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15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小楼(五年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5 15: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哈哈,潜水好长时间啦。
今天开始准备盖个读经小楼!
目前,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老子》《大学》
正在进行的有《易经》《诗经》
目前诗经周南和召南已经会背
读到邶风了
易经读到第十七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欢迎开楼,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8:39:11 | 只看该作者
http://bbs.etjy.com/thread-163474-1-1.html
[转帖]小学教育可以比你想像的还宽阔      摘自绍尼的帖子

http://bbs.etjy.com/thread-208603-1-1.html
春花的读经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16:1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雨心2006 的帖子

没固定时间,固定的是内容。比如诗经读个十篇,各1遍,易经读个五篇,各一遍,积累十遍左右,就把每篇读5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3-15 08:42:30 | 只看该作者
你们每天读多长时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8:18:11 | 只看该作者
易经  1-7卦30遍 8---16卦 14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08:09:53 | 只看该作者
易经  1-4卦30遍  5---16卦 14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8:53:26 | 只看该作者
易经  1卦30遍  2卦 26遍  3---16卦 14遍
诗经  周南、绍南会背 邶风基本通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4:06:12 | 只看该作者
zt:《大学》里引用的《诗经》




以前读过十几遍《大学》,就是傻读,也没啥感觉,读的也少。
这次回来十来天,重新开始读,读的还是很少,但读着发现引用了大量《诗经》。心生纳闷。现在也弄不清所以然。百度了一下,找到这样的博文: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按传统说法,作者是孔子的门生曾参(公元前505~前436)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曾参,又称曾子,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儒家大师,后代尊为“宗圣曾子”。
宋代大学者朱熹于淳熙年间(1174-1189)特别推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并把它们与《论语》并列,合称为《四书》。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大学》说:“中国政治哲学,谓其为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曾参在《大学》里多次引用和阐释《诗经》的诗句,表明《大学》传承《诗经》中的政治哲学、道德观念和治国理论等理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悠久的文化遗产。当然我们对它要分清其封建性的糟粕和民主性的精华,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批判地继承。为了比较系统地同时学习《诗经》和《大学》,将《大学》里引用的《诗经》诗句辑录和解读如下:
(一)《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学·释“新民”章》)
解读:
《诗经·大雅·文王》说:“周国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周文王能秉承天命,不断弃旧图新,所以使全国上下能保持青春活力。”
(二)《诗》云:“顾畿千里,维民所止。”(《大学·释“止于至善”章》)
解读:
《诗经·商颂·玄鸟》说:“京城周围疆土方圆千余里,是周朝万民居住的好地方。”
(三)《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大学·释“止于至善”章》)
解读:
《诗经·小雅·绵蛮》说:“小小黄鸟翩翩飞翔,栖息在树木林立的小山角落。”孔子对此感叹说:“唉,黄鸟要栖息时,都知道应该栖息在合乎其位置的地方,难道人的举止反而可以不如黄鸟吗?”
(四)《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释“止于至善”章》)
解读:
《诗经·大雅·文王》说:“严肃端庄、谦恭和蔼的周文王,其光明正大的美好品德令人崇敬不已。”作为国君,其言行要实现仁政;作为臣子,其言行要做到恭敬;作为子女,其言行要符合孝道;作为父亲,其言行要体现慈爱;与国人交往,其言行要坚守诚信。
(五)《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傈也;“赫兮咺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大学·释“止于至善”章》)
解读:
《诗经·卫风·淇澳》说:“遥望弯曲淇河岸,绿竹青翠叶茂盛。文采奕奕卫武公,犹如细切细磋过,似已精琢又细磨,光彩照人多威武,德行显赫美名扬。文采奕奕卫武公,教人终身不能忘!”所谓“如切如磋”是形容专心求学;“如琢如磨”是形容修身养性;“瑟兮僴兮”是指光彩照人,心胸开阔;“赫兮咺兮”是指德行的美誉遐迩闻名;“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是说卫武公的高尚品德令人终身不忘。
(六)《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大学·释“止于至善”章》)
解读:
《诗经·周颂·烈文》说:“哎呀!不要忘记先王周文王的功德。”因为后世的君王尊崇先王的高尚品德、热爱建立国家基业的先王,平民百姓也分享到前朝遗留下来的安乐和既得利益。因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王。
(七)《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大学·释“齐家治国”章》)
解读:
《诗经·周南·桃夭》说:“桃花绽放红艳艳,叶儿茂盛满枝桠。姑娘出嫁到夫家,合家老小喜洋洋。”只有先使一家人和睦相处,然后才能教育国民团结如一家人。
(八)《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大学·释“齐家治国”章》)
解读:
《诗经·小雅·蓼萧》说:“兄弟之间团结友爱,亲密无间。”只有先使兄弟之间互相友爱,情意融洽,然后才能教育感化广大国民。
(九)《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大学·释“齐家治国”章》)
解读
《诗经·曹风·鸬鸠》说:“贤人君子的仪容作风端正、不出偏差,才能成为四邻各国的表率。”只有先使父子兄弟之间的言行完全符合道德准则,然后全国百姓才会模仿效法。
(十)《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大学·释“治国平天下”章》)
解读: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说:“快乐的贤臣君子,你们是人民的好爹娘。”喜爱人民所爱好的事物,憎恶人民所讨厌的事物的官员,才能叫做人民的父母官。
(十一)《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大学·释“治国平天下”章》)
解读:
《诗经·小雅·节南山》说:“雄伟高峻终南山,岩石累累堆山间。权势显赫尹太师,百姓目光注视你。”掌管国家大权的人,一切言行必须谨慎,如果出了偏差,就会被天下百姓诛杀。
(十二)《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从,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大学·释“治国平天下”章》)
解读:
《诗经·大雅·文王》说:“殷商尚未丧失民心时,尚能遵循天意进行统治。应当吸取殷商亡国的教训,懂得保持天命并不容易。”可见,国君能在道德上起示范作用,就会得民心,也会拥有国家;否则,失去民心,就会丧失国家。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c191d0100fztg.html  博主是一位老先生
摘自新叶版主转载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8:33:55 | 只看该作者
这楼已经严重歪啦!现在还是学习阶段,把一些好的前辈总结的经验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8:28:17 | 只看该作者
摘自春花姐帖子:我总结学好数学应该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        主观面上,孩子的素质很重要,最好是静定的能力非常强,能长久地专注思考, 很耐烦很冷静地一步一步地演算推理判断,这是可以通过读经培养出来的,当然别的方法也可以,但没有读经这么综合,又能培养静定,又锻炼了记忆力,又能提升语文程度,还能认字,......,

