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69|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让孩子学会自主学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3 15:1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学琴孩子的家长,都将陪子女练琴(及子女所有的学习)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总是在子女的身边严格地按老师的要求(实际上这并不可能)监督子女练琴的每一过程。一发现问题,就立刻指出,有时还会因急躁而生气,恶言责骂子女。
      
       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观念:子女年纪小,只会想着玩,没有能力对自己负责,而培养子女成才,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家长此时如果不严格要求,子女将来就会没有出息,如果不从小在一些细节上严格把关,子女就会养成坏毛病,将来可能会埋怨父母当初没有尽到责任。诸如此类的观念,在当今为人父母者身上普遍存在,而在学琴孩子家长身上,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那么家长以上的种种观念,果真正确吗?实践证明,家长扮演子女学琴"督察"的角色,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它大大破坏了孩子学琴的情绪氛围。每个家长都可以推已及人地想一想,如果你自己在做事的时候,你的领导或同事在旁边不断地提醒、警告、厉声训斥,那么你的心情如何?如果你凡事都听领导安排、指示,那么出现了问题你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吗?孩子从一开始学琴,注意识谱、音准、指法、动作等等要求就由家长全面"包办"了,这也许就是孩子后来练琴不用心的重要原因。因为,孩子从学琴之初就没有对自己的学琴活动负责过。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就回头看家长,然后说,"爸爸没说"、"妈妈让我这样的"。孩子不能自觉监督自己练琴的情况,在学琴初期并不明显,因为此时家长往往还有能力监督学琴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但当学琴达到一定程度后,家长就表现得无能为力了。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往往就在此时发生,出现了家长管不了,又不能不管的恶性循环。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必须摆正自己在孩子学琴活动中的位置,从教师、辅导员、督察的位置上退下来,让孩子自己练琴,自己为自己练琴结果负责。这样既能够使孩子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情绪氛围中练琴,又能够使他自己独立地面对教师,承担起自己学习活动的责任。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如果你不管,他就错误百出,甚至根本不练琴,到老师那里根本通不过。你们说得很对,完全有这种可能!很多家长就是因为怕孩子和自己在教师那里出现难堪,而不得不帮助孩子学习的。
       但问题是,如果孩子自己都不在乎在教师那里通不过,那么家长代孩子学习能使他成为努力学习、有出息的孩子吗?就有如家长怕孩子完不成作业挨教师批评,而帮助孩子写作业一样。孩子自己都不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家长这样又怎会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呢?如果尊严是孩子自己的,那么孩子自己就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家长替孩子维护尊严,只能使孩子丧失尊严!如果家长不去帮孩子学琴,那么家长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篇名为《成龙、成才、成人、成虫》的文章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成龙"就是有大作为,这是天才与机遇的结果,不是家长与教育能够左右的;"成才"就是能在社会生活中胜任本职工作,有知识、有文化、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这是学校、教师等社会教育机构的责任;而"成人"就是使孩子有道德感、有生活情趣、有爱心、有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这才是家长主要的责任。
       与家长一般看法不同的是,专家将教育成才的责任交给教师,而家长则主要承担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任务。如果家长在家庭中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甚至往往比教师更加严厉),家长的关心总表现为严格的要求,那么孩子在家庭中就感觉不到家庭与学校有什么不同,就体验不到爱、安全、温暖的人际关系。这种家族氛围会形成孩子性情冷漠、攻击性强、态度激烈、缺少爱心等等不良的社会心理。对父母缺少感情会使父母感到痛苦;而它对孩子一生幸福的破坏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也意识不到的,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相信友爱、温暖的人际关系是存在的,"严父慈母"的说法表明了家庭角色的分工,而在由严父加严母构成的家庭中,孩子很难形成友爱、温和的个性。有些琴童家庭,形成了家长中一人负责学校学习,一人负责学琴、练琴的分工,那么它实际上构成了"严父严母"型全教育角色家庭。我们可以想像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
   
       因此,我们希望家长从这种现实效果的权衡中,果断地与教琴的教师沟通,达成默契,使家长尽快地从帮助孩子学琴的角色中退下来。家长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充满友爱与欣赏的旁观者(不管孩子练琴的过程是否真的令人欣赏),是一个耐心而慎重的提醒者。家长可以用享受的样子来听孩子练琴,让孩子觉得他的学琴活动能够给整个家庭带来快乐,而不要专注于孩子学琴的成绩--那是应该由教师考虑的,也是家长无能为力的。实际上家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学琴动机,比直接参与孩子的学琴过程,对学琴成绩的促进作用更大。
   
       家长是孩子学琴状态的关键,而教师才是孩子学琴成绩的主导。及时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与方式,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厌学心理,还会改善整个家庭生活的气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ubaichun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12-24 09:32:11 | 只看该作者
女儿五周半了,弹琴已3个多月了,作为琴盲的家长,让她自己弹琴,刚开始的时候还怕弹的过程有错,后来跟老师沟通,发现接收得还可以,就不管她了,现在还比较自觉,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12-13 12:37: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得真好!很准确得描述了我目前的状态和困惑,今天回家就开始学习实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11-17 16:59:41 | 只看该作者
主要自己是个门外汉,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块学习,真心希望孩子能自己坚持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11-13 13:36:25 | 只看该作者
小孩学钢琴一年半了,开始半年我就陪练,接下哈,都是他自己练。不过这段时间好像开始进入厌倦期,弹得时候总是不耐烦。着急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11-6 12:48:4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还小的时候,的确需要陪的,因为孩子不懂,为什么要按正确的来做?错误的手法,一样可以弹奏出来,她们并不理解,这是为了以后能走得更长远.
但当孩子长大些的时候,应该是要培养孩子自由练琴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家长想当领导,也是不可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10-26 22:13:4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话很有道理,我女儿刚学时我一定要在边上盯着,上课比她还认真.现在大点了,我就叫她自个先练,等练会了再叫我去听她弹,时不时的夸一下,不过她的自学性不好,还是要经常在边上督促一下.不然就不专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9-9-26 22:34:4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太对了!可是孩子太小,我们还得再陪一段时间。谁能告诉我,孩子多大可以自己学了?我家宝贝5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9-19 18:50:51 | 只看该作者
哎!问题是儿子的小提琴老师说了,孩子练的好坏全在家长陪的程度啊!
我是常常让孩子自己练,结果到老师那里通不过就批评我啦!还举例子说谁谁谁的妈妈是怎么陪的!
我真盼望着孩子练琴我可以心平气和的当个观众的一天早日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9-19 16:52:06 | 只看该作者
放手要一步一步来,从刚开始的次次陪,到再下一步的只是回课前才陪,起码在回课前听一听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到了上课后,错误的地方少,小朋友受表扬,学琴的情绪也会很高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01:48 , Processed in 0.081193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