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16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当今读经界面临着哪些问题或困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1 12:0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从2008年冬三月就开始潜水在儿教论坛读经专栏的"潜伏者", 昨天注册, 今天冒泡, 这是我在本论坛的处女贴, 希望大家多给鲜花, 少给砖头. 谢谢大家!

从08年1月份开始, 我一直浸润在王老师读经理念中, 屈指算已经3年多, 我读了三年多的经典,也斗胆说说读经界的比较有名气的三大派别。

1)王财贵老师的读经教材以及读经模式.

2)育心经典的读经教材以及读经模式.

3)熊春锦老师的读经教材以及读经模式.

3年多来, 我一直在关注各地读经学堂, 一直在密切关注读经界. 从09年开始, 读经界开始有乱象之争, 三大派别(王老师, 育心老师, 熊老师)已经各成气候.

我最不喜欢看到读经界123派超级粉丝相互掐架, 相互指责, 相互挤兑, 相互冷笑, 相互......

我真诚希望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读经界面临的各种问题或困惑.

1派被人笑话各地学堂收费太贵, 2派被人笑话读经教材太贵, 3派被人笑话读经教材与众不同.

我的困惑之一: 读经界, 你们发心正吗? 读经是好事, 但读经界发心不正的人有很多, 不过, 其他行业也如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fanguoyun + 2 + 2 欢迎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07:28:59 | 只看该作者
古代教育家们------保傅之教,养正于蒙。
中国古代向来注重幼儿教育,自幼儿出生起就注意其道德和知识的成长。所谓“保傅之教”正是指对幼儿的教育。幼儿在七八岁之前,一般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七八岁之后,方“出就外傅”,人“小学”接受教育。古代“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指导原则是“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即当幼儿智慧蒙开之际及时施以正当的教育,或者说,用正当的教育启迪幼儿,使之健康成长。

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张载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养正于蒙”。 张载说:“‘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在其道德教育思想中也提出了“养正于蒙,禁于未发”。二程认为教育要从小抓起,于萌芽处用力

柳宗元认为教育幼儿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长”,即不要妨害其自然成长。四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要按照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施教,使其自然地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07:27:5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来界定读经的大量与小量, 在于孩子的状态与家长的心态.  家长的心态要放平, 孩子的状态才会好.

自然而然读经, 自然而然生活.

这个时代给予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太少了, 如果再不主动让他们亲近我们传统文化的经典, 他们的人生会是多么的贫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08:13:55 | 只看该作者

沧海一滴──略谈读经、教经的体会 湖南娄底师专 贺益德

受一些老先生的影响,又加上自己感兴趣,本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利用大学四年背诵了几十篇古文和一部《唐诗三百》,三十岁以后又背诵了《大学》、《中庸》等经典;这一点皮毛的修养,使我阅读《资治通鉴》等史籍没有了困难,受益极大。
   
     随着阅历的增长,内省的深入,越来越觉得经史上所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与历代圣贤越来越共鸣。这才悟到经典原来是人人心中所本有的东西,只是孔子、老子等圣人代替我们说了出来而已;就如好诗原来是我们心中本有的诗,只是由某一位诗人吟了出来;好歌原来是我们心中本有的歌,只是由某一位歌手唱了出来。
   
    经典千言万语,核心意思是使我们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所谓「不亦悦乎」、「乐以忘忧」、「乐莫大焉」……希望快乐,是一切生命的共同目标;但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放纵私欲的快乐,其结果是快而后痛,有如抽鸦片;另一种是克服私欲的快乐,其结果是痛而后快,有如服良药。经典是要我们获得服良药式的快乐,也就是良心的快乐。
   
    良心是一切经典的源头。《论语》是从孔子的良心里流出来的,《老子》是从老子的良心里流出来的。我们也有良心,但我们的良心往往只有在看小说、看旁人、看电影的时侯才清醒,才分得清是非、善恶、美丑;看自己的时候胡涂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美丑不分、干出无数错事、吞食无穷苦果;这种现象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怎样修养到「当局不迷」呢?这就必须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或电影一样来「旁观」,就是古人所谓的「内省」。内省正确,要用经典来印证;内省错误,要用经典来纠正;因为经典是内省功夫达到究竟成就的人的经验之谈,「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
   
