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7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儿童大学是什么?它在欧洲发展如何?在中国如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9 11:0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个月前开始关注”儿童大学“(children's university)这个在欧洲正火的概念,在中国也搜索了一下,写了几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讨论(大家拍砖呀!你们觉得儿童大学在中国现在的土壤中能发展起来吗?

一。儿童大学是什么?
——————————————————————

前半年与南京苏杰学校的4,5,6年级的60多个孩子们通过邮件沟通了很久,开始我提出的主题是“人小鬼大逛剑桥”,意思是让他们问任何关于剑桥和剑桥大学的问题,然后我根据自己的经历以及在剑桥的网络,帮他们找答案,满足他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奇。一开始活动只是定为两周结束,我发完了最后一期的《人小鬼大逛剑桥——问答精选》之后,通信反而越来越热闹,已经忙碌非凡的家长孩子们还在继续和我保持着联系,而且很多问题都已经慢慢的从剑桥大学本身扩展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大学生活到底是啥样的?

很多次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查看邮件,看看万里之外的小朋友们是不是又提出了一些好玩的新问题。我喝着热巧克力牛奶,嘴里甜,心里更甜。有时我看着那些问题就很想笑,比如:“你们剑桥大学的学生是不是整天都很严肃,从来不玩儿啊?”“是不是每天都要穿黑色学袍?”但也有一些问题让我感到有些难过,比如:“晓扬姐姐,我们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作业,我觉得中国小学生的压力很大!听说美国的小学生放学回家之后根本没有作业。为什么我们这么用功的学习,但我们中国人拿诺贝尔奖的人还这么少呢?”虽然“小学生作业多少”和“拿诺贝尔奖”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这是个只要关注教育的人都会问的问题,也是几乎人人在问了之后都只能摇头叹气的问题,没想到问题的主角儿们——那些本应该每天都开心的笑、把学习当做乐趣的小人们——也开始想了,而且还一针见血的点到了这个问题的最痛处。

嗯,关乎本质的问题在这篇小文中就暂不详细论述啦,不然写一本书都不够!还是来说说为啥那些孩子会对大学那么感兴趣吧~ 在组织活动之前,我没想到孩子们会对大学的兴趣那么浓厚,既然大家这么有热情,我就上网搜索了下“University Children”,看看国外的孩子们对大学会不会也有兴趣,没想到还搜出来一个大话题:儿童大学!(Children’s Unviersity)。下面就是一些基本情况介绍:

儿童大学源于德国,自2002年创办以来,迄今为止在德国已经开办了120所儿童大学,在瑞士和奥地利也有了16所。2008年5月,包括德国、瑞士、奥地利在内的5个欧洲国家聚集在儿童大学的旗帜下,并由欧共体倡议把这种模式推广开来。

2002年,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德国图宾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首所“儿童大学”,图宾根儿童大学的发起者是当地《斯瓦本日报》的两名编辑和图宾根大学的新闻发言人。他们回忆最初的动机时说,孩子们经常会出其不意地向家长提出许多艰深难答的问题,而 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又往往是解答这些问题的权威人士,把孩子们和大学教授拉到一起是他们创办儿童大学的初衷。而课程是用浅显的语言向儿童“大学生”讲解天文、地理、哲学等各科知识。

“儿童大学”逐渐成为大学的品牌,大学以此展示自己,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有些“儿童大学”不仅举办适合孩子的讲座,还将讲座内容集结成书以加深孩子的理 解。三本“儿童大学”书籍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书,并被译为13种语言。第一所儿童大学的创建者——作家乌拉•史多亚那格勒和乌勒里希•延森被授予克里尼国 际图书奖青少年文学奖提名并最终获奖。


小大学生们的大学经历究竟如何呢?我和苏杰孩子们的沟通又有些怎样的好玩对话呢?下次接着说~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7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一尘不染 + 2 学习一下。
jiangying + 25 + 25 欢迎发表论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4-20 08:34:12 | 只看该作者
好奇,探索的精神,在孩子的时候给他们播下一颗种子,总有一天长成一棵大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4-19 19:10:43 | 只看该作者
留个脚印,我也要买来开始研究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4-19 17:00: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对上面提的两本书挺感兴趣,当当买的?俺也去弄两本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1:42:3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看《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和《顶级科学家答儿童问》这两本书,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人看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4-8 09:16:04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去买回来看看,谢谢楼上各位,开拓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1:48:49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很佩服的,就是咱们很多同胞无论到了世界上的哪个国家都会积极学习当地最好东西、然后尝试改进自身的那股子劲头。在英国时曾和爸爸的一个朋友聊得很愉快,她是位很关注孩子教育的专业人士,自己正在充满智慧的培养着一个4岁半就开始读《仲夏夜之梦》的天才小帅哥。她向我推荐咱们这个“儿童教育”,第一个推荐理由就是:“那里的人很多都是身在国外,然后广泛吸取当地的(教育/养育)智慧的人。你知道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喜欢学习的呀!”一句话就让我记住这儿了。

