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18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学生的最好方法:赏识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31 22: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face="幼圆"><font color="blue"> 周弘现为国家教科所特聘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    一个父亲,一个老三届毕业曾是工厂普通工人的父亲。一个女儿,一个刚生下不久就双耳全聋的女儿。二十年来两个普通的生命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 女儿小学学习跳了两级;八岁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倒背如流;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二十岁至今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盖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 父亲把培养女儿成才的方法进行总结,创立了“赏识教育法”。十几年来,他在全国各地致力于赏识教育的讲学推广和实验,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孩子从此走向和谐、舒展和快乐成长的道路。 他使一大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从此改变教育观念,学校的校风迅速好转,教育质量直线上升,一批批早慧儿童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运而生。   <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008000"> 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 《<font face="楷体"><font color="red">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英语BBC、日本NHK等近千家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教育成果。由这位父亲主编的关于赏识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著作风靡全国,并已在台湾和日本出版,一场赏识教育的旋风正在全球兴起。     创造这个奇迹的父亲就是周弘,女儿就是周婷婷。   周弘的理想是:竭尽毕生精力,游学神洲大地,让赏识教育走进中国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幼儿园和每一个社区。让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掌握赏识教育的方法,争做最杰出的父母和老师,培养最优秀的孩子和学生。   <font face="楷体"><font color="red"> 周婷婷的理想是:刻苦学习,在美国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聋人事业做出贡献。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p align="center">    <p align="center"> <font color="blue">赏识你的孩子 <p align="center">王伟群 <p align="center">朋友通知我去参加一个研讨会。“你一定得来,我还要介绍你认识一个特别著名的教育专家。”   那天很多专家们到会。后来每个人只能发言5分钟。总算轮到朋友说的那位教育专家了。他叫周弘,来自江苏南京。   5分钟当然说不了什么,但周弘的话饱含激情。后来,我和他长谈了4个小时。   又过了一天,我专程去了南京,为了周弘的理念和实践———赏识教育。 <font color="#0938f7">“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   1980年6月29日,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弘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粉妆玉琢的女儿。爸爸妈妈给女儿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婷婷。   婷婷一岁半,进了厂幼儿园。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周弘,婷婷发高烧,已经送到厂医院了。周弘赶紧跑到医院,看见女儿像疯子似的狂呼乱跳,医生说,刚刚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可能有点疼,过会儿就好了。  一个疗程的针打下来,每打一针,婷婷都会疯狂地哭闹一阵。几天后,女儿的烧终于退了。可是周弘发现,无论怎样大声地呼叫女儿,婷婷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周弘傻了似的,一把抱住女儿,大声地喊着:婷婷!婷婷!婷婷呆愣愣地看着爸爸。   婷婷成了一个聋儿。诊断书中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   “那一刻,天仿佛塌了下来,我恍恍惚惚地抱着女儿回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周弘向我回忆起那一刻时,眼圈又红了,嗓音哽咽。   幼时的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她几乎不会笑。在幼儿园里,总是缩在角落里,谁也不和她玩。想拉屎拉尿却不会表达,常常拉在裤子上。数九寒天,周弘看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心都碎了。   那些日子,电视台在播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每次,周弘都抱着女儿一边看一边落泪。电视看完了,周弘问自己,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也要用最深情的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路开通。   从婷婷3岁开始,周弘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用针灸电疗的办法,试图让女儿复聪。5年中,在耳朵周围的几个最疼痛的穴位,医生给婷婷扎了上万针,那是连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痛,婷婷绝望无助地恸哭……   婷婷终于有了极其微弱的听力。周家人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婷婷开口,哪怕只是最简单的词。傍晚,周弘从婷婷奶奶那里接女儿回家,骑着车,他反反复复地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朵边上喊“灯,灯,灯……”骑40分钟,喊40分钟……   当婷婷终于能含混不清地说鼻子、眼睛、嘴巴等最基本的词时,她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婷婷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想吃饼干了用手比划一个圆,奶奶就知道她的意思了。这样下去,她只能永远是个哑巴。   一天,婷婷午睡起床,习惯地又向奶奶比划了一个圆形。奶奶抱着饼干桶坐在孙女对面,就是不给她吃。   “饼干!婷婷说,饼干。”奶奶想让婷婷开口。   婷婷就是不说,咿咿呀呀地抗议着。   不说就不给吃,奶奶固执地一遍遍重复着“饼干,饼干。”   婷婷大哭,奶奶也跟着掉眼泪。   祖孙俩整整僵持了40多分钟,终于,婷婷的喉咙里滚出两个音:“布…单。”   石破天惊!   奶奶立刻递上一块饼干,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地发出了“布单,布单……”奶奶激动地抱着孙女,一块一块地把饼干塞到孙女手中。   婷婷终于开窍了,她朦胧地意识到用口语交流的意义。半年后,她能说“阿姨再见”这样的完整的句子了。   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差得太远了。周弘又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女儿的眼睛是好的,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说话与识字同步的方法来追赶健全的孩子呢?我开始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婷婷看,她笑我们就写笑,她哭我们就写哭,她说星星我们写星星,她说月亮我们写月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一次,婷婷妈妈出差到外地,我们到车站送行。火车启动的时候,婷婷一面跑一面哭,喊着“妈妈,妈妈”。我立即抓过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依依不舍’。我想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   就这么追赶了两年,婷婷6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够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周弘决定把女儿送到普通小学,而非聋哑学校。他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健全的儿童,和健全人一样有着健康的体魄和思维能力。   婷婷7岁那年,周弘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书的第一段话就让周弘有了触电的感觉: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的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早年留学德国的铃木在回国后,发现日本的教育出了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铃木终于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堪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重要的要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让他们永远充满了自信。   此前,周弘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探索。到这个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6-7 22:40:3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又又一次感觉到孩子是被夸大的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6-7 22:05:33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时间正在专心看并学习周弘老师的讲座,讲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6-5 20:18:0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6-5 14:35:16 | 只看该作者
理念的东西大家一听就会,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地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并且发挥作用才是最主要的。以前我女儿画画,虽然它能做到涂抹均匀,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不尽人意,有一天突然有一个涂的很好,我就夸奖他,结果从这次开始,他就注意每次都涂得特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5-31 09:45: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昨天刚在电视上看到这位父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5-31 08:40: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支持劳动!!鼓励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4-9-29 15:03:19 | 只看该作者
感动之余,更多感慨:父母要立即行动起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科学运用学到的教育方法,和孩子共同成长,要不然永远只能跟在别人身后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9-27 11:12:0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非常的受感动、受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9-24 10:28:4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让人觉得很感动,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2 06:31 , Processed in 0.08131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