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7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挖旧帖:qqyou说Critical thinking——今天重读,依然有风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06: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看到黑夜版点评荷叶子
黑夜里的眼睛
你还真是法学专业的!其实,接受西方教育之后,像你这样追根究底考证论据的学习态度就是一生享受的成果。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培养这个。方舟子也是这样受益的。
不禁想到了一个旧帖子:害虫益虫--说说Critical thinking
当时老易(萧愚)也参与了讨论,不过只是虚晃了一枪就跑了,后来有人呼唤,他也不肯回来抓新的虫子。

摘帖子部分内容如下:
Critical thinking的一个通用定义是这样的

QUOTE:
评判式思考是一种脑力程序,包括分析、评估信息,尤其是那些通常被当成真理和常识来推介的一些判断和陈述。对那些证据、推理进行重新检查,反省那些判断的原意,然后对于某些信息和事实提出自己的评判。


所以Critical thinking不是批判,不是否定,而是依据事实和规则,合理的推论出一个结果。

Critical thinking的核心是没有权威,没有标准答案,有的是事实和数据,以及一个合理的逻辑推理。

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某些结果完全可能有悖于常理,甚至可能让人感觉荒谬。但在西方已经形成了定式,我不去评价你结论正确与否,而关注你的事实和数据的正确性,以及推理过程的合理性。
再摘反驳老易(萧愚)的一段,蛮有意思:
回复: 害虫益虫--说说Critical thinking



QUOTE: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8-11 13:24 发表


这帖虫子比较多,得一个个捉。先捉第一个。

我文章里写到:
看完这段资料,大家说说,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
我本来以为孩子都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没想到还是引起了QQ的歧义。
这句话的意思我认为好像比较明显:就是,不能把蜗牛光看做害虫,他还是有益处的。
后来的文字中也从对农业,对人体两个角度做了解释。

我认为这应该不会引起什么歧义。 ...



这个没什么歧义,如果我是一个西方的小学老师,按照Critical thinking的原则,我会给那个孩子的关于蜗牛的议论打四分,而会给你那段议论打一分。

原因就是那个孩子用作为和人争食的角度,把蜗牛说成是有害的,其道理其依据都具备合理性,其论证过程也很合理,也就是说从人的利益角度上,蜗牛就是有害的。而你后面那段文字,为了否定孩子的说法,举了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其论证结果也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过去的毛病,是仅仅站在一个小的角度去看问题,把事情扩大化极端化,当我们把视角放大的时候,会感受到更多。

所以这里面没有歧义,你举的这个例子来说Critical thinking是很不恰当的,而且是更荒谬的,采用的就是上面某某网友推崇的,大家都熟知的中国式的辩证方法,也就是试图把不合理的东西说成是合理的,所以作为老师,没有给0分已经很照顾到老易同学的情绪了。

Critical thinking是个现代社会不错的方法,但是要鼓吹它,就先要搞懂它。而不可以靠想象去乱解释它。


最近一个台湾来的朋友和我聊天,说到“民主”和“自由”,她的态度是,从台湾的教训来看,在民众尚处于启智阶段的时候,更好的办法恐怕不见得是民主。
我这个人对“民主”兴趣不大,但很喜欢“自由”,所以不免还是要追问下去。
她说,前段日子我们的一个朋友和她一起回台湾,就告诉她说,台湾真好啊,那里的电视里都谈“爱”、“慈善”、“公益”,一看就是一片祥和。她大吃一惊,啊,什么时候台湾的媒体变这样了!然后再一问呢,原来那个朋友看的是慈济大爱台。慈济是佛教的公益组织,慈济台谈这些,那是当然的。可是台湾的媒体之多,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御用媒体,一般的媒体也有亲左亲右之分,所以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媒体,自然各有各说,骂战很厉害。一个台湾人看新闻,如果喜欢只看一种或者同一调调的那么几种,久而久之自然就被其洗脑,遇到任何事情就会看“报纸”怎么说,自己就怎么相信,而不会去应用critical thinking,再去挖掘事情的真相啦。所以在台湾呢,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还不如大陆,我那个朋友说,因为大家赤膊上阵,喊打喊杀,努力影响不明就里的看客,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民众不受教育,就只好受人牵制,以“XX说”为由,选择相信。表面上看,他们得到了自由,实则这些所谓的自由完全被人利用,因为自己没有评判能力,只能盲从“XX说”,所以不管选什么,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判断,而只是对别人寄托了盲目的信任罢了。

