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841|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别看我小,我可是神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 11:5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视频  财经  科技  汽车  房产  游戏  女性  读书  校园  天气  短信  邮箱  搜索  导航  
  通行证登录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两月大婴儿开口叫妈妈 医生称可能和胎教有关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02:09 京华时报

  





  医生称罕见可能和胎教有关

  本报讯(记者易靖陈晨)“啊———妈妈,妈妈。”昨天早上8时许,王女士被出生仅71天的宝宝叫醒。10天前,宝宝叫出了第一声“妈”,以后每天早上,他都会叫醒妈妈给他喂奶。

  昨天下午,在北四环劳动大厦对面农机院王女士的家中,仅两个多月大的宝宝乖乖地躺在妈妈的怀中,两只大大的眼睛盯着来访的记者。没多久,宝宝开始乱蹬腿,并开始哭泣,随后就叫“妈妈、妈妈、妈妈”,连续五六声,声音很清晰。王女士说:“宝宝又饿了。”随即到卧室给他喂奶,宝宝才渐渐安静下来。

  喂完奶,王女士把宝宝放在床上,一边喊着“一二三四”的节拍,一边给他做按摩。宝宝乐得张开嘴,笑起来。

  “出生时他有51厘米,现在已经62厘米了。”王女士幸福地说,因为和爱人的意见不统一,现在还没给小家伙取好名字,都暂且叫宝宝。宝宝61天时,可能是饿了,叫了声“啊,妈”,当时大家都很惊奇。此后,宝宝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叫,饿了和尿了时也会叫。除了叫妈妈,宝宝还会叫“奶”,也会发“a”“o”等字母的音。

  王女士和爱人都是做教育培训的。怀上孩子后,她就经常给肚子里的孩子讲故事,给他唱她和爱人都喜欢的“北国之春”,“这么早就会叫妈妈,也许跟胎教有关吧。”

  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值班医生说,婴儿一般1岁左右可以叫妈妈、开口说话,早的也有七八个月,两个月就开口说话的很罕见。很早就开口叫妈妈可能和胎教有关,家长应继续给他保持良好的语言环境。本报记者杨威摄  


   






  
      【评论】【推荐】【大 中 小】【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胎儿出生前处于深度睡眠 英国科学家称胎教无用2005-02-23 15:01:22
专家称胎教做法自欺欺人 胎儿不会从中受益2005-02-22 09:20:35
出生婴儿听力受损 与其母怀孕胎教不当有关2005-02-01 11:20:05
莫扎特得益于胎教 著名音乐人建议父母效仿2004-11-10 08:33:32
免费讲座:胎教的科学性及胎教的方法2004-09-01 17:49:08
胎教可能有根据 黑猩猩胎儿有记忆力2004-06-11 11:39:56
母亲胎教离胎儿过近导致婴儿听力受损2004-06-01 02:19:00
专家指出婴孩出生后才有听觉 胎教并无理论根据2003-12-08 15:25:00
在娘肚子里啥也听不见医学专家质疑胎教2003-12-08 10:15:00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8-2-9 21:42:30 | 只看该作者
你们这里好热闹啊   我是按照胎教过来的,不过宝宝出生后没有感到什么超前的   反而觉得语言上有点迟钝 开口说话的晚   但是现在嘴是从醒来就不停  一直不知道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1-22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肯定有许多人对5克盐10ML油不懂,而对少许盐、适量油非常有感觉,当然也可以说的人的目的只是为了能懂的人懂,所以说有人说少许盐适量油,其实他一点问题都没有。有问题的是听不懂又抱怨的人,听不懂就去补习基础呀,听不懂就去找听得懂的能够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1-22 12:43:35 | 只看该作者
咱是学工科的。工科要求严密,来不得半点含糊;工科要求逻辑,要不得一点感性。

咱也搞过电脑程式,步步为营,when ,if else ,while ,各个可能各种条件清晰分明。

所以,咱不否定严密,咱不否定精确。咱离不可严密,离不开精确。

咱在此发帖绕来绕去,含糊糊糊,可工作时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铆是铆,非常严密非常精确。

咱是造房子的,精确度都是到毫米的。偏差大了就是不合格。

该严密时严密,该含糊时含糊。该精确时精确,该混沌时混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1-22 12:35:4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达到完美,而且也不需要事事都做得完美,所以也不需要对谁说什么或说谁什么;另外我也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没有资格去说别人,最多是相互之间的提醒建议。
但理是可以辩的,也可以有一个明理的过程,所以我只是在说理。

经历太多相类似的东西,由感觉而发。曾经和人讨论,她说叫我先看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我去买来看,看了跟她交流意见,得到结果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她认同马斯洛的五个需求,而且非常认同,也尊重我的不赞成,再也没有别的更多的讨论。在论坛里说话,让我先去看经典100遍再对话,我去买书回来看,对其中不解,希望可以讨论,得到结果是什么呢?妄谈轻率。等等,由感而发,并让我自己引以为戒。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1-22 12: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1-22 12:05:28 | 只看该作者
苏珊可能有误会了。

我们这里列了一个烧菜小例子只是来说明东西方思维的差异。

不论“5克盐”还是“盐小许”我们的目的是要烧出适合用餐人口味的美味。

西方人可以用经前人多次重复验证的结论“5克盐”烧制出与前人一样的味道的菜。

但我们中国人的”盐小许“是要烧菜人根据用餐人的口味,以及在烧制时适时的品尝调整从而作出一道美味。

西方人的精确保证了对前人经验成果的很好继承。而东方人的模糊要求灵活变化,要求自身的体验调整从而也能很好的达到目的。

咱在这里是想特别强调一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咱是运用了这些含糊的动态的语言和思维,但没有否定和排斥精确的静态的表达和思维。

咱一直说咱是瞎子,咱说理也只是瞎子摸象。瞎子会不尊重瞎子,会不尊重亮眼吗?

