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1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甄别儿童教育领域中的误区(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1 11:4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甄别儿童教育领域中的误区

  海岚
  
       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海岚老师你多次提到儿童教育中的科学性,我也知道这很重要,可是象我这样没有专业知识的妈妈,怎么去分辨哪些是真科学,哪些是“伪”科学呢?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前几天我在马大课堂讨论的时候有位美国同学和我说起她在新近的纽约《时代周刊》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教育的文章,文章中说很多中国父母用50%或更多的家庭收入花费在子女教育上,这位美国同学一边说一边等着惊愕的眼睛说太不可思议了,无法想象一个家庭会拿出那么多钱投在子女教育上。这件事美国人不理解我理解,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造就的。当主流教育无法达到中国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而中国父母却有这种渴求,这就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人难过的是当下教育的市场化却没有行业标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专家和砖家象双胞胎一般,深处这个漩涡中的家长和孩子无所适从。我就回答一下那位妈妈的问题,我会用一个儿科医生的例子进行类比说明。因为儿科医生和儿童教育工作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比如都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专业基础,还要有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掌握日益进步的本专业的先进研究成果的职业水准提升能力等等相似之处。唯一的重要区别是儿科医生出现失误往往会立刻看到恶果,而儿童教育工作者出现偏差则不会在短时间内看到不良影响,这大概也是儿童教育行业最容易鱼目混珠的原因之一罢。

  我这个学期在美国的学校里观察美国老师教学,我看到一个美国老师在引领孩子进行一个阅读活动的时候,要求学生先对该书的作者进行一个调研,包括作者的专业背景和为了写这本书都做了哪些工作。这个教学活动是美国教育中对孩子思辨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位美国老师的思路就对我们分辨真假经有非常强的启示作用。我也从这个角度以审视儿科医生为借喻来对当下中国幼教行业的种种现象概括分析一下,希望对一心要搞好子女教育的爸爸妈妈有所启发。






[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4-1 08: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5 + 5 跟来看啦,不断自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9-6 11:20:13 | 只看该作者
取精华弃糟粕,才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8-19 01:16:21 | 只看该作者
坚持独立精神,不合作态度。尽信书不如无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4-22 14:37:2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值得细细的看看,自主思维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家长少跟风,也看看,最好能和孩子冷静的去辩论,不是吵架,也不是教训,仅仅是和孩子讨论。我想这样孩子自主思维有很大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2:44: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最爱的勺子 于 2013-4-9 13:47 发表

楼主继续上下面的部分哦,期待中。


哈哈,海岚的如何甄别儿童教育领域中的误区整篇文章上完了呀。

不过她的这篇文章更多是提出了问题,没有说怎么解决问题哈。

我国对儿童教育的研究,是投入很少,也没听到有什么突破的。家长们世代都是根据老一代的经验自己摸索总结,更倾向经验主义一些。学校的教育,以前是私塾,再后来学苏联,如今更是东拼西凑。

西方对儿童教育的研究,现在大家公认是以卢梭写于1757年的《爱弥儿》为里程碑,从该书开始,强调了孩子的独立性,提出教育的目的一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其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出生于1870年的玛利亚·蒙台梭利则提出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她认为0~6岁的孩子几乎和成人属于不同的物种,大人要无条件满足儿童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否则,就不是好的教育。

从上个世纪以来,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西方涌现了许多专门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流派,如格赛尔、华生、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等。他们有些更强调个体遗传因素的作用,有些更强调环境的影响力。总体来说,儿童发展心理学还是一门非常新的学科,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非常肤浅,很多时候,我们父母也只能怀有一份敬畏的心,等待和伴随孩子自然成长。





[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4-17 15: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4-9 13:47:0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3-3-31 11:43 发表
 如何甄别儿童教育领域中的误区

  海岚
  
       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海岚老师你多次提到儿童教育中的科学性,我也知道这很重要,可是象我这样没有专业知识的妈妈,怎么去分辨哪些是真科学,哪些是 ...

楼主继续上下面的部分哦,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4-2 19: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Martina-Mm 的帖子

我在英语版的交流区转了她的另外一篇博文关于儿童英语启蒙“瓶颈”问题的思考
孩子为什么要学英语?怎么学英语才合适?在中国真的能培养出双语孩子吗?为了培养一个双语孩子,我们要付出什么,得到的和付出的是否匹配?在艰难的双语路上,有多少机构多少人,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懵然又勇敢的父母(及其钱包)。。。。
学英语,岂止仅仅是一个“瓶颈”的问题?

有兴趣的话,欢迎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0:4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4-1 13:25 发表
这个“海岚”的博客以前看过,很不错。


确实,她的很多说法都很是切中时弊。除了上述这篇文章,还推荐家长们上她的博克看看其它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4-1 13:25: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海岚”的博客以前看过,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09:19:4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一代为父母者,可能是史上最重视孩子教育的人了,又适逢时代急剧变化,资讯一日千里。惟如此,更要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9 08:44 , Processed in 0.10097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