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517|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来说说中文纯正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5 16: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开论坛,看到瑜伽网友转载的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演讲,题目叫《中文是最纯正的语言》,文字写的很有趣,大家可以去读读。也钱也看过余先生类似的文章,一般叫“当中文遇到英文”,这次起了这么一个题目,似乎有些标题党的味道了,因为余先生无意去说到底是中文好还是英文好,它通过两种语言的一些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各种语言自己的特点。

实际上我很偏好这类中西对比的文字,在这种对比中可以让我们了解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所以看了有感,也写一篇文字。由于考虑写的东西会稍多,那就单独开一个帖子吧。

先从余先生的话题开始说起,那就是汉语的纯正。余先生说的汉语的纯正概念也是相对的,是和英语去比较更加纯正,多少年来变化较少。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只能说是古文,而且是书面的文字。从口语上来说,中国几千年的语言变化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说的话,包括很多字的发音,和汉代、唐代的人差异就太大了,那时的语言,现在还可以在福建的各种方言、客家话、广东话等等中找到依据,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基本是属于外语了。

但古文字,也就是说书面文字,相对变化较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百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文发生了一次巨变,所以有了现代白话文和古文的巨大差别。

虽然几千年间变化较小,但是和藏文、印第安文、非非洲的很多文字比起来,中文远远不能叫做最纯正,因为中国也在发展,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一定会导致语言的不断演变。

我们先简单看看古代中文的特点。从西周以后,中文书面语逐渐走向统一,但那个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比方说,那个时候文字基本都是刻下来的,没有笔、没有纸、也没有印刷术,所以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所使用的文字,基本上是一字一义,也就是单字词的年代。比如我曾经和一些爱好国学的朋友讨论,“有朋自远方来”的本义,其中“远方”完全不是我们现在的“远方”这个词汇,而是每一个字,表示了他特有的含义,远是一个意思,方又是一个意思。只有在诗经里,有一些双字词,主要是一些植物的名字和某种叠字,表现一种状态。

但随着人类的发展,单字来表达意思,那就远远不够了,中国的文字,从多里说有五万个汉字吧,尽管常用的不过五千多个。比较一下,《牛津字典里》有多少单词,60万个。所以用简单的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对于信息的不断膨胀,远远是不够的。所以中文的发展,就出现了双字词和多字词,这种变化,从唐以后越来越多,当时和西域交往众多,于是葡萄、胡床等多字的单词看是越来越多。实际上现代词汇中,很多词汇的另一个来源是佛教的那些经书。像我们现在用的轮回、世界等等词汇,都是从这里来的。余先生说了蒙古文有影响,比如现在的胡同等词,都来自蒙文。但实际上对现代词汇来说,满文的影响实际上更大。但这些影响主要出现在口语方面,而对于中国古文的影响还是相对的比较有限。只是在白话文以后,口语进入了书面语,这种影响才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用单字组合成词语,是适应信息化爆炸的一个不错的方法。我经常的做这样简单类比。每一个汉语单字对应一个英文字母,那英文有26个字母,我们至少有5000个字母。所以英文要用很多字母来组成词,而我们则需要两到三个字母(汉字)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就是白话文兴起的基础,也是汉语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目前我们用的文字,已经不能用纯正来表达了,我这一篇文字里,源自日语的词汇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很多词,都是在古文里从来不存在的,都是100年以前创造和翻译的。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到达现代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说了中文的发展,再说说中文的特点,余先生的文字里有很好的比较,实际上很多中国的文字先驱们也都有不错的描述。单字词表述事物,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方式,余先生演讲里也举了例子,古代的原始的英文,也多是单音节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音节或者单字词的弱点也会很明显。最大的弱点就是一字多义,因为字实在是太少了,要表达那么多意思,只能这样。这就造成了中文语言里比较突出是汉字成为一种含义模糊的文字。由于中文的不定义性、多义性、主观性与虚无性,也导致了它在现代科学时代存在的很多问题。

林语堂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家,所以他的评断是很准确的,他认为:“汉语是诗的语言,它朦胧、隐晦、随意,具有跳跃性、整体性,它重意境、暗示、象征、音韵,因此,几乎随便几个汉字组合在一起都能成一首诗。但汉语的这些特征与科学描述的精确性是相悖的,所以,汉语不是科学研究的语言。”

余光中先生是位诗人,因此从他的角度,会大讲中文的好处。其实我也这么认为,中国的唐诗宋词,以及古文里的散文,都是非常之优美的文字。我很奇怪那些让孩子读经的人们,反倒去贬低这些优美的东西,而让孩子们读经史子集这些垃圾,真是不知道长了什么脑子。实际上我曾试图和一些爱好国学的朋友讨论一些论语里的本义问题,但那些人拒绝和我讨论,他们说不在乎论语里到底说了什么,自己按自己的意思理解就是了。这我才明白那些爱好国学的,本身并不如我对于古文之兴趣,而是要信仰一种宗教而已,对他们来说儒教更重于儒学,经里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古的,越古越好。听起来像是在收藏古董。

