3-3 15:27:46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从图书馆借了西顿动物集给儿子看,《西顿动物故事集》(青少版)[加]E.T.西顿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年版。《公鹿的脚印》出版信息同上。《塔克拉山的熊王》、《雷鸟红领子》出版信息同上。《蝙蝠阿塔拉》(拼音版)(加)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著。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但鉴于眼睛不好,又决定给他听。这学期必读的书里我下了几部音频 :鲁滨逊漂流记、吹小号的天鹅、豆寇镇的居民和强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小王子。这些书孩子小一点的时候其实我给他听过,不过他只记得鲁滨逊和查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4-3-3 14:3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颜妈妈 于 2014-3-3 14:38 编辑
爱睿02 发表于 2014-3-3 14:22
“儿童不是由父母陪养大的,不是父母教给他们如何成长,而是儿童自己从父母那里'捕捉‘了成长所需的东西 ...


这个捕捉也许是父母真实言行的潜移默化?不过,很多孩子最终会长成和父母性格相似或者相反的人呀。争取找书来读一读。
我周末看漏屋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小人儿每天为完成功课读一点朱自清的散文集,某天,她和我说,觉得不如小说好看,有些看不懂,有些不理解。。。,我想,也许时候未到,让她找别的书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8 15:07 , Processed in 0.084212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