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653|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孩子没有兴趣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1 15:4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止一次的和朋友聊到,孩子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不是我的孩子没兴趣,就是他/她的孩子没兴趣。很巧的是,我们多半都很赞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领孩子走向未知的领域。

我们的做法呢,各有不同。
有耐心等待的。花到了时候自然会开,要做的只是细心的呵护,和静静的等待,朋友如是说。
有到处收罗讯息,出尽百宝要让孩子生出兴趣的。那个东西很重要,对一个人来说简直必不可少,趁着孩子现在小,还听话,要想办法让他产生兴趣,朋友如是说。
说实话,前者的耐心,我还真不敢说我有。而后者的做法呢,我本能的又有些抗拒。

最近看到孩子的几件事,让我又一次的想到了这个问题,孩子的“兴趣”,和“自觉”,和“习惯”,和“责任”,到底有没有关系?关系多大?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能做些什么吗?

在我看来,孩子没兴趣的那些事呢,有些事是非做不可的。比如生活的自理,洗碗做饭打扫卫生。比如家庭作业、暑期作业。
有些事则是可做可不做,但似乎做了更好的。比如唱歌跳舞玩乐器。比如游泳打球之类的各种运动或游戏。

先说说我觉得非做不可但又显然不在孩子“兴趣”范畴的那些事吧。

昨天我妈跟我说,孩子看着大家吃完饭的一桌狼藉感觉十分头痛,心烦得不行。她跟孩子说,算了吧,那个钱就别挣了,我帮你洗,你就可以去干别的事了。孩子却一口回绝:“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我的责任。”
听我妈这么说,我很欣慰。
没错,我们每周会给孩子一定额度的零花钱,其中部分与家务劳动挂钩,部分是不需要做任何事也可以得到的。孩子很高兴有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这样他就可以在出去玩的时候请我们吃个冰淇淋,或者给同学买生日礼物了。但我没想到的是,即便洗碗成为他的一个负担——呃,我妈做饭喜欢变花样,有时候的确会有些“遗(留的痕)迹”比较庞大,收拾局面会相对困难些——他也肯承认这是他的“责任”,并且愿意去承担这个“责任”。

而这些天我们跟孩子在暑假作业问题上的对立,又与此形成了很有趣的对照。
暑假过了一大半了,孩子的作业还剩下一篇日记,一篇读书报告,给一本著名故事生造一个新人物并讲述其故事。。。一大堆。
于是每天给他提要求、和他讨论可以怎么设计怎么写,把我这铁棒,也快磨成绣花针了,但孩子还是和你悠哉。说要写读书报告吧,他可以读上十来本书,到最后,下笔写出来的,只有寥寥三四行。日记,更是有得拖就拖了,反正暑假还没过完呢,他只要动动嘴,说打算写以后发生的某件事,这个活儿就可以暂时的推搪过去。至于其他的创意作业,更加是没谱的事儿,他嘴上没信儿,我更看不到希望啦。

洗碗能洗成责任,作业为什么就不行呢?到底是什么,使他这样的看待事情呢?
我猜,可能是因为我在洗碗、买菜、为家人服务的问题上,从来都看得很重,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接受。而在作业的问题上,我的表现相对要温和得多,今天不做,不是还有明天么,他就很自然的选择把疑难问题放到后面去解决了。
照这么看,是不是可以说,家长的态度,可以影响孩子看事情的方式呢?
我在心里给一些事排了序,孩子在行动上就会反映出我的排序?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38 金币 +38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25 + 25 入选2012年热点推荐第十期奖金!谢谢你 ...
大大姑娘 + 2 + 2 同感同感。
听泉 + 1 + 1 学习一下。
家有一宝2009 + 10 + 10 很好很好的话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5-8-30 14:1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exiho 于 2015-8-30 14:22 编辑

暑期练了字,练了口算,学了篮球,读了好几本书,听了十来部历史,看了几部纪录片,启蒙了地理,学习了七年级数
学,新概念一部分,中学古文一部分,旅行一趟,和同学小伙伴聚会十来次,学了奥数和跆拳道,睡了懒觉,还参加了社会实践,上街卖东西和到孤儿院尉问孤儿。问,暑假还满意吗?答,还不错!