所以看到黑夜版的点评,想起qqyou的这个帖子,忍不住贴出链接,好文值得我们再挖掘、讨论、分享。
@黑夜里的眼睛 @lotusleaf @helenminlia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6-4-14 08:15:33 | 只看该作者
更糟糕的是,连我们的国粹,中文,语文课啊,在IB考试中,也竟然不容易拿分。因为作为母语的IB中文考试,强调的是critical thinking,而不是写一些花团锦簇的文字就可以拿高分了。分析性的IB写作,对于许多公立学校的孩子真是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4-14 08:03:27 | 只看该作者
正好前两天看到朋友转的国际学校群里讨论critical thinking的事,顺便转一下吧:


A  
哪位学霸爸妈可以分享一下历史课学习的经验?多谢!
A
我儿的历史双周成绩老在C这里徘徊,令人捉急
Y
去年家长会上问过历史老师,她说要有critical thinking才能给高分。小朋友说他们都不知道怎样才算critical thinking
J
K说历史老师说历史有七层教法,可是每次都停留在第六层,不知道老师自己知不知道第七层
J
我问他为什么不问老师,他说大家普遍缺少challenge 的勇气
F
是噢,我们也是历史学不好,不懂critical thinking
L
PT Discussion的时候我问过历史老师,Critical Thinking是指要可以讲历史事件的内在规律和意义运用到相关和相近的事件的解读和理解。比如“如果没有成吉思汗欧洲会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这个其实不是课本知识可以cover的。小孩子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说简单就是独立思考和准确动人的表达能力。
L
如果我们的小孩子就摸个事情可以和家长进行争论并且引经据典和旁征博引说得家长一愣一愣的,我猜就是具有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了
B
我儿子一般在A和B之间徘徊,我感觉第一孩子要有兴趣,第二要有想法(无关对错)有时候他的想法我感觉是在胡扯,第三要积极主动,每次家长会老师都说我们talk too much
L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诡辩是一种很高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B
但凡事没有唯一,孩子喜欢的东西不一样,督促学习,胡萝卜加大棒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至于胡萝卜多一点还是大棒粗一些,各家自己掌握吧
C
这个老师花很多时间来讲批判性思维,历史倒讲的不多,不知道什么思路
A
准确表达的能力确实是比较难,非一日之功,看来得督促小子多读相关的书
J
底层历史是when, where, who, what
J
中层历史是用过去解释当下
J
顶层历史是以当下预见未来
J
这是昨天K讲给我听的,醍醐灌顶
F
我以为,这种历史上得有意思,像我们读书时将时间事件人物倒背如流又如何呢,已是历史,将来才重要,这才是学习根本,而不是死读书,个人见解
YU
底层历史好像也没搞清楚������
A
可能我家小子在公立学校读的小学,写作是要按照八股文写的,有时候我觉得他写得挺好,老师给了个低分,因为没按照条条款款写[晕]所以现在要创造性的思维还真是有点难啊
F
然后,儿子就在想办法去查电脑,去找书,去找老师,呵呵,
LI
PT Discussion“比如“如果没有成吉思汗欧洲会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这个其实不是课本知识可以cover的。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简单地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准确动人的表达能力。”
LI
西方从小鼓励批判性思维,课堂上鼓励质疑老师(观点),只要言之有据。而我们传统上师道尊严,孩子们比较习惯直接接受,知识面和思考能力才能决定挑战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9-27 10:18:17 | 只看该作者
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没一毛钱关系,当初谁翻译的,拖出去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0-25 09:26:52 | 只看该作者
I'm totally buy 鼠兄's point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0:11:55 | 只看该作者
发错了,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0:06:0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公司董事长跟他谈话,提到更上级的领导对他的工作有误解,董事长当时还说,那个领导老了,糊涂了。意思是,董事长在安慰他。
我就说啦,噢,你还真相信他在安慰你吗?
这种安慰口说无凭,他在领导面前帮你说话了吗?他说了什么呢?他都一句没提?如果他不便为你说明情况,至少可以告诉(明示暗示都行啊)你怎么去理解领导、与领导沟通吧?他跟你说了些什么吗?
如果那位心术不正呢,你要是附和了,他正好去更高一级的领导那里诬陷你,说你说那位领导糊涂了。