这些人爱好的是六经注我,典型的就是类似于丹解读论语。所有的国学研究者,对这类解读只是笑笑而已,没兴趣去指出她的种种谬误。

实际上汉语除了写诗,还有一种好处就是暗喻和反语。这也是西方语言很难做到的,因为那些语言相对太精确了。这在一个专制的社会,是很需要的东西。我个人有兴趣与历史,曾研读过清朝的一些文字狱的事情。后来我发现文字狱绝对不是冤狱,那些人确实在表达一种不敢明确的表达的意思,但可惜被发现了而已。所以文字狱的冤,不在于本无事实,而在于不允许人们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余先生说了汉语的语法的事情,其实汉语以前不存在有规律的语法,现在小学生学的是白话文里的语法,是从西方语言里借鉴过来的,所以自然有很多冲突和不完整。你说他好也有好处,但不完整的语法,表达的东西就不明确,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绝对是很大的障碍。老外们打死也弄不明白“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为什么说的是同一种意思。

这种问题会很典型的出现在语言交流上,也就是常说的翻译问题,关于这方面余先生也曾经有不少演讲举国大量的例子。实际上翻译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很多科学的东西,只能了解其皮毛不能了解其真正的内容和实质。这也是100年了中国人做事情不能有科学态度的根源。

在英文单词里,有很多词是普通人不认识的,比如我们考GRE的时候背得很多单词。这些单词如果出现在西方的报刊杂志上,一定会有一大段的详尽解释。否则外国人可能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中文这类问题很少,因为很多词翻译的你一看那个词的两个字,就能猜出其大致意思来。尽管很好,但带来的问题是,国人再也不去细究这歌词是什么意思了,而且开始随意的去联想。因此导致了国人的很多日常理念是非科学甚至是反科学的。这也是在中国各种伪科学的东西大行其道的最根本原因。

我举一个小例子,“Rule of Law”和“Rule by Law”这两个词,一字之差,完全是截然相反地两种意思。非常有趣的是,这两个词都被翻译成法制,所以中国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法制。

语言的含混性造成了思想交流的困难和无谓的争论。关于汉字,黑格尔曾说:“中国文字很不完善”、中国的“文字对于科学的发展,便是一个大障碍”,其实这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多少年没有科学的出现,就和这文字以及文化大有关联。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对我们育儿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我说还是有的,很多人问我什么是逻辑思维,怎么培养。关于逻辑思维,我写过一个帖子讲形式逻辑,后来看大家没兴趣看,也就没有写完。关于怎么培养,我要说的是,从小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减少形象思维的影响。

我曾经断言,让孩子读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数学能力。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说语言不过是一种工具,怎么会影响思维了。但是你让孩子读那些形象思维的东西,那些不符合最基本逻辑的东西,孩子读多了,自然接受了,他就再也难以完整的接受逻辑思维的东西。他习惯了用形象思维的东西去研究数学乃至科学的东西,是一定不可能成功的。钱玄同先生曾言:“所以二千年来用汉字写的书籍,无论哪一部,打开一看,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若令初学之童子读之,必致终身蒙其大害而不可救药……青年弟子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将为其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

百年前很多仁人志士曾大声疾呼,胡适就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如今读来,也是有历史痕迹的。现在汉字也没有亡,也在发展。而且如今的孩子,都可以学习英文,可以去阅读原版的书籍而不借助于翻译。如果中国今后可以再学会西方人的严谨态度,比方说,在写一个词汇的时候多加以严格定义,学会用事实和依据来论证问题,而不是用散文性的语言去讨论问题。学校教育里更重视有依据有推理符合逻辑的写作,而不是简单的把词汇华丽的堆叠性文字给以高分鼓励的话,中国的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毕竟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所以讲中文的纯正性不是好事情,那不过是一种原教旨的态度,相反地,中文更多的去吸收外来的词汇,不断地创造新的词汇,以使的语义更加准确,才是中文今后发展的正确方向。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6-5 16:3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46 金币 +46 收起 理由
mhx1977 + 1 + 1 真好哇!
woodhead + 10 + 10 客观,见解独到,好文。
jjnbu + 2 + 2 精品文章!
chenxiaojie0110 + 2 + 2 看见这些拥簇,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失败。
hq1966 + 10 + 10  辩驳无力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我好喜欢。。。
长用户 + 2 + 2 精品文章!庄严雄辩,理由充分.
我爱飞飞 + 2 + 2 精品文章!叹服,拜读。
棠棠妈 + 2 + 2 QQ原创的东西,总是有闪光点
瑜珈 + 5 精品文章!待我细看.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9-7-29 15:04: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潜力贴:有望建成儿童论坛第一高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妈呀,连比尔盖茨也拉来了,我倒!

还有俺家门口那个百岁老头,从少年时期就在读佛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9-7-29 11:3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7-29 08:51 发表


你愿意拉几个大牌归到读经的里面,那就随你的便啦,还有人说爱因斯坦是有神论者呢。

但是要告诉你的是,不是因为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就会让孩子逻辑思维退化。而是要看这个道理用什么方法去讲。

你看 ...



