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07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发--薛瑞萍:我为什么反对儿童读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6 11:3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反对太早让孩子读经的,在亲近国学版发这个帖子,是希望那些打算让孩子读经的家长,也看看不同的声音,不要盲目跟风。
我觉得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适当读经,而不是一味的背诵,强加于孩子的身上。
或许下面这篇文章观点有点偏激,但要未尝不是另一种思考方式。


我为什么反对儿童读经 薛瑞萍选自《家庭学校》试刊号  2011.4  
当我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时候,请以一颗母亲的心,去看孩子诵读时的眼睛!
                                            ——题记

一、真实的表达培养健康的人格
春节,一大家子团圆的时候,5岁的侄孙女儿是大人们的欢喜糖。
“陈乐言,给太公磕头了。求太公保佑陈乐言,天天都得小红花!”
“不!保佑兔子肥肥的!”孩子说,语气坚定。她养了一只白兔,白兔是她的心肝。
“祝外公身体健康。”敬酒时,父母教她。
“不!我祝外公腿不疼!”孩子说,语气充满感情。外公股骨头坏了,走路一拖一拖,而且疼。
饭后,一家聚在阳台上。“陈乐言,给姑奶奶、姑爷爷表演节目好不好?”
“好!”孩子大方地答应一声,然后放开喉咙,边歌边舞: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哎,巴扎嘿!掌声响起,合家欢乐。我知道,与“兔子肥肥”、“腿不疼”的祈祷祝福相比,“小红花”“身体健康”是遥远、势利、空洞的。而唱歌,其实就是读经。幸好教歌的老师、听歌的长辈都不拿歌词当真,都不指望、都不相信孩子由此而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老师教着玩,孩子唱着玩,大人听着玩。这就对了!然而读经派对待经文的态度绝对不是这样的通达和清醒。
人是符号的动物。对人类而言,最基本和第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真实的语言喂养真实的灵魂。真诚的表达培养健康的人格。
在今天,居然有人真的相信让孩子背诵基本不懂的道德训诫能够培养好的德行!
古往今来,背诵四书五经,论述四书五经,代圣人立言做的最好的是谁?历朝历代的科举状元!可是,历史是无情和最有情的,到今天,比“经”更实在地滋养了中国人、联合了中国人的是什么?是只要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就必有孩子念诵的“露从今夜白”“床前明月光”!是被皇帝敕令且去填词的那个人唱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秦桧何许人?状元啊,道德文章天下第一的角色。呵呵!
也有好的状元,就是同时代主战派的陈亮(陈同甫)。考取状元时头发都白了,不多日就死了。
有人说,儿童童谣不值得背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才应该是我们生命的立根之所,难道我们要让孩子生命的根扎在“小猫小狗”“小花小草”的身上吗?
说这个话的人,实在应当诚实回顾一下自己了解世界的过程。胎儿在母腹中,子宫是他全部的世界。脐带,以及母亲情绪引起的身心波动是联系他和世界的纽带。眼睛还不能看的时候,母亲的乳汁和小手接触到的母亲身体以及身体感受到的父母爱抚是新生儿对于世界全部的了解。这个了解一点都不“天地玄黄”,可是缺乏了这种实在滋养的人,以后基本是不健全的。母亲——家庭——邻居伙伴——社区——国家——世界,这是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路径。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和脱落,都会造成整个生命脱节、虚空和病态。
“暂时不懂不要紧,先背下去再说。以后就懂,就有大用了”。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童年只是 “成人”的预备期,童年本身没有价值。不管是否意识到,没有一个正常的人会因为自身被否定而兴高采烈!压抑的能量终将爆发,或乖戾,或自苦,或深沉,或枯寂,总的来说就是孩子不像孩子。而孩子不像孩子的结果,自然是大人不像大人。社会于是颠倒昏聩。这种情况,鲁迅早有论述。
形象思维是儿童的认知特点,唯有先行满足了孩子对于感性认知的需求,才能期待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阅读之外,孩子更需要的是拥抱世界,拥抱生活。
“生命是分阶段的,此一阶段的满足,是下一阶段充分发展的前提”。这是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里阐释的基本原理。儿童读经的荒诞、愚蠢和残忍就在于:它漠视并且抽空了孩子当下的感受,让社会意识完全没有或很薄弱的“思想”的幼芽儿拔出生活和自我的泥土,直接嫁接到“国家”竟或天下那高高的枝头。这样做的结果能培养什么人?不是呆子,就是伪君子。没情趣。不可爱,也不会爱。
张溥在《五人墓碑记》中叹息:当魏忠贤阉党横行乡里的时候,挥拳而起、笑谈受戮的英雄多是市井草莽之人。饱读圣训的缙绅士大夫,一个个都做了缩头乌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1-19 08:19:05 | 只看该作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12-29 14:32:40 | 只看该作者
有点肤浅,可以看出对于儒学经典一知半解。拿少数经典中的“糟粕”夸大其词。
[发帖际遇]: nonghang 在新儿教收获很多,贡献了 2 金币,想收获更多,多转转,多分享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9-16 11:20:01 | 只看该作者
太喜欢这篇文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4-14 12:34:25 | 只看该作者
收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4-10 14:32:2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家长胎教就是经书,孩子2、3岁就读经,我也是万万不能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12-23 20:06:23 | 只看该作者
好比是拔苗助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1-21 11:08:18 | 只看该作者
原来的儿歌觉得真好啊~~这些现在不知道还有传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1:42:46 | 只看该作者
九、什么是适合儿童诵读的经典