人在江湖混,哪能不挨刀。
到处小刀嗖嗖的飞,咱小老百姓的,不敏锐点看清楚点,还真是不行呢。

话说,俺这个不是critical thinking哈,不过是对人性的一点点质疑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0-24 21:45:05 | 只看该作者
咱们缺少基本的系统的训练。比较中国和美国小学的科学课本就能看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0-24 21:22:51 | 只看该作者
这么悲观,那肿么办呢?
也只能这么在泥潭里沉沦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0-24 20:18:22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helenminliang

虽然我觉得您的说法有点绝对,但是,描述的中国的情形确实是我很熟悉,哈  发表于 半小时前


你的意思是说,不应该那么悲观吧。

从新文化运动到现在快一百年了,德先生没有学到,实际上赛先生也并未学到。

所以还是不要期望太高,学什么Critical thinking,啥时候可以先多学点赛先生也好。

现在的年代明显在倒退,90年代不如80年代,二十一世纪后更是在大幅度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0-24 17:0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3-10-24 17:25 编辑

抽点时间多说几句吧。

这个Critical thinking为什么很难被中国人掌握呢?主要还是因为文化差异过大的原因。

我做个简单对比啊,看看东方式思维和西方思维的巨大差距。

首先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与英语完全不同,使用不严谨的汉语很难进行Critical thinking。

再看思维方式,东方模式称为整体思维(holistic thinking),而西方模式称为分析思维(analytic thinking)。对这两个思维方式,做个简单比较:

● 矛盾事物:

东方:寻找中庸解决之道。遇到问题习惯说:某个解释在这个条件下成立,而不一定在另一个条件下成立,而另一个解释也是同样,所以他们都正确,主要是看情况。

西方:西方人认为A与非A只可能有一个成立,不仅如此,他们认为没有非A的A不能被称之为立论。所以当他们有一个立论的时候,他们要想办法使自己的立论越来越站的住脚,从而反驳悖论。

东方人实际上不相信绝对真理的存在

●对于获取知识:

东方:从感受,感官认知,和经验中来获取知识。习惯于用简单的方法去解释问题,比如类比方法。迷信古人、迷信强者,相信年纪大的人经验多,就是正确的。

西方:从推理推论(理性分析)中来获取知识。西方人分析事物事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背后的属性和本质,从而来获取知识。前人和专家知识很重要,但必须是经过严密推导,并获得一致认可的才会被大家学习接收。

所以东方人获得的很多知识,往往是错的、假的和不具备指导意义的。

●方式的差异:

东方:先把结论给出来,然后四处去找依据进行佐证。遇到相反的证据,或者视而不见,或者隐匿起来。对自己有力的证据,哪怕明知是假的,也要拿出来用。

西方:先进行猜想,从潜在的规则来建立强力的预测。然后按照规则去进行论证。在得到一个意外的结论后,会接受它在之前并没有被预测到这个事实。

东方人的所谓论证,基本上都是给强权行为找一种解释。

●概念、行为的不确定:

东方:语言的含糊,导致概念的不确定,比如理解,同意,和支持这几个概念的相似等同。

西方:事物是独立的个体并拥有具细的属性特征,比如,理解是我明白你的观点是什么意思,明白为什么你会持这种观点,但并不表示我同意你的观点。如果我同意你的观点,表示我也是同样的想法,我认为我们的想法一致,但并不表示我支持你的观点,因为支持有action的意思在里面。

类似的差异,导致中国人只能去应用科学,却无法发现发展科学。

Critical thinking这类东西,如果在中国推广,一定会产生众多似是而非、啼笑皆非的事情。

所以这个词,最适合于某些自称的“教育专家”用来唬一下普通老百姓。

Homeschool也是这个样子么。

点评

虽然我觉得您的说法有点绝对,但是,描述的中国的情形确实是我很熟悉,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4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5 12:55 , Processed in 0.08099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