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66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周笃文先生谈吟诵(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 09:3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笃文先生访谈录

作者:朱立侠




   周笃文简介:字晓川,1934年生,湖南汨罗人。著名诗人、吟诵家。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碑赋工程院副院长。从事古典文学及文献学教学研究四十余年,于宋词研究、敦煌文献、文字训诂之学功治有年。又从张伯驹、夏承焘先生从事韵文研究,是中国韵文学会及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著有《宋百家词选》、《金元明清词选》、《豪放词》、《婉约词》等。

   采录时间:2011年9月11日
   采录地点:北京马连道周先生家里
   采录者:徐健顺  许石林朱立侠宋振锟

    徐老师:周先生,我们这次来请谈一谈有关吟诵的事情。包括您学习吟诵的经历,跟这些大家的交往啊,还有吟诵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推广等问题。另外,还要请您吟诵一下。如果今天时间来不及呢,回头我再来。



[ 本帖最后由 小羽妈114 于 2011-11-1 10:3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2-21 20:23:13 | 只看该作者

儿子学校有吟诵课

他非常喜欢。他告诉我吟诵的规矩,我还没学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1-1 18:56:1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湖南人,真想听听老先生怎么吟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1-1 12:02:5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就是经典,看了才发现自己的不足,一定要收藏此贴,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11-1 10:55:49 | 只看该作者
南老的南禅七日里也有部分关于吟诵的片断, 但我的境界还实在不懂得欣赏.

慢慢学习中... 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1 10:45:59 | 只看该作者
要见文知义,随义生情,以情引气,因气运声


精华!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0:37:4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七绝。下面再来两首律诗。《秋兴八首》,是杜甫最好的作品,在夔州创作的。《秋兴八首》其中一首:(用普通话读)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曲江,就是西安,唐朝首都。瞿塘峡到曲江头,这么远,怎么联系呢?“万里风烟”“接素秋”,不是“金秋”,素秋悲凉啊。

湖南话吟: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啊~~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太好了,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这里要放慢,“秦中~~~自古帝王~~~州~~~。”

再来一首《蜀相》,先念一遍(湖南话念,然后又加上了顿挫,吟了一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个应该哭的。

1958年,于右任86岁在北山想念自己的家乡终南山,写了一首极好的律诗——《南山》。模仿杜甫“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他把这两句合在一起:“南山云接北山云。”开的好吧?先讲一下:

“南山——云接北山——云——,变化无端——昔自今——。”他一生革命的变化,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期。

“为待雨来——成怅望,欲寻——诗去一沉—吟——。”“雨”是指朋友,“新雨不来旧雨来”,待老朋友,很惆怅。

“百年——岁月羞看——剑啊,一代风雷——荡此心——。”理想没有实现啊,国家没有统一啊,风雷变化,使自己的心潮澎湃。

“莫把彩毫——轻掷去,飞花——和泪是满衣—襟——。”

极好的诗!(用湖南腔吟诵):

南山~~~云~接北山~~~云~~~~,变化无端哦~~~昔自~今~~~。

为~待雨来~~~成~怅望啊~~~,欲寻~~诗去一沉~~~吟~~~。

百年~~~岁月羞看~~~剑哦~~,一代风雷~~~~荡此~心~~~。

莫把彩毫~~~空~掷去~~,飞花~~~和泪满衣~~~襟~~~。

这诗非常悲痛啊,这个老人不得了,作为艺术来说,“哼哼”并不大好,但是把情感调动起来了:“飞花和泪满衣襟”,非常悲伤啊!中华民族就是有这样的人物,才撑起来了!这首诗太好了,千古绝作啊!超过杜甫了!,

(先生陷入了沉吟)太好了,我们真要发扬这种精神。“南山——”,终南山的云,在台北想着终南山的云,(接着先生又吟诵了一遍,到“飞花~~~和泪满衣~~~襟~~~”句时,已泣不成声。)

换一个情绪,来一首毛主席的词——《浪淘沙》。根据杨荫浏先生的考证,《浪淘沙》这个调子还保留在湖南岳阳。我就用我们家乡死了人做道场的时候用的调子,试一试:

大雨落幽~~燕~~~,(是)白浪滔~天哦~~~。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哦~~,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是)魏武挥~鞭哦~~~,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我写过文章——《中国诗坛的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找出来了,中国诗坛也有八大家:第一个是我们家乡的诗人屈原,那是没的说,诗人之父;第二个是曹操,汉朝没有好诗,那些乐府不算好诗,到了建安时代有了诗,最杰出的诗人,不是曹植、曹丕,而是曹孟德,他的《观沧海》、《短歌行》何等了得;第三个是南北朝,混乱之际出了个陶渊明;第四个唐朝,没有争议:李白、杜甫;宋朝略有争议,我认可的是苏东坡、辛弃疾;宋朝以后,元朝无人,元好问也还到不了这个境界,明朝无人,清朝龚自珍等勉强可以,还不能够有气象,这一旦舍去他四百年,落脚到毛泽东。从屈原开始,曹孟德、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然后到毛泽东,一共八大家。

徐老师:哈哈,以湖南人始,以湖南人终。

周先生:这个我倒没有地域意识,我是研究诗词的,我就很佩服这几家。

朱:毛泽东当时唱这个词吗?

