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494|回复: 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学习01:阅读答题公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0:3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3-8-13 10:26 编辑

这种公式化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学校语文的主旋律,记熟、运用是孩子们天天做的主功课。对于应试来讲,比我们当初的中学学习实在是进化了很多。此帖仅仅是昭示目前的学校学习生态,并没有向大家推荐的意思。当然,可能可以借鉴一下,但我们这些家长能做些什么呢,目前我没有概念。

《转》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词语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

  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6.某段起什么作用:

  (1)此段在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此段在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描写方法分为: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的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8.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公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0.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2.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3.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4.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15.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16.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17.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18.对对联。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19.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20.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21.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着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22.名着阅读。

  公式: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着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着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着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23.编短信

  公式:①用“沪”“川”一类的字简写地名。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24.诗文佳句赏析

  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欣赏,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欣赏,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25.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26.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27.前后照应。

  公式: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28.巧设悬念。

  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29.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30.称谓变化

  公式: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点评

我的天呢  发表于 2015-11-3 12:31
学习了,很棒  发表于 2015-5-16 13:03
唉,真个一八股文啊!语文考试变成这样,真是可悲。  发表于 2014-10-31 08:32
怎么转啊?只能复制?  发表于 2014-10-22 23:29
谢谢112288!我转回去仔细研究认真学习。阅读这块好难整的  发表于 2014-10-22 23:27

评分

参与人数 10金币 +14 收起 理由
fjxyy + 2 很给力!
kongquehe + 1 拿走了,谢谢
皓天妈 + 2 太好啦,马上整理打印下来:)
TonyRain + 1 赞一个!
梦幻妖精 + 1 神马都是浮云
xiejiali + 1 赞一个!
zmj2001 + 1 赞一个!
liumimi + 1 很给力!
bell_ks + 2 转走了。。谢谢
amaymei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7-3-19 10:02: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6-3-1 15:14:1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起来,慢慢学习,应试真是无奈,语文也要有套路。孩子马上要初中了,需要的!谢谢1122爸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21:2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6-1-8 23:06 编辑

这些东西应该理解为是一种梳理,应该建立在大量精读的基础之上,然后还是要回归精读。做到了接地气,与作者通行,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文笔及其潜台词,甚至潜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6-1-8 18:40:5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才发现这个,我们还是小学呢,老师也给公式让背,让照着答,现在的语文,唉,一声叹息吧!
[发帖际遇]: 热情的 aggy 经常请喝酒,得到了新儿教酒神奖励 5 威望,太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15-10-26 15:56:29 | 只看该作者
正要找一个这样的东西呢,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5-10-24 15:28:46 | 只看该作者
收藏起来,慢慢学习,应试真是无奈,语文也要有套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5-10-15 09:38:15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5-10-15 08:44: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收藏起来
[发帖际遇]: 热情的 helingmobile 经常请喝酒,得到了新儿教酒神奖励 1 威望,太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5-10-14 21:43:41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11:28:32 | 只看该作者
krkgr 发表于 2015-5-16 11:09
开始弄阅读了,公式是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一种方法,是表,不是本,但不会也不行。做了一些题目,觉得对真正 ...

言之有理。
做一些题,有一些原则,然后再去阅读,这种方式对阅读一定有帮助。
现在的语文教学其实很缺这一块。
不要说古文,就是现代汉语的阅读课都是无章可循,教材出的不系统,老师讲的不规范,随意性很强,前瞻性不够。对于高年级的文献阅读,资料查阅,专业研读都没有太多指导,更不要说范式了。
[发帖际遇]: zty1122bb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2 威望,恭喜啦!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8 16:07 , Processed in 0.08288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