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909|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世活佛也不是大量读经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8: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一世班禅的一天





早晨7时,天刚蒙蒙亮,当我们走进西藏日喀则班禅新宫德青格桑颇章时,楼里已是灯火通明了。开启大门的僧人说,仁布钦(藏语活佛”)在洗漱。
  


7
30晨诵

  15岁的十一世班禅穿着整洁,稚气未褪的脸上睡意仿佛刚刚被洗去。他缓步走进释松赛诺林寝宫的晨诵室,恭敬地面对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行三叩大礼。礼佛毕,到自己的佛座上熟练地结跏趺(这是藏传佛教僧人修习的基本功)——开始轻声诵经。

  


8
30早餐
  晨诵室对面的餐厅里有两张铺着洁白桌布的大餐桌,上面摆放着简单的食品:新鲜纯白的奶渣,牧民爱吃的退”(酥油奶渣糕),糌粑、大米粥、鸡蛋、开花馒头、榨菜等,暖瓶里是又香又热的酥油茶。班禅坐上座,右边是经师江洋嘉措及经师的徒弟,左边依次是班禅的几位侍僧。今早他的父母也来了,坐在班禅的下首处与他共进早餐。

  据身边的僧人介绍说,班禅早餐一般都吃糌粑、喝酥油茶,午餐比较丰富,但他还是最喜欢吃藏式汤包、牛肉包子、扎寺特有的牛肉馅面疙瘩汤及馒头、面条等面食。饭后,班禅与经师、父母等一起到院子里散步。新宫的里院不大,远离街面,满院遍地树草,环境幽静,又无闲杂人员,每个人都很轻松。

  


9
30学经

  一天的学习开始了。教室是一长方形房间,其中一面墙上挂了几幅唐卡,靠门一边的藏柜上摞着一叠叠包裹整齐的经书。经师坐上座,班禅先给经师江洋嘉措恭恭敬敬磕3个头,结跏趺于他的专座上。8位陪读僧人席地而坐于班禅旁边,拿出自己的经书,集体念诵经文,听经师讲解经义。少年班禅仔细聆听,认真思考。

  




10
30学英语

  今天这个时间安排的是学英语,以往还有其他文化课与英语交错开课。十一世班禅的汉语文已经达到小学毕业程度,很快就要进入初中汉语文的学习。现在学的是英语中学教科书第一册。

  英语老师姓许,是一位资深的老教师。课堂上气氛轻松,授课都讲英语。师生互致问候后,老师翻开教科书领读课文、讲解生词……班禅学得津津有味。每当他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时,老师一个劲地说“Good!Good!”脸上露出赞许的微笑。
  许老师说,班禅天资聪明,记忆力非常好,学习主动性很强,求知若渴。目前他已能进行简单对话、朗读并理解课文且发音较准。

  

    学习一般在1130分甚至1230分以后结束,稍事休息后是午餐、午休时间。
  


14
00课余时间

  据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段时间班禅一般用来复习功课、学习电脑知识、阅读科普读物和报纸杂志等。

  班禅分别有一台台式电脑和一台手提电脑,这令他爱不释手,有的汉文、英语作业就在电脑上完成。

  侍僧说:仁布钦喜欢高科技的东西,如电脑、相机、录像机等,只是他的课余时间不多。作为僧人,仁布钦虽然年少,但自律能力很强,所以这些东西有时很长时间都难得摸一下。

  




15
30辩经

  下午的学习内容是辩经,地点在扎什伦布寺的日光殿。

  日光殿不小,但也显得拥挤了点,两边坐满了人,有寺庙各扎仓的高僧大德、前来参加辩经的僧人,还有许多观众。

  辩经是综合检验僧人学经成果的形式之一。辩经的内容是《五藏大法》中《囊珍》一节,班禅是首先提问方,应战方是显宗院的嘎钦洛桑朗杰。

  



    只见班禅整理好袈裟,镇定神情,站在对方面前从容不迫地提问。他时而转身退步琢磨提什么问题、如何难倒对方,时而果断前行击掌提问,时而拖着长音,时而又好像突然袭击……一阵激烈辩经之后,变换位置,班禅作为被问方,提问方换上了嘎钦洛桑扎西。少年班禅端坐在厚厚的坐垫上,面对比自己早进寺庙10多年的僧人,他神情自若,应答自如,毫不怯阵。
  



