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1336|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转帖】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 By 童喜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1 09:5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这个帖子,是在好妈妈网。好网也是俺常去的一个网,正如儿教是俺经常驻足的大本营。比较起来,两个网站都是极为重视阅读——不同的是好网重中文阅读,而儿教重英文阅读。好网的亲子阅读版好比儿教的儿童英语版,都是高人牛人很多,热的发烫的帖子很多,真知灼见很多。。。跑题了,打住,下面转帖童喜喜的这篇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但觉得是好文,就擅自一下,个别请勿转载的地方作了处理,希望能够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8-18 15:44:24 | 只看该作者
再者批评下楼主,对原文作者的不尊重。
文中某些片段,因不是作者原著,也未经原著者许可,在发帖时要求勿予转载。这些片段往往不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删除不会影响全文意识的表达。楼主推荐并转载此文,说明楼主至少是全文阅读过的,可为何对此要求视而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8-18 15:32:24 | 只看该作者
一看作者名字就知道是教育在线的文章。看来这个论坛对于长篇大论没什么兴趣,本想从那边转几篇专业研究者的写的文章过来也只好作罢。虽然对我我而言,读后形成了颠覆性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7-22 09:39:21 | 只看该作者
很长很长

我还只看了一半不到


觉得不愿意看得很快,看一部分就想想一想,想我自己的童年,想我自己小时侯的阅读,想我孩子的现在,想我对他期许的未来


好孩子网我以前也经常上,最近上得少了.孩子大了,进入了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做父母的很多愿望就变得不堪一击,我也渐渐有点不愿意面对那些曾经带给我热情与激动的网站,就象不愿意面对自己对现实的一点点的妥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7-21 17:45: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版转贴,有幸了解精彩的见解,这也有助于自己思索,很多观点都引起共鸣,更经作者的文笔梳理就深入到心里去了。谢谢分享的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0-7-21 16:5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0-7-21 15:34:18 | 只看该作者
你好楼主,能发一好妈妈网的地址吗?俺也去转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7-21 10:53:5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现在我家小雪(一年级)的中文阅读偏重国外译作,实在是不得已为之。一是国内没有众多适合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二是以说教类作品居多,一本正经或者假正经,无法满足孩子旺盛的阅读欲。虽然现在国内的儿童作品比以前多,但与国外的作品比起来,相距甚远。国外作品可以明显看出作品适合的年龄段,大多在插图等方面比较精美,内容生动,贴近儿童生活。一直期待孩子能更快过渡到纯文字作品,但是看来看去还是译作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10 + 10 我很赞同。国内童书创作也在起步中。。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7-21 10:49:2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了。许多观点非常切中要害,对我们这些实践中家长很有裨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0:48:29 | 只看该作者
引导孩子从阅读到思考(中)


乱写乱画:

这一条,突出一个“乱”字,“杂乱无章”之意。

大人、尤其是老师,对孩子阅读常常会要求写读后感。写读后感的确有效。但读后感准确地说,更多是展示思考的结果,而不是促进、激发思考的方式。

绝大多数孩子,基本都把写读后感视为畏途。有很多孩子说自己喜欢一本书的原因,可以说得滔滔不绝,甚至可以说得很精彩。但要孩子写读后感,马上就显得干巴巴。

所以很多孩子写读后感时,不是写自己的感受,而是在网上搜索、在书上的推荐语里摘抄,大段引用别人的话——这,其实就走向了思考的反面。



我们大人回想自己的阅读,也会发现:我们平日里大量的思考,其实是零乱的、琐屑的。只有到围绕某件事进行分析时,这些思考才会从点滴汇聚起来,才会串出一个链条,形成自己的意见。

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写”是“说”的升级版。写下思考比说出思考,要求的能力更高、对促进思考也更有效。《傅雷家书》中傅雷强调儿子傅聪应该多写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原话我不记得,大意就是:写,就是对思考的梳理过程。落到笔下的思考,自己的印象会更深刻。

因此“乱写乱画”,就在“说”和“写”之间搭一座桥。



具体做法很简单:

对年龄小的孩子,不妨乱画——这个做法,来自于新教育的“读写绘”研究。就是阅读后、听完故事后,孩子随意把感兴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内容可以是故事里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完整的故事,还可以是给故事接龙。