所以,不论回什么帖,咱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用对方看问题的角度来思维来肯定。

咱不是一直说存在的就是有理的吗?

咱不是一直说理是有多角度的吗?看问题沿着横轴看有道理还是沿着竖轴看更有道理?横轴看和竖轴看相互排斥吗?他们不能共存吗?

咱干吗要指责谁呢?大家都是凡人,有什么谁高谁低谁聪明谁笨的呢?

众生平等。

大家都只是各自借题发挥。

咱发了这么多帖的确有想拓展人的思维,启发人的思维的目的,在这里以儿童教育为主题只是一种手段,当然有没有效,那是另外一回事。

咱们素昧平生,干吗要指责呢?何苦啊?咱是信缘的,有缘千里聚论坛,不是很愉快的事吗?

帖子是给大家看的,如有人看了觉得有帮助,那才是发帖人的心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8-1-22 11:55:5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我,一个有喜怒哀乐的我,一个有感觉会思想的我。

对于心里矛盾,可以看作我们审视外界评估外界决定自己如何应对选择的思考选择过程,可以不需要建立或引进什么自我本我超我三个概念。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1-22 11: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1-22 11:3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新唐人 于 2008-1-22 11:17 发表
在谈论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异时,经常提到中国人的烧菜”盐少许“”油适量“之类很具中国文化中国思维代表性的语言。老外看到很莫名其妙,觉得中国人做事太模糊太不精确太不科学了。西方的厨房里可是有量杯有天平的。但我们中国人好像都知道盐少许是什么意思,油适量到底是多少。每个人对盐少许油适量这类理解会不一样,但最后大家都做出来不仅相同的美味佳肴。肯德鸡在世界各地都是一个味,但辣子鸡在各地有不同的味。


盐少许,油适量,对有经验的人会知道,但对没有经验的人甚至没看过炒菜的人来说,就是不知所云。看不到自己说话的对象还可能或存在一批没有经验或甚至没看过炒菜的人,所以对别人指责表达不清的说法还振振有词不以为然,或者说话人本身有一种态度或浅意识:发现自己说话对象连“盐少许”和“油适量”都不能理解,就便有了强烈的排斥,觉得与对象根本不是同路人,根本不需要再说了。既然他们是这样的态度和浅意识,他们有这种反应也很正常。
但这对吗?是对自己认为的无知人的不尊重,这种不尊重甚至可以无视对象背后含有的学习、思考强烈的心。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1-22 11: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1-22 11:27:55 | 只看该作者
我其实也是有几个我的。

自己其实也是有几个的。

西方文化里也有很鲜明的描述。卡通片《猫和老鼠》,猫或老鼠在面对老鼠或猫时会有一会儿一个白色的带翅膀的自己出来说话,让他去做好事(东方文化里是指佛性的一面),一会儿一个黑色的长角的自己出来说话,让他去做坏事(东方文化里是指魔性的一面)。最后看自己到底相信谁到底按哪个自己去做事了。

我们人经常会有矛盾的心理。我们也时常会发觉自己内心好像有两个甚至多个声音在说话。

自我本我超我---哪个才是我?

又是题外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1-22 11:17:37 | 只看该作者
苏珊说得很对!

迷信通过体悟成为正信,正信到一定时候又阻碍了人的发展境界的提升又要否定和突破自己,那么原来的正信又成了迷信。

中国的东西就是有点绕来绕去的,就象一个圆,从起点到终点,终点又成了起点,周而复始,螺旋运动。

迷信也好正信也罢,那都是动态的变化的。

自己体悟自己的思想,何尝不是变化的,今天认为是这样,明天认为不是这样样,那是不是人很矛盾啊?

是也不是!用二维角度看重叠的物质实际在三维空间是不重叠的。

今天认为大象象柱子,明天认为大象又不象柱子。太好了,你对大象的认为更进了一步,你对真相又进了一步。

在谈论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异时,经常提到中国人的烧菜”盐少许“”油适量“之类很具中国文化中国思维代表性的语言。老外看到很莫名其妙,觉得中国人做事太模糊太不精确太不科学了。西方的厨房里可是有量杯有天平的。但我们中国人好像都知道盐少许是什么意思,油适量到底是多少。每个人对盐少许油适量这类理解会不一样,但最后大家都做出来不仅相同的美味佳肴。肯德鸡在世界各地都是一个味,但辣子鸡在各地有不同的味。

以上只是题外话。

理性里有感性,感性里有理性。

迷信里有正信,正信里也有迷信。迷信也可以升华成正信,正信也会变化成迷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4 23:38 , Processed in 0.08297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