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37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家有女儿初长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8 17:0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序言
之所以提笔写这个东西,是因为今年(07年)家中小女中考时,无意中得了全市第一(八万七千考生),许多认识的人一个劲在问:你们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回想十几年对女儿的教育历程,实在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可是不说两句,又让人感到太骄傲,顺口胡侃几句后,就想起,还是总结一下,给大家有个交待。
说实在的,对女儿的教育,我们并不认为有多么成功,而且她的路还长,现在的成绩,只能说是“初长成”而已。呵呵。
我们也不是什么教育家,说出来这点心得,可能贻笑大方,有班门弄斧之嫌了。愿意看的就看看,不愿看的,揭过去吧。
孩子是你的生命延续,孩子的质量,代表你的态度和教育水平,也决定了你未来幸福与否。
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把我们的人生智慧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少走点弯路,早一点成功。学校、老师做的是一种系统性的、规范性的工作,而家长,则无时无刻不在做这件事。
因此,孩子的好坏,不仅是孩子的事,也是你做父母的事。
在中国,在当今,孩子聪明不聪明,学习好不好,是做家长最关心的事,虽然我认为品行是第一位的,能力是第二位的,学习成绩是第三位的,但现阶段评价孩子教育成功与否,还是学习成绩,因此,还是着重讲讲我女儿的学习方面的事吧。
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所有心得,都不超出现有的教育理论,几乎没有我们独到的东西,只是我们认为某个理论正确时,就照着实施了,因而就有了一定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7-9 09:37:25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太好了,这样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5:06 | 只看该作者
结束语 快乐童年比成绩重要

说这话会遭人扁的。有人会认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家孩子学习好了,故意说风凉话吧。其实不是,是真心话。
世人的逻辑是:学习不好,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美好人生。
不错,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能获得知识。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成绩好不代表学习好。
我有一个同事,听说我女儿是全市中考状元,她女儿马上要中考,便来取经。我讲了一些心得,她颇有收获。在讲自家女儿学习时,女同事说,因一次考试没考好,老师神情严肃地“接见”了她,她回来就批评了女儿。女儿本来是那种乐天派人,考试不好顶多不高兴二三天,就置之脑后了,妈妈这一批评,她的情绪立即变坏,两人有了矛盾。我跟女同事说:一,考试一两次不好没有关系;二,如果女儿经过努力,学习还上不去,也不要逼她。如果女儿能快快乐乐地生活,不是比什么都好吗?
女同事顿时醒悟:对啊!我本来就不是那种非要女儿争第一的人,为什么老师找我谈话后我就变了呢?我要回去和女儿好好谈谈,告诉她:妈妈以后不逼她了!
其实,这个女同事,本来挺明理的,就是因为女儿面临着第二年要中考这么一个关口,老师从一次考试一路分析到中考,说得太严重,把家长吓坏了,才变糊涂了。应该说,大多数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自甘落后的很少,考不好,孩子本来就有压力,家长再火上浇油,会有好结果吗?
有一天,我和老婆在女儿房间里,看着雪白的墙壁,我忽然悟出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女儿要在墙上乱画,我们一定不要批评她。与她快乐的童年相比,一堵墙算什么呢?墙可以再刷白,而孩子的童年却没了!老婆大笑,立即赞同我的观点。
同样的道理,一次没考满分,一次名次下降,与孩子的快乐童年、健康心理等等相比,真的不算什么。再者说了,成绩、名次,与他(她)们的未来是否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想想我们学生时代,哪一次的考试成绩、班级排名影响了现在的成就?我们的周围,认为成功的人士中——无论是官场、实业、商界还是别的行业,他们学生时代有多少考试成绩最好、名次前列?反正我看到的不是这样。我初二时,年级考试第一名的女同学,现在不过是某化工厂化验室的工作人员。在电视上听唐骏讲,他中学时成绩也不突出,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优秀的总裁。上海某个老师曾搞过一个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一个“二十名现象”,就是现在那么成功人士,大多是当初在班里排名二十名左右的同学,而当初学习成绩佼佼者,走向社会后,反而平平。
有什么启示吗?
我的启示就是:只要自己孩子不痴不傻,学习不吃力,成绩中游以上,就不要过多地要求孩子,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成长吧!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他的邻居,两口子都是高知,可孩子就是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看人家修自行车、修摩托车,后来上高中了就看人家修汽车。父母怎么教育也没有用。后来孩子没考上大学,便开了一个修理汽车的铺子——他好象有这方面的天赋,什么疑难故障都能修好,成了全城最有名的修车师傅,因此买了房、娶了媳妇,过的生活一点也不比那些考上大学的人差。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这个道路家长可以引导、指点,但不可以强迫;这个道路,也不是学习成绩、班级名次决定的。所以再一次告诫现任学生家长以及即将成为学生家长的兄弟姐妹:如果孩子学习很好,那就让他保持发扬吧;如果学习一般,能帮就帮一下,帮不上,也不要强求。
孩子有一个快乐、健康的人生才是最宝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4:1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章 玩游戏要适度

