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003|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耶鲁大学校长 小贝诺.施密德特:有着十三亿人众的孔孟之乡没有一个教育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1 19:4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 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
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师生“血拼”事件,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这种精神应该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施密德特也深感担忧,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
“文科的计划学术,更是权力对于思考的祸害,这已经将中国学者全部利诱成犬儒,他们只能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施密德特为此嘲笑中国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
他嘲笑说“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由于当前经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困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施密德特对此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他说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对中国大学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施密德特提出了另一种观察问题的眼光,他说“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政权是腐败的,那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样会骇人听闻的腐败”。

他还说“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
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
他提出“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因此,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他甚至说“红色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他说“一些民办教育,基本是靠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42 金币 +47 收起 理由
wpopw + 2 + 2 精品文章!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精品文章!
wanyi77 + 10 + 15 非常好文,谢谢。
Lppbb + 10 + 10 听着不舒服,不过很尖锐。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6-29 09:42:55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10-2 06:24:01 | 只看该作者
邻居从英国回来,谈到那里什么都好,可是还是不愿意让儿子去那里上小学,觉得国内更适合。一是内容学的少,二是见证了不少青少年由于中小学教育的太宽松导致不少问题孩子。 少女妈妈 少男爸爸等。至少国内在这点上还是好很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9-10-2 06:17:09 | 只看该作者

转:耶鲁大学校长,为何批评中国没有教育家?

近来网上流传一文,《有着十三亿人众的孔孟之乡没有一个教育家》,言及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炮轰”中国教育,此文在国内多家网站转载。看过此文,觉得可疑。耶鲁有诸多学报,涉生物、法律、医学、人权多种,唯独不见“耶鲁大学学报”。搜索该大学前校长施密德特,也找不到与中国教育相关的批评。退一步说,即便真有耶鲁大学“学报”,学报上出现针对他国的这种言辞激烈、简单粗暴的批评,恐怕也是稀罕事。

文中不少说法太“内行”了些:比如中国大学的官本位,师生血拼。不像是一个外人在指指点点,更像教育界内部对现实严重不满的人物,假托耶鲁大学前校长之口,写了这篇文章。文中所述现象的存在不假,但一般美国人是看不到这么多的,更不要说妄加评论。因此,除非有人拿出英文原文来推翻这个猜测,证明是我的判断失误问题。即便不是伪造,也无关紧要。关键的一点,是要想有所建设性,那么我们需要对话与踏实努力,而不是这种炮轰和轰动效应。

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能因为不满,就可以不择手段去“炮轰”。这不是真正开展对话的方法。我曾经访谈过美国一教育家罗米佐夫斯基(A lexanderR om iszow ski),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诸多国际组织任顾问,故而曾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工作做事。他发现很多国家教育革新当中,有几个很可怕的综合征,例如“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一朝天子一朝臣,通盘否定前人成果,一代又一代地在重起炉灶。

欧美的教育之所以发展出了完整的体系来,关键一点是一路下来,不断在利用、评估、改进现有成果和长项,故而才有了而今的积淀。中国的教育,要想发生真正的改变,造福于后世,那么不管论者是外国大学校长,还是热心办错事的民间人士,都莫希望通过这种通盘否定的做法,来激起改变。

教育是一复杂的领域,涉及诸多要素。世界各国都有各自面临的问题。我们认为糟糕透顶的中国教育,也非一无是处。我目前正好就在关注这样的争论,注意到海外也有教育界人士重视中国教育的积极一面,如学生比美国刻苦;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扎实。而今美国教育问题重重,美国人在经济危机当中,对自己教育的怀疑,不亚于苏联刚送卫星伴侣号(Sputnik)上天那阵子。目前,美国人如果有心讨论教育,是内忧的居多,商人、电影《两百万分钟》的制片人罗伯特·康普顿(R obert Com pton)花了血本,拍摄中国和印度的中学教育,以及其与美国中学教育的对比。他在电影中表达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说高中阶段同样是学生有大约200万分钟可支配时间,美国的教学过于简单,他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做法更好一些