必须强调:万万不可嘲笑孩子画得不好。

和传统学画的临摹不同,这里的画,更多是表达思考的手段。大人如果细心研究会发现,孩子把对图书的思考,甚至会用不同颜色表现出来。

说句题外话: 临摹,是学绘画的一种古老方式。这种方式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如今的绘画班很多只用这一种办法教学,就特别显出它的缺陷——往往容易落入巢穴,千篇一律,并不能真正让孩子张扬自己生命的灵性。



对年龄较大的孩子,阅读时要求在书的旁边信笔写下批注、划下感兴趣的句子。批注写得不用很多,就那么短短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行。感兴趣的、划过的句子,不妨在读完之后再重新回味一遍。

为了提高孩子批注的兴趣,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每本书都是一样的。只有做过批注的书,才是惟独属于你的书啊!

当然,这里的书,必须是自己的藏书。如果是图书馆借的书,不妨为孩子准备个摘抄本。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摘录,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把要批注的想法写到本子上。显然,这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



用这“乱写乱画”的“零乱”,让孩子从点滴、细微处积累思考,让孩子读后有感、记录零碎感受,最后的方向,是从杂乱无章走向出口成章、下笔成章。



倒背如流:

孩子的记忆力超好——这点大家都有共识。

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正是建立在这一点基础上,形成了他提倡的“国学教育”。

个人认为:国学教育是必要的,但绝不等同于读经。把“经”让孩子背会,让孩子在成长中反刍、消化、运用,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现在的环境,不是能让孩子纯粹去反刍、消化、运用“经”的时代,而是更需要孩子在鉴别东西方文化中吸收、运用的时代。

所以,我觉得这条值得解释的是背诵的内容:背诵是必要的。但与其整本背“经”,不如有取舍地为孩子选出一些“经”中的内容,同时把精力更多放在真正值得背诵的内容——诗词上。



中国诗词是柔软的经。从接受的难易来说,那些以文学方式传承的传统密码,更易被孩子理解、从而接受。从使用的角度来说,那些华美的辞章,也会更多用到孩子的表达中。

如此推广开去,那些优秀童书中感动孩子的部分,不妨也让孩子背背。



为了让孩子乐于背诵,有一些小诀窍

比如,开始时,其实不用强调要背,就说让孩子熟读几遍。

比如,不妨大人和孩子搞场背诵比赛,大人肯定背不过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

比如,老师要求孩子背诵是关系到考试,字词都必须清楚。但父母要求孩子背诵时,不必那么苛刻。尤其是童书、小说中的内容,基本背诵就行,不用像诗词那样苛求于每个字词的准确。

比如,如果能让孩子理解内容,更有助于孩子背诵。这里说的理解,不是老师要求学生的那种词句明晰、主题明确,而是让孩子基本明白要背诵的这些说的大概是什么。

比如,有个妈妈在女儿读中学、背诵的时间更少时,她是用录音机把值得背诵的内容录下来,在家里反复播放。时间长了,女儿也就熟极如流了~

比如,不妨边游戏边背诵。记得我弟弟4岁时,我让他背《登鹳雀楼》,他读过好几遍也没背下。我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根据诗词内容来表演。

白日依山尽:手指远方做下山的滑下动作。

黄河入海流:做出波涛一浪一浪向前;

欲穷千里目:做出孙悟空眺望的姿势;

更上一层楼:放下孙悟空的手势,做出上楼的动作。

我一边表演,一边说着这些诗句。弟弟哈哈大笑,神速地背会了。

让我有点惊异的是:不知弟弟是年龄大了恰好从此开窍,还是觉得诗词原来讲的也是故事很好玩,从那以后,他对背诵诗词这种事,不再那么反感了。



在阅读中,我个人的感受是:绝大部分,是默读(完全不出声,眼睛滑过文字);有时候,会默诵(嘴巴不出声,其实在念);还有时候,忍不住大声读出来。往往这些忍不住大声读出来的内容,是最触动我的内容。

思考,就是反刍这些触动。如果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光,背诵一些内容,把这些触动自己的文字记下来,就是在积累思考所需的原材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heodore + 2 + 2 谢谢分享的好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7 00:15 , Processed in 0.106087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