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4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短片] 【第三部】短片《父与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22:59: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眼睛 于 2013-8-31 22:59 编辑

父与女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Q0NzE1MzQ4/v.swf

8分25秒的经典。
整个八月都没有和大家探讨新的片源,因为我旅游去了。今天我们就从这部短片看起吧!


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
监制Claire Jennings
Willem Thijssen
编剧迈克尔·度德威特
配乐Normand Roger
Denis L. Chartrand
制片商CinéTé Filmproductie BV
Cloudrunner Ltd.
上映日期2000年
片长8分30秒
产地 英国
比利时
荷兰
语言无对白



该片的获得包括安锡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等20项奖项,被认为迈克尔·度德威特最成功的作品。
父亲与年幼的女儿相伴,骑着脚踏车来到湖边,父亲亲吻了女儿,不舍地上了一艘小船,独自往无边际心划去。女儿在湖边守候,至日落都等不到父亲回来,只好回家。之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刮风下雨积雪,日渐长大的女儿,每当经过湖边都会停下查看。女儿有了同侪朋友,人生伴侣,生儿育女,都会来到湖边停留,年纪渐长,湖水渐渐干涸。直到有一天,年迈的她重回干涸长满的湖边,放下了老旧的脚踏车,穿过跟她一般过的草丛,走到搁在沙土上的小船躺下。时间过去,女儿在夕阳中惊醒,四周的草不再茂密高大,她仿佛发现了件很重要的事,往前奔去,随着步伐她变回年青的模样,投入她思念的父亲怀里。


点评

太好了,期待好片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 20:59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5 收起 理由
jancy23 + 2 赞一个!
悠悠 + 3 谢谢!跟着版主看新电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8-13 14:52:03 | 只看该作者
泡了好久到了这里,好喜欢这样的问题,教会我如何观影。谢谢,去搜搜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9-17 11:4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77498139 于 2013-9-17 12:26 编辑

简单先写两句,这部短片的主旋律讲的是人一生中的“生死离别”。短片里的每个人都出现在自行车上,自行车与车轮,象征着生命。车轮不停,生命不息,这一点我与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我对湖的看法是大脑,承载着对过往的追亿。湖水是思潮,时而翻腾、时而平静,小时对亲人的死去理解为远行,湖水平静。长大了,理解了亲人的远行为永别,湖水泛起了波澜。主题曲“多瑙河之波”是一首生命之歌,时而委婉动听,时而节奏紧凑。女孩的父亲英年早逝,具体原由不得而知,迈克尔开篇用天边一朵白云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这一概念。女孩与父亲一同骑车前往某地,她骑得轻松自如象征着生活自由自在那是因为有高大威武的父亲相伴。后来女孩长大骑单车却显的吃力费劲,说明离开父亲的她生活变的艰辛。我对小船的理解是一个人的终点站-归宿。影片结尾处的“小船”并非父亲远行时所乘小舟,而是女孩自已的,般头指向女孩也说明了这一点。全片所讲述的就是小女孩对父亲的眷恋之情,思念之意。

点评

谢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7 21:15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黑夜里的眼睛 + 10 原创来源于思考,77498139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9-17 00:56:38 | 只看该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发表于 2013-9-15 20:05
这个画面,如果沉船的船头反个方向,那就预示着女孩的父亲是在出发的那天就遇难了。但现在船头呈现的是返 ...

我的看法完全不同,此物非彼物,它不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船,它其实就是“一口棺材".

点评

晚上有空,来写几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7 11:25
观点很新颖!能不能展开来说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7 0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22:54:31 | 只看该作者
shouchi 发表于 2013-9-16 21:20
謝謝版主的分享。
維基上的說明,也是一種看法。

维基的就是导演、编剧迈克尔要表达的主题:反思生与死的意义。你摘录的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9-16 22:46:54 | 只看该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我感觉短片更适合中小学生。一是因为他们课外时间少,二是因为短片便于分析,三是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我也这么觉得。非常感谢 黑夜里的眼睛 的推荐、引导与点评。希望继续推荐短片!!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9-16 21:20:59 | 只看该作者
謝謝版主的分享。
維基上的說明,也是一種看法。

The story can be seen as a metaphor, The father leaving on a boat signifies his death and the images of the daughter watching for him to come back is signifying her always thinking about him throughout her life. Towards the end when the now elderly daughter begins to travel through the overgrown, dried up riverbed is supposed to explain that she has died and is now travelling in the afterlife to see her father once again.

点评

这个比较接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6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9-16 00:10:41 | 只看该作者
昨晚与小子看完短片,小子也说船头是向着回来的岸,应是在回来的路上沉的。

点评

你儿子也很细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6 07:53
我感觉短片更适合中小学生。一是因为他们课外时间少,二是因为短片便于分析,三是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6 0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20:0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眼睛 于 2013-9-15 20:07 编辑
黑夜里的眼睛 发表于 2013-9-5 20:07
你我探讨: 女孩的父亲为什么没有回来?

我的认为是,女孩的父亲回来了,但却在返回时小船倾覆……

这个画面,如果沉船的船头反个方向,那就预示着女孩的父亲是在出发的那天就遇难了。但现在船头呈现的是返回的方向,这和女儿一辈子的企盼形成强烈的呼应。催人泪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9-14 23:04:5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看了。

2、注意擦肩而过人的年纪:

       少女时——  老年
    青年时——中年
    中年时——青年
    老年时——少年
    推车时——儿童



3、骑车动作:

       小女孩时——轻快
       中年时——沉稳、从容
       老年时——缓慢、有些把控不稳

点评

补充汽车动作:小女孩时得意洋洋,将车倒在一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5 19:45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黑夜里的眼睛 + 8 答对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9-14 22:52:08 | 只看该作者
“多瑙河之波”这首曲子旋律确实好优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0 01:11 , Processed in 0.09505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