    所以本人对经典充满了信心。一九九三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娄底师专政史系的学生讲《论语》;一九九五年政史系批准我采用《四书集注》作教材,一直使用到2002年;八年里我系有八届学生正正规规背诵了经典,人数约300多人。
   
    一九九八年元月受王财贵教授的启发,开始教自己八岁半的女儿读经。我尝试过督促一个孩子课余读经、组织一批小朋友周末读经、在小学带一个班早晨下午各用十分钟读经等等形式,又把女儿送到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寄读了一个半学期,自己一有机会也在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朋友圈内宣传读经。
   
    这样折腾了一年半时间,1999年下学期就让女儿休了学,与另外两位同学在家专心读经,兼以抄经、练书法,后来又加上读英语、看小说。到今年整整四个年头,中间只补习过二十天数学,并到中学上了半个学期的初一课程。
   
    我为什么采用休学专修的辨法呢?一是不满意现在的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二是不满意学校教材的肤浅、空洞乃至于虚伪;三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太长,挤得读经的时间寥寥无几;四是学校的课程太多,纷心太甚,孩子疲于奔命;五是孩子所读的经典无法和上学生活融成一体。做为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弱小的女儿背着这么一大堆重大隐患而日延月拖,实在是一种无比的折磨,所以就在一片反对之声中豁出去了。
   
    谁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心情,此后一个又一个父亲或母亲挺身而出,亲教子女;其中也有人兼收亲戚朋友的子女而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班;他们是黄凌舢老师、许若萱老师、胡吉欣老师、周红艳老师、潇童老师、童心老师、唐春燕老师、梁启忠老师、罗虹老师、裴文群老师、杨芬老师、林可盈老师、李运良老师、郑鸿老师……加上做得早的李里老师等人,人数就更多了。由于人多,又出现了易子而教的现象。这些老师的孩子都或长或短有一个时期休学在家,主攻中文或英文经典。
   
    以一九七九年到今天的二十四年里,本人经历了自己读经、教大学生读经、教儿童读经三个阶段,有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自得其乐,方可长久。本人青少年时期接触过几位私塾出身的饱学之士,他们聊天时经、史、诗、文随口而出,潇洒自得,其乐陶陶,我就暗地里模仿,发现一篇文章背熟后,的确很快乐;一直背下去,一直很快乐,欲罢不能。后来发现大学生背熟了文章也很快乐,小朋友背熟了文章也很快乐,而且越熟越快乐。毕业后,又把背熟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佳境尽出,又跑出很多新的快乐来。所以谁也没有劝我读经,只是偶然尝到了一点点读经的快乐,就持续了二十多年,可见快乐是最大的动力。
   
    二、以身作则,不令而行。我自己爱读经,也能背一点经,所以劝学生读经的时侯,学生能听得进去;劝女儿读经的时侯,女儿也肯服从。我女儿刚刚休学时,有一对夫妇也把女儿送来了,我问他们:「你们放心吗?」他们说:「正因为是你们自己的女儿休学,我们才放心;我们相信你们总不会害自己的女儿的。」这也是许多家长的共同想法。后来,我舅子、姨子都让孩子休了学。不少其它老师的小班,好像也都是这样形成的。
   
    三、在权力范围内做事,畅行己意,尽职尽责。我孩子在学校时,我曾努力说服学校董事长、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推行读经教育,尤其是劝他们辨专修班;辨周末读经时,努力说服家长们平时督促孩子复习,以免周末上课时一句也背不出;在娄底师专未开读经课之前,我搞了不少义务讲座鼓励大学生读经。以上种种努力,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追究原因,是他们都不归我管;如果他们不听我的话,一点风险也没有,所以一个都不听。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一个领导当天下了台,他当天说话就不灵了。可是我自己读经,系里授权我教学生读经,以及在家里全权负责教几个孩子读经,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就达到什么效果,只要不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因为我有权管理自己、管理学生、管理孩子。我让孩子休学,就是要把她从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权力范围内转移到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没有这一步,我对孩子的读经计划根本无法实行。
   