点评

马上初中了,要好好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5-8-30 15:38
内容好丰富啊!  发表于 2015-8-30 15: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4-2-1 20:19:19 | 只看该作者
兴趣需要去培养,孩子小的话 ,基本上没有兴趣可言。他们的兴趣限于玩耍。需要家长引导和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3-12-27 13:15:06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有兴趣的,几天时间掌握的要超出学校几年教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58:1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闲逛,看到一篇文章,粘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2-9-24 10:4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1 dotor.w 的帖子

这个帖子真好!

我也来掺乎一下。

我觉得家长要认清一点,孩子虽然是自己生养的,但是,他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是你自己的拷贝。尊重孩子的本性,是什么种子就让他长出什么样的苗。

树木有树木的风姿,花草有花草的养眼。本来是小草,非按大树一样培养,小草就枯萎了。本来的树木,却像花草一样勤于侍弄,也许树木就不成材了。

小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兴趣多多的,这是他的本能啊。

让孩子发挥出自己的基因优势,在今后的人生中自信自爱自强,拥有一个快乐人生。也许就是我们家长的教育目的吧。

[ 本帖最后由 xxbzh 于 2012-9-24 11: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2-9-9 11:01:5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楼渐入佳境了,是个学到东西的好地方呢。

改天我要写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在什么情况下我考虑会威逼利诱孩子按我的布置来学习?
没有绝对的自由和无限的只为兴趣付出,首先认识到相对论,在认识我和孩子都是在有限的体验和期望下作判断和计划的,如果大家都是不足的个体,试错和开拓眼界是往没兴趣的事去努力的一个路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2-9-8 23: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大大姑娘 的帖子

支持楼上的说法,我女儿就是这样。二年级吵着要学长笛。前几天说不学了。我马上反对。现在还是每天按时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2-9-6 12:55:33 | 只看该作者
athna2012-9-5 22:13金钱+2很好的观念!能说说“一些长远的事情” ...
athna2012-9-5 22:13威望+2很好的观念!能说说“一些长远的事情” ...


长远的事情,就是那些比较难在短期内见效的事情,比如学英语啊,弹钢琴啊,等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otor.w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2-9-2 16:06:07 | 只看该作者

【zt】看看国外小孩的兴趣班和兴趣绑架:)




留得浮生半日闲  

2012-08-18 20:53:39|  分类: 教育        

《路加福音》中有个故事,常被人提起:“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加福音10:38-42)在教会之外的语境里,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描述人在匆忙之中不肯停下来想想,失去优先次序的情形。

新学期开始了,某些家长除了正常的学习外,还给孩子报各种班,使得小孩忙忙碌碌。上课外班本来是好事,但童年是短暂的,让小孩从一个班跑到另外一个班,如此匆忙,又是何必?“但得五湖明月在,春来依旧百花香。” 让小孩心灵健康、身体健康,培养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可持续的能力,这比让他们学具体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即便让他们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根据优势和兴趣,分出优先次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学,最后一无所得。

国内小孩上书法钢琴各种班的情况就很多。出国之后,照说小孩应该更轻松一些,但这是个自由社会,父母可支配的时间更多,自由度更大,搞不好比国内情况还糟。这也与社区小环境里的相互影响、攀比有关。很多中国人出国后仍抱在一起。结成这样的圈子,当然有语言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合理性,但日子久了,这圈子的深层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例如,在中文学校,学生上课的时候,等候的家长凑在一起,无非是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言碎语,我有时候觉得操作不当的中文学校就会变成怨妇集中营。要不大家就凑在一起,说你的女儿学什么,我的儿子学什么,相互传递信息,知道有个好的班,一窝蜂一起报。大家包在相同的文化蚕茧里,彼此影响,相互也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问题,甚至彼此验证,让一些不合理的做法更加固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有一些人能看出问题,但出于个人的面子或自尊,不肯承认错误,宁可将错就错,最后小错变作大错。打破这种不良影响的唯一办法,是刻意走出这个圈子,走到更开阔的环境里。如果预备小孩在美国长大,家长首先得刻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带孩子积极去投入本地人社区,因为这是他们未来生活、工作的环境。

