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75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孩子老哭,不想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5 09: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家那个孩子今年6岁,小学一年级。但一说到什么事情就哭,比如练琴跟不上节拍器哭,一个曲子老谈不会哭,上学的时候注意力和别的小朋友比,很差,才上了两个月的学,竟然都被请了两次家长了,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12-17 18:49:34 | 只看该作者
我陪孩子的时间还是很多的,基本上常在身边.学习上他写作业不能完全独立完成,以前他表现很好,可近期太反常了,谢谢你给了那么好的宝贵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12-17 14:42:53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或不足。重要的是家长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教育。就像小树的枝杈,需要及时修整,才能成材。就拿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来谈:有的同学放学回家首先写作业,但是完成作业后,能做到会预习明天所学的内容、复习巩固今天所学知识,课余时间多看些课外书籍。多做读书笔记的同学就很少了。还有部分同学回家先看电视或者先玩,还有的极少数不写作业,即使做一部分也是应付。这样就很难保证作业的质量。更谈不上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也掌握不好。以上几种情况都需要家长根据自己孩子在不同问题上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耐心地指导与帮助,并做到持之以恒,我相信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孩子脑子笨,别的孩子先天就比自己的孩子聪明多少。关键是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大部分是有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听讲专心,发言积极,作业一丝不苟,多看书。学习兴趣广泛、学习再刻苦点。相信这样的同学不光今天是优秀的将来一定会更优秀。希望家长:
①把时间送给孩子。
在学习上需要加倍努力的同学的家长能够多抽出时间来经常与孩子交流、耐心的教育,作为家庭中,孩子的学习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事,不能只顾挣钱把孩子耽误了,如果说钱没有挣,以后还可能有机会。但孩子的学习教育忽略了,将成为终身的遗憾。特别是这个时代,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孩子成绩赶不上。失去了学习兴趣,家长再不管不问,那么,到了中学是真的来不及了。
②把你的爱送给孩子 。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每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孩子的缺点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拥抱、鼓励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举个例子:一个孩子挖了一个坑种树,如果认为他挖的好,可以说:你真能干!如果觉得他挖得不好,可以说:你干得不错,已经把坑挖的这么大了,如果能挖得再深再大些,那就更好了。
③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
④给孩子做好一餐早饭。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早上不在家吃早饭,而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一点零食吃。而路边的小摊很不卫生,一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二这一点小吃一会就消化,到中午吃饭学生早就饿坏了,影响上课。问他们怎么不在家吃好了上学?学生的回答是:“妈妈没时间做早餐?”因此,希望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为你的孩子做好早餐。
5
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孩子上学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教育她回家后必须在没家长陪同的情况下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条一条的检查完成,然后把明天需带的课本准备好,在孩子睡觉前,我们再一起检查作业及明天准备情况,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认为可以了,我们家长每天只检查学习情况,明天准备情况就放心的让孩子去做了,锻炼了孩子的自立能力。
6
每天回家讲2-3件在学校自己认为是好的事情及不好的事情
通过听孩子的叙述,即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发现孩子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对孩子的想法加以引导教育,诸如,讲礼貌,团结友爱,要有爱心等等,使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7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家庭环境的和谐对孩子的性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家庭环境好孩子性格好,家长与孩子沟通就好,就可以掌握孩子的想法,因此每个周末我们全家就在一起互相讨论。有一次在谈话中,孩子说:“妈妈,我就怕考试错了,你不高兴。”听了以后,我们认为可能在无形中给了她一定的压力,因此马上对她进行了疏导,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8.
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书听
看了孩子现在的课本,难度及灵活度都很大,有些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因此,每天晚上给她读书听,开阔思路,有利于课堂上掌握知识。
由此可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悉心教导不仅为孩子打开了智慧之窗,还能给他们一个快乐的世界,只要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灵,充分激发孩子的灵性,孩子就一定做得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2-17 13:42:2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孩子近期老哭泣,尤其是在家完全不要人惹,在校时也会大哭,以前是很乖的,很讲理,有点吐,医生说是胃不好,以前生病时表现也很好,他六岁,二年级,与老师沟通也没原因,家中也没原因,我担心他心理有问题,想请心理专家咨询 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9-7 21:08:38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孩子,但是我感觉你的孩子的问题很普遍,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不知道在孩子哭了之后你是怎么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3-11-29 10:31:1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发现一个好软件

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了解多少,我们往往认为我们给孩子的都是我们最好的,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然而孩子是这么认为的吗?其实孩子需要的我们并没有给予!!!
孩子需要良好的秩序,需要良好的习惯,需要良好的品德,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良好的榜样,做家长的审视一下自已,是否具有这些呢,自已没有的怎么给孩子!!!!!自己不去做的让孩子去做,孩子怎么想。
“我们不是希望出什么才”怕是非内心的话吧!!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早已让孩子烦了,我们家长的嘴巴时常告诉他们“应怎样”,“不应怎样”,”现在该做什么了!...."就已体现出来了。我们家长从来就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试问大家在单位谁敢这么说。单位有这样一个人,我怕大家都会讨厌他。(我们的孩子就这样讨厌我们)
孩子注意力差大多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给玩具太多、孩子自己的空间太小、孩子做事经常被打断、家里人员太多...孩子不能专注某件事,使孩子的注意力得不到锻炼的结果。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时时注意孩子,不要给太多玩具,不要太多限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小空间小天地,经常给孩子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孩子扮演角色游戏,让孩子讲全叙一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3-11-28 15:48: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7 20:01:46 | 只看该作者

别学体操

引用:kpddwhb发表于2003-11-27 09:05 AM:
活着,就要活得轻松快乐,请把欢乐还给孩子!只有快乐的孩子,才有可能成功!!
这个虽然是这么说,但细心想来,多半不可能。且不言她现在弹琴老弹不好的事情,我们不是希望出什么才,只是想着给她多有点东西在身上,每天也没打她,骂也是很少骂的,玩让她痛痛快快的玩,这还要怎样,难道是每天让她在课堂上低头玩东西。老师说的什么也不听,每天玩到自己满意了,睡觉。就是快乐的童年吗。考试成绩是中等,课外活动也就是仅仅加了个学琴而已。而且每天晚上都是留出1个小时以上让她好好玩。教育理论,不能千人一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11-27 09:05:26 | 只看该作者

别学体操

活着,就要活得轻松快乐,请把欢乐还给孩子!只有快乐的孩子,才有可能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3-11-25 20:29:55 | 只看该作者

【merrich 如约发布】企鹅家族祝小朋友假日快乐<<成长篇和生活篇.

看看周泓的赏识教育,相信你会对你的孩子有信心的。不是爱因斯坦小学的时候成绩也是不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10:39 , Processed in 0.07979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