    四、对有兴趣的人宣传,听与不听,任其自然。宣传与教学大不一样,教学是要对家长和孩子承担责任的,所以必须配备相应的权和利,才能进行;宣传是只要有人想听就可以开始;宣传完了别人执不执行,可以一概不管,也管不着。一个人有兴趣,就向一个人宣传;一群人有兴趣,就向一群人宣传;一个班主任有兴趣,就乘便向一个班级宣传;一个校长有兴趣,就乘便向一个学校宣传,随缘而行,随缘而止。在宣传过程中,也许一万个听众只有一两个真正行动起来的,这就没有白费力气了。
   
    五、父母之爱,无坚不摧。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家三口缆车游山,到半途车出了故障,从空中掉下山谷。就在缆车从空中下落的这一极短时间内,父母迅速把孩子托在上面;很快缆车就撞碎在地面上,父母都摔死了,只有孩子还活着。这就是深不见底的父母之爱,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古代政府都把儿童教育的责任交给天下父母去承担,就是藉助这一股势不可挡的伟大力量。现在的教育却把这一股伟大力量闲置在一边,由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来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父母们的爱无处发泄,就拼命给孩子买肯德基、麦当劳。现在美国孩子在家自学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九九九年就达一百七十万;这其实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几千年来一贯的做法;我们推广儿童读经,如果也像老祖宗或美国人一样凭借父母之爱的威力,那就无坚不摧了。本人努力于儿童读经教育,事实上是自己的女儿引起的;不少老师推广工作做得很深入,也都是自己的儿女引起的;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把范围扩大了。如果「唤起父母千百万」,读经风气就会自然形成;因为父母们真正懂得经典的好处后,如果自己的儿女读不到、读不多、读不深,就成了他们最大的痛苦;他们会克服最大的困难、付出最大的代价让儿女得到这么一份最好的东西。


要搞好儿童经典教学,第一要理解儿童,第二要理解经典。
   
    儿童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模仿;他们的学习是不知所以然地模仿父母、模仿老师、模仿同学;所以只热爱经典的父母和热爱经典的老师一起营造一个学习经典的环境,孩子也就不知所以然地成就了,不必要啰啰唆唆地耳提面命;因此父母和老师的工作只有三项:1. 以身作则;2. 切断孩子的不良影响源;3. 开发孩子的良性影响源。
   
    一部经典从开始读诵到最终运用,至少有六步工作要做:一、熟读字音;二、熟识字形;三、熟解字义(训诂);四、通达全经义理(哲学体系);五、熟悉历史验证;六、学会灵活运用。所以彻底熟悉一部经典,包括字音熟、字形熟、字义熟、哲学体系熟、历史验证熟、灵活运用熟。能够背诵经文,仅仅是第一步的字音熟,也就是说只完成了录音的任务;直到每一个字都识熟了,就又完成了摄影的任务;等到每一义都通通明了之后,一部经的字音、字形、字义才开始组合成为一个有机体,这才算打下了基础。孩子有了这一基础,就可以自由阅读、自由研究;今后的路只须向过来人问问方向,而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一直走下去。所以儿童读经的任务,是要使儿童有步骤地达到字音熟、字形熟、字义熟,也就是背熟、识熟、解熟。下面一一略加说明:
   
    一、背熟。一部大经,使孩子在快快乐乐、不知不觉中流利地从头背到尾,这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教学艺术。需要做到下列几点:
        1.有水平相近的读经伙伴。
        2.划分最基本的小段。小到什么样程度呢?如果一个小段,第一天读三十遍可以达到不结巴,第二天读三十遍可以达到很流利,第三天读三十遍可以勉强背诵,第四天读三十遍可以流利背诵,这个小段就是合适的。
        3. 预习三天,到第四再背,至少背十遍。
        4. 两个小段背熟了,就合并成一个中段,加读加背遍数;两个中段背熟了,再合并成一个大段,加读加背遍数……一直到把全经一口气流利背完。
        5. 可以不假思索地大段背诵了,再背下去就会「油」──含混;可以进行慢背比赛、随意抽背比赛、一人领读众人跟读……加以对治。
   
    二、识熟。可用《三字经》、《千字文》做识字教材;背熟之后一字一字抄写;抄写若干遍,即默写;又一字一字查字典、组词(也就是把字典上该字的词组抄下来并顺便了解其意思)。有了这一样基础,读其它经典的时候生字就会大大减少;剩下的生字也用同样的办法识熟它。还要扎实教好偏旁部首和笔顺。
   
