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18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摘录】克里希那穆提——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2 11:2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确的教育始自教育者,他必须了解他自己,并且从定性的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它本身是什么,他传授的便是什么。如果他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那么除了他所接受的同样机械化的知识之外,还能教什么呢?因此,问题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和教师;问题在于对教育者加以教育。
  
如果我们教育者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只是以知识填塞与孩子心中,使他通过种种考试,那我们又怎么能够建立起一个新的教育呢?学生在那儿等着受人指导、帮忙;然而如果指导者、帮忙者内心混乱、狭窄、充满了理论学说,是个国家主义者,那么,他的学生自然就和他一模一样了,教育便成了延续混乱和斗争的方式了。
  
如果我们看出这项真理,就会明白——正确地教育我们自己,非常重要。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远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和安全要来得更迫切。
  
对教育者加以教育——就是使他了解自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在某种教育思想体系或某种行动模式中僵化了,我们已将自己纳入某种意识形态、某种宗教,或某种特殊的行为标准中。因此,我们教给孩子的,是想“什么”,而不是“如何”想。而且,父母和教师多半被自己的内心冲突和哀伤所苦。不论贫穷或富有,大多数的父母都全神专注于他们自己的烦恼和困难中。他们并不严肃地关切目前的社会与道德的堕落,而只期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专长,能出人头地。他们为孩子的将来而焦急,渴望孩子因教育而获得安稳的职位,或是幸福的婚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3:44: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医生 于 2010-10-14 12:09 发表
看起来义正词严挺有道理,要不您帮我去跟畜牧站CEO说道说道,让他撤回自己的错误决定。他为了给他小舅子谋份差事,硬是把我下岗了



好啊,你出多少钱请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0-14 12: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传说中的小鸟 的帖子

看起来义正词严挺有道理,要不您帮我去跟畜牧站CEO说道说道,让他撤回自己的错误决定。他为了给他小舅子谋份差事,硬是把我下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9:3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10-10-13 23:52 发表

读经版成为【怎么让孩子去读经】的地方是不是大家就是这么认为的?至少我就是认为这个版就是学习小孩子读经方法和记录读经过程的地方,而不是记录分享我们家长自己成长的地方。paisley也提到亲子阅读版的问题,是不是大家对这个版面该记录、分享和讨论什么东西,存在理解上的不一致呢?

...



他们不反思自己的理解,他们只是忙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9:23: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0-10-13 15:52 发表

边看边想的是,这个高度太高,已经跨越了国界(里面提到国家主义者)
如我般普通的家长和老师真的难以驾驭,我们完全生活在由父辈的遗传和社会的习俗中
改变自己身上的某一个习惯都那么难,而将如此深度上的哲学思考付诸于实践谈何容易。

但这样的书还是一定要读,可以让自己理解很多表面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



【自我改变】涉及【我们理解世界的模式的改变】,我们如何理解世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反应与行动。克氏言下的【正确的教育者】指的就是【顿悟脱缚】之后的新人,其理解世界(包括自我内在世界)的模式发生了根本质变焕然一新,【自由在于起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立道生,一是皆是。

如果我们从反面来理解克氏的思想,即:没有顿悟的人不可能进行【正确的教育】。那么,我们很自然会想到这起点未免太高,悟性毕竟要靠先天禀赋。顺着这种反面的理解,我们进而甚至可以反驳说:难道没有成佛证圣之前,我们就不要教育了吗——某些【大量读经派】就曾经发出过这种质问。

不过请注意,这个质问来自人们对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反面理解】的执着。也就是说,质问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同意你的陈述,他们也不打算承认,在【自己制造的反面理解】之外也许还有其他可能性。基于这种执着,克氏言下的【正确的教育者】被涂上了一层几乎绝望的色彩:古往今来,得证佛圣者几何?现在,这种反面理解模式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环境中,堕落衍生出【仇富情结】这么个怪物。


自由在于起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佛证圣,从【此刻】早已开始,从你意识到读书【可以让自己理解很多表面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这一刻开始。【自我改变】是一个生生不息由跬步而至千里贯穿一生的过程,今天的克氏不是一下子变得这么充满睿智的,他经历了长久-艰苦-勤奋的训练。【自我改变】源自我们理解世界的模式的更新,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决定了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和行动,不同的反应和行动导致了事件的不同结果。