2、        孩子的记忆力好,学数学也是很占便宜的,甚至是学好数学的非常不明显地隐性的但很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数学是累积式建构式的学科,每一步理解后的记忆效果都直接影响下一步的理解运用,记住的越多,理解能力会越来越强,这同样可以用读经锻炼出来。

3、        客观面上,是数学学习的规律,就是它的机械结构和必须一步步消化理解,这不同于人文艺术和道德,我觉得数学只能自学,老师只能做为辅助,而不可以强灌,在孩子实在不懂的地方稍微点拨一下,或者是放一放,让孩子自己慢慢消化,孩子不懂而强求其理解是不可能的,能强求的地方只能是背的地方或另想办法开发孩子的聪明。

七、        用“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学数学,就是遇到概念公式定理的地方就读读,理解了就过,不理解的多读几遍,理解以后都背下来,并且要多背几遍、背熟,然后再做题、运用,这样即有幸福感,又让孩子“感性地”“作用地”理解了数学,就是提高数理方面的潜意识,然后让孩子自己慢慢做题,别着急,这样,孩子就慢慢能学出兴趣来,也会很从容。

八、        这一段是我以前写的和孩子自学高中数理化的过程,给您参考,儿子初中休学两个月,学习数理化全部是用“读”的方法,我是这样做的:把高中数理化书全部买回来,买三套,并且把答案买回来,早晨起来锻炼、吃饭后,就开始读,两个儿子一人一本,我一本,我也看着书,儿子一人读一页,读到例题,就把答案挡上,自己做,实在做不出来,再看答案,看懂即可,实在看不懂,多读几遍,就看懂了。遇到公式、定理,立刻背几遍,就象读经似的硬背,不用懂,其实背几遍自然就懂了,实在不懂,到课后习题的时候,也可以弄懂,到做课后习题的时候,我也没让儿子写太多的过程,就在书上空的边上,写步骤,我也不检查,也不会,我拿答案,他俩做一道,分别亮答案,不能告诉对方,我看一下,对了就过去,不对,重做,实在不对,看答案,多看几遍答案,就会了。在儿子做习题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中午饭,等他俩学到上午11多的时候,休息一会儿,饭也做好了,下午也是这样,晚饭后,儿子不再学数理化了,休息锻炼或看书,我就不管了,我把第二天的饭菜想好准备好,这就是学高中数理化的全部过程,不知说清楚了没有。这样整体学过以后,孩子对整个高中数理化的理解是全面的,虽然有些地方可能理解的不对,这不可怕,上课自然就弄会了,而且上课效率高,因为等于预习了一遍,但是这样学的效果可能赶不上在外面上课外辅导班的,但是却养成了自学、思考的习惯。到现在看,儿子自学能力很强。重要的是,不要和别人比,不要有太多的虚荣心,尽人事,听天命。

九、        小学和初中是同样的方法,只是选教科书时最好选一套改革前的、再选一套现在的,因为现在的教科书改得越来越象漫画了,好多的“思考、讨论”之类的内容,没办法自学,买本以前的书自学,再对照一下现在的,看缺哪些,再想办法补,总之,就是这个思路了,我们只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学高中的课程,是不得已的,因为请不下来那些假,如果您的孩子从小大量读经,就可以从容计划,如果能在家自学的话,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半年肯定可以把小学的课程学完,一年能把初中的课程学完,一年也可以把高中的课程自学完,这时再开始题海战术一年,这时的题海战术孩子会是愉悦的。

十、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愉悦的心情多鼓励。

十一、如果能这样做,相信孩子考哪的大学都能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6:34 , Processed in 0.102251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