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386|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读经典的家长敲敲警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9 10:3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1-6-6 19: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4 cuty 的帖子

.

.
提两个问题,让你好好的发挥一下见解:

1、无论三七先生与大量读经是否相应【注1】,先说说你自己以及你小孩是怎么相应的,OK?
2、古往今来关于【大量读经】的实际案例,不要【万亿】,只要史据确凿地列举十个,让我们学习研究。

大家鼓掌欢迎。

-----------------------------------------------------------------------------------------------------------------------------------------------------

注1】:

这位 cuty 先生的帖子,来自三七论坛的原帖【儿童读经教育欲走向何方?】之六十一楼跟帖,原作者是天津清羽。当时,三七先生在原帖的七十一楼七十二楼 以及 七十四楼 分三次回帖,进行了必要的说明。现简略引用如下:

天津清羽说,【这个孩子是没读经之前已经患有此种疾病】。
三七生回答:【已经与当事人父母(几次)验证了】,而且,【这个孩子在去南方之前我就见过,当时看上去很正常,在过去的几次拜访期间,因为知道在下对中医稍有见解,孩子的父母也曾多次就其他亲属的身体问题下问于在下】。

孩子母亲说,【年初见到孩子的时候还很正常,孩子刚被两个老师送回来时,还没有立即看出孩子出了这样的问题】。
孩子父亲说:天津清羽的说法【“简直是开玩笑”,孩子的身体一直很好,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天津清羽说:【连三七生这样久仰的先生,也来反对大量读经】。
三七生回答:【我本人从来没有反对过读经,而且一向提倡依止经典。此文只是记录了一下所见所闻,并未表示要打倒什么。拿出这样一个例子,是想找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希望避免继续出现类似的问题】。


鸟案:相关详细情形,诸位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移步三七作壁上观。我在本帖的 六十楼 曾经说过,【不当的言行】是招祸的根源。天津清羽是一例,这位 cuty 先生又是一例。试问,转帖有这么转的吗?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6-6 21: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1-6-6 19:0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3 新叶 的帖子

佩服,佩服

我做您啦啦队吧,专门为您喝彩,组团就取名叫【叶喝啦啦】,怎么样?听起来很像皇族正统,字数上也足以与【财迷】【花粉】相媲美——关键是我有组团的号召力,无论是读经的不读经,票友级的专家级的,我都能拉得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1-6-6 18:44:4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贴子的跟贴中发现有一说法哦:
   我已通过其他渠道大略知道此事的一些缘由了,果然不出所料:
第一,这个孩子是十三岁后才读经的;
第二,这个孩子是没读经之前已经患有此种疾病;这点可以请发帖的人转给三七先生看一下,可以直接找当事人的父母验证再发帖不迟,马上就明白此事发生之原委了。
第三,这位三七网发帖的先生一直对大量读经老实读经的理念不相应,而且是有反感的,所以刚看到问题就急急表态以示自己顾虑的一贯之正确性,并没有做仔细的调查询问。
第四,他说的办学者和她爱人,一打听,原来我们都很熟悉,发帖子的倒未必熟悉他们,呵呵还是那句话,别人的嘴长在别人身上,自己的脑袋可是长在自己身上,本来一句玩笑话都能越传越离谱,哎~~~!
这算什么反面例子,是个对自己情绪意见固执,自己欺骗自己,“精心”编织出来的反面例子。如此而已
古往今来大量读经从皇室到平民,从宗教徒到凡夫俗子,正常的例证何止万亿,只要是本就正常的孩子,如是之因如是之果,本就有问题的干嘛就非要归类到大量老实读经呢?这心态实在有失公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学会用事实说话,再学言之在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1-6-6 00:08:31 | 只看该作者
直接去看翻译了,扫描了一遍,奥的演讲核心应该是让孩子们有责任感,而且反复强调的是“你们自己”,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失败,自己的人生,这些应该是基于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己去面对这些。这应该就是和中国教育的最大不同,中国教育里很多孩子是没有“自己”的,因为孩子的家长即我们成人中也没有搞清“自己”是什么,包括我自己。没有“自己”的活着,就很容易放弃自己。国内那些跳楼的孩子们,每年大学里,中学里都有这样的案例,应该是和他们没有“自己”的活着有关吧。

这个应该和轻松快乐不矛盾。


最近看了《学习的艺术》和正在看的《傅雷家书》和《傅雷与傅聪谈音乐》的几本书里,有个很深的感受,教育如果让人没有轻松的心态,没有轻松的环境,那么等同于上了枷锁。即使得到了成功,那也会让成功的人并不是从心里那么热爱自己已经取得成功的事情。而成功并热爱着的一定是从隶属于心的。这些书里所谈到的对这两个成功人帮助最大的老师都是那些让他们感到很放松的老师,而让他们觉得约束,严厉,不以学生的个性为中心的都限制了他们或者有了负面影响。

