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291|回复: 1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笑可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09年11月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8 19:4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到儿教论坛整整十天,先前只在读经专栏发了帖子(因为目前的条件所限,只有听读经典和带她到外面玩这两项活动),有空就翻看论坛里的精华帖子,看别人的早教理念和实践,越看越有“秋水之见沧海”的感觉,觉得自己原来颇有点沾沾自喜的所谓早教,在真正的大家面前简直不值一提;而自己所谓的“用心”,和很多妈妈比起来,也无非比“放羊“稍强一点点而已。
        尤其是,在笑笑出生之前就大发宏愿要每天记的宝宝日记,实践中变成了周记,再慢慢变成“月记”。看有些妈妈记载的孩子的可爱瞬间,而回想我的孩子,点点滴滴也是那么可爱。可是这些瞬间若不及时记录下来,多少年后再回想,还能剩下多少呢?悚然而惊。

        我家小宝贝,生于2009年11月4号。生来活跃,十来天时就被逗得时而眼睛弯弯嘴角翘翘地笑,故名“笑笑”。回家以后传一张24天时候照的相片

        准备开小楼后才发现,论坛里已经有个非常有名的“笑笑”了,笑笑妈是很多妈妈的“偶像”呢,她的教子非常成功。既是重名,岂可让人专美于前?
        不过,看过她的一篇成长日记后才发现,人家的成功真不是偶然的。只看笑妈付出的努力,就不是我这个小笑妈所能比的。不过,人与人不同,家与家也不同,也许我的“无为而治”更适合自己的情况,也更适合我家笑笑呢?


[ 本帖最后由 我是花园 于 2012-4-10 20: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7 金币 +37 收起 理由
胡卓悦 + 2 + 2 学习一下。
menghuan + 10 + 10 欢迎小宝贝!
青春已过 + 25 + 25 欢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4:19:06 | 只看该作者
热评:谁让孩子有了颗“玻璃心”?
    首先是家长为人父母之初就没有摆好孩子的位置。孩子从小在家里就有特殊的地位,凡事大家都看孩子的脸色行事。
    其次,家长也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父母生了孩子,并不意味着就要对孩子的大事小事包干到底,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唯命是从。家长一开始就要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孩子还会那么蛮横、无理吗?
    因此在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接受批评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过多的关爱,让孩子们失去了接受挫折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4:16:44 | 只看该作者
买的水果,笑笑每次拿时,准定都是拿两个,给我一个,她自己一个。如果只有一个的话,她就让我分开。
    而且喜欢自说自话:“小宝不也是好孩子么,就和孔融一样!孔融让梨,小宝让苹果!“(或者说“香蕉、饼干等”,当时拿什么就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4:09:19 | 只看该作者
《婴儿画报 乐悠悠摇篮书库》里,读《稻草人》,读到“夏天,天气非常热,稻草人给老爷爷摇扇子。”
    笑笑说:“妈妈热的时候,小宝给妈妈摇扇子;小宝热的时候呢,妈妈给小宝摇扇子。”

    一天在公园玩,没风挺热的。我在亭子里坐着,笑笑跑着玩。一会儿她拿了一把医院做广告那种扇子回来,呼呼地给我扇起来。自己说:“妈妈热,出了好多汗,小宝给妈妈扇扇。小宝真是个好孩子呀!”
    一会儿另一位妈妈过来,说:“你这孩子,找我要扇子,原来是给妈妈扇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3:58:46 | 只看该作者
做妈妈的,幸福感常常来自孩子。
     小宝最爱吃葡萄,但前段时间上火,隔了好些天没买。昨天买了一小串,吃了一多半,我收起来了。
     今早拿出来,跟她说:“只能吃五个。”她就自己数了五个拿出来吃。
     吃玩了,问她:“还吃不吃了?”
     小宝说:“不吃了,得给妈妈留一点呀!”
     我正洗衣服,她就一个一个把皮剥好,塞我嘴里。她自己真的再也没吃。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太多了,举不胜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09:51 | 只看该作者
  不论中外,很多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出身在普通家庭,为什么?
  道理其实很简单,正是这些父母正是认为自己没有文化,所以才不会过分地“教育”孩子,从而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他们没有给孩子画上框框,他们所做的,只是充分的陪伴、给予、支持和接纳。

  是的,优秀父母的秘诀就在于——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一个人的痛苦,往往就在于无法成为自己,无法活出自己。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3829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5:56: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非要说穷养还是富养,从某个角度看,不管儿子还是女儿,都还是要“富养”,但这个“富”,指的是陪伴时间的丰富,情绪接纳的丰富,情感认同的丰富。而不是单纯指物质的丰富。

  回到最初的那个例子,其实我当时也想那个妈妈说,一个女孩子,即便物质如何富足,如果在童年,她缺乏了父亲的爱与呵护,那么长大后,一个感情骗子甚至连块面包都不用,也能把她骗走。

    富养有时和钱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在于你是否给予你的女儿足够的关注。女孩在成长时是要比男孩精细很多的,如果你不能令她感到受宠,她很容易敏感自卑,潜伏下自轻自贱的性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5:37:18 | 只看该作者
苏格拉底有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这句话是以人为本的,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多支持、接纳和关爱,但不要去替代孩子成长,或是强行把孩子往自己的模具里塞。
  幼年时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的那一颗颗种子,机缘一旦成熟,它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8:12:54 | 只看该作者
迪斯尼益智拼图书:和维尼一起猜一猜
    六月初开始对拼图感兴趣,半个月内从一点不会到拼6块、9块、12块、16块,都会了。都是她自己每天不断地钻研,每天都试着拼好几次,总时间最少也在一个小时以上。
    之后每天不断拼,都要把每副重复拼几遍。玩了一个月,最近终于把最后25块的拼图也轻松地拼出来了。

    下面买什么样的呢?接着如今她这个痴迷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2:15:28 | 只看该作者
头三年里最重要的事儿:
    首先是强健其体魄(物质基础)   
    其次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习惯、专注、动手习惯、观察与记忆习惯、卫生习惯、自立等等)
    再就是软能力的培养(与人交往、控制情绪等等)。
    在这个阶段,专注于某一方面,必定会有收获,但在大脑应该全面发育的时候,过于刺激某一部分,长久来看,也未必是好的选择。

    想想,以我的不太高的标准来看,笑笑其他方面都还不错  只是“控制情绪”这一块,很需要加强注意。
    这妞,最近尤其“傲娇”,真是“一言不合,泪雨滂沱”。咋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03:21 , Processed in 0.117703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