    经师江洋嘉措介绍,班禅学的经仍属于基础课,以《五藏大法》为主,基础打好了以后再学习其他经书就容易多了。到目前为止,十一世班禅已经接受过700多次灌顶,还在学习因明学。江洋嘉措说,班禅的悟性很高,学习刻苦、认真、努力,思辨能力较强。
  不知不觉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晚饭后仍然是在院子里散步,话题更多的是围绕着下午的辩经展开的。

  




19
30晚自习

  看过电视新闻联播
以后,是学习藏文、练习书法,预习、复习汉文和英文等其他文化课的时间。藏文老师说,班禅的藏文学得很扎实,藏语语法掌握得好,最近他在学习藏文草书,写的字也很规矩,同时还在学习梵文。

  




21
15集体诵经

  这又是一次集体诵经时间,身边的僧人都聚了过来,一直要持续一个小时。

  




22
30就寝

  随着寝宫的灯熄灭,少年班禅,这位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大活佛紧张而充实的一天结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myhoneyqiqi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6-29 14:20:06 | 只看该作者
大量读经本身没问题,但是怎么大量读经就很有问题,如果十年,读个几万字,叫大量,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一天,十小时,就是骗人的鬼把戏,就让说这个话的人,自己读一读,看他能坚持多少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6-28 20:04: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读经不是生活的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0-6-21 14:39:59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的发展在与时俱进,仅仅读经而完全抛弃现代的文化有不妥之处,读经有好处但不可完全迷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0-4-14 12:27:52 | 只看该作者

那6岁多的孩子一天到底读多少时间才合适呀

我的女儿6岁9个月了,现在读《黄帝内经》,《易经》,《中庸》。每天大约要花两小时,是否太多了?请果行老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0-2-25 16:3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9 04:01 发表
这种简单的算术题,人们还是会算的。但算清楚了又如何?
难道就因为活佛没有8小时读经,我就不读吗?

大量读经,需要理由吗?
谁说我没有理由呢?用得着跟你汇报吗?

大量读经利大于弊,需要理由吗?
...

我喜欢这样的鸟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0-2-23 17:35:16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太好了,此乃其知实见,一些大师们真该反思一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6:4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chenyiqun 的帖子

您好,抱歉这么久才回复,邮件里不记得您的这些提问,捞起这个帖,就在这里回复算了。
首先我被您的真诚打动,我的回复也必然要真诚。但我的观点只代表本人,而且也不见得正确,我只能尽力做到如实回答,供您参考。

1,明师难求,我们是否先问自己是否具备求学的条件?
我觉得遇到明师很大程度在于缘分,而不是简单先后次序问题。历史上有很多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潜力何在,但缘分好,遇到明师,他能一眼看透你的根器,并施以适合的引导,以至成才成人。所以佛家云:未结佛果,先结善缘。缘,很重要。当然,缘虽重要,我们也不可忽视自身求学的条件,只是我不认为这个条件是背熟了多少经典。而应该是自己具备求学的诚意以及具备识别明师的能力。心不诚,不堪受教,明师的话也会当作耳旁风;或虽诚意求教,但没有识别明师的能力,也很容易不明不白被忽悠。所以我觉得这两者缺一不可。

其实遇师求学,都是互动的。古人云:见与师齐,可与共学;见过于师,方堪教授。可见古人对待人生的学问非常严肃。婴孩其实不存在遇明师的问题,婴孩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婴孩天性是很受教的,父母要保护孩童这种纯朴心理,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叛逆类型,再把球踢给老师。也不要幻想着不用身心教育,只塞进去经典,然后指望遇到明师,万事大吉。成就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不该是如此简单的筹划。

2,许多读经孩子不理想的状况原因究竟为何?比如读经后有机会就上网等是孩子本身的根器,习气?孩子是否就是不读,在现行体制下也会是这样?是方法不当?是家长将责任都推哦给学校,缺乏必要的用心?是私塾老师用心不够?爱心不够?

