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8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女儿学传统文化带来的改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8 12:5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家小女学传统文化已经1年半多了。最初是看过清净心老师在论坛的帖子,看到在时下的教育体制下,有那么一个从容的孩子,心为所动。后来因缘际会,在古琴雅集那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和魅力,非常的受吸引,所以几个趣味相投的朋友把几个孩子召集起来,组了个班跟随刘老师开始诵读经典。
   从开始,女儿就因为有这些相处得来的同伴,很喜欢去。而且我们最开始选的是《弟子规》,一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押韵,二是语言浅显,意思简单明了,和孩子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孩子们都很喜欢,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加上刘老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爱心和责任感,并且采取了很多灵活有趣的方法,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她和她的课。
   就这样我们学了2个月左右,期间孩子经常会在生活里发现我的问题,并且直接背出《弟子规》的原文,告诉我错在哪里。比如有一次考试后,我随口问起女儿好朋友考得怎么样,女儿直接就说:“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有时候,她也会把班里同学的某些行为跟我一起探讨,并且引用原文加以佐证。女儿的这些举动,我很满意,但是我觉得这些很容易理解的东西,对她来说是很自然的输出。  学完了《弟子规》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老子》,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刘老师从讲经逐渐过渡到背经,我们几个家长一起探讨,这样只背不讲解,会不会孩子不理解?会不会枯燥?后来我们也咨询了一些专门的人士,得到的回答就是只背诵,不需深入讲解。原因是这样的:第一,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期就是12岁之前,这段时间很宝贵,大量的背诵会增强他的记忆力,而且这个时期背诵的东西,终生不忘;第二,这些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于这么小的孩子,他暂时理解不了,即使讲解他没有一定的阅历也是接受不了的,而且,如果讲解,必然会把老师的一些个人理解加入其中,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这样容易把孩子的思想给框住,随着孩子的年龄阅历的加深,他对这些话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每过几年,他可能就会有新的解读,若干年后,他或许可以超越自己的老师,所以最好不讲解。我们都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这样继续着。因为读经这件事,是个慢功夫,需要不断积累,我们谁也没有心急。但是突然的一个惊喜,让我改变了当时的观念。


[ 本帖最后由 小红帽AA 于 2011-10-14 14: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Avatarfly + 2 + 2 只读?不讲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9:2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Avatarfly 的帖子

老师是不讲解的啊,都是孩子自己的理解吧。当然一定会有错误的,所以我们家长也要跟得上孩子的脚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9: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wherezhang 的帖子

谢谢您的认可! 孩子能把所学,灵活的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虽然是稍显稚嫩,但这也是我很高兴看到的。我想只要有了这样的方法和习惯,把直接和间接的经验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就不遥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9: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wxws2011 的帖子

谢谢鼓励!孩子是孩子的角度来理解的,人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学以致用、完善自身,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9:1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青色莲花 的帖子

您说得对呀,我也是在系统读了多遍之后,才感觉自己真的浅薄,写这篇小文早已过了大半年了,嘿嘿。不过,我的感觉是,孩子她会随着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读书的量变,而出现质变的,我不心急,坚信孩子会有自己醒悟的一天的。非常感谢您的指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青色莲花 + 1 + 1 指点一说不敢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0-30 19:27:20 | 只看该作者
你家女儿真不错。边读边思考。在自己有限的学识、阅历范围内,提出问题,表达出自己的见解。真应了那句:经典常读常新,10后、30年后、60年后都有不同的理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0-29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红帽AA 于 2011-10-13 07:39 发表
    女儿真是很喜欢学这些经典,是那种真心的喜欢。刘老师说复习《老子》,还没开始呢,人家在家里已经从头开始背了。而且不止是背诵,还总爱挑刺儿。前几天晚上,正在背第三章,“妈妈,你听‘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你说这老子,怎么这样教人坏法子,想把我们变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没有思想的家伙,哎,怎么能这样呢??”2011.03

  我当时非常震惊。惊讶于女儿的理解力和思考的深度。她这么小的年纪,当然不理解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但是却能够发现作为普通的黎民百姓,这样子是非常可悲的


坏了!这孩子理解歪了。可悲的是家长还毫不知情。

老子是圣人啊。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有三宝第一个就是“慈”。一个大慈的圣人会有那样恶毒的心思?道德经不是说了吗“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无私心方能成就
你们那种想法是用凡夫心揣测圣人意。说的不客气点,有些类似用法家的思维来理解道家的语言,完全不对。
现代人脑子里就是邪知邪见太多,真应了老子的那句话“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中还有一句容易被人误解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说的是天地圣人对万事万物平等对待,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毫无情感执著。所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无私照,时无私行。天地对万物有分别心吗?圣人行事效法天地,自然也无分别心。所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如果把这句理解为天地圣人对万物生灵冷酷无情,那符合道德经的思想么?

读经,要提高自己的境界,要达到古圣先贤的心量。一定要贯通全文才能理解。读书要善用其心。

望文生义的话,又不知道闹出多少笑话来。否则错解经典的意思,中了自己的毒,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古时那些奸臣贼子不也是读过圣贤书的?难道是经典把人教坏的?


[ 本帖最后由 青色莲花 于 2011-10-29 21: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0-29 17:48:5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你家的读经故事,感觉这才是我希望的状态,不是读死书,而是学以致用。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思考,收获是最大的。希望你多多记录,我也会常来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0-27 10:40:29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啊。

你们读的老子,是老师要讲解的吗? 还是孩子自己理解的啊?

看来,书读百遍,自有百遍的功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14:07:26 | 只看该作者
[tr][/tr]
读经典的几点“副作用”
  功利的看,我女儿读经以来,“表面上”的变化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识字量大增。读经典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读,几遍,十几遍,这样,陌生的汉字慢慢变得     熟悉,扩大了识字量,直接影响到她日常的阅读。阅读的好处自不必我多言。
第二,她的记忆力明显增强。估计在她一次次的诵读中,她可以自己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       法,这和其他不读经的孩子还是有区别的。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季的一天,语文老师让提前回来预习新课文第三十课《我是谁》,课文很长,要求读三遍。结果女儿读完三遍对我说“妈妈,我差不多可以背过了。”我半信半疑,、和原文只差了几个字。这确实是种很让我吃惊的能力,我想和这一年的背经有一定的联系。
第三,理解力,悟性的提高。大量的背诵积累,反复的复习,让女儿有机会一次比一次深入下去,学着思考,学着领会,触类旁通。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比如,去年流传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马之死》,是文言文,我和女儿一起欣赏,女儿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虽然她还不能正确的解读每一个字,每个词,但她对整句话和全文的把握,从她给我的讲解中,还是让我大吃一惊的。包括其中的人物关系。这也更坚定了我们读经的信心。初中、高中的文言文我想她会比别人更快地进入状态。不止是文言文,对她现在的课堂学习,包括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对课外阅读,知识面的益处都很明显,将来占分比例很高的阅读理解我想也会因此受益。
第四,口头作文水平的提高。目前我们读了《三字经》《弟子规》《老子》《孝经》《大学》《中庸》还有部分《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女儿在平时的聊天讨论中偶尔会引经据典,我就会及时的引导她说:“作文,无非就是用书面语言讲故事,或者发表议论。我们说的这些话都可以直接放到文章里。”我们也会经常练习口头作文。我想只要她多阅读,掌握了写作技巧,再把肚子里的这些经典灵活运用,写作就不难。而且旁征博引,有了深度和广度,文章一定会增色不少。
  《弟子规》云:“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哈哈 ,看我也学会灵活运用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herezhang + 2 + 2 太棒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3:39 , Processed in 0.146308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