我支持小孩参加课外活动,但反对活动过度。直觉和算术都告诉我们:一天只有24小时,掰着手指都能算出不同事项之间的此消彼长。但为了突破我自己的成见和思维盲点,我也看了一些专家的论述。从我看到的资料上看,大部分人都赞同有适当的课外活动,人闲百病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能让小孩免掉很多麻烦(”keep kids out of trouble“)。但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课外活动过多。不要说败坏了孩子的童年,即便是在教育本身,弊病也非常多,例如:

不能专精(Lacking focus)。如畅销书作家Gladwell所称,任何领域的人才,从比尔盖茨到莫扎特,编程也好,编曲也好,都经过了大量时间的磨练,Gladwell说有个“一万小时法则”:我们必须在某个领域花费大量练习的时间,技艺才会不断长进,乃至炉火纯青。在附近一大学,我听一个钢琴系学生说他每天练琴长达六七个小时。如果孩子课外活动过多,每天钢琴练30分钟,小提琴30分钟,中文30分钟... 如老太太烧香,一个菩萨不少,最后孩子不可能积累时间去练习一些他们既擅长又热爱的活动,一个本可能很出色的孩子,由于缺乏优先,缺乏时间,不能去打磨他们擅长的技艺,最后会变成极端平庸的人—— 这也会一点,那也会一点,没有任何东西能让其出类拔萃。英文中有句俗语:Jack of all trade, master of none. 孩子也不能从自己半瓶醋的水平中,找到深层的快乐和满足感。从长远来看,可以说是白费功夫。

成绩受损(Hurting grades)。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  如果小孩主次不分,过多精力用于课外活动,成绩很可能受损。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耗费时间。在雪大教育系,我的一个老师称,很多时候,教育里别的招数都不管用,唯有time on task(从事具体任务的时间)能带来效果的不同。  我们学校有两百多运动员学生,一边参加体育活动,一边完成学业。最近体育部门的负责人专门找到我们部门,让我们想办法用远程教育的手段,弥补学生参加比赛、训练造成的缺课。一个大学生,只参加一项体育活动,成绩就要受损,何况一个年幼的孩子?有趣的是,是分管这些大学生的负责人来告诉了我们这些问题,并在寻找答案,学生自己并没有来求助。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更是这样。他们或许兴趣广博,家长报的任何班他们以为自己都喜欢,一个舍不得放弃,或许是因为害怕家长脸色,不敢提出反对,违心应允。家长如果自己头脑糊涂,不把好关,不去掌握尺度和平衡,指望孩子自己来调整,恐怕非常困难。

教育失衡(Losing balance)。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拨,很多家长走到了教育的另外一个极端,认为把孩子琴棋书画都培养好,就是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个人素质远远不止这些。美国有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叫4H,代表Head, Heart, Hand以及这些方面发展而得到的Health.  不要说关系到heart的品格培养,即便是我们平时强调的head或曰智商发展概念,外延也很广。加德纳的多重智能一说,也强调动手能力身体协调( Bodily-kinesthetic)、交往(Interpersonal)和内省(Intrapersonal)等方面智能。这些智能,以及常被人提到的“情商”,无法花钱上什么补习班来培养,却可以通过一些松散的玩耍(unstructured play)、甚至是独处的时间(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的需要) 等方式培养。加德纳说的“博物”智能,指的是孩子们和自然界的交往。维基百科上介绍:This area has to do with nurturing and relating information to one’s natural surroundings. Examples include classifying natural forms such as animal and plant species and rocks and mountain types; and the applied knowledge of nature in farming, mining, etc. 孩子需要去户外活动,去公园散步,参加园艺活动等,这些不是有结构的学习班,但在家长带领下,师法自然,亦为学习。我们童年时上山,下河,毫无结构可言,但都是在培育我们naturalist intelligence。