儿童大学这个概念自然没有“逃过”善于学习的中国人的注意。首先是国内出版了《儿童大学》1&2。德国《施瓦本日报》的两位资深编辑,全程跟踪采访了这所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大学,并将教授们的讲稿整理汇集成书,配以德国书籍插图无冕之王克劳斯·恩西卡特的200余幅精美插图,诞生了这套儿童大学系列图书。然后就是国内也开始创办儿童大学,由眼界开阔、心态开放的广州中山大学奋勇尝鲜。下面就说说我对此的一些想法和我的计划。

《儿童大学》那两本书,在国内出版时完全的译作,也就是说没有经过本土化。下面就是《儿童大学》(1)的目录:
为什么植物会生长?授课教授:德国科学最高奖莱布尼茨奖得主,发育遗传学家格德·尤尔根教授
为什么我们会做梦?授课教授:蒂宾根青少年精神病院院长、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家君特·克罗辛斯基教授
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授课教授:德国科学最高奖莱布尼茨奖得主,耳鼻喉科医生、医院院长,医学教授汉斯·彼得·泽内尔
为什么不允许克隆人?授课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发育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娜·尼斯莱因·福尔哈德教授
为什么允许大人比孩子做更多的事情?授课教授:法学家爱德华·匹克教授
为什么希腊雕象是裸体的?授课教授:蒂宾根城堡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贝亭娜·冯·弗蕾塔格·洛林霍夫教授
为什么我是我?授课教授:哲学家曼弗雷德·弗兰克教授
为什么星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授课教授: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克劳斯,沃纳尔教授
蒂宾根儿童大学的教授们
春天,播种希望的季节


前一篇说过,欧洲的儿童大学初衷在于,让孩子能从小体验科学研究和求知的乐趣。如果成长中没有被刻意扼杀,儿童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疑问。看看当当网上家长们对这本书的评论(当然这本书一共只有6条评论,和韩国漫画等书后面几百条的评论相比,还是比较冷场……):“大师跟孩子们的亲切对话,看上去很令人羡慕,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儿童大学的魅力?这本书不同于国内的科普丛书,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是,但说教不生硬不严肃不老套;也不像“神奇校车”系列稍带荒诞天马行空,他自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方法,很自然很自如的就告诉了孩子们许多许多。”“有一些问题比如:我为什么是我之类的问题,不只是孩子,大人们也都能从中获得解答呢。女儿8岁的时候喜欢看其中关于自然的一些问题,现在10岁,对其中的一些简单人文哲学的问题已经非常感兴趣了。希望中国的大学老师也能为孩子做些这样的讲座,出一些这样的书,科学精神从小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

这些评论让我看出,其实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培养思维习惯”,而不是急着塞给孩子很多信息。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答案,是西方教育的一大特点。而更重要的是,那些为孩子引路的教授们自身都是对某个学科充满热爱,并且自己就是拥有很优秀的思维方式。真正的深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只要稍稍学习一下和孩子沟通的技巧,一般都可以做一场成功的讲座。

我认为可以这样说:儿童大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把小孩子领进大学殿堂”的这个行为本身(当然这个开端毋庸置疑的重要无比!),而是在带给他们某个学科的独特魅力,包括思维方式、在这个领域人类还有多少未知等待你们去探索……这让孩子提早看见现在所学知识“长大”后的模样,他们对待它自然会像对“自己长大后究竟会怎样”那样的好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shifachenn + 1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9:46:1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买了,正在看,看完交流~
另外还有一本值得看的书,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4-2 19:29:05 | 只看该作者
买了一本儿童大学的书还没有看,要好好研究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4-2 18:22:13 | 只看该作者
看楼主的贴子真开眼呵,哪时国内也能发展成这样呵,中国的教育比欧美至少落后50年,这些东东不是用硬件堆出来的。观念问题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0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9 21:00 , Processed in 0.081652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