周先生:毛泽东是肯定会哼诗的,他的诗是马背上哼成的。他怎么哼,我不知道了,大概湖南人离得不会太远,湘潭人哼的也给我跟我们差不多。

这就是词,词里面还哼一首吧。晏几道的《鹧鸪天》,极好的词:

“彩袖殷勤——捧玉盅啊—”,没有说人,只说袖子,袖子是彩袖,可见人之华贵。“殷勤”,美女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酒,很不得了。捧的是“玉盅”,不是“金盅”,“玉盅”最高贵,一个绝美的女郎用最尊贵的玉盅殷勤劝酒,焉得不喝?应该是“死了算了”!(众人大笑)“当年——拚却醉颜红——”。“拼命”的“拼”字要念成“判”,虽然是大醉了,也要一杯接一杯,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低字是使动用法,把杨柳楼心的月舞了低到西边去,多大的力度,“歌尽桃花——扇底风——”。两联对得多么的美妙!“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跳跃了,做梦了。“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有这么好事吗,能见到我心爱的美人吗?只怕是一场梦。绝美的一首爱情诗。哼一下:

彩袖殷勤~~~捧~玉~盅~~,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呀~~,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啊~,犹恐相逢~~~是梦~中~~~。

小晏,太可爱了。一个小晏,一个周邦彦,都是情场圣手。周邦彦给占尽风流的李师师写了一首《少年游》,很好: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吹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一个绝美的妓女,留他心仪的第一流的才子,就是这么留的。这种情调,现在无人达到。暴发户是什么样子呢?有四句话:“进门唯闻木气香”,家具是新的;“家人齐换新衣裳”,原来是要饭的;“墙头挂满时人画”,没有文化积淀,“坟上柏树一尺长”,坟茔也是新修的。这种人有什么文采风流。张伯驹很幽默,他讲过,一个男人在社会上闯,应该有一二三四:一笔好字,两句二黄,三杯老酒,四季衣裳。如果做到一二三四,你这样就能在上流社会混下去了。老一辈名士,都不拘谨,很潇洒的。可以看看《世说新语》,这是名士的教科书啊。

朱立侠:周先生,您平时吟诵文章吗?

周先生:文章来一小段《陋室铭》吧,这个是有韵的,好听,用书房腔,我读过半年的私塾,我妈妈也读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是)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是)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是)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徐老师:为什么最后这个“有”字是收住了的?

周先生:因为它是仄声字,仄声字要压住。这是书房腔啊,余亦无腔信口吹。我读过半年私塾,背了一部《孟子》,《孟子》很值得读。

朱立侠:当时读《孟子》也是这么读的吗?

周先生:也是这个样子: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再念一篇苏轼的《赤壁赋》,还是书房腔: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gān,下同)~。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是)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是)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是)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是)东望武昌~~,山川~相缪,(是)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是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听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而)不知~东方~之既白。

朱立侠:周老师,您小时候读过蒙学的读物吗?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周先生:没有正式读过,因为我们家里面都接受了五四文化的,周家有五个法院院长法官,两个将军。我们家里面是比较开放的,所以不读老书,我读半年私塾是解放前过江后,我回到老家,中学还没有开学,有一段空闲时间,我父亲就叫我去读了一部《孟子》。终生受益啊。散文当中《孟子》真好,讲浩然之气,讲恻隐之心,致良知嘛,从人的天性中开出善来,人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的天性,这个天性经过培养就可以使人成为圣人贤人,内圣外王,是很了不起的思想家,发展了孔夫子的思想,后来王阳明又接着讲致良知,在身上唤醒良知后,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到了这个境界,你想什么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坏,这是儒学的一大发现、一大贡献。所以西方人与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认为按照儒家的三纲八目可以修炼成为圣贤了。所以,张载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很了不得,所以儒家思想没有过时啊。

我今天胡说八道一气,听几位高见。

徐老师:我们今天太受教了,周先生您高风亮节,有很深的感悟。

周先生:不敢当,不敢当。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lc4601 + 2 + 2 我好喜欢。。。
ashelly + 10 + 10 连我这个不懂的人也喜欢呢,谢谢推荐
月下小楼 + 3 + 3 谢谢小羽妈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周先生现场吟诵