愿不愿意诚实面对自己,决定权在自己手中,不在克氏那里,也不在王教授那里。

[ 本帖最后由 传说中的小鸟 于 2010-10-14 09: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0-13 23:52: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传说中的小鸟 于 2010-10-12 12:17 发表
这个板块最需要的,其实也正是这个板块最稀缺的:自我教育。这里最常见的,是大家都忙着去教育他人——比如鼓吹读经啦,比如教孩子啦——凡此种种,其实只是些表面上似乎很紧急而内里很省力的活儿。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读经板就是讨论【怎么让孩子去读经】的地方,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地使这个板块越来越死气沉沉,令人生厌。



对鸟儿的深刻和尖锐深感佩服。确实如此,教育别人比教育自己方便得多,也便宜得多;可是也是费劲得多,无效得多。

通过读经,越来越觉得自己几十年来欠下的需要读的书太多了,欠下的要做事太多了。现在包里放本书,车里放本书,床头放本书,只要有空,就拿起书来看,可是时间还是太少。儿教网也基本不来了,就是偶尔来一趟,记录一些读经过程中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

读经版成为【怎么让孩子去读经】的地方是不是大家就是这么认为的?至少我就是认为这个版就是学习小孩子读经方法和记录读经过程的地方,而不是记录分享我们家长自己成长的地方。

paisley也提到亲子阅读版的问题,是不是大家对这个版面该记录、分享和讨论什么东西,存在理解上的不一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0-13 16:50:17 | 只看该作者
育人三部曲

为孩子立界限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让你和孩子更贴心

看了这些,也许你不会诵读,看来《朗读手册》,也许你会贴近孩子兴趣来诵读。

诵读(读经)起点很高,好比方与学英语一样,你选童书学英语或者圣经、莎士比亚的,起点不一样,但目的是一个学好这门语音,读经思路应站在学习语言这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10-13 15:52: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传说中的小鸟 于 2010-10-13 14:44 发表
这同时也就显示出【自我教育】是一件永无止境的【心事】,一辈子都要去做。这方面的事做得越多,我们就越了解自己,也越了解【人心】种种情态与反应,也越了解世间事态何以如此,也越了解他人何以如此,这就是通 ...


非常同意。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你说的这种自我教育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探讨。

在鸟的提醒下,今天翻看了《家长和老师》,看得过程总被孩子打断,而等他睡着了又想来上网(看来没时间也是借口)。
边看边想的是,这个高度太高,已经跨越了国界(里面提到国家主义者)
如我般普通的家长和老师真的难以驾驭,我们完全生活在由父辈的遗传和社会的习俗中
改变自己身上的某一个习惯都那么难,而将如此深度上的哲学思考付诸于实践谈何容易。

但这样的书还是一定要读,可以让自己理解很多表面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44:16 | 只看该作者
这同时也就显示出【自我教育】是一件永无止境的【心事】,一辈子都要去做。这方面的事做得越多,我们就越了解自己,也越了解【人心】种种情态与反应,也越了解世间事态何以如此,也越了解他人何以如此,这就是通达人情世故。教育他人就是影响他人,在人的社会,你不可能不影响他人,你实际上有无可穷尽的机会和方法去影响他人。

[ 本帖最后由 传说中的小鸟 于 2010-10-13 14: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38:28 | 只看该作者
【自我教育】最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儿,因为【自我教育】几乎等于【改变自我】,这首先意味着你必须【往内注视】,这样才有可能经历【自我否定】,没有自我否定就不可能发生【自我改变】。而不幸的是,我们总是习惯于【往外看】——【习惯】是一个欲罢不能不由自主的状态,因为生理与心理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双重依赖。很早以前我就说过,习惯的力量大于一切。错误的习惯,其危害性远远大于毒瘾。

只有一个习惯是正确的,那就是随时觉察自己的内在动向——这种觉照意味着我们时刻在消除【习惯性反应】。换句话说,最好的习惯,就是没有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8 01:18 , Processed in 0.08486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