另外,适当的家务也是一种教育。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习”有用“的文化课或者参加文体活动,不让其劳动,这和美国家庭的做法十分不同。我的美国同事,通常都安排孩子参与适当的家务活动。比如我的同事比尔,我们下周培训活动,他让十岁的女儿烘烤甜饼过来。他的儿子负责家里割草等活动。每个星期六上午,一家人各负其责打扫卫生。中国孩子这个年龄都在忙着学习十八般武艺,不让孩子下厨房扫地洗碗割草。这是极度短视的做法。不管我们未来多么有出息,一个家的经营,是需要学会承担这些家务的。英国女王还有时候给其丈夫下厨。男孩也一样,一些简单的修理工作,应该跟着爸爸一起做,一起购买工具材料,在边上看着修理,这样长大以后,遇到了同类问题,至少不会慌乱(事实上女生最好也一样)。这些生活技能没有专门的课程去教你,是父母言传身教,甚至刻意让孩子去参与,在潜移默化下影响他们的。不明智的家长,把孩子往“人才”上去培养,不管孩子是否做人,总觉得孩子的主要责任是读书成才,家务这些事情,要不是保姆做,要不以后结婚了配偶做。问题是让保姆来掌管生活,你的生活水平上限便是保姆的水平。保姆要是没水平,你一家生活也就没水平。如果你指望配偶来做,记住孩子未来的配偶也是某个家长的孩子,说不定他/她的家长也和你一样想,你无法去影响他/她的成长,唯一能影响的是你自己的孩子。

伤害自律(Disabling self-regulation)。上述naturalist之类智能的培养,多在非正规渠道下实现。父母代孩子安排日程,将其排得满满的,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个限定的框框里。小孩一些需要在松散环境下去发展的技能,如时间管理、交往、冲突管理等技能,得不到发展。家长带着孩子去这些有结构、有固定日程的班级,是家长在负责孩子的时间和发展优先顺序,在眉毛胡子一把抓地micromanage 他们的成长。小孩成为一辆坏掉的车子,你推一下他动一下。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把车辆修好,为其加油,而不是一直在后面推,否则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缺乏自有的动力和学力,会不断被人丢到后面。

非正规的玩耍和家务,能提供很多深层学习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复杂技能、知识、态度。我有一同学在纽约工作,在郊区租了一块菜地,一到周末,一家四口去种菜,其乐融融,这既是非常良好的亲子时间、家庭时间,对于孩子也是极好的培养。他们说很多国内来的客人都非常不解他们的做法,认为教育就是读书写字,琴棋书画。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过于狭隘,专注于正规学习,忽略了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 而这种informal learning, 是未来生存极为重要的本领。如今职场瞬息万变,谁都需要持续学习,而很多东西的学习,是我们从同事、网络等非正式渠道学来的。在松散的玩耍和劳作中学习,对于儿童是一个极大锻炼。

怎样发现课外活动过多?办法很简单,小孩每天什么时候上学,需要多少睡眠,什么时候睡觉,这个时间可以倒退着算回去。比如6点起床得10点钟入睡,才能保证8小时睡眠,10点钟入睡,得9点半上床,由此可以知道孩子有多少时间去练习或学习。就跟会计做账一样,这个时间是可以做预算的,不需要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了才去改变。

如果没有这种预测、预算的能力,也可以从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迹象上,看出课外活动过多。孩子睡眠不足,过度疲倦,成绩下降、性情变怪,就应该及时反省,并与孩子讨论,减轻其活动过多的压力。很多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疲倦,但是疲倦的时候容易变的脾气暴躁(fussy),家长应该能判别出来。

另外,还有个作者表示:“如果你(指学生或者孩子)没有时间和人玩耍,请朋友过来玩耍,或是无法参加任何未经组织的有趣活动,那么你或许做得太多了。小孩需要休息时间,父母也是。有时候,我们是昏头了。”("If you don't have time for play dates, having friends over, or any kind of unorganized fun, then you probably are doing too much. Kids need downtime, and so do moms and dads. Sometimes, we all get in over our heads." )

给孩子报很多课外学习班的父母,充当的是“闹钟父母”(alarm clock parenting)角色,到时间就带孩子去特定地方上课,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实是一种偷懒。如何平衡有结构的和松散的教育,如何平衡文化课学习和课外活动,如何平衡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如何平衡学习、家务和玩耍,这一切的考虑和安排,更考验父母的能力和精力。报这个班那个班,把孩子的时间填满,也把一些需要家长参与的活动“外包”了出去。有时候不是尽责任,而是卸掉了责任。能不能停下来,追问一下自己:这真是他们需要的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精品文章!
dotor.w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4:52 , Processed in 0.094226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