  1.王翰的《凉州词》

    徐老师:那请您给我们吟诵一下,顺便解释一下吟诵的一些规矩啊,神韵啊。

    周先生:好。先吟诵几首七绝,七绝比五绝好听一点。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们老师讲王翰的《凉州词》,他的吟诵很苍凉,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先生用普通话读)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比李白年龄大,跟王昌龄差不多,是景元二年的进士,那时战斗较多,他也是参过军的,所以有首《凉州词》。当时我的老师大概是这个味道:(用湖南话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呀~~~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哦)~~,古来~~征战几人~~回~~~。

    很悲凉。

     徐老师:您这位老师是哪一个?

周先生:这个老师是小学时候的老师,姓彭。湖南我老家的老师,他用的是家乡话。(先生又吟诵了一遍)。很悲凉,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

  2.张旭的《山中游客》

  
   第二首呢,跟他差不多年代的张旭的《山中游客》,情调就不一样了,这是一种很潇洒的情调。(用普通话读了一遍,节奏同上首,皆是平起,然后又用湖南话吟)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哦~~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很潇洒。


  3.杜秋娘的《金缕曲》

   再有一个呢,杜秋娘的《金缕曲》,号召及时行乐:(用普通话读)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是少年时。

     有花——堪折(是)直须折(啊),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个是另外一个情调了,要及时行乐啦。(用湖南话吟)

     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杜牧的《清明》


   这是七言,还有两首保留节目,一个是文先生的版本,杜牧的《清明》,他这个花腔很多,加以美化了、扩大了。(用普通话读,节奏如上平起七绝)文先生对这首诗的吟诵是很讲究的,什么地方要延长,什么地方要绕腔,要把它显现出来。(用湖南话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啊~~,牧童~~遥指~杏花~~~村~~~。


     他说人物的心境不同,一个是在风里雨里搞惯了的放牛娃,一个是远方的客人,饥寒交迫,心里很着急,“借问酒家”,很着急的问,要很急促,那个牧童就不一样了,(吟)“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文先生是有独到见解的,把它艺术地处理了。

   5.韦庄的《台城》

     还有一个,黄素秋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老专家,后来在公安大学当系主任。这个老先生死了,很可惜。他吟诵的是韦庄的《台城》。刚才的这个《清明》是平起的,第二个字是平声,是平起,决定它的调。《台城》是仄起的,第二个字是仄声,仄声就要顿挫。《清明》第二个字可以延长:“清明~~~时节雨纷~~纷~~~”(吟),《台城》是“江雨”,不可以延长。(用普通话读)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用湖南话吟)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哦~,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里有几个鼻音字,“空”字,“笼”字,要充分发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梦”字是仄声字,但是鼻音也要读出来。“六朝~~如梦鸟空~~~~啼~~~,”这里大大的夸张了这几个比鼻音字,还有“无情~~最是台城~~柳哦~,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里面“情”“城”“笼”都是鼻音,要摇曳起来,感情才能投入。

以上几首吟诵呢,大概前几个是我们家乡的书房腔,比如《凉州词》之类,是家乡私塾里的读书腔。“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叹而出;“欲饮琵琶~是马上催~~”最后一个关头,还不喝个醉?“醉卧沙场~~君莫笑哦~~,古来~~征战几人~~回~~~”,悲凉的叹息!这个情感就要进去。情感进去了,化作意象了,你就成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0:19:55 | 只看该作者
   恩师吟诵趣事

   1.用情至深----文怀沙
   
     徐老师:您接触了这么多老先生,他们对吟诵的看法和他们吟诵的情况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周先生: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文怀沙先生。我1960年分到中医学院去,他是中医学院的几个教授之一。三大教授上课时穿着皮大氅坐在前排,其他都是助教,听他们的课。文先生这个人,讲课绝对有吸引力,在北师大的时候,讲黛玉之死,一帮人都耷拉着脑袋听,捧他的人很多。

     徐老师:那您觉得文老他的吟诵怎么样?

      周先生:很好,他的吟诵非常好。他曾经讲过,他拿一个菜单子来念,能够让老太太哭一场,就拿“红烧牛肉”那几个字我哼一哼,能让老太太想起丈夫死得早,儿媳妇不孝顺,让我这么受委屈。那真是出神入化。他可以开派的。他当时拍过《杜甫》这个电影,开头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就是以他的吟诵领起的,还是比较好的。

     徐老师:是的,那个电影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我到处找。

     周先生:应该在电影资料馆能找得到。

     徐老师:文老那个《楚辞》的吟诵啊,比较别具一格,您怎么评价?