    三、解熟。年纪稍大,又背熟、识熟之后,讲解就很容易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紧扣字面,力求精确;
        2. 每一个、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放过;
        3. 重点讲本义,少讲引申义;
        4. 老师一句一句讲解,学生一句一句记录;
        5. 学生多次向老师复讲;
        6. 老师多次抽查字、词、句、段的意思;或者讲出一句白话意思让学生恢复为文,如此反复练习,达到文言白话可以自由转换的程度;
        7.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布置一些未讲的文章让学生看注释、查字典自学,然后到老师面前复讲。
   
    背、认、解(训诂)是技术性的工作,比较固定和严谨,所以儿童可以把握。再往下是通达全经义理、熟悉历史验证、学会灵活运用;这就「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与个人悟性的高低关系极大,也与师友的启迪关系极大。略略说明如下:
   
    一、通达义理。一部经典有它的根本宗旨,也就是「一以贯之」的那个「一」;只要音、形、义熟了,不断地回味咀嚼全部经文,根本宗旨就会渐渐清晰,这就是「以经解经」。随着一个人悟性的高低、学养的贫富、阅历的多寡,所见会有精粗深浅广狭种种不同,好像横看成岭侧成峰,然而又万变不离其宗。诸葛亮看书「好观其大略」,就是善于把握根本宗旨。通达大略的人会很高明,在万变不穷的事态中能够一下子抓到要害。
   
    二、熟悉历史。历史是古人在人生实践中尊从经典或违背经典的种种过程的记录,最重要的史书有《左传》、《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等等。读经之后读史,叫做「经史合参」。古人运用经典,有巧妙的活用、恰当的确用、善意的正用、远见的深用、死板的呆用、无知的误用、恶意的歪用、短视的浅用……用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总而言之,越与经典的精神相应,就越成功;反之,越与经典的精神违背,就越失败。「经史合参」,经典就不会变成空洞的教条,这是经世致用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经史合参」的火候到了,一个人就会很正大精明,一切妖魔鬼怪都难逃其锐利的洞鉴。
   
    三、灵活运用。经典来源于人类的良心;所以善学经典的人是使自己良心发现;善教经典的人是使别人良心发现。《大学》的所谓「明明德」就是「明」良心,「明明德于天下」就是使天下都「明」良心,所以良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总机关。如果普天之下人人都说良心话、做良心事、吃良心饭,就是太平盛世到来了。
   
    良心是天下古今一体的,所以良心一明,就天下归心;良心一昧,就众叛亲离;因此做人耍诡计是最大的愚蠢;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一切凭良心,因为良心最不辜负人;凭良心经商,生意一定好;凭良心办厂,产品一定俏;凭良心写作,文章一定棒;凭良心教学,效果一定佳……。
   
    救世先求己,救己先救心。让我们都好好修养自己的良心吧,只要自己动念说话、做事都是良心的流露,用不着我们去说教,别人早就感动了;而感动别人才是真正的救世。

2003年8月13日写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0:49:3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说其它派别的是非.

我来说说我自己理解和实践的王财贵老师读经理念.

07年底, 我无意中知道了王财贵老师读经理念, 立马网购了绍南文化的教材, 08年1月9日就收到教材了, 随后我又网购了2次, 送给自家的侄女.

我的读经日记写在三七论坛的养正轩里.

王老师读经这一派走的读经学堂和家庭私塾的路子, 一路走来非议最多. 质疑的声音无非就是寄宿和大量读经的弊端.

我是反对15岁以下孩子寄宿的, 但不反对大量读经.

大家对大量读经理解各异, 我理解的大量读经是多读+熟读.

我知道这个论坛的各路辩才高手很多, 我不喜欢生吞活剥地或长篇大论地来理论别人的观点, 如果您是这样的人才, 请您绕路远行.

我欢迎哪些朴实地写出自己感悟的读经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5-23 14:39: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5-23 14:2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得一 的帖子

呵呵,“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如何判断“是否适合自己”,还得看判断者以什么样的标准判断了,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标准才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3:33: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我又发现了4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5-23 13:29:09 | 只看该作者
3派不了解,1派,2派了解一些,觉得2派的教材实在是太贵了,只不过2派的宣传工作做的很好,有很多人对2派可能已经走火入魔了,可悲啊!1派我觉得教材和模式都很好,值得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5-23 13:09: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03:22 , Processed in 0.082184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