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8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你的孩子放心(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7:5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8-3 09:03 编辑

对你的孩子放心


一: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每个人只能活在一个念头上,而且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活。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这样吗?他也许就在此刻没有听你的(他只是相信了他此刻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你确定他下一刻也不听你的吗?他有没有过听你话的时候?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如此吗?不要下一个一贯的结论,没有人一直是什么样的。他们都一刻一个变化。

当这个念头来临时,他们那么反应;当另一个念头来临时,他们又那样反应;谁是一条僵死不变的河?小孩的变化才大呢。你家的小孩是你认为的那样吗?他真的顽皮、捣蛋、不爱学习、道德有问题的小孩?你确定吗?

不要活在一个线性里,不要轻意给你的孩子下结论、扣帽子、贴标签,每个小孩都是好小孩。如果他们不好,不是他们本身有问题,是你自己的“认为”有问题,你考察过自己的“认为”吗?他是不是就是对的?不从你的角度或价值观出发呢?在上帝的眼里哪只老虎、哪只羊、哪头猪或哪个人是坏的或不好的呢?统统美丽,没有问题。

你认为你的小孩不好,那是你的“认为”,并不是他的真实存在本身不好。活在当下,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看待问题。这一刻的小孩不是下一刻的小孩。你的小孩永远是一条鲜活、生活、流畅的河,不要太“人工”改造它,每条河会找到自己的路,河水不会走错路。所以,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8-28 17:06: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很欣赏。可以努力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8-28 13:45:5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的观点很好啊。正因为大多数父母都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才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修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8-28 12:45:02 | 只看该作者
当个家长多不容易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8-22 15:20:02 | 只看该作者
对家长的要求蛮高的,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8-5 23:33:02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3-8-5 21:22
这种修炼,要有一定的阅历,经过一些风雨,还要有一定的慧根才能接近。一般的人,能在俗念中,稍稍喘口气 ...

MM,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要按照你想的生活,否则,迟早你要按你生活的去想。我们最开始来到这个人世,都是有这个慧根的。就像我以前老讲的一句话,孩子是带着翅膀来到这个世上的小天使。我们成年人都在长期的戕害下,丧失了翅膀,变成了庸俗不堪的人,披上了层层的铠甲,遮蔽了自己的慧根。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穿透着层层铠甲的阻隔,回归自己的本来。我知道这的确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21:22:20 | 只看该作者
shwyyan 发表于 2013-8-3 14:12
这个境界是不低,关键是做父母的自身要修炼的和谐宁静。不过并非不能做到。

这种修炼,要有一定的阅历,经过一些风雨,还要有一定的慧根才能接近。一般的人,能在俗念中,稍稍喘口气,多思考一下,就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3 14:12:38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3-8-3 08:09
看完朋友转过来的这篇文章,我觉得这对父母的境界要求也太高了,而且有些观点也不是十分认同。但毕竟现在社 ...

这个境界是不低,关键是做父母的自身要修炼的和谐宁静。不过并非不能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8-3 14:04:26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是一念行者,文章没有转全,我把剩下的补上。他的文章所表达的理念实际上非常的好。他是佛家的,讲东西有时候把简单问题给讲复杂了。

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

      在世间,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着充满压力的去做,一是宁静放松的去做。在日常中,你是如何教导你的小孩去做事的呢?你在一件日常事中的表现,正是你小孩学习的机会。如果一贯是个匆忙、紧张,一点也不放松的家长,显然,你正在教导给你的小孩“充满”着压力做事;如果你一贯是个柔和、宁静,事情再多安宁、有条不紊地做事的人,那么你的小孩从中就会学到这些。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小孩将于无意识中模拟和复制你的思维和行动模式。面前有一千样事,你每次也只能做一件,那事很重要——你充满很大的压力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如果你太“要求”的话。那么,如何办呢?放松下来,让自己内心充满安祥安宁,一千件事其实都是一件事——因为一千件事只不过是一千个“一”嘛,所以,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宁静优雅的工作在“一”,放松而没有任何紧张。如果你能这样日日做事,你的小孩最终会习得你的行为。不要出于目的,去掌控某种局面,而是要学习如何放松的去做,然后喜悦的接受任何局面。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学习的,也是应该示现给我们小孩的。教给我们小孩做事,在每一件事上静心。

那仅仅是事实

      如果你的小孩在外面被人打了,他会如何反应?——你从前被人打了是如何反应的?你的小孩将重现你的模式。在日常生活里教导小孩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你自身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就在教导他们呢。如果你被人打了你会非常愤怒,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或因为啥,你会非常生气或愤怒,你会找那人理论,你会去和他战斗或在心里和他战斗;如果你那样反应,你的小孩也会那样反应?你有什么你就会教导给他们什么。我们通常都是那样反应,而那样反应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当我们被人打了,身体是疼痛的,如果我们在心继续愤怒或更加愤怒,那么在身体的疼痛的基础之上,我们又另加了一份苦。第一份身体上的疼痛是别人给我们的,那么当我们愤怒、生气、去和那人战斗或在心里战斗,那么我们将自己再创造另外一份痛苦。你觉得那样非常合理吗?为在无明中出一口恶气,你会让自己继续受伤?