随着音的波动而颠倒沉醉的时刻,是学习母语的最佳境界。诵读是儿童深入进行母语学习的最朴素、最可靠的途径。诵读也是借助于母语的脐带,从宇宙汲取生命能量的最好途径。

作为教师,我知道:促成读经现象的一个现实因素,是中国基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走进了唯教材与考试之马首是瞻的绝境-----让很多父母绝望。一味反对读经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真正适合儿童诵读的经典。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拍皮球。七八九,翻跟头。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从童谣童诗开始,六年一贯、日有所诵,走一条缓坡上行的积学修心之路;于诵读中华诗文的同时,放眼世界、广吸博纳,走一条开阔健劲的求新图变之路——这是儿童诵读和以《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为内容的读经活动不同的地方。

童谣和儿歌是童心自然绽放的花朵。“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兔来了,狼来了,螃蟹爬上墙来了。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多有趣啊!所以,一定要从儿歌开始,着意呵护儿童的自然感觉,着意培植儿童的诵读兴趣。然后慢慢的——童诗、绝句、晨读对韵;宋词、元曲、上古歌谣……读来、背来都像儿歌一样轻松了。

     不仅仅是童谣,还有像《被子的大地》(我是伟大的严肃的巨灵,在枕头叠成的山上坐镇。凝视着面前的山谷和平原,做有趣的被子大地的主人。)《村小识字课》这样的清新、烂漫的童诗,像“云儿愿为一只鸟,鸟儿愿作一朵云”“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这样的句子,都既深远又轻灵地叩击着孩子的心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庆六一诵读大会上,当自信满满的童音响彻会堂,所有教师被震撼了。“什么是适合儿童的经典?”感受到学生当仁不让于师的豪气,红日初升般的盛气——教师即时豁朗:适合学生的经典,就该是这样的:它的形象美而鲜活,它的音韵美而灵动;它能激发人心固有之向新、向美、向上的生命力。其与儿童生命的关系,当如深渊之与潜龙,空谷之于乳虎,长风之于鹰隼,雨露之与花树——它能令学生腾跃、飞扬、挺拔了。
面对母语和儿童,我们当有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热爱;面对荒诞和压力,我们须有坚守正道的智慧和勇气。作为儿童诵读的实践者、倡导者、宣传者,我们愿——竭尽全力,将学校、教室和家庭变成有吸引力的温暖的地方。并且通过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将这种温暖和力量带到千家万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1:42:13 | 只看该作者
八、爱儒学的正确方式



“怪力乱神”子所不语。

警惕把儒学变成神学。

希腊人处死苏格拉底的一个理由是不敬奥林匹斯圣山上的众神。如今谁还相信那些神真的存在?可是,奥运圣火依然燃烧,可是希腊的神话传说依然魅力四射并且滋养世界。

儒学有一定的价值。发挥儒学真实的作用,把儒学放到真实的位置,才是爱儒学的正确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错。

“己之所欲,必施于人”就对吗?

儒学对于治国大略基本是没有用的。儒学是与瑜伽、太极并列的众多修身养性的途径之一。因为保存在血液、空气和泥土里的集体记忆,这种修身方式可能更容易让中国人觉得亲切。修身啊,讲究的就是从容淡定。退十万步说,就算经是好的,这么着急让只能喝奶的孩子啃牛排,毁掉的是孩子——也是“经”的本身。

在香山的吟诵培训班,来自香港的同学于飞对我说:“老师,你不要这么生气和难过。现在我们是身在这个小山坡、小圈子,到处听到看到的都是读经的事情、读经的声音。其实,只要下了山,甚至只要走出这个院子,你就知道,时代毕竟不同了,世界已经变了,死死抱住经的人,相信经能救国的人,其实少之又少。他们没有用,不过他们确实会害了一些孩子。让孩子变得既傻又刚硬。”

他说得对。

就算是自作多情吧。作为母亲,我心疼那些被圈起来读经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5:54 , Processed in 0.08047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