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14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成长中必须知道的30个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9 18: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个故事:困境即是赐予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温馨提示: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第二个故事: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第三个故事:追求忘我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温馨提示:不要把自己当做鼠,否则肯定被猫吃。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第四个故事:断箭 -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第五个故事:再试一次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温馨提示: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坚持不懈而已。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第六个故事: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第七个故事:跨越自己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温馨提示: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危险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你一定会发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4-7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我回去讲给我儿子听,让他能明白些道理,感谢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5-3-15 17:13:5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谢谢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3-14 21:41:5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收藏,找时间给孩子讲讲,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3-12 11:18:08 | 只看该作者
相信对大人和小孩都会有启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3-11 17:09:5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故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3-11 15:45: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打印下来,再讲给小孩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3-9 21:55:0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故事,很有启发。已收藏,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3-9 18:12:17 | 只看该作者
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才更惬意?没有规则的自由是不是一种真的自由?
    德国人的名言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疲惫不堪。自由必须有所约束,不然,a的某种自由可能就要以b的另种自由为代价。德国人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对规则的集体信任。或许有些人会将此视为“刻板固执”,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认真负责,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洁净美丽,他们在不争吵不拥挤的环境里,不凭体力、投机取巧或者其他伎俩,就可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规则不仅保证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他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他们心灵的自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在高处放声歌唱。
    散文家张丽钧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规则”的重要,肯定地说:“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   
    让规则看守的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之向往的天堂。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也将规则时刻放于心中,心甘情愿接受约束,以获得更完满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人,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甚至付出全部自由的代价。在好规则面前,懂得捍卫和赞美,才是人类崇高精神的体现。
    心中有正义良善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信仰,人的生活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第二十九个故事:不辩而明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誊。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何等的一种智慧呀!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份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份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以退为进,这是一种大智慧。特别是领导人,在这方面如果运用得好,更能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受大众至少是团队内部成员的关注程度肯定会高于一般人。而有些人可能对情况不怎么了解又喜欢乱下结论,甚至有时候会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加到头上,这时候你去辩解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心中有鬼,即便最后得到澄清也极可能给旁人一种不好的印象,更何况有时候你无意之中真的会犯一些错误。
    对没有的事情不置可否,事情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时候你不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吗?有什么小错就承认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人家反而会觉得你人格高尚,勇于承认错误更易得到大家的谅解,而且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即使错又能错到哪里去呢?
不辩自明,一种极好的公关技巧。
    作战如治水一样,须避开强敌的锋头,就如疏导水流;对弱敌进攻其弱点,就如筑堤堵流。



第三十个故事:没有不受伤的船
??在有着悠久造船历史的西班牙港口城市巴塞罗那,有一家著名的造船厂,这个造船厂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个造船厂从建厂的那一天开始就立了一个规矩,所有从造船厂出去的船舶都要造一个小模型留在厂里,并把这只船出厂后的命运有专人刻在模型上。厂里有房间专门用来陈列船舶模型。因为历史悠久,所造船舶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陈列室也逐步扩大,从最初的一间小房子变成了现在造船厂里最宏伟的建筑,里面陈列着将近10万只船舶模型。 ??所有走进这个陈列馆的人都会被那些船舶模型所震慑,不是因为船舶模型造型的精致和千姿百态,不是因为感叹造船厂悠久的历史和对于西班牙航海业的卓越贡献,而是被每一个船舶模型上面雕刻的文字! ??
    有一只名字叫西班牙公主的船舶模型上雕刻的文字是这样的:本船共计航海50年,其中11次遭遇冰川,有6次遭海盗抢掠,有9次被另外的船舶相撞,有21次发生故障抛锚搁浅。每一个模型上都是这样的文字,详细记录着该船舶经历的风风雨雨。在陈列馆最里面的一面墙上,是对上千年来造船厂所有出厂船舶的概述:造船厂出厂的近10万只船舶当中,有6000只在大海中沉没,有9000只因为受伤严重不能再进行修复航行,有6万只船舶都遭遇过20次以上的大灾难,没有一只船从下海的那一天开始没有过受伤的经历…… ??
现在,这个造船厂的船舶陈列馆,早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意义,它已经成为西班牙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成为西班牙人教育后代获取精神力量的象征。 ??
    这正是西班牙人吸取智慧的地方:所有的船舶,不论用途是什么,只要到大海里航行,就会受伤,就会遭遇灾难。 ??
    如果因为遭遇了磨难而怨天尤人,如果因为遭遇了挫折而自暴自弃,如果因为面临逆境而放弃了追求,如果因为受了伤害就一蹶不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人生也是这样的,只要你有追求,只要你去做事,就不会一帆风顺。 ??
    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船舶,只要不停止航行,就会遭遇风险,没有风平浪静的海洋,没有不受伤的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3-9 18:11: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个故事:勇于冒险

    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危险无处不在。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温馨提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你一定会发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第二十二个故事: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温馨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第二十三个故事:好学不倦

    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施施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温馨提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



第二十四个故事:乐观者与悲观者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温馨提示: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第二十五个故事:阴影是条纸龙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
    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第二十六个故事:天道酬勤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第二十七个故事: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第二十八个故事:让规则看守世界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
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的惟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间,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与哈佛人相似,德国人也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守规则的人类之一。一位留学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所到之处,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依旧沿着横行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
    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时,曾对美国邮局前的排队作过观察。他发现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空间,免遭嫌疑。如果服务窗口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去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没有一个人会打破这种默守的规则。小中窥大,茅于轼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生活的一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为什么美国如此富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对比之下,中国的银行服务窗口前,都画有鲜明的警示线,而有些漠视“请在线外等候”字样的人们,仍然选择无序紧张的拥挤,同样也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把上面的事例说给周围人听时,我得到不同的意见版本:哈佛人是做作的,书交上来了,人家改过了,还计较什么;德国人是刻板的,能够趁机过马路为什么不过,浪费时间;美国人是固执的,来得早不如站得巧,能够早点把事办完为什么不挤。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缠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0:17 , Processed in 0.08658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