当然,这也只是他的个人观点。中国教育的毛病确实到处都是,但这些毛病,不是靠一些耸人听闻的说法所能解决的。那篇“耶鲁炮轰”一文提到,而今中国没有了教育家,而民国期间出了诸多教育家。但是要知道,民国的那些教育家不是成天放空炮放出来的。无论是晏阳初办的平民识字,还是叶圣陶办的晓庄师范、“报童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他们都是通过一件一件的实事,在实践当中,成了后世敬仰的教育家。

真正的教育对话,应该是扬长避短,思考在保留这些长处的同时,如何吸收国外在创新、培育自信、敢于探索这些方面的经验。这样的对话,才是有意义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总是耸人听闻的说法,才屡屡引起注意呢?

[ 本帖最后由 chenximother 于 2009-10-2 06: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hi5 + 3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9-27 21:30:24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有人不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9-27 17:59:57 | 只看该作者
听起来不舒服,换个角度想想,也有点道理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9-25 14:48:03 | 只看该作者
托名之作自古皆有,未必没有真知灼见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9-25 07:55:52 | 只看该作者
热心人最好到YALE网站把原文转过来!

[ 本帖最后由 sqshe 于 2009-9-25 08: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9-23 08:49:38 | 只看该作者
深圳市创立南方科技大学的想法由2004年时即已萌生,后于2007年2月确定由市政府全资投入,并于该年5月正式行文报广东省政府。9月,省政府发文提请教育部批准深圳市筹建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由市政府全资投入,要想摆脱官化很难。政府把资金一卡就乖乖的俯首称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9-22 22:53: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涓衣 于 2009-9-22 11:41 发表
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说要办一所去官化的大学,不知道大学将发展得如何?


深圳现在正在加紧筹备成立一所全新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这所大学的校长也是通过猎头公司在全球遴选的方式产生的,最后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先生当选。朱校长当选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办大学首先要去官化、去行政化”。  深圳市筹备成立南方科技大学的信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是,这次的关注点不在学校的定位,甚至不在学校何时成立和如何发展上,而是停留在了“去行政化”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一种反讽。
  这样的关注,或许是一种非理性的显现,但是,其中隐藏着巨大的社会情绪:对大学日益行政化的不满和诟病,同时又无可奈何。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公众对“去行政化”的“宣言”有了足够的兴趣。
  朱清时认为,现在大学的行政化趋势越来越强,许多大学用行政力量来干预定职称、评教授、分经费。行政权力一枝独大、一线教师成为大学配角。因此,“行政人员在南方科技大学将还原他们的本来的定位,就是为学校、为教授服务,所以南方科技大学的行政人员将没有任何行政级别”。这一信息无疑是一股新风,让人们充满了期待。
  在大学里,权力通吃已成普通教师之梦魇,官本位已经深入骨髓。一切都以官员的利益为上,以官的利益需要、价值诉求为行为取向,惟官是重,惟官是大。可以说,“官本位”正在演化为一种大学内部的价值取向——拜官主义。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都抵不上官场的春风得意,比不过权力的呼风唤雨,其结果是学术官僚化和官僚“学术”化纠葛不清。
  更可怕的是,权力在向大学渗透的同时,大学成为权力的附庸,由此造成大学独立性消解、依附性增强,向权力的献媚导致大学尊严的萎缩。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方科技大学要“保证管理人员为教授服务”的努力就显得特别珍贵,在当下的时代中,就有着特别的标本价值和意义。
  现在,我国大学突出的特征是教育行政化,大学不是或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行政体系在大学系统内的延伸,主要特征是校内庞大的行政官员队伍成为支配和支撑大学的真正主体,权力意志是大学运作的根本价值信号,这可以从大学校长的级别中明显地看出来。因此,公众对南方科技大学的关注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官化的大学”正在成为众矢之的。
  “南方科技大学本身也没有任何行政级别”说明了什么?改变大学行政化现象、正视大学教育的独立性、让大学能根据现代大学理念独立自主地发展,是公众期待南方科技大学以新面目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整个社会都有必要正视南方科技大学的时代隐喻和反讽价值。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Lppbb + 8 + 8 大家都去这个大学应聘吧,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0 21:13 , Processed in 0.085058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