      我们凡夫通常被人打了都是那样反应。那么,假如佛陀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流氓青年过来无缘也无故的把佛陀打了一顿——这是可能的,佛陀会如何反应?当佛陀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被打的鼻青脸肿、满脸流血时,他会如何反应?佛陀会非常冷静,在被打或打完之后,佛陀会一直处在觉知之中,他会非常宁静。“被打”只是一个事实,佛陀不会对这个事实起反应,他不会想他应该被打或不应该被打,他不会去指责那个青年,但会只是做他该做的——他可能逃开,他可能报警,但他没有慌乱或愤怒。被打是个事实上,佛陀不会在这件事实上,再创造额外的一些“故事”让他自己的心再痛苦一次。事实仅仅是事实,佛陀不对事实起反应,他只是做他应该做的。如果在灾难、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中,我们能像佛陀一样反应于那些,我们的小孩该多么受益啊?而那正是应该我们向佛陀学习的,并教导给我们的小孩的。不要把你的习气反应给他们,把佛陀一样的生活品质展示给我们的小孩。

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吗?

      当我们的小孩发脾气时,通常我们家长的耐心度有限。当一个小孩发脾气两分钟,如果我们的劝阻或制止他发脾气的方法无效时,通常我们就要开始发脾气了。甚至有时,小孩一发脾气,于此同时,我们在外在或在心里也跟着发脾气了。小孩是无明的,而我们也是。当一个小孩发脾气时,没有觉知的家长,跟着小孩进入了情绪之中。然后是情绪反应于情绪,烦恼反应于烦恼,于是他们两个共同制造了一个情绪旋涡、负性的场。家长和小孩都成了落水的青年,他们都正在情绪的海中溺水呢,他们都不会游泳,看妈妈、小孩或爸爸都在情绪的海洋中挣扎呢。

      当小孩发脾气时,某些时候我们有一个信念是“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因为这个信念我们很生气,我们自己发脾气。“小孩不应该发脾气”——真是这样吗?哪个社会里规定小孩不能发脾气只能大人发?如果当这个信念升起,如果你没有觉知到它,你会抵抗这个信念。当你具备觉知,觉察到这个信念时……“小孩也应该发脾气”——当你这样认为时,你一定不会再生气了,很可能,你还会引导你的小气发脾气呢——帮助他让他的情绪走掉。一个学会自我觉知的人,会拯救在场的人。至少,他不会再为整个事件场再增加一份混乱了,他只会给予那一份宁静和安定。当别人都是混乱,如果你是宁静的,你的宁静会成为那混乱的中心——最后,那所有的混乱会静止在你那宁静之中。如果你是一个宁静的人,你就是家庭和天下的福。

发展头脑和蓄养心

      一个人协调平衡的存在,既需要发展头脑,也需要蓄养心。教育一个小孩,就是往这两个方面用功夫。头脑的食物——知识,心的食物——爱,我们要给一个灵魂这两方面的食物,不能让他们“偏食”。虽然我们强调不要偏食,但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重点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人被说成一株树,那么心就是树根,头脑就是掩藏在树冠中的花朵。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重点要灌溉树根——给予他们爱和放松的自然环境;等到他们的根茁壮的时候,再把一些意识能量放在花朵上。事实上,只要灌注根,只要根好,一般情况,即使你不特意照顾花朵,它也会开的非常美好鲜艳。在整个生命之中,爱的教育应该覆盖全程。蓄养心,然后让头脑自然发展,这就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点。

教给小孩宁静、觉知和观察念头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在我看来都是头脑的教育,宁静、觉知和了解自我的心念是心的教育。头脑的教育是生存教育,心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在我看来,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生命的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生存的教育也只不过是为生命服务的。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属于“术”的教育,宁静、觉知和心念是“道”的教育。道是术根,术是道花,如果我们的重点在“道”上下功,那么以道为根的术自会发展出来。犹如日日辛劳浇灌树根,其花必也茂盛鲜艳一样。

      我看现代社会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只是在“头脑”、“生存”、“术”上用功,没有人在对“宁静”、“觉知”和“心念”上教会一个小孩。“宁静”意味着去见证生命的本来,“觉知”是那走向它的路,观察和了解每个自我的“心念”——那是认识幻象世界的基础,这一切显得多么重要啊。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知道生命是一场幻象,他会如何生活?他会感觉到活着没趣或游戏人生吗?——当你这样问时,我想问你的是“你能确定真是那样吗?”觉悟的情况是相反的,我们将更加真实美好的活在每一刻,活在一个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世界里。这才是真实的呢。

      教育我们的小孩宁静、觉知和内察自己的心念吧?如果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存在,那是一所教导如何去往极乐世界的学校呢。那学校正处在极乐世界中,那教导正存在于你心中。开辟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导观察心念、了解生命的真相和见证智慧,那将是人类生命的共福。期待那种教导生活而不是生存的学校存在。

点评

这完全是2个概念嘛,只能怪楼主没转全,以偏盖全。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3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3 11:10:1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教育理念,像是梦鸽写的,当然她没有这么好的文笔。但她是这么做的!

点评

梦鸽能有这水平?开玩笑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28 13:42
她如果真这么做的,儿子绝不会成为今天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3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3 08:15:3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社会人,感觉更多的是学会平衡,在自身和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1 05:20 , Processed in 0.08425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