孩子没有不好玩的,大教育家们一再说:玩是孩子的工作。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却往往把孩子玩的天性过早地扼杀了。逼着上这个班那个班的,上了学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也有孩子走极端,玩起电子(或电脑)游戏来没白没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们怎么做的呢?
中考后,女儿在接受本市晚报采访时说,就是在最后复习阶段,也没影响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不反对孩子玩电脑、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有一些网络知识还是孩子教给我们的。我们知道,在现在以及将来的社会里,不懂电脑、网络是寸步难行的。但是,我们唯一做的好的,就是在她开始玩电脑时告诫她:游戏是娱乐休闲的工具,不是玩电脑的目的,不能玩大型游戏,不能长时间玩——也就是说,控制不要上瘾。大型游戏积分升级等等,诱人深入,小孩子毅志能力都不成熟,难以自控,还是不碰的好。聊天跟熟悉的人聊,不要跟陌生人聊。
这还是一个度的问题。
如何做到适度呢?我想起我的一个教员给我上的一节课。这个教员姓孙,名字就讳了,原是张灵甫74师的一个排长,后来考上英国海军学校,回国后参加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建国后在大连海校任职。在讲“纪律”与“自由”时,他有了困惑: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部队,既是有铁的纪律,又是有个人自由的?这不是矛盾吗?他想不通,就去找校长张学思(张学良弟弟),敲门进去后,就把这个疑问说了出来。张校长问他:“你进我的办公室有没有什么不自由?”孙教员说:“没有啊,很自由啊,推门就进来了啊。”张校长说:“这就对了,纪律就是房子的墙,自由就是门,你出来进去的,不走门,非要走墙,那不碰壁等什么?”孙教员豁然开朗。
其实这也就是本人说的度——在一定范围里,你是自由的,超出这个范围,就被不允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3:3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章 零花钱问题

有人问到了零花钱问题。现在的孩子不得了,钱花起来没个头。今天看到这个好想要;明天某个同学过生日,得买个礼品;后天大家要出去玩,AA制;大后天因某个原因要请客……总之,孩子开口跟你要钱了,你给不给?
其实这个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就好、适度就好。有的人家是给固定的“月钱”,有的是让孩子在家做家务“赚”零花钱,有的是孩子压岁钱够他一年花了……我觉得钱不在于多少,只要在孩子花钱时能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就没什么太多的控制。
我跟孩子讲,我们家虽然不困难,但也不是很富裕,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正常的消费,我们都能承担得起。因此,在小孩花钱方面,小学三年级之前吧,基本上没给过她多少零花钱,但只要是正当的花销,开口要我们就给了;大概到小学三年级之后,开始有了一些“人情来往”,站在大人的角度,我们也感到可笑,但我们也只是说了说,不要进行攀比,零花钱还是给了。有人不理解,这不是支持孩子搞不正之风,或是搞一些庸俗的东西吗?其实我们生活的社会就是世俗的,马克思也说过,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孩子生活在学校里,也不是个真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对孩子花钱方面控制太紧,这个孩子,要么想些歪招,对品德的养成有亏;要么就很自卑,与全班同学难以融洽,进而影响学习。坛子里的兄弟姐妹富裕的可能多一些,孩子零花钱问题可能不是问题,但不加控制(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也会对将来产生负面影响。很少有孩子会自然产生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并正确地对待它。需要家长从小引导。
还涉及一个攀比的问题。
我楼下有个女同事,其女儿比我家孩子大一岁,上小学时,一天回家对她妈妈说:哇!我们同学家很有钱也,家里居然有游泳池!她妈妈一声不言语,领着她到卫生间,一指浴缸说:呶,我家也有。
是啊,我家也有,只是小点而已。
我们跟孩子说,从金钱上进行攀比,我们永远不会是最有钱的,也支持不了你的这种攀比,作为学生,你唯一有攀比资格的,就是学习。
还好,她到目前为止,吃穿用不是太讲究,自然,我们让她做到,大部分同学能有的、能做到的,我们也不少她的。这就是她生活学习的基础和空间,自由,宽松但又不是无边无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3:0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逆反期要小心