     周先生:他主要是用情啦。他翻译了《楚辞》,但是他这个吟诵不算太成功。他的吟诵,还是早年的好。我这个《清明》诗,是学他的。我那个韦庄诗,是学黄素秋先生的。有所师承,稍加变化。

     徐老师:文老早年的吟诵录音,除了那个杜甫的那个电影,还有没有别的?

     周先生:他有过录音带,不知道现在还找得到找不到。

    2.黄素秋先生的好,范敬宜先生的好,范敬宜先生的老师----万人也不及


    徐老师:哦。除了文老,您觉得还有哪些先生吟诵得比较好?

     周先生:黄素秋先生的好,黄素秋先生的好。范敬宜先生的好,范敬宜先生的老师吟诵也很好,很 像唐文治的。您应该去范家把他老师的音带搞来。

     朱立侠:他的哪位老师?

     周先生:是上海的,他的音带原来给过我,非常棒,现在找不到了。将来我要找一找,好像被人借出了,没有还给我。特棒,现在没有人能过超过他,一万个也赶不上他。问范先生的夫人——吴夫人,就会知道,你们可以联系。

     徐老师:这也是解放后录的吗?

      周先生:是解放后,我们还请他来过。还有一次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那里应该可以找得到。这个活动我们还请了侯孝琼,1986、1987年左右。你可以问一下侯孝琼,她可能记得到。那时候参加的人很多,王恩保可能有。那是王恩保跟我们联手搞的活动。

      徐健顺:是王恩保先生那个《古诗文吟诵集萃》吗?

       周先生:对,就是那个活动当中应该有,是我陪着王恩保去看范敬宜先生的嘛。

      徐健顺:是柳北野吗?还是朱东润?

     周先生:不是不是,不是太有名,但是确实有真才实学,吟啊、唱啊、弹啊、演奏啊,都好。他已经去世四五年了。


    3.常州吟诵大师----唐玉虬先生

      还有唐玉虬先生的好,唐玉虬先生是正宗的常州派,比现在的常州吟诵都要高。唐先生是钱名山的侄女婿,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主任,我们是忘年的同行,他的录音带曾经给过我,非常棒,要想法子找到他的录音带。

     徐老师:到哪儿去找?

    周先生:可以跟南京中医学院,现在叫南京中医药大学了,可以跟他们联系,他是那一等一的老专家了。唐玉虬的吟诵极好,他是常州吟诵的典型代表,是大师,他在抗战时期得过一等奖的。

   徐老师:现在的常州吟诵录音里面没有他。

   周先生:他去世多年了,要是活着,到现在大概一百一二十岁了。他的录音是有,极为好听。

   徐老师:哦,那么他那个录音在现在的中医药大学能找到?

    周先生:那就难说了。通过他家里面的子孙、后辈找找看吧,通过这个线索,看看他家里面还有些什么人。

  4.吟诵大师群像


    徐老师:您能听到这么多,那太好了,可惜现在都录不到了。我还听说聂绀弩先生有录音,您知道吗?

     周先生:不知道了。如果把范敬宜先生的老师,唐玉虬先生的录音能找到,恐怕天下英雄,尽在于是了。哈哈。

    徐健顺:夏承焘先生的吟诵呢?

    周笃文:夏承焘先生的吟诵,是温州话,不大好懂,所以我没有学他。夏先生的儿子现在还在,可以去打听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录音带留下来。

   徐老师:您听过刘操南先生的吟诵吗?

     周先生:刘操南是在杭州大学的,我没有听过。

    徐老师:您听过最好的吟诵,就是前面的这几位吗?

   周先生:恩。我佩服的,一个是文怀沙先生,一个是唐玉虬先生,一个是黄素秋先生。很美。

   徐老师:您后来听到的这些吟诵当中,你觉得有特别好的吗?

   周先生:够得上特别的没有,较好的有。吟诵要美听,现在的多半不美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0:06:56 | 只看该作者
   
   
   徐老师:您这个福泽太深厚了,当然也是您自己能看透这些东西。太难得了。

    周先生:我们到学校来,就是来学习的嘛,你管那套干什么,就这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个叫做安身立命。作为一个儒生,就要安身立命,对于天厄,顺其自然;人厄,处之以道。像孔夫子,在陈绝粮,弦歌不绝,阳货是势利派,来讨他的近乎,他又不喜欢,又要回报,怎么办?阳货送来的东西,他收了;阳货出去以后,他赶紧抽一个空子送个礼物,不欠账了,这是孔夫子对待的关系,“圣之时者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我和老先生的接触的比较多,见得多,听得多,因此对于诗词的爱好也越来越强烈。张伯驹先生是能唱的,夏先生也能唱,但他的温州话我学不来。文怀沙先生当过我们教研室的主任,也吟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03:56 , Processed in 0.086676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