不是我要拉大牌读经,而是大牌读经的确实不少。
即使不拉杨振宁,我们也可以再看看比尔盖兹,他小时候背诵了30000字的圣经,
也没有见他形成思维定式,影响了科学的学习吧?

至于讲道理的方法,类比自然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对吧?科学不排斥自然,飞机不也是从鸟的类比想象而来?
另一种方法“先给结论”,在科学教育里也有。科学思维中,先给出“公理”的结论,难道也算是强盗逻辑?

每部经典固然都有其局限性,中西方的经典都是,没有完美的书。
但,若要以”破坏逻辑思维”的名义去排斥读经,这个说法本身难道不是”强盗思维“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8:5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nanmeng 于 2009-7-28 17:19 发表


至于读经如果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会影响逻辑思维,我仍然不敢苟同。

给一个孩子讲做人道理,难道孩子的逻辑思维就退化了? ...


你愿意拉几个大牌归到读经的里面,那就随你的便啦,还有人说爱因斯坦是有神论者呢。

但是要告诉你的是,不是因为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就会让孩子逻辑思维退化。而是要看这个道理用什么方法去讲。

你看看《庄子》《《孟子》《韩非子》《论语》这里面都是怎么讲这个道理的?

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拿人和自然界去类比,然后去推导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另一种甚至连类比都不用。干脆就是帝王先贤给你一个结论,不容其他人质疑,基本就属于强盗逻辑。

如果是一个成人,其思维已经成型,读这些自然有他的分辨能力。

而对于一个孩子,你拿这些东西去给他灌输,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再去学习科学的思维,那就很难接受了。

杨振宁确实在那个年代的环境下长大,没读过一些古文是不可能的,甚至都可能对他有过一些影响,比如后来和李政道的分歧使他品格让人不齿,再有让大家娱乐的納少妻的事情。但毕竟他那个留洋的父亲和他后来的留洋经历,以及现代知识的学习,才是他后来成功的关键。你如果说这是他读经的功劳,那我们也只能是笑笑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09-7-28 17:26:14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不但读过孟子,还读过易经,请看他的自传:

我之所以怀疑O.Laporte的奇偶不灭定律,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的心得有关。《易经》中既有阴、阳相似的道理,同时却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


类似杨振宁先生的例子并不少见!
他读《易经》,你认为对他的逻辑产生了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9-7-28 17:1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7-28 14:35 发表


你要是读经就如同音乐一样,仅仅是欣赏他的韵律,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个事情不会影星逻辑思维。

你要是拿《论语》来给孩子讲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我就要告诉你,他那里面都是一些个人的断言,很多东西毫无逻辑 ...


倘若以杨振宁出生时,是新体制教育,而否认他没有读过经,至少从逻辑看,是不通的。

2005年出生的孩子都有读经的案例可找,更何况1922年的老杨。

具体的事件可以去参看杨振宁写的文章《父亲与我》,我就不再啰嗦了。

能背出35000多字的《孟子》和读过孟子完全是两回事情。

这个篇幅几乎相当于论语的2倍多。论语我都没有见过多少读经孩子能全文背诵的。

至于读经如果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会影响逻辑思维,我仍然不敢苟同。

给一个孩子讲做人道理,难道孩子的逻辑思维就退化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4:35: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nanmeng 于 2009-7-28 11:44 发表



音乐也是非逻辑思维,所以按您文章的逻辑,音乐可以和读经都放在非逻辑思维这一类里。因此,举例说说。

又,杨振宁读经,我认为和他接受科学并不矛盾,您认为他的逻辑思维被读经影响坏了么?您只要回答 ...


你要是读经就如同音乐一样,仅仅是欣赏他的韵律,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个事情不会影星逻辑思维。

你要是拿《论语》来给孩子讲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我就要告诉你,他那里面都是一些个人的断言,很多东西毫无逻辑,纯属胡说八道。

另外指出你的故事里的一个谬误,那就是杨振宁先生生于1922年,即使在他0岁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全面实施现代教育了,他在学校里读的是像我们一样的语文数学,而不是像你所想象的读经。所以编故事要会编,不能瞎编、乱编。

你如果认为一个人读过一篇《老子》之类的古书就算读经了,那全国人民几乎都算读经了。

所以你问的问题的最基本的前提都不存在,都是假的,你还能说明出什么问题来呢?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7-28 14: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9-7-28 11:4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7-28 09:43 发表
看来只要是好的东西你都要包含到你说的那个读经里面拉。

拉小提琴、音乐这些艺术的东西和读经又有什么关系呢。

杨振宁小时候即使也读经,但终究他接受了科学,因此他有了成就,但和他一起上学的大多数人却 ...



音乐也是非逻辑思维,所以按您文章的逻辑,音乐可以和读经都放在非逻辑思维这一类里。因此,举例说说。

又,杨振宁读经,我认为和他接受科学并不矛盾,您认为他的逻辑思维被读经影响坏了么?您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linanmeng 于 2009-7-28 11:4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9-7-28 11:42:56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看这样的贴子,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1:43 , Processed in 0.091658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