孩子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有一段时间跟我们什么事都对着干,刚说了她一句,她十句八句地就冲了出来,气得我们翻白瞪眼,心想,早知道这孩子这样气人,一出生就掐死算了!
青春叛逆期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来了。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个逆反期,或早或晚,或强或弱。理论上我们都明白,可怎么对付,还真没细想过。好在我们生气归生气,吵归吵,还没怎么伤感情。就象来的时候一样,去的时候也很突然,过了那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叛逆?就是再乖巧的孩子,内心里也有过反叛的冲动?对这时候的孩子宽容一点,伤感情的话不要说,伤感情的事不要做,一切都会过去,不要在这敏感时期制造裂痕,再在以后的岁月后悔不迭,再怎么弥补,总归有痕迹的。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2:38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学习

我们女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和我们家庭氛围也是有关系的。老婆在孩子两岁后,开始考成人高考,上了三年大专(风雨无阻呦!)三年本科(还是风雨无阻啊!),学习还是很认真的,不象现在有一些考完试书还没看过的那种。本人从部队转业到税务局,自知没有专业知识,经过两年自学,考过了国家注册税务师。家长学习认真刻苦,对孩子影响自然是正面的。
我有个同事问我,说有的家庭,父母也没刻意培养,孩子学习、生活不是也照样很好吗?
我说,黄山迎客松,不是人工刻意种的,但这样成材成功的几率是不是太小?而在林场里悉心种植,是不是比自然生长的要更容易成材?不是每一个要饭的和尚都能成为朱元璋的。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是不是不能这样放手?此外,那些孩子学习、生活好,也是家庭氛围好,父母不一定有多少知识,但一定善良,一定和睦,一定有良好的家教。可以看看那些问题少年,是不是多数家庭破裂或是不和?反过来证明,孩子的成长、学习,还是需要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2:14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让孩子选择兴趣