孩子读经不理想的原因很复杂,有家长的原因,有老师的原因,有的是教育方法不妥,也有的是爱心不够,唯一就是没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比如您说的根器、习气,如果把原因归结到先天,那就不要谈教育了。先天禀赋只可能限制此生成就的角度和程度的大小,但不能限制他成就光明的人生。

孩子读经几年,还是一有机会就上网打游戏,一离开老师和家长的视线就调皮捣蛋,就这样或那样的偷懒。为什么?因为他是孩子,正常的孩子。我上次举这个例是针对读经对静定的作用提出的。因为有人提出:孩子“玩”的欲望,在人性之浅处,所以很容易激动起来,但如果人生只表现这一层,则近于动物。而静下来学习以后,尽了真正的天性,一个人的满足感是很深沉的,称为幸福感。

这些话看起来很迎合家长对孩子求学状态的期待。但是,谁家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傻“玩”?只表现近于动物的这一层那种玩?现在的孩子是玩得太多还是玩得太少?这个不用回答,我们自问即可。

值得探讨的是:学习是动态,我们把心神收归到学习上才算是专心吧,才算得上静下来吧。那么,孩子玩也是动态,把心神收归到玩算不算静?瓦特专心看着开水冲得壶盖噗噗地跳,他是在玩还是在学习?您学佛,您说说念佛,念头系在佛号上是动还是静?即便我们打坐,身体静下来了,念头却在打架,还是动。假使修到一念不生,那就是定吗?请问此刻主人公何在?再说下去就是口头禅了,呵呵。。。小到个人,大到宇宙,哪有绝对的静,静态只不过是动态的一种缓释。

不说玄乎的东东了,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童年,我们对这个世界非常好奇,我们好学、好问、好探索、好思考,而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非得把我们钉在桌前,一年300天,每天10小时读经。或者作业考试各类培训班一大堆,我们会不会反抗?本来孩子对所有都好奇,而不只是对电脑游戏啊。究竟是谁让孩子那么醉心这玩意?

先不谈体制教育,我们假使孩子能睡足、玩饱再读经,效果会不会更好?懂中医的都知道,睡足对孩子非常重要。父母和老师再好好引导孩子玩,玩泥巴建筑游戏,玩惯性物理游戏,玩团体合作游戏,玩贸易游戏等等,让他们体会到好奇探索自然人文世界奥秘的愉悦,孩子照样能升起幸福感,不是吗?再退一步说,即便是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疯玩,这也是这阶段孩子的自然发散,若不相信,让老人们疯玩试试。

反而这样的孩子,电脑游戏摆在他面前他都不那么感兴趣,毕竟主动探索比机械按键盘要有趣得多。看看西方,学校计算机敞开开放,怎么就那么少孩子有网瘾?而我们如此紧张限制孩子,他们仍旧抗拒不了网络诱惑。问题在哪?事实上,睡足玩饱的孩子再去读经,精神十足,阳气充沛。不需要孩子有意静下来,而是生理上心理上自然会静下来。单靠延长读经时间打造定力,呵,怀让云:“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果行的一点浅见,您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2 + 2 精品文章!
paisley + 2 + 2 我很赞同。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真是精品文章!直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0-2-10 14:16:14 | 只看该作者
执著于一个事情,这个执著本身是不是有问题,相信谁都可以看出来。
     我认为,执著于大量读经,执著于读经,是父母在孩子养育问题上,在父母与孩子关系问题上避重就轻,剑走偏锋,没有触及实质问题,父母应当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0-2-10 09:01:5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可能是忘记了,更可能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少有人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位读经人士,他读中国的,也读西方的,当然,可能读的最多的就是文史哲,大学教授的水平甚至更高,高好多好多啊,他没有什么文凭,但是,赫赫有名,无人不知,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认识他,其实,大家想想,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典型啊,学而习的典型,大量读经的典型,读到死,据研究,去世前八小时,他还在读书。我们琢磨琢磨他,也许,会有好多好多收获
       大量读经,好,不大量读经,也好,不读经,也好
       不读经,好,不大量读经,也好,大量读经,也好
       不大量读经,好,不读经,也好,大量读经,也好
都好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10 09: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7:16 , Processed in 0.08822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