[ 本帖最后由 新叶 于 2011-6-6 00: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叶喝啦啦,叶喝啦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1-6-5 19:55:54 | 只看该作者
以孩子感觉【轻松快乐】为前提?可能是教育的观念很大的差异所在。

古人讲“学海无涯苦作舟”,也有对联“怕苦累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他处”。这是很多家长和教师要绝对批判。

我们看看很多人心目中教育以轻松愉快,兴趣导向的美国的总统奥巴马在新年开学演讲。

原文
http://www.51edu.com/chuguo/news/2444544.html

中文翻译
http://wenku.baidu.com/view/894cbbb9fd0a79563c1e729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1-6-5 18:27: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paisley</i> 于 2011/5/27 00:27 发表

难怪读经教育如此简单啊。。。

...



【读经】的确是非常简单的,让小孩子轻轻松松地【读】就是了, 至于
选择经文、时间长短、是否背诵、有无任务、诵读方式、辅助资料 ... 等等...一切【策略设施】皆以【轻松欢快】为前提——就这么简单。

看起来就这么简单... ...

不过,具体操作起来好像并不怎么简单——不仅【不简单】,而且【很艰难】。
【读经】很简单,【教育】不简单。


以孩子感觉【轻松快乐】为前提? 这种观点很值得怀疑。 通常,人们会以为这有纵容孩子的嫌疑。
被孩子的感觉牵着鼻子走,意味着成年人的【责任妥协】——成年人放弃了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在他们的脑子里,
孩子们爱玩爱闹是一种感觉主义或情绪主义倾向——这与【理性】相比,是肤浅的,是不好的。


这种怀疑可以成立吗?
鸟人留下这个线索,作为端午节送给各位家长和老师的礼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1-6-5 17:3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新叶</i> 于 2011/5/26 16:35 发表

养育孩子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作为一位普通妈妈,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不关说是读经,生活中也是很多。虽说平时的日常生活我们是散养着,但涉及到性格,品德,行为习惯不得不说边学边行。田田妈说过,种就有,不种就没有。这话田田妈说是没有错,因为她有这样驾驭“种”的能力和高度,但若我来说来做,就不一定合适,我必须诚实地承认妈妈本身客观存在的差距,妈妈必须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我连我和老公性格上的缺点都担心在生活中对儿子产生负面影响,我何不担心我的教育不当对孩子会造成伤害呢。

...



品格的育成,有人说【种就有,不种就没有】,这句话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 ... 嗯?   
【负责播种】的家长隐然有一种居高临下、自作主张的傲慢,他们远离了【诚实】。 孩子不是耕地,孩子自己就是种子,就是生命。


我们在这里谈论的【诚实】仍是肤浅的,世俗的,这里说来话长,然而,真正的教育从这里才可以开始,才刚刚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1-5-27 00:2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5-26 00:04 发表
王教授受到的很多不公正的批评,实际上是这些弟子们不恰当的言论招致的。我亲眼看见的很多例子表明,这些弟子们并非不愿意上进,并非恶意攻击,他们主要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自己,不入,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不【诚】。其实,深入了解自己,就等于在【具体地】了解【成德之教心性之学】,儒家学问的根本,全在这里。那些表面上说得很清楚的【词汇】可以放在工夫上路之后,再去研究也不迟,不然,你根本没办法恰当把握那些词汇到底是什么概念。这个学习次序是绝不能颠倒的,颠倒了会很害人的。

老夫子当年从不轻许人以【仁】,王教授却像赠书似的乐于授记,这只怕是不慎重的。因材施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读牟宗三的。牟先生的文字固然精妙谛当,可文字与体认毕竟隔了一大截,此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孤拔险峻之事,有几人不是万死千难中悟得,岂可坦然明白便知?所以,我说牟先生的学问就如同阳明先生良知显学一样,有很大的流弊。真要是能相应,学到了固然好,然而,毕竟大多都是学不到的。学不到很麻烦,工夫又没工夫,学识又没学识,画虎不成反类犬,只剩下一张嘴搬弄几个名相,好为人师到处惹人厌。


正是这样。

“只剩下一张嘴搬弄几个名相”“好为人师”,这种人实在太多了。那个本质,还是从盲从、威压、歧视、懦弱、虚伪的教育与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盲从、威压、歧视、懦弱、虚伪的本质,不忍痛直面自己去掉那些污秽,却想着花点力气披上一件绣满金玉良言睿思哲语的袍子,然后便以为自己真成了金玉之质了。

难怪读经教育如此简单啊,大家都发狠努力背书,尽快把袍子披上,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1-5-26 21:12:47 | 只看该作者
天高任鸟飞 2011-5-26 18:19 威望 +10 只怕是跑了
天高任鸟飞 2011-5-26 18:19 金钱 +10 只怕是跑了

还真是跑了,当年还是俺置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2:05 , Processed in 0.114647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