经常看到家长逼着孩子上兴趣班,造成家长孩子矛盾重重。我们孩子也上兴趣班,琵琶学四五年,考个十级,笛子学一年,考个六级,奥数班上了四五年,得过几次一等奖。这些都不是我们逼她学的,是她自己的选择。实际上,女儿上幼儿园时,就上兴趣班,学过的东西太多了,几乎是她想上什么就上什么:画画,舞蹈,电子琴,毛笔字,上小学后上作文班、剑桥英语班等等,没一个坚持下来的,长则一年,短则几月、几周。我们认为,兴趣就是兴趣,如果没了兴趣,逼着学也没什么效果。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但最终会集中到某一点上的成为他(她)最感兴趣的东西。
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高雅的情操,让孩子学钢琴。这本没什么,但才三四岁就花价钱投资,买一架钢琴让孩子练,小孩子有几个能老老实实安安静静苦练勤练呢,家长便觉得心痛:几万元的钢琴,几十元钱一小时的学费,怎么能这样浪费呢?于是拿小棍子逼孩子练,只有练了才不辜负家长一片苦心。
我们也有过这类事情。女儿学琵琶是她自愿的,但是,每周她愿意去学,回家却不愿练,我们也着急过,也与孩子吵过,唯一没做傻事的,就是没打过孩子。当女儿看到别的孩子考了级,或因琵琶而考上特长生时,她的练琴积极性便极大地调动起来,不用我们督促,自觉就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1:52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是一句名言,教育名言,但真正能做到的家长不是太多。
我们除了在女儿上小学时曾严肃地告诉她,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不好肯定不行之外,在学习上,我们没有批评、责备过她。有人说,你女儿自觉。但小孩子自觉不是天生的,也不会无时无刻地自觉的,总会有这个或那个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也就是艺术了。记得女儿上小学一、二年级时,也喜欢看动画片、少儿节目,大一点,也喜欢玩电脑游戏。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爱玩、贪玩?对孩子要宽容一点,允许他(她)玩,只是要说好了,玩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把作业完成、学习搞好,此外,玩要有度,不可放纵。
我有个同事,中专学历,可他的英语水平却非常高。早几年,公务员英语一般人考个初级就满足了,他却一口气通过了高级。他之所以偏好英语,仅仅是初中时,英语老师摸着他的头,夸他一句:“你外语学得不错嘛。”他因此大受激励,一门心思猛攻英语。
我女儿中考时,体育项目中有实心球和立定跳远两项,开始时,实心球的成绩只有四五分的水平,立定跳远也不达标。我们鼓励她,没关系,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满分不一定达到,八九分还是可能的。女儿每天下自习后都在楼下练习扔球,我们在七分的位置给她划上线,一次次练的过程中,我们都夸她:不错,有进步!比刚才扔的远!如果没扔好,我们则说:没关系,掌握好要领,再来一次!如果就是没有进步,则告诉她:好了,今天你累了,明天再来!
当她扔过七分线,信心大增,要求划八分线、九分线、十分线。超越一次,我们惊讶一次:不错嘛,居然超过八分了!哟,九分也到了!好,巩固巩固!立定跳远也是一样,每进步一点,我们就夸她一次。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训练和我们的鼓励,她的体育成绩取得了满分:30分。
在其他功课上,我们也是以鼓励为主,对她存在的问题,我们通常说:如果……样,不是更好?
许多家长常常犯这样的毛病:你看看有家张二狗,多有出息!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你看看李阿姨家的王二丫,钢琴十级都考过去了!你看看你班的赵二蛋,作文登在报纸上了!……你不行吧?你就是不用功,成天就知道玩!……你还不服?你就是不谦虚!有本事你也得一个?……
总拿别人的优点比自家的孩子,不仅不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
夸别人家的孩子千万不要与自家孩子相联系,我们也常常夸我们知道的一些优秀的孩子,但我们从不去类比。每一个人的天分不一样、生活学习环境不一样,为什么非要自家孩子跟别人一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1:3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考试前不要给孩子压力

虽然说,我曾对女儿说过,你目前只有两个考试最为重要,一个是中考,一个是高考。但是,在孩子中考时,我们并没有给她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论是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我们从来不跟她提要求,定目标,正常发挥就行了。出了问题再找原因就是了。因而,女儿平时考试从来没有来自家长的压力。
今年体育成绩计入总分,体育分为30分,可以从五个项目中选三项,各十分。女儿身体从小就弱,摸底测验时,成绩极差。老师为了让同学们重视起来,抓紧练习,个个能拿满分,多次说道:如果体育不好,你在起跑线上就比别人慢了,你将背着沉重的包袱上考场,等等。我们在帮她进行强化训练时,宽慰她说,不要着急,不要害怕,即使拿不了满分,也没关系,因为在考场上拉开距离的不是体育,而是文化课。因为体育只有30分,而文化课有750分,这个比例谁轻谁重不是一目了然吗?女儿虽然不完全认同我们的观点,但明显不再着急上火。后来经过她和我们共同努力,终于在体育上取得满分,轻装上了考场。
中考过程中,女儿每考完一门,并不是去复习下一门,而是看看电视,玩玩电脑,我们也没有逼她去看书。后来考到第四门课数学,出现了不该有的失误,她情绪很低落,我们及时缓解她的压力,希望她把下面两门考好。她自己也很自觉地不再看电视玩电脑了,主动看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16:55 , Processed in 0.08294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